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秋梅  何宁 《医学文选》2000,19(6):841-843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的临床特征和机理。方法 分析37例(61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61耳)纯音听阈测试中22耳(36%)为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32耳(52%)为中度传导性听力下降,多为平坦型或轻度上升型曲线。鼓室导抗图测试中B型14耳(23%),C型47耳(77%)。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测试是诊断分泌中耳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粘液、浆-粘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内闷胀感.该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严重者可能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多种并发症[1].笔者对一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进行观察分析,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不同的时期,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引起听力障碍及语言发育不良。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中耳积液过于黏稠不易排出者,鼓膜切开置管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  相似文献   

4.
朱秋梅  何宁 《微创医学》2000,19(6):841-842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的临床特征和机理.方法分析37例(61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61耳)纯音听阈测试中22耳(36%)为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32耳(52%)为中度传导性听力下降,多为平坦型或轻度上升型曲线.鼓室导抗图测试中B型14耳(23%),C型47耳(77%).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测试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耳内镜下HSM-YAGⅢ脉冲激光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其中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药物治疗等常效果不甚理想。我们于2003~2005年在耳内镜指引下应用HSM-YAGⅢ脉冲激光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经改善咽鼓管功能、多次鼓膜穿刺、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共3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均为单耳病变,年龄16~50岁,病程3个月以上。检查鼓膜均有明显中耳积液征,鼓室压图为B型(平坦型)、鼓室压曲线高峰偏负压,纯音电测听表现为传导性耳聋;鼻腔检查未见肿瘤、腺样体肥大、鼻息肉等。1.2治疗方法患…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具有鼓室积液以及传导性耳聋等特征,具体的发病因素与机制尚有诸多争议,目前主要的解释包括的中耳负压、感染、变态反应、细胞因子、电离辐射损伤等,本文将对以上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各主要学说进行回顾性综述,以供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作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型曲线在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穿刺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15例(145耳)感冒后出现耳闭塞感患者进行声导抗及纯音听阈测试检查。结果C型鼓室图145耳中,鼓室压≤-180daPa者87耳,鼓室穿刺抽液阳性86耳,占98.9%;鼓室压>-180daPa者58耳,抽液阳性15耳,占25.9%。2组抽液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鼓室压≤-180daPa时,纯音听阈测试为传导性耳聋,骨气导间距为25~40dB。结论C型曲线鼓室压≤-180daPa,提示存在中耳积液,依据该值范围进行鼓室穿刺抽出积液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谢华 《医学综述》2013,19(9):1610-1612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以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聋为主要特征,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炎。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SOM的形成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乳突气化不良、感染、变态反应、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鼻咽癌及放疗有关的SOM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预后欠佳。在此,对近年来SOM及与鼻咽癌和放疗有关的主要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30例36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6耳均接受了完壁式(闭合式)乳突-上鼓室切除、鼓室探查术,其中28耳同时行中耳置管术.5耳同时行听骨链成形术。所有病例术中清除的肉芽术后均作病理检验,其中炎性肉芽28耳,胆固醇肉芽肿8耳。结果:中耳置管者于术后1~3月拔除中耳通气管,鼓膜愈合良好。术后所有患耳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以语频气导听阈的平均值为标准,听力达到应用水平(语频气导平均听阈30dB以内)的31耳(31/36,86.11%)。鼓室功能曲线检查结果显示,A型27耳(75%),C型8耳(22.22%),B型1耳(2.78%)。术后随访0.5~3年,除l耳因鼓室积液复发,再次中耳置管外,其余患者症状无复发,主观听力无下降.鼓室功能曲线C型8耳有2耳转为A型。结论:经过各种治疗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积极采取中耳乳突手术治疗。中耳乳突手术可彻底清除病变,建立鼓室、鼓窦及乳突的通气引流,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疗效欠佳。理气化瘀法是中医常用治疗法则之一,我科于2002年3月-2003年3月,采用自拟开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激光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03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多采用抗生素、抗过敏、改善咽鼓管功能、鼓膜穿刺抽液及插管等治疗方法.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作者采用激光造孔治疗经鼓膜穿刺未愈的分泌性中耳炎90例共103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导致听力减退的病因之一。中耳积液可分为浆液性和渗出液。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症状。本文观察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3.
廖海石  林柏洪 《实用全科医学》2010,8(8):998-998,1009
目的探讨鼓膜切开冲洗鼓室早期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87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初次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45耳)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冲洗鼓室,B组25例(42耳)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冲洗鼓室。结果 A组45耳治愈24耳,好转15耳,B组42耳治愈18耳,好转10耳,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无效6耳中2耳出现化脓性中耳炎,1耳鼓膜穿孔,B组无效14耳中1耳出现化脓性中耳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膜切开冲洗鼓室早期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好,且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MRI检查对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霞 《河北医学》2008,14(2):177-179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鼻咽癌(NPC)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观察130例NPC放疗前后患者的鼻咽,乳突MRI片。结果:放疗前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为65%,放疗前无分泌性中耳炎者,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为42%。结论:MRI检查有助于NPC患者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5.
陈永国  何蓉  仇弋戈 《四川医学》2010,31(9):1334-1335
目的探讨单成分鼓室图及多频鼓室图对鼻咽癌放疗导致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6例NPC患者放疗并发SOM(32耳)。分别利用226Hz、1000Hz不同探测音鼓室图及多频鼓室图、纯音听阈测试对比研究NPC放疗前、后中耳功能状况。结果 4例(5耳)在NPC放疗3周后出现耳闷塞感、耳鸣症状,纯音听阈正常,Y-226Hz鼓室图呈A型,中耳共振频率增高;放疗结束后有听力下降,Y-226Hz鼓室图呈C型或B型,中耳共振频率降低。22例(27耳)Y-226Hz鼓室压图B型18耳、C型14耳;1000Hz鼓室压图以无峰型为主(22耳),中耳共振频率明显降低;鼓膜穿刺表明,C型14耳中共振频率低于500Hz易抽出液体。结论利用不同探测音鼓室图及多频鼓室图,能够全面、客观评估中耳功能,在NPC放疗致中耳功能障碍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中耳共振频率不仅可提示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否有鼓室积液,也可以观察其转归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金建平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3):362-362,372
根据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彭膜情况,听力检查,中耳乳突CT片,彭膜穿刺确诊并发分泌性中耳炎(OME)65例130耳,OME发生率放疗前为66%,放疗后为72%,提示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及咽鼓管功能障碍为OME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黄棣华  凌玲 《浙江医学》1999,21(12):745-746
腭裂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较高。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患者的中耳功能(包括咽鼓管功能和鼓室功能)常受到影响。笔者通过对不同类型腭裂患者的听力及声阻抗检查,从纯音测听阈值、鼓室功能曲线、鼓室压力等了解听力损失、鼓室积液及咽鼓管功能的情况,以探讨腭裂畸形对中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耳部症状及其中耳压力的临床意义。方法 调查60例(320耳)确诊为NPC患者的耳部症状1体征并测量中耳压力。结果 以耳部症状首诊的有75例(83耳),占总人数的46.9%,占总耳数的25.9%;62耳有分泌性中耳炎,占总耳数的19.4%;21耳有耳部疾病而无分泌性中耳炎者,其平均中耳压为-87.62mmH2O;全组能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导致耳闷胀痛、耳鸣、听力下降、头昏头痛,症状易反复,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临床疗效欠佳,为了更有效更好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总结选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近5年来对123例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选用鼓膜穿刺欧压法鼓室中耳加压给药治疗,其中男性87例、女性36例;双耳105例、单耳18例;欧压法外加压使药物将鼓室及乳突气房咽鼓管内分泌物置换冲冼出来,特别是粘稠胶冻样分泌物。结果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听力提高,经5~15次治疗后鼓室穿刺抽吸无渗出液,穿刺点愈合。查电测听气骨导在20~30 dB内,声阻抗为A型曲线图,临床观察3~6个月无复发者为痊愈。结论通过欧压法外加压使药物将鼓室及乳突气房咽鼓管内分泌置换清除干净,并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鼓室及乳突气房咽鼓管病变黏膜上皮组织使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前后腭帆张肌横截面积的改变与放射性中耳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的36例接受放射性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放疗前后分别测量所有患者上腭帆张肌及翼内肌的横截面积,比较放疗前后的差异,并分析患者于放疗后发生放射性中耳炎与腭帆张肌受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放疗后共24例(44耳)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S_TVP、S_LTVP、S_RTVP、S_LTVPM、S_RTVPM、S_LTVPP、S_RTVPP、S_MP、SL_MP及SR_MP与放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腭帆张肌萎缩耳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腭帆张肌无萎缩耳者(72.92%VS37.50%,,=8.445,P=0.004)。结论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腭帆张肌与翼内肌会发生萎缩.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腭帆张肌的萎缩可能有一定的相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