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危重急诊。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 ,气道异物的死亡率也有明显下降 ,但术中、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 ,个别严重者可致死亡。我科于 1990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间收治的 2 5 6例气道异物患者中 ,术后出现并发症 2 0例 ,其中死亡 1例。现就其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预防作一分析和总结。1 临床资料1990年 8月~ 2 0 0 0年 10月 ,我科共行 2 5 6例气道异物取出术。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共 2 0例 ,发生率为7.8%。其中并发症情况及其处理如下 :牙齿松动和脱落4例 ,均在未麻醉下发生 ;气胸、纵隔气肿 5例 ,2例未麻醉 ,3例全麻 ,…  相似文献   

2.
小儿气道异物围术期并发症与异物留存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围术期并发症与异物留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气道异物患儿304例,年龄5个月~12岁,ASAⅠ或Ⅱ级,按异物留存时间分成3组:A组为异物留存时间≤24 h;B组为异物留存时间24 h~7天;C组为异物留存时间>7天。观察术前合并肺炎,术中或苏醒期低氧血症,及苏醒期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合并肺炎发生率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P<0.05);苏醒期喉痉挛发生率B、C组均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在术中和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物留存时间长短与肺部并发症、苏醒期喉痉挛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对于气道异物患儿,24 h内能明确诊断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兰仙 《河北医学》2001,7(9):839-841
小儿气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 ,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患儿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9年 11月至 2 0 0 1年 4月 ,我科收治小儿气道异物 15例 ,其中 2例行气管切开术 ,1例异物由患儿自行咳出 ,其余 13例均在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 ,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 ,15例患儿均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 ,男 10例、女 5例 ,年龄 10月~ 12岁 ,平均年龄 3岁。其中左支气管异物并发化脓性肺炎 1例 (病例 1) ,喉异物l例 ,双侧支气管异物l例 ,声门异物 2例 :气管内异物 2例 ,右支气管异物 8例。异物性质 2例塑…  相似文献   

4.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合并肺不张、肺气肿、纵隔气肿、气胸、皮下气肿等情况。方法:总结1994至2000年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417例,其中发生合并症296例,占同期患者的80%。合并肺气肿214例,肺不张76例,纵隔气肿、皮下气肿4例,气胸2例。结果:取除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后,合并症均于术后12d治愈。结论: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俣并症转归的关键是解除呼吸道梗阻和改变肺内压。  相似文献   

5.
6.
7.
通过对气管异物术后并发症观察 ,重点介绍了并发症发生的主要症状 ,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以及加强并发症的护理 ,直接影响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关危险因素,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10月~2004年10月327例行腹部手术的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可能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327例病人中有45例术后出现了肺部并发症(PPC),发生率为13.76%.年龄>60岁、有吸烟史、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上腹部手术、手术时间长的病人术后PPC的发生率明显增高.COPD的病人术后发生PPC的相对危险度(RR)为2.77;上腹部手术发生PPC的RR为2.46.结论:腹部手术时应仔细考虑以上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0168例硬膜外麻醉中的764例意外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发生率为7.51%。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异常广泛阻滞、导管误入血管、穿破硬膜等15种意外及并发症出现,分析了有些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有些意外情况的处理和效果,并认为麻醉技能、循环呼圾功能的维护及监测、意外情况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作者综合分析报告了人体眼眶包虫病13例。其占新疆地区全身包虫囊肿4276例的0.3%。结合临床实践系统地阐述了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技术和治疗原则。并总结提出了诊断、治疗眼眶包虫病的要点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儿淋巴瘤13例漏诊病例中,误诊为淋巴结核者5例,淋巴结炎3例,扁桃体炎2例,肠寄生虫病1例,风湿热2例。凡不明原因进行性淋巴结肿大,长期不规则发热的患儿,或经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者,应高度怀疑淋巴瘤的可能,强调及早进行检查,特别是一处或多处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15.
16.
对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13例进行了分析,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24岁,12例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作者认为,及时发现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杜绝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异物吸入肺部并发症X线特点及误诊因素。方法:从53例证实的支气管异物中,取出X线表现肺部并发症35例回顾分析。结果:24小时后出现肺部并发症,主要为肺气肿、肺炎、肺不张。延误诊断与异物吸入询问不全或不详和接诊医师对临床、X线表现认识不足及检查方法不完善有关。术后胸片复查很有价值。结论:对反复固定部位肺部X线表现异常、疗效不好患儿,无论有无异物吸入史应尽早做支气管镜检。尽早取出异物是防治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本院3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C后出现8例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比例为2.02%。均及时发现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正确的处理而治愈。结论应从严掌握LC适应证,同时具备熟练的内镜操作技能。一旦发生并发症,必要时应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19.
13例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及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3例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传导检查,分析参数包括远端潜伏期、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进行至少4块肢体肌肉的肌电图检查,观察插入电位、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电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结果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弛缓性瘫痪。所有患儿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下降,伴有远端潜伏期和运动传导速度轻度改变。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伤。基因检查显示13例患儿SMN1基因第7号外显子全部纯合缺失。结论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有较典型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肌电图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产前基因检查可避免该类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3例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息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传导检查,分析参数包括远端潜伏期、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进行至少4块肢体肌肉的肌电图检查,观察插入电位、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电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结果 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弛缓性瘫痪.所有患儿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下降,伴有远端潜伏期和运动传导速度轻度改变.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伤.基因检查显示13例患儿SMN1基因第7号外显子全部纯合缺失.结论 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有较典型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肌电图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产前基因检查可避免该类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