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心电资料 患者女,66岁。因冠心病合并右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于1996年8月18日入院。心电图常规检查,Ⅱ、Ⅲ、aVF T波低平,ST段轻度下移,诊断为慢性心肌供血不足,入院后7天行右股骨颈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开始30分钟后患者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有窒息感,立即记录心电图,Ⅰ、Ⅱ、aVL、aVF、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0岁,15岁时发现心前区杂音,2年后检查:有明显第四心音与间隙性第三心音,胸骨左缘有收缩期喷射性杂音(3/6级),乏氏试验时增强。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35°),左室明显肥厚。胸部心律检查:心影增大。导管检查:左室到肱动脉收缩压差为12mmHg,乏氏试验时增至32mmHg。造影见左室腔缩小。18岁出现轻  相似文献   

3.
连续41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病例,年龄32~82(平均64)岁。其中6例有心源性休克,伴有严重低血压和肺毛细楔状压增高。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者39例,次全闭塞者2例。病人均于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入院,以链激酶(SK)2,000U/min 作冠状动脉内灌注,灌注前作:①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5mg,以排除冠状动脉痉挛;②用可弯曲的导线机械地使冠状血管再通;③冠状动脉内注射纤维蛋白溶解酶500U,以增加 SK 灌注的效果。本组30例获得再通成功,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例在SK 灌注前先用硝酸甘油冠状动脉内注射;7例冠状  相似文献   

4.
对75例 MI 患者行左室和冠脉造影研究,MI 后病理性 Q 波消退(10例),提示 MI减小和左室功能改善与冠脉再通或侧支循环形成提供梗塞区前向或逆向血供有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可经导管使闭塞的血管迅速再通。动物实验证明,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三小时内冠状动脉再灌注可使梗塞范围缩小。本文介绍冠状动脉再通的方法及其挽救受危害心肌的作用。方法:对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发作三小时内,心电图示明显的 ST 段抬高,而无 QRS 综合波改变者,施行冠状动脉再通术,将 ~*8F Judkins 导管插入闭塞的冠状动脉,并向闭塞动脉注入0.5毫克的硝酸甘油以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先试用0.032英时带有活动芯子的导引管对闭塞血管进行机械性疏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血栓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关系近年来受到重视。常在AMI死亡患者中发现灌注左心室梗塞部位的动脉中有血栓,故不少学者者认为血栓促发了AMI,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而血栓发生于AMI之后,梗塞引起冠脉血流缓慢而导致血栓形成,本文从54例冠脉内有血栓的穿壁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以冠状血管造影判定临床诊断的非穿壁性心肌梗死是否冠心病的表现。本组308例经急诊室临床诊断为非穿壁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性期8周后进行选择性冠状血管造影。第1组77例,为1973~74年诊断的患者,30~60岁(平均45.4岁),男性75例,女性2例。冠状血管造影发现35例(45.5%)正常,1例有轻度改变,41例有明显病变。而对照组穿壁性心肌梗死患者仅1例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48例临床和尸检符合肥厚性心肌病而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例中,发现7例(15%)左心室有穿壁性心肌梗塞疤痕,而其4条主要壁外冠状动脉均无明显粥样硬化。本文对这些病人的临床、血液动力学、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遗传学、尸检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穿壁性心肌梗塞的病因进行探讨。临床发现:7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2~60岁(平均33岁)。均无典型心绞痛,其中2例曾有可能为心源性的胸骨后不适,内1例临床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疼痛及多种血清酶升高。7例中6例的病程中有重度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体检除1例未予详细检查外,余6例在胸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心电图呈演进性急性穿壁性下壁心肌梗塞改变,并于24小时内恢复。患者男性57岁,无心脏病史,入院时昏迷,无局灶性神经障碍,血压110/70,后升至140—150/70—80mmHg。心电图示房颤,Ⅱ、Ⅲ、aVF示异常Q波,Ⅰ、Ⅱ、aVL、V4~6的ST压低与4年前正常心电图相比为新的改变。1小时后下壁导联R波消失,5小时后Q波加深。12小时后除Ⅲ导联Q波及侧壁导联仍有缺血改变外,其  相似文献   

10.
普遍认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住院死亡率高于下壁梗塞;心力衰竭、室壁瘤形成和心脏破裂的累计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前壁梗塞比下壁更为严重。但由于过去所观察的病组有很大差异,故对此尚难下结论。为此,作者研究了两组年龄、性别、过去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史等方面没有差别且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也相似的病例,评价心肌梗塞部位对出院后一年存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发展,已能正确地测定冠状动脉梗阻的存在和室壁运动的异常。本文旨在探讨穿壁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和动脉造影、心室造影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穿壁性前壁心肌梗塞伴左心室室壁瘤(经核素造影证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早期溶栓对高危心(肌)梗(塞)患者(包括存在自发性和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电生理效应。方法:除外造影时有心源性休克、陈旧性前壁心梗、合并其他晚期疾患或80岁以上的患者。A组(16例)由于溶栓反指证或起病超过5小时等原因,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皮下肝素治疗,多数未服阿司匹林。B组(16例)于胸痛6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链激酶150万~u静注或2500Ou冠脉注射,随后每分钟静滴4000~u,或复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00mg静脉注射)。以后3~5天静脉注射肝素,并阿司匹林口服。  相似文献   

13.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塞绝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近年来发现有些心肌梗塞不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是由于其他病因所引起。针对不同病因给与洽当的治疗,对这类心肌梗塞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动脉粥样硬化以外,引起心肌梗塞的原因尚有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冠状动脉外伤以及先天性冠状动脉异  相似文献   

14.
1974年 Cohn 等报告6例右室梗塞为主伴低血压患者,其中4例经扩容治疗成功,2例死于休克,尸检发现有广泛的双心室损害。以后在临床、放射性核素和尸检研究中证实下壁心肌梗塞常有双室受累,少数下壁梗塞患者可发生低血压综合征。近来研究表明,右室梗塞为主患者,左室梗塞可能是引起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两维超声(2DE)测定的右室/左室收缩不协调比值能否从穿壁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低血压综合征中检出以右室病变为主的病例。方法:连续选择初发的单纯性急性穿壁性下壁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2岁。因劳累后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3h 于1989年9月9日入院。高血压病史20年;阵发性室上逮发作史12年,按压眼球可终止发作。体检:BP120/90mmHg(16.0/12.0kPa),心率48次/min,律齐。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1.26s,P-R0.11—0.12s,QRS0.14s,均可见δ波。V_1、V_3呈 Rs 型,V_2呈 RS型,V_4、V_s呈 R 型.均无 Q 波,ST 段 V+(2-5)抬高0.40—0.65mV,伴 T 波直立高耸,为 A 型预激综合征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超急性损伤期)。入院后1h 心电图(附图2)见3种 QRS 波:a 为窦性 QRS 综合波,均有δ波,P-R0.09—0.10s,无 Q 波,ST 段抬高0.20—1.40mV,多数导联 T 波高耸;b 为室性早搏,呈二联律或成对出现,V_4导联室性早搏明显提前,与其前 T 波融  相似文献   

16.
严重心尖部室壁活动异常的前壁穿壁心肌梗塞患者中,左室血栓的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对9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探讨:(1)足量肝素能否阻止心室内血栓形成;(2)心室内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方法:研究对象均为首次急性穿壁心肌梗塞、起病12小时以内入监护病房和无抗凝禁忌的患者,并除外入院前已开始抗凝者.患者入院时被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肝素组在开始4~7天由电动输液泵静脉注射肝素(平均23,800±4,200IU/d),  相似文献   

17.
非心肌梗塞性Q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性Q波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在非心肌梗塞情况下,也可出现病理性Q波,现分述如下: 一、正常时出现的Q波 1.Q_T_:正常时LⅢ导可出现大的Q波,呈QR或Qr型,时限可到0.04秒。 (1)原因:若心脏呈横位,同时前额面QRS环顺时针运行时,可出现Q_T_。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将活体中闪烁扫描时梗塞的部位、大小与尸检时的发现作比较。作者曾连续对5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用铊—201作扫描,33例死亡,其中23例经尸检,构成本文研究的基础。此23例于铊—201检查时均未服用β—阻滞剂,采用目测法以及用扫描器结合计算机计算的方法来测定闪烁图中灌注不良区占整个左心室的百分比,前者以ESC%、后者以CSC%来表达。尸检时,将心脏横切为1厘米厚的切片,确定梗塞的部位与范围。梗塞区占整个左心室的百分比以PM%来表示。测定ESC%,CSC%及PM%的皮尔逊线性相关系数及回归线。所有患者于生前均有铊—201活性缺损或减少区,这些区域被认为就是梗塞之处。1例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枝传导阻滞者,铊—201测定时清楚地看到了梗塞区。2例心电图无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0岁。发作性胸痛4个月,于1997年11月26日入院。缘7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作性右侧胸痛,多出现于饭后或活动以后,疼痛持续时间20分钟至1小时不等,伴出汗,无恶心、呕吐,无心悸、气促,稍体息后,症状可缓解。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功  相似文献   

20.
室壁瘤是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有真性和假性两种类型。本文就心肌梗塞并发真性室壁瘤(下称室壁瘤)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定义室壁瘤的定义并未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Gorlin认为室壁瘤是左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