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丙型肝炎患者肾小球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肾脏疾病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抗-HCVNS3和抗-HCVNS5单克隆抗体,检测了21例丙肝患尸解肾组织中的HCAg,结果13例阳性(61.9%),其中11例为膜增殖性肾炎(MPGN),1例为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1例肾组织大致正常。8例HCAg检测阴性,其中膜性肾病(MN)1例,膜增殖性肾炎2例,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1例,余4例肾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与乙型肝炎对照组(33.0%)相比,丙肝患者肾脏病变更为多见,形态多样,以MPGN为主。同时对丙肝患者有肾脏病变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病人可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早期血清尿素氮(BUN)增高,因此认为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相同,也存在着丙肝相关性肾炎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家3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12例患者及1例无症状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MEP)、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肌电图(EMC)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表明:BAEP、SEP、MEP、VEP、EMG和NCV的异常率分别为92%、90%、92%、77%、94%、95%。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合并肥厚性心肌病(HCM)的经颅多普勒(TCD)、局部脑血流量(rCBF)、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心电图(ECG)的变化。方法对一家三代HMSN合并HCM1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者常规进行这四项检查。结果TCD、rCBF、BAEP和ECG的异常率分别为85%、76%、92%和92%。结论绝大多数HMSN合并HCM患者的TCD、rCBF、BAEP和ECG均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震电图(EN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超声波(TCD)三项检查联合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均在发病一周内行ENG、BAEP及TCD检查。结果:ENG异常率为88%,BAEP异常率为53%,TCD异常率为76%。结论:三项检查联合应用,可以反映小脑及脑干的功能,为评估小脑及脑干的供血情况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因5b的变异及与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合酶链反应直接序列分析方法测定了4例无症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与9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非结构基因5b(NS5b)cDNA的序列。发现,与已发表的Ⅱ/1b型HCV序列相比,无症状慢性HCV感染者的HCV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高于干扰素治疗有效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5.65%±2.61%比94.35%±2.29%),后者又高于干扰素治疗无效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2.70%±1.90%)。还发现在干扰素治疗后,治疗无效者血清中HCVNS5bcDNA序列发生明显变化,在所测定的380个核苷酸中有9~48个发生碱基替换,从而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中有6~20个发生突变。结果提示,HCVNS5b基因变异与病情及干扰素治疗有一定关系。变异较大者常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且干扰素治疗可能趋势于失败。  相似文献   

6.
HCV感染后NS5区抗体的动态观察与检测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用HCVNS5区两段抗原性较好的合成肽研制的ELISA试剂盒及UBIHCVNS5区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观察14例HCV感染者NS5区抗体的动态变化,证实NS5区抗体如同NS4区抗体一样比C及NS3区抗体出现晚。NS5区抗体总体检出率近似于NS4区抗体;1.55%的血清为单独NS5区抗体阳性;存在NS5区抗体与其他区抗体滴度有互补作用的标本等提示NS5区抗体仍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采用UBINS5区抗体检测试剂盒发现,95.65%(22/23)UBI试剂盒诊断为NS5区抗体阳性的标本中含HCVRNA,6/14HCv感染者用UBI试剂盒检出的抗体出现在ALT再次异常升高或剧烈升高(高于参考值的3倍以上)前后,4/14的感染者抗体出现于ALT首次升高前后(其余4/14的感染者未检出抗NS5抗体),因此UBI抗HCVNS5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的抗体似与疾病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引起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SCEP的N_(13)、N_(20)潜伏期均比正常人明显延长(p<0.001),并可发现无神经病变征象的亚临床型神经损害;同时,N_(13)、N_(20)潜伏期与病人的病程、病情及神经病变征象呈正相关(r=0,25-0.58,p<0.05-0.0001).而与空腹血糖水平无关(r=0.05-0.11,p>0.05)。提示SCEP检查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和单克隆抗HCV-NS3-HRP建立直接酶标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52例肝炎患者肝组织HCVRNA和HCAg-NS3。结果抗HCV阳性组HCVRNA检出率57.1%(16/28),HCAg-NS3检出率53.6%(15/28);抗HCV阴性组其两项检出率均为12.5%(3/24)。肝组织中HCVRNA阳性物呈蓝紫色细小颗粒存在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其在肝小叶中的分布可分为3型,即弥漫型、局灶型、散在型。肝组织中HCAg-NS3阳性物呈棕黄色细小颗粒分布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以单个或数个阳性细胞散布于肝小叶中。23例HCVRNA或/和HCAg-NS3阳性病例以肝炎后肝硬化(LC)病例占多数(14/23),其次为慢性重型肝炎(CSH)和中度慢性肝炎(CAH)。此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符合率(90.4%,47/52),表明病毒核酸及其表达产物均存在于肝细胞内,与HCV感染密切相关。这为HCV感染诊断提供了直接依据,有利于研究HCV感染中病毒复制、慢性化进程、抗病毒治疗监测及重叠感染时病毒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24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的病人测定右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除1例外均有异常。SCV减慢较MCV明显;SCV正中神经异常率(83%)较胫后神经(68%)显著增高,但异常率与癫痫的发作类型,用药种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HCV)E2/NS1相对保守区多肽抗原在检测抗-HCV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HCVE2/NS1基因编码的膜区糖蛋白合成E2/NS1相对保守区多肽抗原,建立酶免疫试验(EIA),对96例HCV感染者及40例正常献血员进行HCVE2/NS1抗体的检测,同时平行检测HCVRNA肝炎为13.55%,慢性丙型肝炎为25.04%,无症状感染者为2.08%;正常献血员中发现3例抗HCVE2/NS1抗体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脱出患者EMG、NCV、SEP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椎赣肋痈出患者神经根损害的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对451例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针电极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分析。结果:EMG异常298例(66.1%),均进行手术治疗,胫神经H反射异常165例(36.6%);NCV异常16例(3.5%),提示同时伴有周围神经病;SEP异常372例(82.6%),以P40潜伏期延长为特点,而3例合并脊髓压迫的患者主要为波幅降低或未引出,结论:EMG、NCV、SEP三项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神经根损害电生理检测异常率,还可以对神经根损害程度,范围以及对周围神经,脊髓损害等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光电MEB-220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56例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了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及研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MCV或SCV至少有一项异常者37例,占66%(37/56例)。其中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40/112侧),尺神经异常率为26.8%(30/112侧),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69/112侧)。而临床上确诊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仅为17.9%(10/56)。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组MCV、SCV与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并与病程有关。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MEP,NCV联合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对糖尿病(DM)运动神经中枢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DM病人的MEP及NCV。结果:MEP异常率82%(41/50)。表现皮层、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波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异常。MEP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地MEP结果无明显影响。NCV异常率70%,主要表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结论:MEP、NC检查对诊断DM的锥体束功能损害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价值,二者结合可对DM的神经系统功能提供全面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H反射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肌电图检测CAPN患者50例和对照者50例。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的NCV,并在胭窝引出H反射。结果:CAPN组的NCV及H反射异常率分别为70%和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下肢NCV异常率(82%)高于上肢的异常率(77%),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84%)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异常率(76%)。结论:NCV及H反射检测可作为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神经传导速度对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Ⅱ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以本室正常值为标准进行判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本组NCV异常63例,占78.8%,且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改变最明显。在所检神经中,下肢腓肠神经的异常率最高,为57例,占90.5%。患者NCV异常与有无临床症状及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周围神经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 (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 ,进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 ,与健康人对照 ,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与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且有症状组更显著 (P <0 0 5 ) ;患者的NCV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 ,而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 :周围神经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8例糖尿病人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者32例,临床无周围神经损害的糖尿病者26例。其结果表明,NCV测定为判断周围神经损害的一种客观指标,且感觉神经测定比运动神经敏感,下肢胫神经测定比上肢敏感,也可提示亚临床期的周围神经病变,有助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波幅(Amp)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远端受损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受试者为糖悄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5例,对前臂外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共100条,就其感觉传导速度(SVC)及其诱发的波幅(Amp)进行分析,并与胫神经,正中神经进行比较,结果:混合神经的异常率明显低于皮神经,尤以无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者更加明显(P<0.01),结论:皮神经的SCV,Amp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远端受损的早期诊断可靠,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9.
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以提高对平山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肌电图(EMG)、F波及交感皮肤反应(SSR)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对126条神经进行检测,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总异常率为16.7%(21/126),主要表现为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F波平均最小潜伏期为(28.70±3.10)ms,平均出现率为47.70%,总异常率为76.2%。患者患侧上肢及对侧上肢远端肌(不包括肱桡肌)EMG呈神经原性改变者分别为1000及90.5%,主要异常表现为出现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延长、波幅增宽、多相波增多及募集相等异常。上肢远端肌EMG异常率为91.5%,明显高于上肢近端肌的8.0%及下肢肌的3.5%。结论:平山病可出现神经电生理上的亚临床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感觉传入神经以及运动传出通路(包括运动中枢、脊髓、神经根和远、近端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方法:对44例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表面电极法常规顺向检测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共88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L)及波幅,F波(FW)潜伏期及出现率。并在88条尺神经和腓总神经从中枢至外周传出通路不同部位予以磁刺激,分别在小指展肌和胫前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分别测定各段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88条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中有16条(18%)SCV减慢或波幅降低,12条(14%)ML延长或波幅降低。4条FW潜伏期延长,4条FW出现率降低。88条尺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中有34条(39%)波幅降低,各节段潜伏期和CMCT均未见异常。结论:NCV、FW、MEP联合检测对判断突眼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神经病变具有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