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148例AMI中合并AVB的31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MI合并AVB的发生率为20.9%,AMI下壁组AVB发生率(31.3%)显著高于AMI前壁组AVB发生率(15.3%)(P<0.01);AMI合并AVB者死亡、休克、Ⅲ度心衰发生率分别为29%、32.3%、38.7%,AMI不合并AVB者死亡、休克、Ⅲ度心衰发生率分别为11.1%、15.4%、15.4%,AMI合并AVB者死亡、休克、Ⅲ并心衰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MI不合并AVB者(分别为P<0.025,P<0.05,P<0.005)。结论:AMI并发AVB以下(后)壁多见,AVB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44例AMI并37例AVB临床资料。结果:160例下后壁AMI,发生AVB28例,发生率17.5%,死亡6例,死亡率21%;284例前壁AMI发生AVB9例,发生率3.17%,死亡8例,死亡率89%(P均〈0.005)。结论:下后壁AMI易并发AVB但预后好,前壁AMI并发AVB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传导阻滞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合并心脏传导阻滞的5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心脏传导阻滞在AMI中的总发生率为38%;与前壁心梗比较,下壁AMI以房室阻滞(AVB)为主;相对于下壁、前壁以束支传导阻滞多见;有心脏传导阻滞者,其住院死亡率、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结论 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心脏传导阻滞是影响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 (AMI)时梗塞部位与合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对 49例AMI合并AVB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AMI合并AVB者下壁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组 (P <0 .0 1) ,且AMI合并AVB组病死率高于无AVB组 (P <0 .0 5 )。认为下壁AMI易并发AVB ,且AVB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我们对76例AMI患者AVB的发生、转归、梗死部位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急性心肌梗塞(AMI)较常见的临床表现.笔者对178例AMI中合并AVB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AMI合并AVB的发生率和转归,并比较AMI合并AVB与否的住院病死率、休克和心衰发生率,了解AVB对AMI预后影响.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洪 《广西医学》2005,27(12):1958-1960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肺心病伴发AMI患者25例(A组)和同期单纯冠心病AMI患者60例(B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40.0%)显著低于B组(76.6%),A组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68.0%与23.3%、44.0%与5.0%(P〈001);A组病死率(44.0%)显著高于B组(16.7%)。肺心病对其伴发AMI的发生部位无影响。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左心衰和(或)心源性休克应高度警惕伴发AMI可能。  相似文献   

8.
李小华  邢波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40-1541
目的总结分析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自2000年11月-2005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海口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年龄〉80岁的AMI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年龄〈80岁AMI患者24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表现:观察组胸闷痛19例(59%)对照组194例(80%),P值〈0.01;观察组心力衰竭(KinipⅡ级以上)者23例(72%),对照组95例(39%),P〈0.01;观察组合并肺部感染18例(56%),对照组99例(41%),P〉0.05;梗死部位:观察组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18例(56%)对照组120例(50%),P〉0.05;治疗效果:观察组治愈者21例(66%),对照组治愈者155例(64%),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3例(9%),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19例(8%),P〉0.05。结论超老年AMI患者以前壁或广泛前壁居多;胸痛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低,合并心力衰竭比例高;严密的观察治疗,仍能很好控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力  吴自强  邓小玲 《广东医学》2002,23(10):1011-10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及救治重点。方法:收集31例老年人AMI合并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老年AMI病死率随受累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增多而增加;老年AMI发生MODS患者中合并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和(或)呼吸衰竭的病死率分别为64%、50%和29%。结论:老年AMI患者易出现MODS,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和(或)呼吸衰竭是增加MODS,导致老年AMI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邹蓉  黄荣华 《广州医药》1999,30(4):13-14
心脏传导阻滞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临床表现,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探讨AMI合并心脏传导阻滞即房室传导阻滞(AVB)及束文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本文对115例AMI病人中合并AVB及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梗死部位及转归作一分析,以了解常见心脏传导阻滞对AMI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选择近4年来住院病例,经病史、ECG、心肌酶等诊断明确的AMll15例,其中男95例,女20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8±9岁。广泛前壁心梗37例,前间壁24例,前壁+下壁14例,下壁28例,下壁+正后壁10例,右室2例。全部病例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先安注射液(MCA)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既往收治的152例病人按是否使用MCA治疗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87例),对比观察对两组病人合并心衰,心律失常的疗效及梗后绞痛,梗塞延展或再梗塞的出现率及死亡率等,并观察有无副作用。结果:住院4周末观察,MCA可促进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恢复(有效率93.9%,P<0.05),使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降低(20.0%,P<0.05),但对心衰(有效率80.0%)及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效率89.5%)疗效不确切(P>0.05),对梗塞延展或再梗塞出现率(6.3%),心脏扩大发生率(10.8%)及心室率无影响(P>0.05),而死亡率(12.3%)较对照组(3.5%)高(P<0.05),结论:MCA对AMI患者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梗塞后心绞痛治疗有效,对心衰及缓慢型心律失常无影响,且有可能增加患者近期死亡率,临床上应有选择地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房室传导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光忠 《广西医学》2007,29(1):37-3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预后.方法 将305例AMI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AMI伴发AVB)55例,对照组(AMI不伴发AVB)250例,将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再分为3组:Ⅲ度AVB组14例,Ⅱ度AVB组10例,Ⅰ度AVB组31例,进行梗死部位、并发症及预后对比.结果 观察组发生于下壁、复合下壁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中的3个亚组比较,AMI伴Ⅲ度AVB组休克、心衰、病死率均较AMI伴Ⅰ度AVB组明显增高(P<0.01,P<0.05,P<0.05).14例AMI伴Ⅲ度AVB中6例死亡,病死率达42.9%.结论 AMI伴发AVB多发生于下壁及复合下壁,AMI伴发Ⅲ度AVB是AMI的一个危险因子,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唐金国 《海南医学》2003,14(11):43-43
房室传导阻滞 (AVB)是急性心肌梗塞 (AMI)常见的临床表现 ,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 12 0例AMI患者中合并AVB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以探讨AMI合并AVB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2 0例AMI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7年WHO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 98例 ,女性 2 2例 ,平均年龄 6 1± 4 .3岁。梗塞部位分布 :广泛性前壁 6例 ,前间壁2 3例 ,前壁 5例 ,高侧壁 3例 ,下壁 30例 ,下壁 +后壁 10例 ,下壁 +右室梗塞2 0例 ,下壁 +广泛前壁 2例 ,多部位极塞 2 1例。统计学采用x2 检验 ,均值比较用t检验。2 .结果12 0例AMI合并AVB者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伴糖尿病AMI 72例(A组)与非糖尿病AMI 100例(B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两组AMI的不同。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发病年龄(57.2&#177;8.42)岁,无痛型AMI为55.6%,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率为62.7%,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为66.7%,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左室内径缩短分数〈25%者多,病死率为22.2%。B组发病年龄为(63.6&#177;8.8)岁,无痛型AMI为16%,心衰发生率为32%,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为40%,病死率为8%。P均〈0.01及0.05:结论糖尿痛患者并发AMI发病年龄早,静息状态下发病多,常呈无痛型,左室功能羞,心衰发生率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对56例AMI中合并AVB的发生率、转归以及梗死发生部位作分析如下。1995-2002年明确诊断的AMI住院病例56例,男4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岁。  相似文献   

16.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青年(年龄≤5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20例年龄≤50岁的中青年AMI与120例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I进行回顾性对比,对其性别、危险因素、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青年AMI男性患者占82.5%,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达26.7%,前壁、前间壁梗死发生率为53.3%,以典型胸痛起病者占68.3%,均高于老年组(P<0.05);但并休发休克、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者仅占2.5%、4.2%、24.2%,死亡率为6.7%,均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中青年AMI男性发病率高,多有冠心病或高血压家族史,以前壁、前间壁部位为主,胸痛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参方法对48例老年人AMI(A组)的梗死部位、有无2次梗死、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病死率与67倒非老年人AMI(B组)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无痛性心肌梗死:A组发生22例(45,83%),B组发生13例(19.71%);肺部感染:A组发生18倒(37.5%),B组发生11例(16.42%);心功能分级限Killip)Ⅲ~Ⅳ级:A组20倒(41.67%),B组15例(22.39%);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速A组发生22例(45.83%),B组发生9例(13.43%);室速+室颤:A组发生11例(22.92%),B组发生6例(8。96%);多部位梗死:A组发生16例(33.33%),B组发生11例(16.42%);二次梗死:A组发生13例(27.08%),B组发生6例(8.96%);住院死亡率:A组死亡11例(22.92%),B组死亡6例(8,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老年人AMI后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应重视其预防、诊断厦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titismediawitheffusion,0ME)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196耳)OME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24例患儿中51例(41.1%)存在腺样体肥大,225,1(17.7%)合并急慢性鼻窦炎,20例(16.1%)合并过敏性鼻炎,31例(25%)合并细菌、EB病毒感染。采用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治疗并积极对症治疗,124例(196耳)患儿治愈151耳,好转34耳,总有效率为94.4%(185/196),无效11耳(5.6%)。结论:腺样体肥大、鼻窦炎、变态反应疾病及细菌、EB病毒感染等可能是儿童OME的相关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梗塞前心绞痛(A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的影响。方法:作者对60例AMI患者(老年人60例,老年前期60例),观察AMI前48h有无AP发作,分为AP(+)和AP(-)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在〈60岁的AMI患者中,梗塞前AP可降低AMI患者1月内充血性心衰(CHF)、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率(P〈0.01);CK峰值降低,达峰时间缩短(P〈0.01);高危性室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35%者均减少(均P〈0.05)。在老年患者中,AMI前有AP发作和无AP发作者1月内CHF、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AP发作者CK峰值显著升高(P〈0.01);广泛前壁心梗和高度AVB者增多(P〈0.05)。结论:梗塞前心绞痛能改善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胰外损害情况。方法:对19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胰外损害发生率。结果:19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71例(37%),合并呼吸系统损害44例(24%),并发心肌炎3例(1.6%),急性胃粘膜病变6例(3.2%),肠梗阻7例(3.7%),肠穿孔1例(0.5%),肾功能衰竭1例(0.5%),胰性脑病1例(0.5%)。结论:急性胰腺炎常合并胰腺多种器官损害,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