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5-01/2006-10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就诊的深度烧伤患者6例,均为四肢Ⅲ度烧伤创面。异种(猪)脱细胞真皮与异体表皮干细胞构建的复合皮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提供。清创消毒后,6例患者均进行复合皮移植、自体刃厚皮移植,共移植复合皮12块,自体刃厚皮96块。复合皮移植是将复合皮剪成1.5 cm×1.5 cm,粗糙面向下、光滑面向上植于创面上;自体刃厚皮移植是将大片自体刃厚皮铺于矾土林纱布上,剪成1.5 cm×1.5 cm,植于复合皮的四周。移植后3 d揭去创面外层纱布,见复合皮及自体刃厚皮与创面粘连好、湿润,呈淡红色;7 d复合皮及自体刃厚皮大部分成活,随后成活的皮片向四周扩展,至14 d大部分皮片接近融合,21 d时创面已基本愈合。移植的复合皮、自体刃厚皮成活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因复合皮扩展情况不如自体刃厚皮,所以复合皮移植后的创面愈合面积小于自体刃厚皮移植(P < 0.01)。在临床观察中6例患者暂未发生不良事件和副反应。提示表皮干细胞和(猪)脱细胞真皮构建的人工复合皮移植到受区,可建立血液循环,并保持一定的活力,达到覆盖创面、防止感染、防止体液流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尽管真皮基质的生物模板作用可减少瘢痕形成, 改善创面愈合质量已得到共识,但不同种属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真皮添充物的成活机制和重建过程等生物学性能是否有差异仍需进一步探讨。 目的:对比分析异体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的近期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自身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1/06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J-1 型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由北京桀亚莱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小型香猪1只以低含量胰蛋白酶消化加反复冻融法制备制备猪脱细胞真皮基质。 方法:选取近交系小型香猪15 只,在每头猪脊背两侧制作6 cm×6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各3处,共6处,按移植物的不同将创面随机分为3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猪刃厚自体皮复合移植组与人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猪刃厚皮复合移植组在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后,在其表面重叠覆盖自体刃厚皮,对照组单纯行猪薄皮片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9 d、21 d及3个月各组移植物成活情况、创面收缩率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移植后第9,21天各组移植皮片大部分均成活良好,局部无红肿,3个月时两复合移植组皮肤外观相似,均光滑、柔软、丰满、有弹性,与周围正常组织结合部平坦, 对照组创面收缩凹陷明显,皮片薄弱,韧性也较复合移植组差,3组移植物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自体刃厚皮移植创面收缩率高于其他两组(P < 0.05)。移植后8 d,2个复合移植组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结构, 复合皮表皮层形成且分化良好;移植后21 d,已有完整的皮肤结构, 真皮层内可见胶原纤维排列规整,表皮-真皮连接区“钉突”结构明显,移植后3个月结构更加接近正常真皮,对照组组织致密,胶原排列紊乱,与瘢痕组织结构相似。 结论:与自体皮复合移植时, 异体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相近的生物学性能,且效果优于单纯刃厚自体皮移植。  相似文献   

3.
人工真皮修复急性创伤后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陈欣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42):7977-7980
背景:人工真皮具有硅胶膜和胶原海绵双层结构,是最早开发和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替代物,主要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 目的:评价人工真皮在足背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于2009-06/2010-12收治的14例急性外伤后足背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肌腱或骨外露。所有患者经清创后,以人工真皮移植,待人工真皮成活后以自体断层皮片移植,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的成活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植皮成活,创面愈合良好,供区未见明显瘢痕增生。提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可以有效修复足背严重皮肤缺损创面,减少供区损伤。  相似文献   

4.
背景: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积极的治疗方法往往以皮瓣修复为主,但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且代价较大。人工真皮是最早开发和成功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替代物,主要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目的:拟观察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对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6-01/2008-03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 对象:11例患者均存在由于手术或外伤导致不同程度和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部分病例伴有骨质外露、骨膜缺损。 方法:手术中一期扩创,需要时凿骨,移植人工真皮,经2~4周创面被类真皮组织覆盖后,二期进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创面愈合及植皮存活情况,供皮区有无明显瘢痕。 结果:11例创面均得到良好覆盖。创面愈合后1个月复查,植皮后愈合良好,供皮区均没有明显瘢痕。 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对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供区损伤小。人工真皮的应用为修复包含骨外露创面在内的深度皮肤软组织创面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背景:近年来有应用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的报道,但其治疗效果尚不明确。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真皮修复23例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23例骨外露患者,男18例,女5例。骨外露创面清创后,进行人工真皮移植,待其成活后,进行自体薄断层皮片移植,观察人工真皮及自体断层皮片的成活情况和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骨外露患者中除1例女性颅骨外露部分修复外,其余患者人工真皮及自体皮片成活良好,骨外露创面均完全修复,供皮区未见瘢痕。结果提示,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效果较好。 关键词:人工真皮;自体皮片;修复;骨外露;组织构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28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用作微粒皮的覆盖物除异体皮外包括猪皮、羊皮、自体焦痂、凡士林油纱布等,由于猪皮皮肤结构与人体相近似,价廉易得,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微粒皮覆盖物。 目的:观察脱细胞猪皮为覆盖物的微粒皮移植术运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采用早期切(削)痂术或肉芽创面清创后,行自体微粒皮移植、以脱细胞猪皮为覆盖物,移植后观察覆盖物脱落以及创面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术后脱细胞猪皮与创面粘贴良好,术后5~7 d首次换药见脱细胞猪皮呈黄褐色或紫黑色,脱水干燥,猪皮下偶有少量积液,开窗引流后猪皮未溶解脱落;三至四周脱细胞猪皮干燥坏死、与创面逐步分离,猪皮脱落后创面完全愈合,鲜有创面裸露,创面愈合后瘢痕较轻,外观及弹性可。提示,脱细胞猪皮可替代大张异体皮成为微粒皮移植术的理想覆盖物,可使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Meek植皮法是近5年来引进并陆续在国内多家医院采用的一项创面修复的新技术。 目的:观察Meek微型皮片移植修复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皮肤缺损的效果。 方法:对16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用早期切(削)痂后及晚期肉芽创面Meek植皮法植皮,其中6例选取Ⅲ度烧伤面积30%左右患者同一个体行相同面积Meek微型皮片植皮法,和自体小邮票植皮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采用Meek微型皮片植皮法皮片成活率65%~95%,创面愈合时间21~65 d。Meek微型皮片与自体邮票植皮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节省了皮源,创面愈合后瘢痕平整,挛缩率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背景:深度或混合度烧伤后,真皮虽然受到损害,但没有完全坏死,可能只是发生了变性而已,当变性真皮被自体皮片覆盖后,变性真皮能够逐渐复苏,其形态、结构逐渐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目的:对比分析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切削痂植皮时保留变性真皮与不保留变性真皮的远期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6-03/2008-06在东莞市清溪医院烧伤外科完成。 对象:选用58例有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3组。 方法:切除真皮组:进行切削痂时切除全层真皮并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片。保留真皮组:用削痂或刮痂的方法清除已经坏死的痂皮,保留变性真皮。对照组: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同意手术植皮治疗的部分患者,用通常烧伤换药的方法直至创面愈合。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3组患者出血情况、术后瘢痕增生情况,并对其功能进行评级。 结果:切除真皮组、保留真皮组手术时,保留真皮组出血少,保留真皮组移植皮片相对切除真皮组不容易成活,切除真皮组皮片收缩较保留真皮组明显,且远期功能不如保留真皮组。3组中对照组瘢痕增生最明显,功能恢复最差。 结论:对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切削痂植皮时保留变性真皮并移植大张自体皮片的手术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外观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工作中发现无论是采用轴型皮瓣还是随意皮瓣修复糖尿病足病都难以保持良好的血供,皮瓣存活困难,且供瓣处又形成一个新的创面,难以愈合。如行局部皮瓣转移容易造成皮瓣血供不好,引起皮瓣坏死。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皮片移植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病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2例,其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54.5(35~83)岁。糖尿病史3个月~23年,平均12年;糖尿病足坏疽病程20 d~2.5年,平均7个月。经全身抗炎、降糖治疗及创面处理,溃疡创面为肉芽覆盖时,视创面部位、大小等用滚轴式取皮刀在自体供皮区取刃厚或薄中厚皮片后采用打包法植皮或邮票状植皮,用无菌棉垫加压包扎,石膏托固定患肢,保证移植皮片与肉芽创面紧密接触。 结果与结论:102例患者均行一期局部清创、二期植皮,植皮区未发生严重感染或因创面生长不良而形成新的溃疡。其中83例植皮后全部皮片成活,创面愈合出院。19例植皮创面少量皮片未成活,经换药或补植后迅速控制,创面愈合出院,平均历时(21±7)d。院外获随访89例,随访时间3个月~3.5年,平均15个月。3例原位溃疡复发,5例其他部位新发溃疡,余患者病足均能自行或借助拐杖条件下满足站立、行走等功能要求。说明自体游离皮片移植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溃疡;游离皮片;组织移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自体或异体植皮治疗,往往需要多次植皮。而国内临床上应用人工真皮较少,应用经验亦不足。 目的:评价人工真皮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收集因皮肤软组织缺损,行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的22例患者,其中骨外露6例,肌腱外露2例,表皮肿瘤切除3例,其他11例。一期清创移植人工真皮,2~4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二期移植自体薄层皮片。观察取皮部位、损伤部位、操作性能、密封性、不良反应情况,结合评价临床效果及综合评价。 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人工真皮结合二期自体薄皮移植全部存活,至二期植皮所需时间(18.50±4.27) d,其中1例患者因感染再次手术,2例患者行人工真皮后未行二期植皮,而自动上皮化;随访至3个月,21例损伤部位表皮生长性、外观性均良好、无瘢痕增生,1例因感染而致瘢痕增生严重、外观不良,但生长性良好;20例患者取皮部位无明显的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出,无严重增生性瘢痕,上皮形成时间为(15.35±4.67) d。说明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创面愈合质量高,供皮区损伤轻微,至二期植皮时间较长,总体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大面积烧伤往往需要削痂清除痂皮,但削痂手术往往会导致人为因素除去过多的残留再生皮肤组织。 目的:观察磨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对残留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标记物角化蛋白19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比观察,于2002-10/2004-01在广西医科大学完成。 对象:烧伤整形外热烧伤科患者40例,年龄18~37岁,平均烧伤面积为15%~45%,深Ⅱ度烧伤面积为15%~30%。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磨痂组(n=20)、削痂组(n=20)。 方法:磨痂组采用电动磨痂仪对创面进行磨痂,由浅入深磨去坏死组织,至创面基底呈现红色充血,有珠状的小出血点为止。削痂组采用滚轴削痂刀对创面进行削痂,削至创面基底呈瓷白色、组织致密,湿润面有光泽,无网状血管栓塞和呈灰暗棕色的无光泽组织,放松止血带后可见密集点状出血较均匀,但有时因操作原因削痂过深,基底露出脂肪组织。两组创面术后用辐照猪皮覆盖。 主要观察指标:取术前、术后小块创面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皮肤再生组织中标记物角化蛋白19的表达,在100倍光学显微镜下,任意选取5个视野计数细胞团的表达数;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记录超过4周不愈合的肉芽创面,需要再次手术植皮修复创面。 结果:磨痂保留了较多的真皮组织,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件。削痂后创面基底组织有薄层网状组织残留及部分毛囊及汗腺,有些标本视野中可见无真皮组织,为脂肪组织。细胞团的表达数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前及术后创面均有创面残留皮肤组织中标记物角化蛋白19表达,磨痂组术前、术后数量无明显变化(P > 0.05),削痂组术后较术前数量减少(P < 0.05);磨痂组创面较削痂组提前愈合(P < 0.05)。需要手术植皮创面磨痂组2处,削痂组8处(P < 0.05)。 结论:应用磨痂术治疗烧伤深Ⅱ度创面能有效掌握磨痂深度,对组织损伤小,与削痂比较保留更多的再生皮肤组织,通过表皮干细胞的再生,利于创面再上皮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和利用有限的皮瓣修复不同创面的可行性,应用同一皮瓣分次转移技术修复不同部位的创面8例,其中有带蒂髂腰皮瓣2例,旋髂浅腹壁浅联合皮瓣2例,游离背阔肌皮瓣2例,腓肠肌皮瓣1例,胸三角皮瓣1例。常规分离切取各个供区皮瓣,转移修复其中主要的外伤创面或瘢痕切除后创面,其余遗留外露创面彻底清创,并妥善处理。术后2周左右行皮瓣血运训练,皮瓣血运确实可靠后行二期皮瓣转移,二期皮瓣转移时采取逆行或顺行转移修复遗留瘢痕组织或创面。根据二期手术方式,部分病例2周后再次行皮瓣血运训练及断蒂术。8例皮瓣2次转移均完全成活,创面得以妥善修复。随访6个月外形功能改善,提示同一皮瓣分次修复不同部位创面安全可行,能有效解决有限皮瓣修复多处创面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背景:颜面部打包植皮是传统的皮片固定方法,但在皮片的固定、成活质量、术后皮片挛缩及外观上存在不足,应不断完善。 目的:试验拟观察应用改进的金属框架打包植皮法对提高颜面植皮成活质量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试验,于2003-01/2007-12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完成。 对象及材料:选择本科收治的颜面部烧伤和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37±18)岁。手术植皮部位32处,面颊部8处,眼睑部20处、口周部4处。手术中应用的金属框架材料为医用不锈钢材质的1.0~1.5号克氏针,消毒后术中根据植皮创面形状用钳子弯制而成;术中应用的橡皮筋和回形针为普通文具用品,经环氧乙烷消毒后应用。 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金属框架打包植皮法于32处面部进行植皮,最大植皮面积为18 cm×10 cm。常规植皮缝合后周边应用1.0~1.5号克氏针按创面形状制成环形金属框架,随后打包固定移植皮片,三四周拆除金属框架。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拆除打包包扎时,观察记录皮片成活情况,包括皮片成活率、植皮边缘是否有边缘突起中央凹陷的“火山口现象”;术后三四周拆除金属框架时,观察皮片是否有小于框架的早期挛缩现象,并照相记录。对有可能进行长期随访的病例观察皮片长期的挛缩情况。 结果:23例患者32处创面,除1处因基底扩创不彻底部分皮片坏死外,其余31处创面植皮均成活良好,皮片平整,未出现边缘突起中央凹陷的“火山口现象”,至术后三四周拆除金属框架时,移植皮片面积与手术时维持一致,未出现早期挛缩。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皮片挛缩轻,外观满意。 结论:改进的金属框架打包植皮法可提高颜面植皮的成活质量,减轻皮片挛缩。  相似文献   

14.
Therapy is very important during all phases of burn wound care in preventing scar contractures, limb deformities, skin graft preservation and healing, and reconstruction. The following review details the course of a paediatric burn injury and outlines the vital role played by the physical, occupational and child therapists during resuscitation, hospitalization and reco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