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丹参能有效促进溃疡和表皮创面愈合,观察丹参对大鼠放射损伤复合局部创伤(简称放创复合伤)创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7在第三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完成。大鼠接受6Gy全身照射后在背部作圆形全层切除,局部给予丹参1g/cm2,连续7d。结果:伤后3~23d,丹参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其完全愈合时间为(19.17±2.93)d,较对照缩短3.83d。且治疗组创面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结论:丹参能加快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且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
羊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促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将贵州小香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接种到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上,用于治疗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方法 将HAM负载经核荧光标记物DAPI标记的MSCs,培养3-5d后,移植到小香猪全厚皮肤缺损创面作为实验治疗组,以单纯无细胞接种的HAM作对照治疗组。从宏观、光镜、电镜水平进行较系统的观察。结果 与对照治疗组相比,HAM负载MSCs能较好地促进放创复合伤皮肤缺损的愈合。荧光标记显示,MSCs参与了局部组织的修复。结论 HAM负载MSCs能较好地促进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创面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贵州小香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接种到人羊膜(humanamnioticmembrane,HAM)上,用于治疗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方法将HAM负载经核荧光标记物DAPI标记的MSCs,培养3~5d后,移植到小香猪全厚皮肤缺损创面作为实验治疗组,以单纯无细胞接种的HAM作对照治疗组。从宏观、光镜、电镜水平进行较系统的观察。结果与对照治疗组相比,HAM负载MSCs能较好地促进放创复合伤皮肤缺损的愈合。荧光标记显示,MSCs参与了局部组织的修复。结论HAM负载MSCs能较好地促进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创面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4.
全身辐射对创伤后皮肤愈合的时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不同时间皮肤愈合的时效关系。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1-8Gy全身照射复合2.5%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伤(放创复合伤)模型。结果 1-6Gy放射损伤时则分别延迟0.3、0.8、1.1、3.5、6.2和9.5d,与单纯创伤组相比,复合4Gy以上即有明显的愈合延迟作用。统计显示,1-8Gy放创复合伤后3-30d,各剂量组与未愈合创面%之间均有明显的效应关系变化。并推导出8个时间效应关系公式。结论 放创复合伤时皮肤创面愈合延迟有明显的时间效应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不同时间皮肤愈合的时效关系。方法采用60Coγ射线1~8Gy全身照射复合2.5%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伤(放创复合伤)模型。结果1~6Gy放射损伤时则分别延迟0.3、0.8、1.1、3.5、6.2和9.5d,与单纯创伤组相比,复合4Gy以上即有明显的愈合延迟作用。统计显示,1~8Gy放创复合伤后3~30d,各剂量组与未愈合创面%之间均有明显的效应关系变化。并推导出8个时间效应关系公式。结论放创复合伤时皮肤创面愈合延迟有明显的时间效应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厚皮瓣术后放疗所致放创复合伤早期皮瓣组织内leptin的表达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创伤组,放射组,放创组,每组24只.所有小鼠背部去毛,创伤组和放创组的小鼠在背部制备出2.5 cm×2.0 cm大小的矩形随意皮瓣,皮瓣游离端位于髂棘之上1 cm,蒂设计在尾端.放创组于术后3天采用5Gy的电子线对小鼠进行局部皮瓣照射.放射后对实验小鼠每日进行大体观察,记录皮瓣愈合时间及被毛再生时间,分别于放射后1d,2d,3d处死各组小鼠8只,取皮瓣游离端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leptin及其受体OB-Rb在放射后的浆液腺泡细胞及毛囊根鞘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放射后的粘液腺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在低剂量电子线照射下,放创复合伤局部leptin及其受体OB-Rb在1d-3d的表达量逐渐增加,放创组分别高于单创组,高于放射组和对照组,放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离辐射后早期皮瓣组织浆液性腺泡细胞及毛囊根鞘内leptin及其受体OB-Rb反应性增高,提示浆液性腺泡细胞及毛囊根鞘是电离辐射的靶细胞,参与了放创复合伤的早期修复过程,通过释放分泌leptin参与放创复合伤的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7.
白芨对大鼠创面愈合几个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白芨对大鼠创面愈合几个要素的影响,探讨其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大鼠麻醉后,在背部脊柱两侧1.5cm处切除两个直径约1.6cm,的圆形,以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其中一个创面局部涂抹白芨胶溶液:或在背部脊拄两侧1.5cn,处各切开一约8cm长的全皮层切口,埋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海绵,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一侧注入白芨胶溶液结果:伤后3(或5),7,10,14,21d白芨治疗组创面残留面积百分率显低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前25d.创面组织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也显高于对照。伤后3.5.7d白芨组伤口巨噬细胞数量也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W11-α12)的促愈作用,探讨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的机制与促愈措施。方法 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康,体质量(20&;#177;2)g,以随机数字表法设单纯创伤(单伤)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复合伤)组。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 伤后3,5,7d,单纯创伤组(单伤组)伤口愈愈合速度(%)为63.22,83.47,94.61,放创复合伤组(复合伤组)则显著降低(t=7.84,7.26,8.18,P&;lt;0.01),分别为52.67,69.18,82.88。伤后1,3,5 ,复合伤组伤口炎细胞数量分别比单伤组下降26.53%,62.11%,38.91%;成纤维细胞数量下降43.73%,52.70%,25.32%;毛细血管数量在伤后5d降低55.97%;应用康复新后,两伤组均见伤哭喊愈合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但复合伤组的增幅要大于单伤组,伤后3,5d,复合伤组表皮细胞bFGF含量比单伤组低59.15%和36.15%,当应用康复新后,复合伤组增幅分别比单伤组高35.90%和10.97%。结论 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bFGF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复新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W11-α12)的促愈作用,探讨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的机制与促愈措施。方法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体质量(20±2)g,以随机数字表法设单纯创伤(单伤)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复合伤)组。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伤后3,5,7d,单纯创伤组(单伤组)伤口愈合速度(%)为63.22,83.47,94.61,放创复合伤组(复合伤组)则显著降低(t=7.84,7.26,8.18,P<0.01),分别为52.67,69.18,82.88。伤后1,3,5d,复合伤组伤口炎细胞数量分别比单伤组下降26.53%,62.11%,38.91%;成纤维细胞数量下降43.73%,52.70%,25.32%;毛细血管数量在伤后5d降低55.97%;应用康复新后,两伤组均见伤口愈合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但复合伤组的增幅要大于单伤组。伤后3,5d,复合伤组表皮细胞bFGF含量比单伤组低59.15%和36.15%,当应用康复新后,复合伤组增幅分别比单伤组高35.90%和10.97%。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bFGF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复新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创面愈合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为临床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加速创面愈合建立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5/06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清洁级SD大鼠3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80~200g。随机分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②在大鼠背部脊柱切除直径1.6~1.8em的圆形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压迫止血后各组分别给药。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每次每个创面给液量0.1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1m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每次每个创面给液量0.1mL,胰岛索样生长因子Ⅰ浓度1mg/L,重组人生长激素浓度0.2U/mL: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每次每个创面给液量0.1mL,重组人生长激素浓度0.2U/mL;生理盐水组:每次每个创面给生理盐水,给液量0.1mL。④分别于伤后1、4、7、11、14、17d创面取材,作组织切片观察。在取材同时剩余创面给药,药量同前,在伤后11—13d创面愈合后,14、17d取材为愈合部位组织。取材后即时以10%多聚甲醛固定10h,逐级脱水,作组织切片。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研究局部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创伤模型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与创面愈合相关因素增殖细胞核抗原、Ⅰ型胶原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大鼠3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局部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内I型胶原的变化:伤后1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在胞浆里出现了Ⅰ型胶原表达,到伤后11d创面接近愈合及14d和17d创面愈合后在细胞间质中仍有增加的趋势。②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变化:在核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量于4d达到高峰值,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和生理盐水组伤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在7d时达到最高后就开始降低,14、17d创面愈合后,其表达量也就下降到正常范围。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变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伤后在胞浆和细胞间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量就一直在高值,在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和生理盐水组,伤后1d出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在7d时达到峰值,在伤后11d,表达量下降,14、17d创面愈合后,其表达量也就下降到正常范围。④组间采用t检验。结论:在创面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合成分泌增加,是成纤维细胞增生的直接促进因子,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创面应用的重组人生长激素促增殖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短波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不同时间点糖尿病大鼠创面新生微血管数量、创面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 方法 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糖尿病组和治疗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90只大鼠采用去除全皮的方法制作皮肤溃疡模型,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组大鼠行超短波治疗。分别于损伤后第3、7、14和21天,取溃疡创面边缘部分组织与中心部分组织常规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进行新生微血管计数,计算半数愈合时间及痊愈时间,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bF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①对照组创面50%愈合时间和100%愈合时间分别为[(8.94±0.87)和(16.56±1.04)d],治疗组创面50%愈合时间和100%愈合时间[(12.78±1.26)d和(23.25±1.54)d]与糖尿病组[(13.72±1.49)和(26.08±2.23)d]比较,明显缩短,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微血管计数在伤后第3、7、14和21天分别为(12.5±1.52)、(17.83±1.94)、(23.5±1.876)和(29.33±2.736)个/高倍镜视野,均多于同时间点糖尿病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组的bFGF蛋白表达阳性染色指数在伤后第3、7、14和21天分别为(11.83±1.17)、(23.33±1.51)、(55.50±4.09)和(22.50±1.87),均多于同时间点糖尿病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热量超短波治疗可增高糖尿病溃疡创面bFGF的表达量,促进创面毛细血管生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作为对照组,B组烫伤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U胰岛素,C组创面下浸润注射600IU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D组予B、C组相同剂量二者联合治疗。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d起隔日计算4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D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5)。伤后第7、11、14、17、21天D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检查D组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肉芽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注射后7h,A组和C组血糖浓度变化不大(P>0.05),B、D两组注射后1h血糖浓度下降(P<0.05),注射后5h开始恢复正常。结论: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可通过协同作用加速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作为对照组,B组烫伤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U胰岛素,C组创面下浸润注射600IU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D组予B、C组相同剂量二者联合治疗。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d起隔日计算4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D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5)。伤后第7、11、14、17、21天D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检查D组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肉芽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注射后7h,A组和C组血糖浓度变化不大(P>0.05),B、D两组注射后1h血糖浓度下降(P<0.05),注射后5h开始恢复正常。结论: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可通过协同作用加速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用凝血酶凝固成胶冻状,不仅可以黏合组织缺损处,还可以防止血小板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分泌生长因子,避免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液态重组生长因子试剂在伤口及移植区易流失易蒸发的缺点。目的:观察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8-01/2010-01在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儿童各30例。均以左侧面部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换药1次/d;对照组创面单用等渗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换药1次/d。干预7,14d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与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7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14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显短于对照组(P〈0.05),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说明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显著加快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壳聚糖胶原生物敷料(chitosan-collagen biological dressing,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壳聚糖与鼠尾胶原分别按1:9和1:1配成敷料原液并制成CCBD A和CCBD B。以单纯胶原敷料组和自然愈合组作对照,测定伤后3、7、14、21d的创面愈合率、便面组织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创面组织EGF、bFGF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 CCBD A、B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CCBD B组伤后3d和7d时EGF和bFGF的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 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促愈机制与使用CCBD后创面EGF和bFGF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放烧复合伤植皮后创面愈合与皮肤组织学的关系。方法采用5GY全身照射复合15%三度烧伤的放烧复合伤大鼠模型,伤后24h进行异体植皮封闭创面,术后1、3、5、7、10、20、25、30d分别取材。结果不治疗组动物10d时,创面较干燥,但伤后10~15d(溶痂期)死亡鼠创面有大部分破溃。放烧复合伤经输血和植皮的治疗组动物伤后7~10d时移植皮下仅有点状出血,此后逐渐被吸收,异体皮存活良好,20d开始长出新毛,30d已全部长毛。结论伤后24h切痂植皮,有利于保护创面、减轻感染。而伤后输注低淋巴细胞的照射血和异体植皮,使创面愈合延长异体皮活存。  相似文献   

16.
白芨对大鼠创面愈合几个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芨对大鼠创面愈合几个要素的影响,探讨其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大鼠麻醉后,在背部脊柱两侧1.5cm处切除两个直径约1.6cm的圆形,以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其中一个创面局部涂抹白芨胶溶液;或在背部脊柱两侧1.5cm处各切开一约8cm长的全皮层切口,埋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海绵,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一侧注入白芨胶溶液。结果:伤后3(或5),7,10,14,21d白芨治疗组创面残留面积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前2.5d,创面组织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伤后3,5,7d白芨组伤口巨噬细胞数量也显著提高。结论:白芨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和愈合的质量,增加伤口巨噬细胞数量可能是其促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创面组织释放内源性各类生长因子及生长因子受体,起到正性调节作用,促进修复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使创面愈合由以往的被动等待自愈发展到主动调控愈合。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烫伤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只成年 SD 大鼠,于背部制成深Ⅱ度烫伤创面,随机分为4组,烧伤创面清创后,分别予以两层浸湿有1,2.5,5 mg/L 神经生长因子溶液及等渗盐水纱布覆盖。治疗后3,5,9,14 d 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残留率,切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检测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细胞 DNA 周期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尤以5 mg/L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最为明显(P <0.01),各治疗组创面残留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创面组织学显示治疗组真皮浅层有核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各治疗组给药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均强于对照组,第5天和第9天表达强于第3天和第14天;各治疗组细胞在 S 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中5 mg/L 神经生长因子组增加最为显著(P <0.01)。结果显示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可通过促进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刺激细胞有丝分裂,促使细胞增殖,加速大鼠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背景:已证实单层人羊膜覆盖对浅度烧伤创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仍存在很多不足。目的:观察自制复层辐射人羊膜覆盖治疗对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自身及组间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2/2007-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材料: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伤后4,6,8,10,12d组5组,每组10只。复层辐射人羊膜为自制,将新鲜人羊膜去除绒毛膜后,将羊膜层干燥,制成无孔及有孔的复层薄膜,再经γ射线辐射后塑膜包装。方法:所有动物背部脱毛,麻醉后浸入沸水中8s致背部烫伤,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将每组创面积2等分,分别贴敷复层辐射人羊膜和油纱进行对照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在伤后4,6,8,10,12d取材,观察创面大体愈合情况,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并进行创面细菌学检查。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贴敷油纱的创面:可见坏死物和痂皮,伤后12d时肉眼仍见灶性小溃疡,光镜下见生真皮层少量毛囊、毛根、毛发再生,扫描电镜下见创面中心为坏死结痂,周边见少量毛发,大量炎性渗出物及白细胞存在,透射电镜显示细胞结构模糊不清。细菌学检查结果显示创面细菌生长明显。②贴敷复层辐射人羊膜创面:伤后10,12d时创面愈合,肉眼见毛发规则丛生,和正常皮肤无区别,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伤后12d时表皮各层均为正常皮肤组织。细菌学检查结果显示创面无细菌生长。结论:复层辐射人羊膜能能有效地保护鼠烫伤创面,促进创面的上皮生长,避免创面感染,缩短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锌7-金属硫蛋白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表明锌-金属硫蛋白具有明显的清除氧自由基和保护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目的:观察锌7-金属硫蛋白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及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0/2009-0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2组,锌7-金属硫蛋白保护组、生理盐水组各36只,各组观察时相点为伤后12,24,48 h及7,14,21 d,每时相点6只.方法:将大鼠背部置于98℃水中8 s,造成大鼠背部15%的深Ⅱ度烫伤创面.2组均于伤后即刻给药,锌广金属硫蛋白保护组与生理盐水组分别外敷单层纱布浸润的浓度为1×105mol/L的锌7-金属硫蛋白以及等渗盐水,第1天每4 h换药1次,第2,3天每8 h换药1次,此后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主要观察指标:伤后7 d开始采用硬纸片质量间接法测创面愈合率.伤后各时相点取创面组织标本(创面已愈合则取瘢痕组织),分别测羟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伤后7,14,18,21 d锌7-金属硫蛋白组创面愈合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且锌7-金属硫蛋白组伤后48 h,7 d,14 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程度和丙二醛含量升高程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锌7-金属硫蛋白组在伤后48 h,7 d羟脯氨酸含量减少程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且在14 d时含量已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锌7-金属硫蛋白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其促愈机制与使用锌7-金属硫蛋白后创面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钢丝球磨痂手术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的方法,选择2005年1月以来32例住院烧伤患儿,均为热力伤,烧伤创面以深Ⅱ度为主。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采用削痂治疗的16例烧伤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钢丝球磨痂治疗的16例烧伤患儿为观察组。分别对白细胞计数(入院后13-17天)、发热天数、手术情况、平均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钢丝球磨痂组与削痂组比较,发热天数、平均创面愈合天数明显缩短,白细胞能较快的恢复正常,后期植皮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经钢丝球磨痂治疗的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减少了感染的发生,炎症反应程度较轻,创面愈合明显加快,且愈合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