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钼靶X线特征,提高术前X线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4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显示结节或肿块影35例,占85.37%,X线测量肿块大小比临床扪及小有31例,占显示肿块的病例88.57%;显示毛刺状改变23例,占56.1%;有微小钙化17例,占41.46%。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X线上有特征性表现。乳腺高频钼靶X线检查在此病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表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汉民 《放射学实践》2000,15(6):428-430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钼靶检查特征,提高浸润性导管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摄乳腺X线钼靶轴、侧位及腋窝斜位片,观察浸润性导管癌影像学特征及腋窝淋巴结表现。结果:①肿块: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星芒状及肿块周围细小结节等(97.1%);②钙化:细沙粒样、短小梭形、细条样呈团簇状(51.4%);③腋窝淋巴结肿大;形态不规则、分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本文通过总结其X线表现特征,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03年1月-2005年10月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共12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临床资料完整、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提高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均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的浸润性导管癌的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的X线表现:肿块36例,钙化22例,肿块伴钙化6例,局限性密度增高或结构扭曲4例,皮肤及乳头改变2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其中较多见的X线表现为肿块和钙化,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他少见征象亦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特征及MRI表现 ,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 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表现及 5例MRI表现。结果 :钼靶X线阳性表现 3 5例 ( 92 .1% ) ,其中显示肿块影 2 4例 ( 63 .2 % ) ,毛刺影 18例 ( 4 7.4% ) ,针尖状钙化影 3 3例 ( 86.8% ) ;MRI阳性率 10 0 %。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较具特征性 ,是首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MRI检查敏感性高 ,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浸润性导菅癌并与病理分型对照。结果: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的钼靶X线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毛刺状72例、伴钙化(28例);局部腺体密度增高影5例;单纯泥沙样钙化堆9例。结论: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及肿块边缘毛刺、微小钙化,在判断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型及伴有纤维增生,具有显著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检查诊断报告中被评估为BI-RADS 4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纤维腺瘤(FA)的影像学鉴别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乳腺X线诊断为BI-RADS 4级,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IDC和FA的病例,其中56例为乳腺IDC,32例为FA,观察2种病变的X线征象.结果 56例乳腺IDC平均大小为(2.3±0.89)cm,表现为肿块48例,其中分叶状41例(85.4%),高密度43例(76.8%),边缘浸润26例(54.2%);表现为结构扭曲8例,均伴有成簇状钙化.32例FA平均大小为(1.8±0.53)cm,圆形或卵圆形24例(75.0%),分叶状7例(21.9%),高密度14例(43.8%),边缘模糊13例(40.6%).IDC和FA在密度、分叶、边缘浸润和结构扭曲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乳腺IDC和FA各自影像学特征,可有效地将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乳腺导管内癌的X线-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07例乳腺导管内癌的X线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钼靶摄影显示钙化62例(57.9%),其中伴有肿物或局限致密的13例;局限致密浸润17例(15.9%);肿物20例(18.7%);乳头增大1例(0.9%);未见异常7例(6.5%)。结论多发细小多形性钙化为导管内癌最常见X线表现形式;乳腺摄影能早期发现临床触及不到的微小癌及早期癌,其中主要是导管内癌,还能准确反映乳腺内有否多原灶,有利于帮助临床确定手术范围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与X线表现。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的102例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X线表现。结果:各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触诊肿块91例(89.2%),肿块伴疼痛9例(8.8%);疼痛5例(4.9%);溢液溢血10例(9.8%)。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26例(25.5%),肿块伴钙化55例(53.9%),簇状沙砾样钙化15例(14.7%),结构扭曲伴钙化6例(5.9%);肿块边缘呈分叶征46例(45.1%),边缘不清65例(63.7%),毛刺征53例(52.0%);血管增粗26例(25.5%);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34例(33.3%)。其他征象:乳头凹陷11例,皮肤增厚11例,大导管增粗3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好发年龄41~60岁,临床表现以肿块为主,左侧发病高于右侧。X线表现常见为肿块及钙化,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他征象:结构紊乱、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大导管增粗对定性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约占乳腺癌的45%~80%[1],为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本文回顾性分析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表现,探讨肿块周围钼靶X线征象的病理基础,并将浸润性导管癌与其他乳腺肿块病变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肿块周围异常钼靶X线征象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2月~2005年12月,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4例女性乳腺病变,按病理类型分为下列3组:①浸润性导管癌组,42例,年龄29~70岁,平均55·0岁。②其他恶性病变组,24例,年龄37~70岁,平均51·3岁,包括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非特殊浸润性癌(nonspecific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NSIBC)各组织类型的X线征象,分析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非特殊性浸润性癌患者200例,均做乳腺钼(或铑)双靶全数字X线检查,研究病变X线影像特征,以及其与肿瘤组织类型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ncer,IDC)钼靶X线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及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的X线表现,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ER、PR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钼靶X线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 65例IDC中,癌肿毛刺征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钙化与癌细胞ER和PR阳性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5);乳腺癌结构紊乱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乳腺IDC钼靶X线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1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 (ER)水平之间的关系 ,评价根据IDC钼靶X线征象预测ER表达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181例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手术病理证实的IDC ,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ER表达情况 ,将IDC钼靶X线表现中的恶性钙化、毛刺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得的ER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1例IDC中 ,肿块伴毛刺者 85例 ,有钙化者 74例 ;ER阳性者 99例 ,毛刺组ER阳性率与无毛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毛刺组中ER阳性表达更多见于较小癌灶 ;无钙化组ER阳性率较钙化组略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DC中毛刺征与ER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应用钼靶X线征象反映IDC的ER表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乳腺导管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秀玲  宋强  马红 《放射学实践》2008,23(2):146-148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57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45例,导管原位癌12例,观察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①X线表现为肿块35例,钙化22例,结构致密或扭曲13例;35例肿块除2例显示边界清晰的良性征象外,其他均为恶性边缘征象的肿块;典型恶性钙化多见(18/22),且钙化除单纯钙化外可同时伴发肿块或结构致密.②45例浸润性导管癌主要表现为肿块34例,结构致密或紊乱10例,以上两者伴钙化10例.③12例原位导管癌中全部表现为典型恶性钙化,且单纯钙化均出现于原位导管癌而未见于浸润性导管癌中.结论:乳腺导管癌的常见X线表现为肿块、钙化和结构致密,单纯钙化首先考虑原位导管癌,其余征象均首先考虑浸润性导管癌.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女性肿瘤的第2位。在乳腺癌的病理学种类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45%左右[1]。其中54.6%的浸润性导管癌是由X线钼靶检查发现,但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2]。现将北京民航总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总结如下,其中12例行超声检查,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女性,年龄27~73岁,平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钼靶乳腺癌X线影像学表现,分析其病理基础,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6例乳腺癌患者的X线影像学资料及其病理学资料。结果:本组乳腺癌患者56例乳腺癌中X线表现为肿块36例;微小钙化(簇样、短棒样)11例:星芒影9例;局部密度增高、结构紊乱4例;血管影增多、增粗、迂曲10例;乳晕增厚8例;乳头凹陷7例;乳后间隙结构不清或消失3例。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47例;单纯癌7例;大汗腺样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结论:诊断乳腺癌除了重视特征性征象:肿块影、簇样钙化、星芒征,还应重视局部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血管影增多及增粗等间接征象;乳腺癌的病理基础不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X线表现。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7岁,发现左乳肿物1年余,生长缓慢,无疼痛,无发热。近期肿物有增大,体检:左乳触及1个1.5cm×2.0cm 的结节,靠近乳头外侧,质硬,边界清楚,可活动。乳头外形无改变,无乳腺癌家族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海岛地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造影前后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对海岛地区IDC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对32例乳腺病灶行超声造影观察,分析其二维图像特征、能量多普勒血流形态及造影增强特点,同时应用ACQ分析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32例超声造影病灶中无造影剂信号进入的7例,其余25例病灶造影剂的明显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比周围组织早,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较周围正常组织高。结论超声可成为诊断海岛地区IDC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之一,结合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对ID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艳 《西南军医》2014,(6):694-695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报道也渐增多,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例鲜有报道,本文分析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1岁。主因恶心、呕吐、发憋、气短、尿量减少1周人院。既往慢支病史多年,冠心病病史1年,平素口服“稳心颗粒”治疗;左侧乳腺癌切除术后3年,应用阿霉素、替加氟、异环磷酰胺行5次化疗,此后未复查;腰部疼痛1年余,近期加重,周身骨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检查及联合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X线摄影、超声、MRI表现及联合检查与病理结果。结果:乳腺X线摄影阳性率为90.0%,准确度53.3%;超声检查阳性率为50.0%,准确度13.3%;MRI检查阳性率为100%,准确度93.3%。3种影像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阳性率为100%,准确度为96.7%。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超声及MRI表现各有特征性,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