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测定钩藤的不同药用部位中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8批不同产地钩藤的不同药用部位中异钩藤碱含量。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8.0)(60∶40),柱温25℃,进样量20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6 nm。结果8批不同产地钩藤药材中均能检测出异钩藤碱,但产地间差异较大;不同药用部位中异钩藤碱的含量:主杆>带钩茎枝>无钩茎枝>无茎枝钩>叶。结论钩藤不同药用部位大部分含异钩藤碱成分,为扩展钩藤植物的药用部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瑞松  张鹏  覃冬杰  朱意麟  刘婧 《中成药》2012,34(4):710-713
目的 分析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植物不同部位所含钩藤碱.方法 应用HPLC分别对21批不同产地大叶钩藤植物的带钩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主杆和叶的钩藤碱进行测定,并分析评价各部位的药材质量.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02mol/L三乙胺,冰乙酸调pH至7.5)(64∶36),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21批大叶钩滕植物中的上述各部位均可检出钩藤碱成分,整体上带钩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和主杆各部位含有量相近,叶含有量大于上述四个部位.结论 大叶钩藤植物的不同部位均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应当物尽其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不同产地无柄果钩藤植物不同部位钩藤碱含量,为充分利用无柄果钩藤植物资源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应用HPLC分别对10批不同产地无柄果钩藤植物的带钩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主杆和叶的钩藤碱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Gemini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002 mol.L-1三乙胺,冰乙酸调pH至7.5)(64∶36),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10批无柄果钩藤植物中的上述各部位均可检出钩藤碱成分,整体上带钩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和主杆各部位含量相近,叶的含量低于上述4个部位的含量。结论无柄果钩藤植物的不同部位均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应当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HPLC法建立钩藤药材中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的含量测定方法,用于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65:35(V/V,含0.01mmol/L三乙胺,冰醋酸调PH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在245nm检测波长下,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结果:钩藤碱及异钩藤碱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E+6x-21142和Y=1.1E+6x-13566,线性范围分别为0.254~1.524μg和0.216~1.296μg,相关系数分别0.9999和0.9999。结论:本法正确、简便、快速,对于控制和评价钩藤药材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一测多评(QAMS)同时测定钩藤饮片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以钩藤饮片的4种成分为指标成分,以异钩藤碱为内标,分别计算得到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与去氢钩藤碱的相对较正因子,实现QAMS同时测定钩藤饮片中4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结果:在线性范围内,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分别为1.02、0.97、1.00、1.01,在不同实验条件下RCF的系统耐用性良好。结论:建立的以异钩藤碱为内标,同时测定4种钩藤生物碱的一测多评方法稳定、准确度高、适应性好,可用于钩藤饮片中4种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黔产钩藤带钩茎枝和叶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二者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钩藤叶的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钩藤带钩茎枝和叶各10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以钩藤碱和异钩藤碱为指标成分进行指纹图谱比较,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02%氨水(B)梯度洗脱(0~45 min,30%~60%A;45~75 min,60%~64%A;75~90 min,64%~70%A;90~95 min,70%~70%A),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样量10μL。结果:确定了16个共有峰构成10批钩藤茎枝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各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87;16个共有峰构成10批钩藤叶特征指纹图谱,各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80。结论:钩藤叶中异钩藤碱含量高于钩藤茎枝,但二者含有的钩藤碱含量相差不大。建立的指纹图谱条件能用于比对钩藤茎枝和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钩藤叶的药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钩藤属植物部分品种药材钩藤碱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钩藤属部分品种钩藤碱成分的含量,为评价这些品种药材质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应用HPLC测定钩藤属攀茎钩藤、侯钩藤、毛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和华钩藤33批不同产地药材钩藤碱含量.采用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02 mol·L 1三乙胺,用冰乙酸调pH7.5)(64∶36),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攀茎钩藤和侯钩藤有5批样品可检出钩藤碱,但含量均较低,其余样品均未能检出钩藤碱.结论:试验所用钩藤属不同品种质量有所差异,同一品种质量随着产地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法测定大鼠不同组织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与缝籽嗪甲醚的含量,并用于钩藤的组织分布研究。方法 大鼠ig钩藤水煎液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4、8、12 h取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以长春胺为内标,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后进行样本检测。结果 建立的UHPLC-MS/MS方法中,7个生物碱在不同的组织中最低定量限范围为0.05~1.00 ng,响应与浓度的相关性R~2≥0.991。方法学考察中的专属性、基质效应、回收率、精密度与准确度以及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均满足要求。各个组织中均为异钩藤碱含量最高,其次为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与去氢钩藤碱含量均远高于其对应的异构体钩藤碱与异去氢钩藤碱;而3个四环单萜吲哚生物碱(毛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缝籽嗪甲醚)在各组织中均含量最低。比较不同组织中生物碱成分含量可以发现,7个生物碱均在肝脏中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攀茎钩藤钩藤碱成分的动态积累情况,为确定该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产地不同时期的攀茎钩藤样品进行钩藤碱含量测定,色谱柱:Gemini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002 mol/L 三乙胺,用冰乙酸调pH 7.5)=64:3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不同时期采集的样品钩藤碱含量在0.009%~0.016%范围,其中1~5 月份样品含量较高,6~12月份含量较低.结论 攀茎钩藤药材钩藤碱成分的动态积累随着采集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该种药材以1~5 月份采集为宜.  相似文献   

10.
钩藤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和探讨钩藤药材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最佳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0.01 mmol·L-1三乙胺水溶液(70:30,冰醋酸调pH 7.0)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柱温:30℃;进样器温度:5℃;检测波长为245 nm,测定和考察钩藤不同时间的水煎液和不同条件下甲醇冷浸超声提取液中主要有效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的变化.结果 钩藤碱回归方程Y=76.7170X-0.0727(r=0.999 8),在2.5~8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9.84%~116.91%,RSD小于8.8%;异钩藤碱回归方程Y=87.4729X-0.3666(r=0.999 7),在2.0~8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87.08~104.97%,RSD小于7.3%;甲醇冷浸超声提取液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提取率大约是水煎液中的十倍.在甲醇提取工艺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时间、甲醇用量、冷浸时间,经正交实验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20倍质量的甲醇,冷浸24h,超声60min.结论 钩藤药材中有效成分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提取,采用甲醇冷浸超声法优于水煎法.该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为评价钩藤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HPLC-VWD法测定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和上梅乡生产的钩藤根、叶、带钩茎枝中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钩藤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HPLC-VWD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AQ-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建立测定钩藤不同部位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 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50~400.00μg/mL(r=0.999 9)、1.00~20.00μg/mL(r=0.999 7)、1.25~200.00μg/mL(r=0.999 8)、1.25~200.00μg/mL(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95.0%~105%;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RSD<5.0%;2个产地钩藤不同部位的4种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绿原酸、隐绿原酸在叶中含量较高,毛钩藤碱在根部含量较高,异去氢钩藤碱在根部的含量低于带钩茎枝和叶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度高,可用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钩藤中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应用HPLC测定8个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钩藤中异钩藤碱含量,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3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8.0)(60∶40),柱温25℃,进样体积20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6 nm。结果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的钩藤中异钩藤碱含量不同,其中含量最高的地区为宁明县;含量最高的采收时间为每年9月至次年2月。结论不同产地钩藤药材异钩藤碱的含量不同,每年9月至次年2月采收的钩藤中异钩藤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钩藤中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钩藤中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以ACQUITYUPLCR BEH130C18(2.1mm×100mm,1.7μm)为色谱柱,乙腈-0.01mol/L三乙胺水溶液(45:55,冰醋酸调pH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nm,流速0.2mL/min。结果:钩藤碱在0.052-0.309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0.88%,异钩藤碱在0.060μg-0.363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钩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HPLC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对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学进行考察,同时采用HPLC-ESI-MS研究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在加热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转化情况.结果:钩藤碱在0.064~5.100 mg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良好;当样品采用同流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87.51%~88.83%,提取回收率12.60%;当样品采用超声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99.48% ~ 103.2%,提取回收率47.08%.异钩藤碱在0.064~5.110 mg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良好;当样品采用回流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107.9%~113.9%,提取回收率40.00%,当样品采用超声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97.00%~99.59%,提取回收率51.03%.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率不合格的原因是钩藤碱在提取过程中大部分转化为异钩藤碱,有一小部分转化为未知成分;异钩藤碱在提取过程中转化为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及22-O-β-D-glucopyranosyl isocorynoxeinic acid4种成分.结论:HPLC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宜采用超声提取法,并应注意同收率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建立了黔产钩藤药材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o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甲醇一0.2%氨水溶液(65:35),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器温度:5℃;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异钩藤碱和钩藤碱分别在0.13064~1.17576μg(r=1.0000)和0.09744~0.87696μg(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异钩藤碱平均回收率(n=6)为98.88%,RSD为O.38%:钩藤碱平均回收率(n=6)为98.28%,RSD为0.72%;结论:本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黔产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候钩藤的总碱含量,探讨其中枢药理作用,比较其与中药钩藤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候钩藤总碱的含量;采用小鼠自主活动实验及戊巴比妥钠诱导催眠实验,观察候钩藤的镇静催眠作用;通过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观察候钩藤的抗惊厥作用。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到候钩藤带钩茎枝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0.038%(g/g),钩藤的带钩茎枝的总碱含量为0.207%(g/g)。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候钩藤提取物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加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个数,并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减少士的宁致小鼠惊厥死亡数。候钩藤高剂量(20 g/kg)组的中枢抑制作用较显著,与钩藤组(15 g/kg)无明显差异(P>0.05),但候钩藤中、低剂量组的药理作用与钩藤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候钩藤总碱含量较钩藤低。候钩藤具有一定程度的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剂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安神养血口服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HPLC测定安神养血口服液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色谱柱:依利特Kromasil 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55: 45)(含0.01mol/L三乙胺,用冰醋酸调pH值至7.5);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 流速:1.0mL/min.结果: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04%,异钩藤碱为98.75%.钩藤碱在进样量0.12~1.20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9999),异钩藤碱在进样量0.08~0.80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安神养血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利用HPLC测定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1 mol.L-1三乙胺,冰醋酸调pH 7.5)(45∶5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60nm测定酚红的含量。结果:钩藤碱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331 7X-0.771 8(r=0.998 5),Ka=0.331 7(h-1),t1/2=2.09(h);异钩藤碱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687 0X-0.150 4(r=0.985 2),Ka=0.687 0(h-1),t1/2=1.01(h)。结论: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在体小肠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九味熄风颗粒的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以甲醇-0.1%三乙胺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46nm。对10批九味熄风颗粒进行了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进行分析。结果: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九味熄风颗粒指纹图谱,共标示出13个共有峰,各批次样品相似度0.96;通过对照品比对,确定了4个成分,分别为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全面评价该制剂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捷  龙禹  焦爱军  刘宗河  辛丽娜 《中成药》2010,32(2):231-235
目的:深入研究安神养血口服液(钩藤、金不换、制何首乌、首乌藤、松针)含量测定方法,为该药质量标准研究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HPLC测定该药中3种生物碱延胡索乙素、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色谱柱:依利特Kromasil C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55∶45)(含0.01 mol/L三乙胺,用冰醋酸调pH值至7.5),柱温:25℃,15 min前检测波长为281 nm,15 min后为254 nm,流速1.0 mL/min。结果:延胡索乙素、钩藤碱、异钩藤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7%,99.04%,98.75%,延胡索乙素在进样量0.01μg~0.10μg范围内、钩藤碱在进样量0.16μg~1.6μg范围内,异钩藤碱在进样量0.12μg~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可用于该药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