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12月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61例设为观察组,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将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骨科创伤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术后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80%(56/61),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病房开展疼痛护理管理,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关节外科疼痛护理水平,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之尽早进行关节功能训练,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建立"无痛病房",制定及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护理工作程序,比较"无痛病房"建立前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指标。结果建立"无痛病房"后,护士在疼痛知识掌握、疼痛评估、药物镇痛知识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建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降低,第1次下地时间提前,平均住院日缩短,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建立"无痛病房",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护理工作程序,提升了专科护士的疼痛护理水平,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诊治的骨科创伤患者172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缓解创伤骨科病房患者的疼痛状况,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满意度状况,分析疼痛管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56例患者于出院前3d采用“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的满意度问卷”修订版进行问卷调查。患者疼痛程度评分采用“简易疼痛评估尺”0~10级计量制评分。结果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评分<5分;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4分;影响疼痛管理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疼痛评分、镇痛剂的按时应用、疼痛教育、年龄、过去对疼痛的体验。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较为满意;手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受多方面影响。建议针对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特点制定个体化对策,同时实施医生-护理-病患模式的疼痛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远端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感、肢体肿胀感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3 d、5 d、7 d疼痛评分及肢体肿胀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手术期肢体疼痛感及肿胀感,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陈丽芳  徐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2):110-112,118
目的探讨路径化疼痛管理结合视频健康教育在创伤骨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围术期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化疼痛管理结合视频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疼痛评分、功能锻炼的落实率、平均住院时间及睡眠时间、镇痛控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围术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锻炼的落实率、镇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化疼痛管理结合视频健康教育应用于创伤骨科围术期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镇痛控制满意度,促进功能锻炼,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刘新新  何晓红  安娟 《妇幼护理》2023,3(12):2881-2883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创伤骨科病房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时间段在我院接受 治疗的 80 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疼痛感评分、疼痛持续时间、 住院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疼痛评估和镇痛护理措施的应用,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 疼痛,缩短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定医护一体化白内障"一日病房"护理路径,并探讨其运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6月的6 0例白内障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案;将7—1 2月的6 0例白内障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医护一体化"一日病房"护理路径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住院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开展医护一体化"一日病房"护理路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明显降低(P0.05),住院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未发生感染,术后的角膜散光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一日病房"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能够缩短白内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升住院满意度,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科病房无陪护护理模式的实施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7~12月眼科住院患者520例实施无陪护护理模式设为研究组,取2010年同期未实施无陪护的49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无陪护护理模式,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骨科无痛病房术后患者心理焦虑状态及疼痛程度的综合评估,实施科学化、多样化、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研究其对骨科无痛病房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及效果,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将本科室两个病区分别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的NRS疼痛评分进行传统常规疼痛控制;观察组结合心理焦虑状态SAS评分及NRS疼痛评分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研究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及焦虑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及焦虑情绪均较术后第1天减轻,但术后第7天,观察组焦虑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结合心理焦虑状态及疼痛评分进行科学化、多样化、个体化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改善焦虑状态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创伤骨科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总结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将本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的8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仅给予疼痛常规护理措施)及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各440例,2组均护理干预1周后比较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同期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相比较(P0.05)。结论创伤骨科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良好,同时予以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提高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科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实施个案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案管理,可减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急诊外伤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对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住院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应用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病人早期实施生命力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命力护理干预对骨科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四肢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生命力护理干预,包括生命力针刺、腹式呼吸、冥想、叩胸骨,观察病人术后各时点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30 min1、h2、h4、h、8 h的止痛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将生命力护理方法用于四肢骨折术后病人疼痛的干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12月~ 2012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投诉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苏艳桃  郑惠霞 《全科护理》2013,11(23):2159-216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痔疮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痔疮病人80例,随机分为早期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早期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抑郁程度、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程度及术后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并调查两组病人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早期护理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视觉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比5.0%,P<0.05);早期护理组可完全自理的病例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痔疮病人术后疼痛和改善病人术后情绪状态,明显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促进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侯丽  孙宁 《全科护理》2010,8(28):2549-2550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骨科糖尿病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114例糖尿病合并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未发生DVT,对照组发生7例,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糖尿病病人术后并发DV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膜透析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探讨最佳护理模式。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收住的腹膜透析置管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同时将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收住的腹膜透析置管患者46例设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红肿、置管处渗漏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置管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