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应用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并对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用FISH法检测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CMPD)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dysplast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DS/MP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cute lymphocyte leukemia,ALL)及口服格列卫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和ALL患者的BCR/ABL 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病例共456例,其中经骨髓细胞学初诊为CML的350例,占总阳性病例的76.8%;CML复查病例为85例,占总阳性病例的18.6%;诊断为B细胞型ALL(B-ALL)的21例,占总阳性病例的4.6%.31例初诊为CMPD和MDS/MPD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骨髓形态学诊断为CML,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另26例患者骨髓形态学诊断为非CML的CMPD及MDS/MPD,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100%).79例骨髓形态学诊断为ALL患者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其中阳性病例为21例,占ALL病例的26.6%.45例初次口服格列卫的CML患者,6个月达到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或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omplete molecular response,CMR)的为21例,占46.7%,12个月为40例,占88.9%.2例CML移植患者分别在91天和16个月发现融合基因阳性.结论: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快速、简单、特异性高、可靠,弥补了染色体检测报告需要时间长等不足.对CMPD和MDS/MP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Ph+ ALL患者的诊断;在监测格列卫疗效和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esease,MRD)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TEL/AML1、BCR/ABL、E2A/PBX1、MLL/AF4四种融合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治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TEL/AML1、BCR/ABL(p190和p210两种亚型)、E2A/PBX1、MLL/AF4四种融合基因在312例ALL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并总结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1)融合基因阳性共120例,TEL/AML1阳性组72例(23.1%),BCR/ABL阳性组22例(7.1%),p190 16例(5.1%)、p210 6例(1.9%),E2A/PBX1阳性组18例(5.8%),MLL/AF4阳性组8例(2.6%)。(2)TEL/AML1阳性组诊断时WBC平均值为(18.02±6.45)×109/L,诱导化疗结束完全缓解率(CR)100%,随访期间无复发;BCR/ABL阳性组发病时年龄(9.40±3.55)岁,诱导化疗结束CR 81.8%,强化治疗末仍有6例融合基因未转阴,随访中有8例(36.3%)复发,8例死亡;E2A/PBX1阳性组全部按高危标准给予化疗,诱导化疗结束CR 88.9%,强化治疗期末仍有3例基因微量表达,随访中2例复发;MLL/AF4阳性组发病时WBC(38.41±9.30)×109/L,强化治疗期末仍有2例基因呈阳性,随访中均复发死亡。结论融合基因可作为ALL危险度分层、监测微小残留病、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在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融合基因BCR/ABL表达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Hemin刺激K562细胞24 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emin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0、10、20、30、40、50 μmol/L的Hemin诱导24 h后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各组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经过不同浓度的Hemin诱导24 h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下调,且随着Hemin浓度的升高融合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减低。结论:Hemin明显抑制 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作用随着Hemin浓度的加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iR-128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62例ALL患者和20例骨髓正常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iR-128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iR-128在ALL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其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28的表达与是否存在bcr-abl融合基因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 0.05).结论 miR-128在ALL患者中表达上调,可作为临床诊断ALL的潜在分子标志物,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对miR-128在ALL中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PMT基因多态性与6-MP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TPMT基因型及6-MP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儿中31.25%按照常规6-MP使用剂量完成维持治疗,68.75%患儿出现不耐受后调整为低剂量完成维持治疗.常规剂量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P所致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93.75%及83.33%.仅有1例患儿发生杂合型TPMT×3C点突变,突变发生率为2.08%,该患儿同时发生4级骨髓抑制及4级肝功能损害.结论 TPMT×3C基因突变可能与6-MP所致重度不良反应有关,但6-MP所致重度不良反应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可溶性及膜结合型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的表达,探讨HLA-G表达水平的变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5例初发、15例难治性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前后及10例正常人HLA-G5 mRNA和mHLA-G的表达情况.结果:初发组和复发组HLA-G 5 mRNA、mHLA-G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复发组HLA-G5 mRNA、mHLA-G水平均高于初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发ALL患者经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者41例,未缓解(NR)者4例,化疗后获得CR患者的HLA-G5 mRNA、mHLA-G水平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NR患者HLA-G5 mRNA、mHLA-G水平在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15例复发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复发后HLA-G5 mRNA、mHLA-G水平较复发前显著升高(P<0.05).随访至2015年8月31日,初发ALL患者低表达HLA-G5 mRNA组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表达HLA-G5 mRNA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9±10.6)%和(45.8±10.2)%,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2.4±10.9)%和(37.5±9.9)%,低表达组2年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均较高表达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G表达水平可能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t(9;12)(q34;p13)形成的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儿从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治疗与预后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性,3岁11个月。临床特征主要为骨髓淋巴系增生明显,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规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t(9;12)(q34;p13)。患儿入院后于2020年3月29日始予VDLD(地塞米松、长春地辛、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方案诱导化疗,第8天激素诱导试验敏感,第17天骨髓象示幼稚淋巴细胞占0.34,流式细胞术检测示残留的B-ALL肿瘤细胞占20.17%,4月23日予达沙替尼80 mg/m 2口服治疗。第35天复查微小残留病(MRD)转阴;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流式细胞术结果符合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67%间期细胞显示了1个额外的ABL1信号。 结论: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ALL罕见,具有独特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为此类疾病常规细胞遗传学的异质性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基因BCL6、KLF5及核仁蛋白基因NCL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ALL患儿100例,另取由于骨骼畸形而在北京儿童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5例非ALL患儿作对照;以基因芯片检测ALL患儿骨髓细胞中异常表达基因,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检测BCL6、KLF5、NCL基因在另外选取的10例配对ALL患儿初诊及缓解期的表达变化。结果:基因芯片筛查发现,在100例各亚型ALL标本中,BCL6和KLF5mRNA表达均下调,NCLmRNA表达均上调。BCL6和KLF5mRNA在10例ALL初诊患儿骨髓细胞中表达较低,完全缓解后表达升高(0.380±0.16vs0.850±0.10,0.074±0.021vs0.228±0.049;均P<0.01);NCLmRNA在ALL初诊患儿骨髓细胞中表达较高,完全缓解后表达降低(0.234±0.054vs0.151±0.055,P<0.01)。在10例配对患者儿中,TEL-AML1阳性及E2A-PBX1阳性组患儿的初诊及缓解期骨髓细胞中,该3个基因在两组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ALL患儿骨髓细胞中BCL6、KLF5基因在初诊时表达下调、在临床缓解后表达上调,NCL基因初诊时上调、临床缓解后下调;该3个基因似可作为白血病的分子标志物及效疗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HLA基因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HLA基因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蛳SSP)DNA分型技术,对105 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42名正常对照进行HLA基因分型,分析HLA基因分布频率在2组中的差异。结果:ALL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鄢0201(35.71 %)和B鄢4801(5.71 %)基因频率明显增高(RR=2.340 7、7.513 4,χ2=9.257 8、9.538 8 P<0.005),DRB1鄢0701基因频率(9.52 %)显著低于正常组(RR=0.439 2,χ2=6.990 2 P<0.01)。结论:HLA蛳B鄢4801和DRB1鄢0701基因可分别被认为是ALL白血病发病的危险标志和保护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适形结合调强放疗与单纯调强放疗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正常组织剂量分布情况,为临床食管癌放疗计划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6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进行CT定位扫描。由主治及以上医师勾画出放疗靶区,设计两组放疗方案。A组为调强与适形放疗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适形放疗10次,调强放疗20次);B组为单纯的调强放疗(30次)。最后以95%PTV体积获得60Gy处方剂量进行剂量归一,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以上两组计划进行下列参数的比较。两侧肺分别受量为5Gy、10Gy、15Gy、20Gy、25Gy、30Gy、35Gy、40Gy、50Gy及肺部平均受量Vlung时的体积值;心脏受量为20Gy、30Gy、40Gy、50Gy及心脏平均受量Vheart时的体积值;脊髓最大点受量。结果:A组肺部除V40及V50外,其余各组数据均较B组降低。A组心脏受量仅V40及V50较B组增加,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07)。A组脊髓最大点受量较B组增加(P<0.05)。结论:食管癌的放疗计划中,使用调强与适形结合的方式,可以在基本不增加心脏和脊髓受量的同时有效减少肺低剂量区受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对抑癌基因PTEN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在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格列卫(0.5、1、2、5、10μg/ml)干预K562细胞不同时间,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1μg/ml浓度的格列卫干预K562细胞不同时间(12、24、36、48、72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BCR/ABL、PTEN、mTOR mRN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Akt和p-Akt水平,分析BCR/ABL融合基因对HE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μg/ml格列卫作用K562细胞后随着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减低,PTEN mRNA表达上调,mTOR mRNA表达下调,p-Akt表达下调。48h后随着BCR/ABL融合基因的抑制减弱,PTEN mRNA表达进而减低,而mTOR mRNA表达升高,p-Akt持续降低。BCR/ABL mRNA表达与PTEN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881,P〈0.05),与mTOR mRNA及p-Akt表达呈正相关(依次为r=0.961,r=0.879,P均〈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可以通过抑制PTEN基因表达,调控P1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调控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15.
《Cancer cell》2023,41(4):726-739.e11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149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TEL-AML1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探讨TEL-AML1融合基因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基础上,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1例ALL患儿骨髓单核细胞中TEL-AML1融合基因。结果 巢式RT-PCR技术和FISH技术均可以显著提高TEL-AML1融合基因的检出率,应用上述两种方法,31例患儿中检测出7例TEL-AML1阳性,占儿童初发ALL的22.6 %(7/31),在B系ALL中的阳性率为25.9 %(7/27)。结论 t(12;21)形成TEL-AML1融合基因是儿童ALL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极难发现,需用巢式RT-PCR或FISH等分子检测方法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6种常见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对108例初诊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别利用多重巢式RT-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基因及其免疫表型,将BCR/ABL、TEL/AML1、E2A/PBX1、TLS/ERG、MLL/AF9、MLL/AF46种融合基因阳性者分成6组,分别与融合基因均为阴性者对比,比较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108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患者中,共检出阳性43例(39.8%).与阴性组相比,BCR/ABL阳性组患者CD10和CD34抗原的表达率升高;TEL/AML1阳性组和TLS/ERG阳性组患者以儿童为主,CD20抗原表达率降低;E2A/PBX1阳性组患者L1型所占比例较高,CD34抗原的表达率降低;MLL/AF9阳性组患者均高表达CD33抗原,MLL/AF4阳性患者缺乏CD13、CD33抗原的表达.结论:6种融合基因在患者年龄构成、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中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可结合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提高融合基因结果判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