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型流行病学研究项目中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进而决定结论的正确性。以下就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质量控制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成年居民过量饮酒现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居民中过量饮酒的现状,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食物频率调查表"的数据,对53073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过量饮酒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成年居民中过量饮酒比例为4.7%,男性、女性分别为8.4%和0.8%,城市、农村分别为4.1%和4.9%,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组分别为4.1%、6.4%和4.4%;酒精消费者人群中过量饮酒的比例为49.1%,男性、女性分别为51.5%和32.1%,城市、农村分别为39.6%和54.7%,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组分别为45.7%、52.6%和49.8%。结论应加强过量饮酒危害的宣传,尤其注重农村人群和中青年人群。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现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各类人群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共抽取北京市6区县4561人,问卷调查其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及相关情况。结果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为11.9%(标化率为10.1%),男性为9.0%(标化率为7.7%),女性为14.5%(标化率为12.4%)。使用率最高是维生素-矿物质复合补充剂。不同年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不同的人群,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不同。结论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居民贫血状况研究 总被引:81,自引:2,他引:81
目的:使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的数据,分析中国居民的贫血状况。方法:采用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207077例血红蛋白浓度,分析全国城乡及不同类型地区性别、年龄别居民贫血患病率。结果:2002年中国居民贫血患病率为20.1%,男性为15.8%,女性为23.3%。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为18.2%(男性13.4%,女性21.5%),农村贫血患病率为20.8%(男性16.7%,女性24.0%)。农村男女贫血患病率均高于城市(P<0.01)。六类地区居民贫血患病率比较,大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最低,三类农村居民贫血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陈春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69-470
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领导完成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的公布,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的反响。本刊发表了调查的5篇报告,进一步介绍调查的工作方案、样本特征和描述性分析所得信息,今后还将陆续发表和出版更多的报告。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刻,在新世纪的开端做了这件利国利民的事,值得赞扬,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自1959年开始.每隔10年开展一次,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五次全国营养调查。从2010年开始.营养调查变换为常规的营养监测.每5年完成一个周期的监测工作。那么.江苏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指导进行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6年1月10日公布结果,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全国31个省级项目工作队的4700余名调查队员对各地27万余名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这次调查首次了解到了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体力活动、饮酒及吸烟现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根据此次结果组织撰写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系列报告: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据2005年朝阳区死因统计结果显示,仅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就达5947人,占全部死亡总数的72.91%。为准确掌握居民的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2002年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扩大点参加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本文就朝阳区居民膳食营养现状及变化趋势,讨论加强社区居民膳食营养教育的策略,以便促进居民尽快形成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预防和控制饮食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6区县居民各种营养补充剂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539名营养补充剂使用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各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结果 北京市营养补充剂使用人群中,45岁及以上者占72.9%,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占63.7%,经医生推荐者仅占20.5%.所使用的营养补充剂中含矿物质成分的占47.6%,含脂溶性维生素占42.3%.使用营养补充剂持续时间达6~11个月和1年及以上者分别占13.9%和44.2%.每人营养补充剂的月消费总额中位数为28元.结论 营养补充剂使用者在选择和使用营养补充剂时缺乏专业指导,使用的合理性及健康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营养素补充剂)可以预防疾病,同时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研究发现,国外使用营养补充剂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国内则不太普及,但都存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其影响的因素较多,比如文化、心理等。本文主要讲述了国内外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成人膳食生糖负荷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居民碳水化合物的消费情况与成人膳食生糖负荷的现状。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根据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计算膳食生糖负荷(glycemic load,GL)。分析中国成人膳食GL的性别、年龄和城乡分布,分析不同膳食GL/4184kJ水平居民的膳食结构,探索中国成人膳食GL/4184kJ的合理范围。结果我国成人膳食GL92%来源于粮谷类。每人每日膳食GL平均为269.5,农村287.3,城市233.0,农村高于城市。青年平均为279.0,中年272.2,老年238.8,青年最高,其次是中年,最低是老年。男性平均为292.8,女性249.0,男性高于女性。低膳食GL/44184kJ的人群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脂肪供能比高,粮谷类消费低,脂肪消费高,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高。结论粮谷类是我国成人膳食GL的最主要来源。我国居民低膳食GL/4184kJ的人群粮谷类消费过低,脂肪消费过高,膳食结构不合理。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更为严重。以人群粮谷类食物摄入量、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脂肪供能比在推荐的合理范围为依据,初步认为中国成人的膳食GL/4184kJ适宜范围为80~120。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成人膳食脂肪酸摄入和食物来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国成人膳食脂肪酸摄入量及主要脂肪酸的食物来源。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3d24h回顾膳食调查结果,结合食物成分表中脂肪酸数据及补充测定的34种食物脂肪酸数据,对44905名成人(不包括孕妇和乳母)的膳食脂肪酸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居民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15.9、23.6和20.2,农村居民分别为13.8、23.4和13.7g/d;城市居民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亚油酸(LA)和花生四烯酸(AA)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2.3g/d、1.8mg/d、22.1mg/d、17.6g/d、45.4mg/d,农村居民分别为1.3g/d、0.0mg/d、6.0mg/d、11.3g/d、43.1mg/d。城市、农村居民膳食中S/M/P比值分别为1:1.4:1.3和1:1.5:1.1;n-6/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分别为7.6和8.0。全国居民SFA、MUFA和PUFA供能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6.1、9.8和6.3。城市居民51.4%的膳食SFA来自动物性食物,农村为38.5%。城市和农村居民膳食中MUFA的主要来源是食用油和动物性食物。城市居民膳食脂肪中约50%的PUFA、n-6PUFA和n-3PUFA来自于豆油和色拉油;农村PUFA和n-6系列PUFA来源广泛。农村居民膳食n-3PUFA近一半来自于菜籽油。结论城乡居民SFA、MUFA、PUFA的摄入比例合理;与参考摄入量相比,城乡居民n-6/n-3PUFA比例偏高,应增加膳食中n-3系列PUFA摄入量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警某部队食物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武警某部队4个中队进行调查,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称重法。结果(1)食物结构调查显示,各中队谷类摄入量均未达到军标;蔬菜摄入量除D中队达标外,其他均未能达标;鱼类摄入量A中队和C中队未能达标;肉类摄入量均高于军标。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47.72~213.46 g,脂肪摄入量为132.58~243.65 g,略高于军标;植物性脂肪占33.68%~58.70%,除D中队达标外,其他中队均未能达标。(2)受调查的4个中队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为14.06~22.29 MJ,在能量来源分布中,脂肪和蛋白质分别占33%~41%和16%~18%,高于军标;碳水化合物占43%~49%,低于军标;各中队纤维素摄入量为5.32~9.90 g,均明显达不到推荐适宜摄入量。(3)B中队和C中队钙、VB2和VC摄入量未能达标;VB1摄入量为1.89~2.91 g,4个中队均未能达标。结论该部队食物结构欠合理,肉类摄入偏高。建议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适量增加谷类和蔬菜的摄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部分城乡成年居民膳食类胡萝卜素摄入量水平。方法从三个不同类型的社区中,选择184名30~60岁成人(男84,女100)作为被调查对象,采用"双份饭法"分别于夏、秋、冬、春四个季节收集被调查者连续3 d的全部膳食,用HPLC测定其中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隐黄质、番茄红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六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被调查者夏季膳食中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隐黄质、番茄红素和叶黄素+玉米黄质的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为2.48±2.71 mg、276.6±469.4μg、86.9±241.4μg、2.16±3.38 mg和1.48±1.65 mg;秋季分别为3.39±4.10 mg、271.7±462.8μg、339.9±1016.8μg、0.25±1.34 mg和2.07±3.00 mg;冬季分别为2.85±3.76 mg、302.7±622.6μg、108.8±142.3μg、0.36±1.46 mg和1.97±3.00 mg;春季分别为3.76±3.35mg、162.4±413.9μg、42.1±93.8μg、0.86±1.39 mg和6.10±6.26 mg。各种类胡萝卜素摄入量均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摄入番茄红素较多,秋季摄入β-隐黄质较多,春季摄入叶黄素+玉米黄质较多,而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摄入量的季节波动较小。城市中心社区居民类胡萝卜素摄入量一般较高,城市周边社区和农村社区居民摄入量较低;农村社区居民只有春季叶黄素+玉米黄质摄入量高于城市中心社区居民。结论本研究报告了三种不同社区居民类胡萝卜素摄入量数据,为类胡萝卜素营养研究提供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居民2002年膳食纤维的摄入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2002年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方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本次分析为2岁及以上人群68952例,(男33546,女35406)。结果:我国居民总膳食纤维摄入量占AI的61.9%,每标准人日总/不可溶性膳食纤维(TDF/IDF)摄入量为18.7g/12g,城市17.4g/11.1g,农村19.1g/12.4g,与1992年比,IDF摄入量有所下降。在各个年龄组均呈现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城市男性>城市女性,成年前随年龄逐渐上升,而中老年逐渐下降的趋势。IDF主要来源于蔬菜、面、米、杂粮,分别占31.6%、21.2%、16.1%、5.8%。结论:应该在人群中大力开展膳食营养教育,强调摄入蔬菜、谷类食物及水果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的整体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标准规范了军队膳食营养调查方法。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人食物定量标准》相配套,目的是统一军队膳食营养调查方法,使其方法规范化和调查结果有可比性。膳食营养调查方法包括称量法、记帐法和询问法3种。 相似文献
18.
While several studies have explored nutrient intake and dietary habit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few studies have reflected recent trends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Therefore, we examined how nutrient intake and eating habits a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age. We performed simple and multiple regressions using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10,106 subjects from the Korea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olesterol, dietary fiber, sodium, frequency of breakfast, lunch, dinner, and eating ou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p-value < 0.05). Moreover, de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nutrient intake and dietary habits by gender and age group: sugar, breakfast, lunch, and eating out frequency in the young women’s group; sodium and lunch frequency among middle-age men; dietary fibers, breakfast, and eating out frequency among middle-age women; energy, moisture, carbohydrate, lunch, and dinner frequency in late middle-age men; breakfast and lunch frequency among late middle-age women; vitamin A, carotene, lunch, and eating out frequency among older age men; and fat, saturated fatty acids, omega-3 fatty acid, omega-6 fatty acid, and eating out frequency among the older age women’s group (p-value < 0.05).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dietary strategies for depression prevention, considering gender and age.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营养状况 总被引:78,自引:6,他引:78
九十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营养状况葛可佑,翟风英,闽怀成,程列,王青,贾凤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50)人群的膳食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及若干发展中国家都在有计... 相似文献
20.
Prospective study on nutrition transition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engying Zhai Huijun Wang Shufa Du Yuna He Zhihong Wang Keyou Ge Barry M Popkin 《Nutrition reviews》2009,67(S1):S56-S61
The aim of the prospective study reported here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n dietary pattern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China. The study began in 1989 and continued with follow-ups in 1991, 1993, 1997, 2000, and 2004. A total of 5000 subjects aged 18–45 years from 4280 households in nine provinces were included. Weighed records and three consecutive 24-h recalls were used. Over the study period, average consumption of all animal foods except milk increased, while cereal intake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animal protein and fat as a percentage of energy also increased. However, vitamin A and calcium intake did not increase and remained low. Child height and weight increased while undernutrition decreased and overweight increa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pid changes in dietary pattern are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