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及胆红素与发作性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 78例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 ,根据有无发作性心肌缺血分为发作性心肌缺血组 32例 ,无发作性心肌缺血组 4 6例 ;31例健康者 (正常组 )均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应用Holter观察发作性心肌缺血并测定心率变异性指标 (ASDNN5、SDANN5、SDNN、RMSSD)。结果 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组间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SDNN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DANN5、SDNN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RMSS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发作性心肌缺血组与无发作性心肌缺血组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分别与ASDNN5、SDANN5、SDNN、RMSSD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计算r值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水平胆红素对冠心病的发生有明确的促进性作用 ,但对发作性心肌缺血无明显影响 ,胆红素与心率变异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可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清胆红素作为冠心病非传统危险因素,是体内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流行病学研究提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目前关于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预后关系和从血清胆红素水平、基因水平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研究,有望为冠心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60岁以上的健康体检患者,完善胆红素、血脂等各项血液学检查,采用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狭窄率≥50%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0%为非狭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胆红素水平、血脂等各个因素间有无差异。结果 258例患者中狭窄组98例,非狭窄组160例。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以总胆红素水平的三分位区间为分层基准,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比率随着胆红素水平的下降从23.47%而逐渐上升到45.92%(P=0.017)。调整混杀因素后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颅内大血管狭窄存在相关性,低水平的血清胆红素患者发生颅内大血管狭窄的风险是高水平的血清胆红素患者的3.180倍(OR=3.18,P=0.003,95%CI为1.497~6.758)。结论低水平的血清总胆红素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存在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测定112例冠心病患者和11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112例冠心病组的TBI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C、TG/HDL-C、LDC-C/H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清低胆红素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方法 :将入选 2 1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依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 :主要冠状动脉狭窄≥ 5 0 %为冠心病组 ,共 12 6例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 ,共 93例 ,两组均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结论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血清胆红素、血脂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脂、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57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确诊冠心病患者,又将其分为单支病变、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对照组为同期人院67例非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总胆红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胆红素血症及血脂异常均与冠心病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则统计学意义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ATCI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检测,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TCI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两组无差异。ATCI组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21%,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4%和59%。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对ATCI的发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女性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女性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09例女性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4例)和非冠心病组(35例)。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冠状动脉狭窄计分表示。结果:女性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直接胆红素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呈显著负相关(r1=-0.398,r2=-0.405,P均〈0.01)。三种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均不呈负相关。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胆红素与冠心病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血液胆红素的检测一直作为肝、胆疾病诊断指标 ,临床上比较注重其含量升高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胆红素是一种天然的内源性抗氧化剂 ,它具有抗氧化 ,抗脂质过氧化 ,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以及增强维生素C和E的抗氧化作用等重要生理功能。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对胆红素研究的极大热情 ,随后胆红素代谢调节及其对心脏、大脑、肝脏的保护功能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就胆红素与冠心病 (CHD)关系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 胆红素的代谢及其调节酶人体内的全部胆红素均来源于血红素的降解(主要源自血红蛋白 )。在细胞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大小与青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469例青年冠心病患者,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194例(SMI组,n=194),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组275例(non-SMI组,n=275)。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HDL颗粒大小的量化指标HDLC/ApoA1,以及相关脂质参数TC/HDLC、non-HDLC、TG/HDLC、LDLC/HDLC。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HDL颗粒大小(HDLC/ApoA1)与青年冠心病SMI发生的关系。结果 与non-SMI组比较,SMI组患者血清TC、尿酸、LDLC、LDLC/HDLC、TC/HDLC、non-HDL水平偏低,HDLC、ApoA1、HDLC/ApoA1值更大(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DL颗粒大小(HDLC/ApoA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40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DL颗粒大小(HDLC/ApoA1)是青年冠心病患者SMI的独立预测因子(OR=0.697,95%CI:0.233~0.910,P=0.00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以0.36为HDL颗粒大小(HDLC/ApoA1)临界值预测青年冠心病SMI发生的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75.5%。结论 HDL颗粒大小(HDLC/ApoA1)与青年冠心病S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对青年冠心病SMI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25例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排除冠心病的2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11.16±2.12)μmol/L比(16.45±2.36)μmol/L,(2.53±1.21)μmol/L比(3.35±2.11)μmol/L,(7.63±2.48)μmol/L比(9.52±3.27)μmol/L],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369.82±95.62)μmol/L比(302.69±72.53)μmol/L,(5.13±1.48)mmol/L比(4.35±1.32)mmol/L,(1.65±0.23)mmol/L比(1.12±0.17)mmol/L,(3.26±1.24)mmol/L比(2.59±1.0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和尿酸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心病的易患因素研究较多,近几年其保护因素受到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视。作者对1998—07—2000—11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以19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年龄≤55岁)为研究对象,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早发冠心病组(76例)和正常对照组(120例),检测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总胆红素[TBIL,(14.65±5.49)μmol/L比(12.78±4.3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83±2.12)μmol/L比(3.11±1.83)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1.53±4.83)μmol/L比(9.07±4.16)μmol/L]均明显降低(P均〈0.05)。随胆红素水平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多支病变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单支、双支病变组[(10.20±2.41)μmol/L比(13.81±4.38)μmol/L,(12.98±4.53)/μmol/L];IBIL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7.24±2.73)μmol/L比(10.30±3.36)μmol/L],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与冠心病危险性呈负相关(r=-0.476,P〈0.01)。结论: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早发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并记录冠脉病变记分(CCS);采用钒酸氧化法检测两组血清胆红素浓度,并进行其与CCS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早发冠心病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且血清直接胆红素与CCS呈显著负相关(r=-0.347,P〈0.05)。结论低直接胆红素浓度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206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Ⅰ组)和SMI(Ⅱ组),并与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对比。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1%,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81.2%,SMI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最少;各组HRV的特点:SMI时各时域指标依次减少,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Ⅱ组与Ⅰ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最常见表现形式,心肌缺血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而SMI的发生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加重有关,SMI缺血程度、持续时间是引起急性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患者48例和对照组16例,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胆红素水平随肾功能降低而减低。平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肾脏病伴颈动脉硬化组较无颈动脉硬化组血清胆红素(5.38±1.95μmol/L比9.15±3.53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素氮、肌酐呈显著负相关(r=-0.611和-0.492,P<0.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693和0.602,P<0.0001)。血清总胆红素(β=0.918,P=0.004)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低胆红素血症,低胆红素血症可能参与了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及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80例TIA患者进行2周临床观察,分成梗死组17例和稳定组63例,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80例患者中17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为21.25%;梗死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梗死组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14例(82.3%),稳定组26例(4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颈内动脉狭窄8例(47.1%),稳定组8例(1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TIA后脑梗死的发生有相关,可作为TIA近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胆红素-环-磷酸鸟苷途径作为一个新的细胞信使系统涉及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该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与氧化脂蛋白 (OX -LDL)之间关系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测指标。方法 分别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N =76 ) ,稳定型心绞痛组 (N =4 2 )和正常对照组 (N =4 5 )血清胆红素及OX -LD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清OX LDL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清OX 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急性冠性动脉综合征组胆红素水平与OX -LDL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4 3,P <0 0 1)。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 ,OX -LDL水平明显升高 ,两者呈负相关。提示胆红素和OX -LDL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CAD)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动脉硬化的状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90例(CAD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并无其他疾病史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动脉内膜的变化,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股动脉,观察管腔、管径、内膜及有无斑块、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Crouse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在单支组及多支组明显减弱[(9.08±2.28)%、(6.14±2.21)%],与对照组[(15.58±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