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牙周疾病是由牙齿表面和龈沟内的细菌或其他刺激物引发的,但机体本身的反应在结缔组织和骨组织的破坏中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存在于外界刺激和组织损伤之间。这些因子以前被称作白细胞产物,而今发现许多其他类型细胞也会产生,如角质细胞、间充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它们均能引发宿主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王坤  张建新  党胜春 《医学综述》2014,(23):4234-4236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主要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表达,能诱导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促炎因子,在炎症的级联放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TREM-1表达上调在败血症休克及其他感染中对细胞因子应答的激活起重要作用,阻断TREM-1的表达,可以减轻细菌引起的全身高炎症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炎性反应,并提高存活率。该文对TREM-1的信号转导机制和天然配体进行总结,并探讨其作为分子靶点治疗疾病和作为生物标志物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恙虫病立克次体的超微结构,从外层向内依次为粘稠样物质、微荚膜、细胞壁、质膜周围间隙、质膜、核糖体密集区、透明区、核质区以及内含物等。细胞壁分三层,外层厚、内层薄为其特征,在电镜下可与其他立克次体鉴别。它的宿主细胞为噬细胞、间皮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可见它于宿主细胞质膜上芽生。  相似文献   

4.
恶液质因子     
人类恶液质因子是由157个氨基酸组成的单个多肽,其分子量约为17000道尔顿,属于单核素,是一种与其他淋巴因子一样的杀伤因子。恶液质因子是机体受内毒素、某些寄生虫的细胞溶解产物及病毒颗粒刺激后由巨噬细胞释放的。极低浓度的恶液质因子可提高免疫力,刺激嗜中性白细胞产生氧自由基,促进嗜中性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促使内皮细胞、单核细胞释放IL-I,增加白细胞的杀伤力。但恶液质因子大量释放时则因它对多种组织和器官均有高度的亲和性,可通过特异受体与组织、器官的细胞结合,导致脏器破坏  相似文献   

5.
炎性反应被认为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炎性因子可影响糖代谢障碍和血液循环。不同的炎性因子可分别引起肾小球肥大、增殖、肾周血管生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白细胞介素8是一种促炎因子,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对T淋巴细胞有趋化性并能刺激嗜碱粒细胞。白细胞介素10是抗炎因子,可抑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参与的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了解这些炎性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将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复杂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多因素疾病性状。包括体重、血液化学、免疫细胞以及宿主对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易感性等。近年来,人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研究这些性状产生的宿主遗传因素。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这些复杂疾病的研究很难在人类上直接开展。而由于鼠科与人类间存在大量的同源基因,使得在鼠模型中所筛选到的相关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及候选基因适用于人类复杂疾病的研究。这样一旦在鼠类中找到相关QTL或候  相似文献   

7.
创伤,微生物侵袭,抗原(包括自身的)刺激和炎症能引起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宿主产生复杂的生物学反应。据近年来研究发现,这种反应很大程度上是由淋巴网状内皮系统的反应和调节细胞介导的。特别是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 细胞),抗体形成淋巴细胞(B 细胞)和巨噬细胞(M)起着关键的作用。并已发现,还存在着一种协调各白细胞间联系信号的可溶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原名 T 细胞生长因子;TCGF),一种在白细胞之间的化学信使参与免疫反应。自1983年 Taniguchi 等首次发现克隆 IL-2的 cDNA 后,人们已阐明了它的基因结构及功能、调控和生物合成,并用基因工程生产了大量的高纯度的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这将为临床上治疗某些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8与脑膜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膜感染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既往的研究多注重于外来病原对宿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飞速发展 ,宿主对感染的自身反应已得到重视。细菌及其成分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在局部产生各种细胞因子 ,引发体内一系列反应 ,其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8(IL 8)是一种强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现就IL 8与脑膜感染的关系综述如下。1 IL 8的产生与基因结构1986年 ,Kownatzki等报道发现一种由单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具有嗜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 ,称之为嗜中性粒细胞激活因子 (neutroph…  相似文献   

9.
方立龙  叶君健 《医学综述》2007,13(8):569-571
近年来研究证实,在退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有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存在,这些生物化学物质在椎间盘退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在突出椎间盘组织中有着很高的表达活性,且与其他因子有着密切联系,可能在髓核退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因子与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的量效关系。方法 蛇毒抗补体因子(CVF)的分离、纯化及活力测定分别参照舒雨雁和Takahachi等报道的方法,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参照张明安的方法。结果 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的抗补体因子相对分子质量为225~230ku,抗补体活力为81.96U/mg,五个不同剂量CVF对豚鼠中性白细胞吞噬率均有不同的下降。结论 DVF消除补体后,使豚鼠中性白细胞的体外  相似文献   

11.
细菌感染对于有制菌作用的抗生素通常都有反应,正如细菌感染对于致病微生物杀灭剂的反应一样。但有一些情况,例如当抗菌剂在没有宿主正常防御力的充分支持下而起作用时,制剂的杀菌作用就成为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传染性心内膜炎及中性白细胞大量减少的病人的菌血症代表这两种情况。脑膜炎、骨髓炎、脓毒性关节炎、不同程度的免疫缺损病人的感染则属于其他感染,其中杀菌活性是首选条件,也可能是必要的。为了在这些病人中监测杀菌疗法,可能采用血清杀菌试验。病人血清杀菌力的测验大约是在用过一剂抗生素后一小时(相当于预期中的药浓度高峰时)和下次用药前的时刻(此际,药浓度最低)。实际上,试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是在人体胃肠道处生存的复杂、动态的微生物群体,能够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调节、共同进化,对宿主体内平衡和健康起重要作用。在宿主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是免疫稳态维持和宿主防御的关键参与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功能,影响宿主免疫反应,进而参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宿主Treg、Th17、Th1、Th2等T淋巴细胞分化和稳态的影响以及相关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静雨 《国外医学情报》2002,23(11):37-37,27
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被称作嗜酸细胞的白细胞对其免疫系统的合作伙伴T细胞和抗体起一种支持作用。科学家们认为,嗜酸细胞能努力地抵抗某些寄生虫。除此之外,这些细胞的作用也是不可思议的。这一点比较明确,即嗜酸性细胞能给它们的宿主制造麻烦。  相似文献   

14.
肝脏是与肠道接触最密切的器官,接触大量的细菌成分和代谢物。各种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被发现与肠道菌群的改变相关。这种菌群变化可能通过与宿主的免疫系统和其他类型的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肝脂肪变性程度、炎症和纤维化。尽管临床上大量肝脏疾病的基因组研究结果很少,但有证据表明,在肝硬化中,口腔微生物在肠道中过表达,这可能有助于疾病进展。研究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肝脏疾病中(如肝性脑病等严重肝病的并发症)能够通过各种益生元,益生菌和抗生素进行有效的治疗。因此更好地了解肠道菌群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地位,可能会对这些复杂疾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也是新疗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周润华 《华夏医学》2008,21(1):201-204
ANC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种与中性粒细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相关的炎性疾病,这种疾病首先造成小血管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渗入组织的改变,继而单核细胞也进入组织导致组织损伤和肉芽肿病变。该疾病的病因仍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需要一种促炎症反应的环境。其他的影响因子可能有:环境的触发、基因的易感性和病原体传染。其主要的细胞水平的改变为中性粒细胞(这可能是引起组织损伤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上呼吸道,包括口腔、鼻咽部、气管和支气管,是病原生物体进入宿主体内的主要通道,是与外界接触的门户,有大量的细菌等微生物的积聚。但宿主在正常状态下能够保持一种低度无菌的状态,这其中和宿主防御机制有很大的关系[1]。而宿主对于病原生物体的防御机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如中性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且症状较严重。流感病毒可诱导宿主发生炎症反应,诱使炎症细胞聚集,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还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过量的活性氧,且抑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导致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引起疾病发生发展。本文就上述流感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治疗流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性粒细胞是先天性免疫吞噬细胞,在免疫防御中具有核心作用。随着对中性粒细胞在病原体清除、免疫调节以及疾病病理学中研究的深入,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s)作为中性粒细胞的一种新型的免疫防御机制被提出,其不仅能够杀灭病原体,还具有多种其他的生物学作用。NETs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尤其在炎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异常增多或减少都会影响各种急、慢性炎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可以为各种生物的活动代谢提供能量,线粒体DNA(mt DNA)作为它的基因组成,同核DNA一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循环mt DNA作为一种危险相关分子模式,在自身免疫、癌症和创伤等疾病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t DNA能够激活Toll样受体9,进而通过激活髓样分化蛋白88激活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核因子κB、干扰素调节因子7等,诱导宿主固有免疫应答,抵抗外来的病原微生物,从而维持机体自身的稳态平衡。了解这些分子机制可以为相应的疾病提供一定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20.
曹佳 《医学综述》2011,17(3):359-36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根据感染程度不同可发展为多种疾病。在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中,宿主的易感性和反应性起着重要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目前发现的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基因复合体,决定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Hp对宿主的易感性及致病性与HLA-Ⅱ类基因的多个基因位点相关。而HLA-Ⅱ类基因的表达作为生物体整体反应的结果,也与Hp所致疾病有一定关联。现就Hp感染与HLA-Ⅱ类基因及其表达的相关性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