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中青年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中青年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4例术后出现室性早搏,1例持续性室速,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因不配合肢体制动导致临时起搏器电极脱出,1例临时起搏器电池耗尽,均给予积极对症处理,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的中青年HOCM患者实施周全、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方案,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病人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的护理。[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16年12月行PTSMA的38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人均达到了即刻消融终点,术中注入无水乙醇后均出现胸痛、胸闷;39例病人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迟发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48h);1例病人乙醇误入前降支导致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结论]PTSMA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师抢救,及时总结护理经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患者的病案资料,总结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术中出现47例轻、中度胸痛,8例重度胸痛,1例迷走反射,5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3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5例多源性室早。术后5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8例室性早搏,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的观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3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出现的16例并发症总结了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经验.结果对患者射频消融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气胸和心前区疼痛等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结论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桡动脉途径实施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 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通过桡动脉途径接受PTSMA 治疗的32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脏彩超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以及室间隔(IVS)厚度等指标,评估PTSMA的疗效,同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成功完成PTSMA。术后LVOTG由术前(75.17±12.70) mmHg降至(32.42±7.62) mmHg,术后IVS厚度由术前(26.87±4.35) mm降至(17.83±3.27) mm,术后LVOT宽度由术前(6.45±2.34) mm增至(11.23±3.28) mm;术后LVOTG、LVOT宽度以及IVS厚度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显著改善。11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术后出现迟发性Ⅲ度AVB的2例患者中,置入双腔起搏器1例。无桡动脉闭塞、心包填塞、出血或急性肺栓塞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PTSMA是治疗HOCM患者的可行方法,能够显著降低LVOTG及IVS厚度、改善临床症状,并且桡动脉途径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120例快速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射频消融术。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穿刺部位出血1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胸痛3例,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心房扑动患者,存在房室传导比率≥5:1,均采用消融下腔静脉至三尖瓣峡部,终点达到双向阻滞。29例于房扑下消融,6例是转窦性心律后消融,分析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结果 9例患者术后发生I°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4例患者恢复,5例患者未恢复。结论心房扑动行射频消融术有造成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但发生率低。缓慢心室率的心房扑动术前可能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转窦性心律后消融对增加手术安全性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的判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朱加敏 《现代护理》2005,11(17):1417-1418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3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出现的16例并发症总结了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经验。结果对患者射频消融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气胸和心前区疼痛等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结论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方法观察本院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心VSD患者763例,男352例,女411例,年龄1.6~18岁,平均(8.2±6.0)岁。分析所有患者封堵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的VSD病变特点及植入的封堵器的情况。结果术后3~5天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其中1例术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3侧术前心电图即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封堵器型号偏大。4例经激素治疗、营养心肌治疗在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10天内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经临时心脏起搏7天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该患者在术后3个月再次间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内科治疗无效,于15个月后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术前有柬支传导阻滞、术中出现一过性柬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的膜周部VSD是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在介入操作中要动作轻柔,切忌粗暴牵拉,谨慎选择封堵器,术后强化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已成为一线治疗.射频消融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慢径改良中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0~3%,多发生于消融过程中[1].本组报道4例AVNBT患者在慢径消融术后较晚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迟发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我院治疗的4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目标策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预后情况。结果转诊或痊愈出院前,观察组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 0. 05)。经过治疗护理,观察组因并发症转诊4例,痊愈出院19例,对照组因并发症转诊13例,痊愈出院10例,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采用Sigwart法对19例(男14例,女5例)症状明显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进行PTSMA,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0天及术后1年接受心脏彩色超声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均明显高于术后1周、术后30天及术后1年,LVOTPG(92.5±32.4)mmHg vs(36.3±21.6)mmHg、(32.7±24.3)mmHg、(30.1±20.6)mmHg(P<0.05或<0.01).术前室间隔厚度(IVST)明显大于术后30天及术后1年,IVST(21.7±3.6)mm vs(15.4±4.2)mm、(13.4±2.8)mm(P<0.05或<0.01).17例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中1例术后即恢复,1例发生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PTSMA是HOCM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IVST及LVOTPG均呈持续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5年12月~2008年4月我院心内科开展的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RFCA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0例RFCA病人中,成功59例,1例PVC消融失败;2例复发,经再次RFCA成功;1例并发Ⅲ°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RFCA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方法 .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1例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术后第1天出现心跳骤停经急救后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诊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急救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并针对牛命体征、心律失常等症状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护及急救、转运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报告了我科86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护理经过。结果:86例患者射频消融均获成功,其中术中出现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拔管时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均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而纠正,出院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对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新 《临床医学》2008,28(9):73-7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3月至2008年3月680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并发症31例,其中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心室颤动1例,血气胸5例,拔管综合征5例,穿刺局部血肿10例.结论 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2008-02-25收治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于左肩胛冈上方植入心脏起搏器,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7岁。以胸闷6 h为主诉,于2008-02-25T 17以“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收入院。患者曾于当日13时出现视物黑朦,伴有胸闷、乏力、恶心,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相似文献   

18.
2007年7月,我院收治了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给予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术,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8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4例发生房性早搏,5例发生心房颤动,30例使用临时起搏器;29例发生低钾血症;1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1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15例术后出现焦虑情绪,经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术后预见性防止患者心律失常及出血等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超声心动图诊断HOCM20例患者行PTSMA,并在消融术前及术后2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宽度以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结果术前平均LVOTPG为(75.48)mmHg,术中球囊加压后平均压力阶差为(27.64)mmHg,IVS消融术后为(28.54)mmHg,较术前下降50%~75%,与消融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消融术前IVS厚度(21.9±3.2)min,术后两周(18.58±5.1)mm,消融术前平均LVOT宽度(5.7±2.3)mm,术后2周(10.7±3.3)mm。术中发现9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Ⅰ度AVB5例(25%),Ⅱ度AVB3例(15%),术中发生一过性完全右束支阻滞2例(10%),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4例(70%),一过性交界性心律5例(25%),室性过早搏动7例(35%),室性心动过速3例(15%)。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室流出道的宽度,降低左室与流出道压力阶差(LVDTG)。无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证明PTSMA是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