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per基因与阿片类成瘾的相关性,进而寻找治疗阿片成瘾的基因戒毒疗法。方法:设计并合成特异性per锤头状核酶基因和per核酶靶mRNA组分基因,并分别重组人体外转录质粒,而后将经体外转录反应得到per核酶RNA和地高辛标记的per核酶靶mRNA组分。将转录产物混合,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体外切割反应后,采用地高辛化学发光法检测per核酶的体外切割效率。小鼠脑室注射直接导入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cDNA 3.1-per RZ DNA,按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用纳洛酮催瘾,观察戒断反应的变化。结果:per核酶对per核酶靶mRNA组分的体外切割效率达到60%。重组质粒组小鼠的刻板跳跃、“湿狗”样抖动和打洞次数与空质粒组、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但并不抑制小鼠的体重下降。结论:per核酶具有体外定点切割per基因mRNA组分的活性。经小鼠吗啡成瘾模型检测,该重组质粒能成功转染活体小鼠脑细胞并在脑组织内稳定表达per核酶,发挥阻断per基因表达的作用,有效地减轻吗啡成瘾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研究锤头型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核酶对各自靶RNA分子的切割活性及反应条件。同时观察两反义核酶对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含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重组质粒(pT-Ⅰ、pT-Ⅲ),经体外32P标记转录后形成产物靶RNA。同时将含特异性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T-gⅠ、pT-gⅢ)进行非标记的体外转录,产物(核酶)与各自的32P-靶RNA按不同的条件混和反应,电泳后放射自显影观察结果。将构建好的核酶以脂质体包裹后导入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采用图像分析法观察核酶对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 两种核酶在37 ℃、42 ℃均能有效切割各自的靶RNA,对Mg2+浓度的要求范围较宽(10~20 mmol/L);反应温度从65 ℃逐渐降至并维持在37 ℃的条件下核酶切割活性显著提高。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胶原蛋白生成降低,胶原生成明显受抑制。结论 针对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核酶能有效地在体外对靶RNA进行切割并能有效地抑制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0-23脱氧核酶(10-23 DRz)对HBV S基因及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的特异性切割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含有HBV S基因或C基因的重组质粒,以线性化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相应HBV S基因RNA及C基因RNA.设计并合成针对HBV S基因的DRz-hbvs-1和针对C基因的DRz-hbvc-1,观察其对靶RNA的体外切割作用.结果:DRz-hbvs-1及DRz-hbvc-1能对各自相应的靶RNA进行有效的特异性切割;无DRz对照组及反义寡核苷酸对照组均未见特异性切割.结论:10-23 DRz能特异性切割HBV S基因及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体外研究锤头型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核酶对各自靶RNA分子的切割活性及反应条件。同时观察两反义核酶对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含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重组质粒(pT-Ⅰ、pT-Ⅲ),经体外^32P标记转录后形成产物靶RNA。同时将含特异性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T-gⅠ、pT-gⅢ)进行非标记的体外转录,产物(核酶)与各自的^32P-靶RNA按不同的条件混和反应,电泳后放射自显影观察结果。将构建好的核酶以脂质体包裹后导入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采用图像分析法观察核酶对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 两种核酶在37℃、42℃均能有效切割各自的靶RNA,对Mg^2 浓度的要求范围较宽(10~20mmol/L);反应温度从65℃逐渐降至并维持在37℃的条件下核酶切割活性显提高。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胶原蛋白生成降低,胶原生成明显受抑制。结论 针对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核酶能有效地在体外对靶RNA进行切割并能有效地抑制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栾荣华  贾国良  李伟  贾战生  连建奇 《医学争鸣》2003,24(14):1249-1252
目的:构建c—myc基因核酶及其靶mRNA的体外转录载体,探讨核酶对靶mRNA的体外切割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分析c—myc基因mRNA的二级结构,设计核酶基因序列,采用DNA合成仪合成核酶基因,以克隆技术将核酶基因构建入pGEM3Zf( )体外转录载体,将大鼠c—myc基因第2外显子及部分第3外显子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7Zf(-)体外转录载体,分别进行体外转录获得核酶及靶mRNA。在含有Mg^2 的反应体系中,进行核酶对靶mRNA的体外切割反应。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核酶基因准确克隆入pGEM3Zf( )载体,经DNA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分析,大鼠c—myc基因第2外显子及部分第3外显子的基因片段准确克隆入pGEM7Zf(-)载体。核酶对靶mRNA的体外切割活性约为64.5%。结论:该核酶具有切割靶mRNA的活性,可进一步用于细胞内和体内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体外转录方法制备EBV-LMP1 C端RNA并用该RNA对其靶脱氧核酶进行初步筛选.方法 用巢式PCR方法从绒猴淋巴细胞系B95-8细胞中扩增EBV-LMP1 exon c,重组入pGEM-11zf载体,并用T7RNA聚合酶对其进行体外转录制备EBV-LMP1 C端RNA.根据该RNA的一、二级结构设计合成3种靶向10~23脱氧核酶,据体外剪切效率筛选高效特异的靶向脱氧核酶.结果 成功地构建含EBV-LMP1 exon c基因的重组质粒,用体外转录方法用1 μg质粒转录出40.25 μg高纯度的EBV-LMP1 C端RNA,有1种脱氧核酶DZ1对该RNA体外剪切效率达89%.结论 用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方法成功制备了高纯度的EBV-LMP1 C端RNA,经体外剪切筛选出高效特异的1种脱氧核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核酶对肿瘤多药抗性相关基因mdr1靶RNA分子的切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能特异切割mdr1 mRNA的锤头状核酶(ribozyme),并构建抗mdr1-ribozyme和靶分子的体外转录质粒,进行体外切割实验。结果 发现抗mdr1-ribozyme能较好地切割mdr1 mRNA。 结论 抗肿瘤多药抗性核酶的体外研究为其体内应用提供了参考,ribozyme有可能成为逆转肿瘤多药抗性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合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位点核酶,探讨其对靶RNA的切割作用.方法: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针对VEGF165的3个单位点核酶 (Rz1, Rz2, Rz3) 和联合型多位点核酶 (Rz123),构建其自剪切转录载体,观察多位点核酶对靶RNA的切割作用.结果: 构建的多位点核酶自剪切转录载体在体外转录中,顺式核酶发生了自身剪切,并释放出正确的目的核酶,多位点核酶可切割靶RNA,且效率高于单一核酶,其切割效率分别为 (37±10)% (Rz1), (51±8)% (Rz2 ), (68±15)% (Rz3) 和(88±11)% (Rz123).结论: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位点核酶体外可联合切割靶RNA,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凋亡关键蛋白酶caspase-3设计核酶M1RNA-GS,对其体外制备及切割活性进行探讨。方法以RNase P催化亚基M1RNA为模板,PCR合成并克隆特异性针对人caspase-3的一组核酶pMl-GS716,pMl-GS337和pMl-GS235,^32P标记转录。应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底物caspase-3 mRNA目的片段,体外转录物作为靶RNA,核酶与靶RNA按1:1比例进行体外切割实验。结果pMl-GS 716和pMl-GS 337在37C均有切割活性,pMl-GS 716的切割效率为93%,pMl-GS 337为42%,而pMl-GS 235几无切割效应。结论体外制备的pMl-GS 716具有良好的特异催化切割活性,有望通过切割caspase-3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特异性切割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的锤头状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进行活性鉴定,为应用于瘢痕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人组织TIMP-1 mRNA的锤头状核酶基因Rz182、Rz358和Rz412及相应的点突变核酶基因,将核酶基因克隆于可在体内高表达核酶的载体pBSKneoU6中,制备嵌合于U6 snRNA分子的核酶基因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全长TIMP-1 mRNA基因片段并克隆至T载体.体外转录法大量制备以α-32P UTP 标记的核酶及靶RNA,进行体外切割实验.结果:核酶基因克隆制备正确,在体外成功转录出嵌合于U6 snRNA的核酶和靶RNA. 37℃的生理温度下,U6Rz182和U6Rz358成功切割了靶RNA,U6Rz182切割效率为49.23%,Km=29.7 nmol/L,Kcat=0.32 min-1.U6Rz358切割效率为55.21%.Km=39.6 nmol/L,Kcat=0.21 min-1.U6Rz412及突变核酶均未显示切割活性.结论:本研究中制备的U6Rz182和U6Rz358有良好的特异催化切割活性,有望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内抑制人TIMP-1的表达,成为新的抗瘢痕核酸药物.  相似文献   

11.
Rasisaprotooncogeneencodingguaninenucleotidebindingprotein,ras--p21islocatedinthe.innerplasmamembraneandtransductssignalfromreceptortyrosinekinasetoraff.Ras--pZIproteinparticipatesintheregulationofcellgrowthanddifferentiation[lj.Mutationofras,Ki--rasinparticular,playsanimportantroleincellmalignanttransforming.ThemutantrateofKi--rasinhumanpancreaticadenocarcinomaisashighas95%['].So,blockingrasexpressionshouldbeapotentialmethodforcancertherapy.RibozymeisasmallcatalyticRNAmolecule.Recently,it…  相似文献   

12.
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cr/abl m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构建一个含M1RNA、具有特异性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融合基因bcr/ablmRNA的真核表达载体,以用于CML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法:以pTK117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合成一个带有导引序列(GS)的M1RNA,再将PCR产物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NAV-1上,得到重组质粒pAVGS4,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以碱裂解法小量抽提,酶切电泳鉴定,并测序鉴定。结果:以EcoRI和SalI酶切、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500和6500bp附近各有一条明亮的条带。应用PCR方法测序的结果与模板序列一致。结论:构建的pNAV-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与目标序列一致,含有核酶、具有抗bcr/abl mRNA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预期可用于CML细胞株和原代细胞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以COX-2为靶基因,构建靶向COX-2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重组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设计、合成1对COX-2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中间间隔9个核苷酸序列,经退火形成互补双链,通过定向克隆至质粒pGenesil-1,构建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化JM109大肠杆菌,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表达质粒对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结果 酶切证实目的DNA定向克隆至载体上,测序分析结果与目的序列相同.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比较,pshRNA-COX-2重组表达质粒对β-actin基因无明显影响,而对COX-2有明显抑制作用.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66.9%和50.3%.结论 成功构建的靶向干扰COX-2基因重组质粒能够显著抑制COX-2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禽流感病毒(AIV)复制酶PB2亚基的基因构建具有靶向切割作用的M1GS核酶,为新型抗AIV反义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大肠埃希菌的核糖核酸酶P(RNase P),根据AIV PB2基因的序列特征,设计一小段与之互补的引导序列GS,通过PCR技术将其共价连接至大肠埃希菌RNase P催化性亚基(M1 RNA)的3'末端,以构建靶向性M1GS核酶.通过体外切割试验测定M1GS核酶的活性.结果 构建了M1GS-T436、M1GS-C341两种M1GS核酶.体外切割实验证实,核酶M1GS-T436可对靶RNA片段产生特异性切割;核酶M1GS-C341虽可切割靶RNA片段,但可能属于非特异性切割.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一种具有显著体外切割活性的M1GS核酶(M1GS-T436),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胞内及体内抗病毒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laudin-1在大肠癌中的作用,构建包含claudin-1基因编码区域的重组质粒.方法 从人类大肠癌细胞株SW620用Trizol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DNA,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T4连接酶进行连接:将PCR产物插入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载体,然后转染进人人类大肠癌细胞株SW480.结果 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显示序列正确,在SW480中主要为膜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claudin-1/pEGFP-C1重组质粒,并能在人类大肠癌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6.
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酶在细胞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设计针对C基因的三个切点的核酶Rz1,Rz2,Rz3,合成核酶基因并将三个核酶基因两两组合克隆入pGEM7zf(一)质粒中,经体外转 录后切割靶RNA;选择Rz2和Rz3串联的双位点核酶基因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BS212中,重组质粒转染2.2.15细胞,ELISA方法惭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三种不同组合的核酶均可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重组免疫毒素DT390-Rantes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对这种免疫毒素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从小鼠肝脏中获得Rantes基因;将Rantes基因插入到含有DT390片段的真核质粒SIh中.构建成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JM109,筛选出含有正确插入片段的克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重组质粒,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NIH3T3细胞,免疫荧光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DT390-Rantes的表达活性。结果经过酶切分析及DNA测序证实,Rantes基因正确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SR仅中,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MTT法证实,重组免疫毒素DT390-Rantes能在体外杀伤活化的T细胞。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一种新型重组免疫毒素真核表达质粒DT390-Rantes-SRa,该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瞬时表达.其转染上清对活化的T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Bridge Sequence对M1GS核酶体外切割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 ridge Sequence(桥序列)对M1GS核酶体外切割活性的影响,从而为人工M1GS核酶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含大肠杆菌核酶P催化单位(M1 RNA)基因的pFL117质粒作为模板,通过巧妙设计不同的下游引物,经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及克隆基因的体外转录,构建一组具有不同桥序列的人工M1GS核酶。进一步将所构建的上述人工M1GS核酶分别与同位素标记的底物RNA片段进行体外切割试验,并通过同位素扫描成像系统对各M1GS核酶的切割产物加以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HCMV UL54mRNA T7靶位的、四种不同桥序列长度的M1GS核酶,其桥序列长度分别为0n、t6nt、20nt和88nt,并依次命名为M1GS-T7(0)、M1GS-T7(6)、M1GS-T7(20)和M1GS-T7(88)。经体外切割试验证实,M1GS-T7(88)的靶向切割活性最强,M1GS-T7(20)的切割活性相对较弱,而M1GS-T7(0)及M1GS-T7(6)则无明显的切割活性。结论人工M1GS核酶中桥序列的长度对于其体外切割活性具有重要影响,提示在人工M1GS核酶的优化设计时,桥序列的长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