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我院收治的1例脚气病进行回顾性讨论。  相似文献   

2.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eosinophilicpneumonia)又称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eosinophilicsyndromes)或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临床上可分为 4型 :①单纯型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或Loffler综合征 ;②慢性嗜酸性肺炎或迁延型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 ;③热带型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④哮喘型嗜酸粒细胞肺浸润症或过敏性支气管曲菌病。各型常交叉重叠 ,临床上不易截然划分。本病四个类型有着共同的呼吸道症状 ,包括咳嗽、气短、胸闷和哮喘等。1 单纯型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1 .1 特点 单纯型全身症状轻微 ,X…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汉族,未婚,平素体健。2017年6月中旬患者出现咳嗽、咯痰,痰为白色泡沫痰,偶有黄脓痰,咳嗽以夜间明显。7月4日因咳嗽加剧,伴有气促、胸闷不适感就诊。追问病史发病前更换出租屋,有使用未清洗空调史。查体:神清,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报告白细胞5.02×10~9/L,中性粒细胞1.65×10~9/L,嗜酸粒细胞0.98×10~9/L,红细胞5.48×10~(12)/L,血红蛋白156g/L;肺CT提示左肺上叶多发炎症(图1);  相似文献   

4.
<正> 病历摘要: 患者女,41岁。因心悸、气促1年,浮肿9个月,加重半个月,于1985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1984年12月开始出现劳累性心悸、气促、乏力。1985年4月后头晕,颜面浮肿,到某医院住院,胸片示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球形心。诊断为“心肌病”,治疗无效。1985年8月心悸、气促加重,伴腹胀、腹水,双下肢浮肿,到另院住院,诊断为“心包积液”,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自动出院。半个月来病情加重,不能平卧,咳白色泡沫痰,于1985年12月6日入院。既往无肺结核及关节酸痛史。体检:体温36.8℃,脉博88次/分,不规则,呼吸25次/分,血压I4.7/10.7kPa(110/80mmHg)。颜面及眼睑浮肿,唇无发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少许  相似文献   

5.
胡义亭  吕晓萍  甄承恩 《临床荟萃》2003,18(12):707-708
患者男,16岁,学生,因上腹不适15天、腹胀12天,于2001年9月6日入院。患者于15天前食烤羊肉、虾及牛奶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头晕、烧心、反酸、腹泻,排稀糊样便,有黏液,无脓血,每日3~5次,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感,曾按“急性胃肠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略好转。12天前感腹胀,自觉腹围增大,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一种骨髓或外骨髓增殖的综合征。有持续的显著的嗜酸粒细胞增多(>1500个/mm~3)和脏器受累的表现。嗜酸粒细胞浸润可以引起形形色色的组织功能障碍,包括心脏呈现缩窄性心内膜炎的改变,大多数病人肝脾肿  相似文献   

7.
早在1893年Rcinbach首先报告1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嗣后,人们陆续发现许多实体肿瘤不仅可引致高嗜酸粒细胞血症(肿瘤相关性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简称TABE),而且肿瘤组织内也常常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肿瘤相关性组织嗜酸粒细胞增多,简称TATE)。多年来学者们对嗜酸粒细胞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一直关注不已,在病理生理机制、预后意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拟作一简述。一、嗜酸粒细胞及其抗肿瘤作用嗜酸粒细胞是颗粒白细胞的一种。人类成熟嗜酸粒细胞直径10-15μm,胞浆内约含200个折光性颗粒,可被伊红等酸性染料染成桔黄色。这些颗粒由富含精氨酸的碱性蛋白质组成,包括主要碱性蛋白质(Major Basic Protein,MBP)、阳离子蛋白质(ECP)、过氧化酶(EPO)等。肥大细胞、嗜中性  相似文献   

8.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排除了寄生虫病、哮喘、结节性多动脉炎、药疹和某些恶性肿瘤等引起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情况以后,有些患者嗜酸粒细胞增多持续存在,原因不明。这些患者可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  相似文献   

9.
吕鸿雁  李琰  方洁  王金铠  张金巧 《临床荟萃》2013,(12):1419-1421,F0003
1病例摘要 第1次住院情况:患者女,43岁,主因间断上腹痛半年余,食欲不振40天,伴血肌酐升高11天于2005年12月2日入我院肾内科。患者缘于2005年5月起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反酸,当地县医院诊为“慢性胃炎”,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
嗜酸粒细胞的超微结构、生化和活性物质的释放对嗜酸粒细胞超微结构和生化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该细胞的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器都不发达,其胞浆中的嗜酸颗粒已确定为溶酶体,外面包有单位膜、可分为内质和外质两部分.内质部分电子密度高,化学成分有碱性蛋白,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0岁,因"间断咳喘、喉间哮鸣15年,加重伴浮肿20 d,于2009年5月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患者于15年前受凉后突然出现咳嗽、喘憋、喉间哮鸣,于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治疗,考虑"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予以中药口服治疗,症状得到部分缓解.同年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于某医院就诊,使用激素静脉及口服序贯治疗,症状再次得到基本控制.之后14年内间断在多家医院治疗,病重时住院,平均每年住院2~3次,并持续使用激素治疗(具体用量不详).2008年1月及8月先后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2家三甲医院住院,住院期间查肺功能:通气功能重度阻塞障碍,弥散功能大致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激素、抗炎平喘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长期予舒利迭250μg吸入治疗,同时辅以口服中药治疗,病情控制尚可.本次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喘加重,胸闷,伴双下肢及双眼睑浮肿,周身乏力.  相似文献   

12.
病历摘要 患者女,70岁,因"间断咳喘、喉间哮鸣15年,加重伴浮肿20 d,于2009年5月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患者于15年前受凉后突然出现咳嗽、喘憋、喉间哮鸣,于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治疗,考虑"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予以中药口服治疗,症状得到部分缓解.同年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于某医院就诊,使用激素静脉及口服序贯治疗,症状再次得到基本控制.之后14年内间断在多家医院治疗,病重时住院,平均每年住院2~3次,并持续使用激素治疗(具体用量不详).2008年1月及8月先后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2家三甲医院住院,住院期间查肺功能:通气功能重度阻塞障碍,弥散功能大致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激素、抗炎平喘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长期予舒利迭250μg吸入治疗,同时辅以口服中药治疗,病情控制尚可.本次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喘加重,胸闷,伴双下肢及双眼睑浮肿,周身乏力.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 患者女,70岁,因"间断咳喘、喉间哮鸣15年,加重伴浮肿20 d,于2009年5月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患者于15年前受凉后突然出现咳嗽、喘憋、喉间哮鸣,于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治疗,考虑"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予以中药口服治疗,症状得到部分缓解.同年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于某医院就诊,使用激素静脉及口服序贯治疗,症状再次得到基本控制.之后14年内间断在多家医院治疗,病重时住院,平均每年住院2~3次,并持续使用激素治疗(具体用量不详).2008年1月及8月先后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2家三甲医院住院,住院期间查肺功能:通气功能重度阻塞障碍,弥散功能大致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激素、抗炎平喘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长期予舒利迭250μg吸入治疗,同时辅以口服中药治疗,病情控制尚可.本次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喘加重,胸闷,伴双下肢及双眼睑浮肿,周身乏力.  相似文献   

14.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属少见型白血病,而以单纯贫血为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更为少见.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农民.因面黄乏力2个月,于6月21日入院,曾在院外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服用补铁剂无效.查体:重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未触及,皮肤黏膜(-).实验室检查:血象:Hb 44 g/L,WBC 4×109/L,BPC 70×109/L,N 0.34,L 0.36,幼稚粒细胞占0.30.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陈××,女,24岁,农民。因反复心悸、气促5年,浮肿2年,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1周入院。患者于5年前在一次田间劳动时,突然感到心悸、气促伴干咳,经休息半小时左右症状消失,此后,每于劳动1~2小时就感心悸、气促、咳嗽、遂去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与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总IgE(Total IgE,TIgE)、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水平的关系;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常见过敏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据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95例哮喘患儿分为间歇发作组(n=23)、轻度组(n=29)、中度组(n=23)、重度组(n=20)四个组,选取2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采用ImmunoCAP100E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定量测定血清ECP、TIgE、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的水平,Sysmex XT-2000i血球分析仪进行EOS计数。结果95例患儿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71.58%,以户尘螨、粉尘螨、屋尘为主,分别占69.47%、68.42%、32.63%;食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22.11%,以虾、螃蟹为主,分别占21.05%、18.95%。血清ECP在哮喘各组与对照组;轻、中、重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最高值出现在重度组。血清TIgE在轻度组、间歇发作组、对照组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OS在哮喘各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在重度与中度,中度与轻度,轻度与间歇发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ECP水平与TIgE、EOS水平呈正相关(r=0.615,P<0.01;r=0.533,P<0.01);TIgE水平与EOS水平呈正相关(r=0.239,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更能准确地反映气道炎症的程度,较TIgE和EOS更为敏感,可作为临床检测气道炎症的客观指标。户尘螨、粉尘螨和屋尘是导致3岁以上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发作的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CEL/HES患者,用筑巢式RT-PCR方法检测FIP1L1-PDGFRA融合基因;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PCR)联合测序分析检测JAK2 V617F,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JAK2 V617F突变状态;PCR法检测TCRγ/重排.比较CEL与HE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结果 20例患者男:女为19:1,中位年龄33(20~57)岁.12例FIP1L1-PDGFRA检测阳性,测序证实FIP1L1断裂位点位于内含子10~12,PDGFRA断裂位点位于外显子12.1例HES患者存在JAK2 V617F,突变状态分析显示为杂合子突变.6例检出TCRγ基因重排,其中CEL 4例,HES 2例.CEL患者以呼吸道症状起病者多见,易合并循环系统损害及神经系统症状.CEL患者脾脏肿大发生率明显高于HES(分别为92.5%和42.5%,P=0.031),发生贫血及骨髓纤维化的比例亦高于后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骨髓嗜酸粒细胞比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粒细胞形态学异常更多见于CEL患者,主要表现为嗜酸性颗粒减少,嗜碱性颗粒增多及胞质空泡等.结论 ①嗜酸粒细胞增多男性好发,以年轻人为主;②CEL患者主要表现为循环系统、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易发生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常规检查对CEL与HES鉴别意义不大,骨髓涂片形态学检查对CEL诊断有一定帮助;③部分HES患者存在JAK2 V617F突变,进一步研究其在HES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今后此类患者的诊断及开展新的靶向药物治疗;④部分CEL FIP1L1-PDGFRA融合基因TCRγ重排同时存在,二者在HES发病中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检测哮喘患者泼尼松治疗前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 (EOS)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的变化 ,并和健康人群 ECP作比较 ,评价诱导痰液分析在哮喘气道炎症研究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哮喘发作期患者 38例 ,男 2 0例 ,女 18例 ;年龄 13~ 6 5岁 ,平均41.0岁 ;其中轻度 12例 ,中、重度 2 6例。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 ;6周内无用皮质激素史 ;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白内障及青光眼病史。患者均口服泼尼松 0 .5 mg· kg- 1· d- 1 ,疗程 6日。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 2 5例 ,男 13例 ,女12例 ;年龄 15~ 6 3岁 ,平均 39…  相似文献   

19.
<正>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17岁,学生,系腹痛伴呕吐及腹泻20余天入院。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主要位于脐周,以夜间痛为主,弯腰可缓解;就诊于校医院,予输液治疗4 d(具体不详)后腹痛暂时缓解。之后再次出现脐周痛,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及腹泻黏液稀水样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粪便常规和隐血:R BC 2、3个/H P,W BC++,隐血阳性;考虑为感染性腹泻,予蒙脱石散3.0 g 2次/d、黄连素0.2 g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是一种罕见的嗜酸粒细胞肺疾病,病因未明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为其他多种肺疾病。本文回顾相关文献报道,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期望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