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采用局部注射水溶性维生素A50,000单位的方法使颊部粘膜白斑病有了显著的改进。在50例患有颊部粘膜白斑病的临床研究中,接受维生素A注射前和注射之后一律进行活体组织检查,观察发现所有50例患者都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2.
追踪研究257例口腔粘膜白斑病,平均追踪时间为7.2年。所有病变都大于1cm。70%的患者有二个以上的病灶。颊粘膜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46%),其次是牙龈(40%)、腭(27%)、舌(26%)、口底(22%)和唇(11%)。在最初的活检中,235例为良性粘膜白斑病,22例为有不同程度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病变。长期追踪的结果进一步证实口腔粘膜白斑病的癌前性质,其中45例(17.5%)在上皮角化过度处发展为鳞癌。此癌变率比既往多数文献报道(0.13%~6%)为高,这是由于延长追踪时间,粘膜白斑病的恶变数也增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从15例艾滋病患者尸检、临床上正常的30个舌侧缘粘膜标本中检出4个有EB病毒(EBV即非洲淋巴瘤病毒)。而10例对照者的20个舌粘膜标本中无一个检出。第一个阳性病例表现为在一薄层上皮角化不全区及临近的无明显角化区,对EBV的反应呈阳性.对侧粘膜亦呈阳性反应。第二例也是双侧舌粘膜上皮呈EBV阳性反应,但没有角化不全表现。阳性标记物位于上皮棘细胞层的空泡状细胞内,如同在口腔毛状白斑(OHL)中所见一样。这些观察提示原位杂交方法可以在很早就检出亚临床的口腔毛状白斑,并支持EB病毒在口腔毛状白斑病理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消斑片治疗口腔粘膜良性过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粘膜良性过角化病的治疗都着眼于消除角化上皮。传统的疗法是去除各种局部刺激因素;局部涂擦、贴敷、导入各种药物;服用维生素A及手术切除等。上述各疗法都有一定疗效。过去不少学者将口腔粘膜过角化病归入口腔白斑病,而按组织病理学的特点应将有上皮单纯增生者称为粘膜角化症  相似文献   

5.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16名白斑病和16名正常人外周血及病变组织中cAMP、cGMP的含量,并分析了环核苷酸(cAMP、cGMP)与白斑病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白斑病病变组织中cAM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GMP水平虽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白斑病组与对照组血浆中cAMP、cGMP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这一结果揭示白斑病病变的发生与环核苷酸含量的异常有关,白斑病  相似文献   

6.
1981年10月至1985年6月,旧金山和加里福尼亚州有123人患有口腔粘膜毛状白斑(hairy leukoplakia 简称 HL),其中13人还诊断患有 AIDS。110例口腔粘膜白斑病人中在确诊时并没有出现 AIDS。对其中的80例(73%)进行追访,这些人中有20人在诊断 HL 的1~33个月中(平均7.5个月)发展成为 AIDS。对123个 HL 患者的79份血清样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进行人类 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Ⅲ/淋巴腺病毒(HTLV-Ⅲ/LAV)检验后,其中78份(99%)为阳性反应。1份阴性血清经斑点杂交试验仍  相似文献   

7.
口腔粘膜白斑病(简称白斑病)属癌前病变,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重视。病例对照研究是研究病因的常用方法。许多现患调查已经发现吸烟与白斑病的联系,从而为研究病因提供了线索。本文目的是在现患调查的基础上,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吸烟与白斑病的病因关系。 资料与方法 我们根据1978年全国口腔粘膜病协作组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于1990年初,在某工厂对20岁以上职工的白斑病及吸烟史进行普查(吸烟者的标准是每天吸香烟一支,并长达一年以上者。不吸烟者包括戒烟一年以上者),共调查1913人。诊断标准由一人统一复查确诊,故误差较小。按研究目的进行资料审核,为尽可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而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口腔粘膜白斑病(简称白斑病)的患病率、实验研究、临床分析等研究工作均有较多的报道。本文的目的是将随诊到的病例,从临床和病理方面介绍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口腔粘膜白斑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0年代已发表的部份白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文献作一述评,这些文献的主要成绩有描述白斑病的分布,分析白斑病的病因,并采用了比较好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白斑病诊断标准的统一,有些文章科研设计欠佳,统计方法欠妥等等。希望今后组织口腔医学、流行病学、医用统计学等多学科的大协作,提高科研的设计水平,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减少误差,增强结果或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口腔粘膜溃疡坏死性病变,其蛋白水解酶活性过高,对粘膜的蛋白结构有损害作用,为使组织蛋白水解过多正常,利用蛋白水解酶抑制剂。作者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患者的混合唾液和溃疡灶渗出液,探讨用蛋白酶抑制剂Contrycal治疗口腔粘膜坏死性病变的理论根据。检查30例病人和20名健康人作对照,测定混合唾液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和蛋白含量,研究不同浓度的Contrycal对混合唾液或溃疡渗出液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口腔粘膜溃疡坏死性病变患者的混合唾液中蛋白水解系统活性增高,蛋  相似文献   

11.
不吸烟人群中口腔粘膜白斑病的分布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学教研室汪一呜,韩桃娟了解疾病的自然分布是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十多年来,国内关于口腔粘膜白斑病(简称白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多数将吸烟与不吸烟的两类人群一起叙述,并着重...  相似文献   

12.
颌面部手术尤其是修复前外科中,常需要对手术所造成的口腔粘膜缺损进行修复。断层粘膜片,尤其是腭粘膜片在口腔前庭成形术中使用较多。临床应用显示供区危险性小,移植区仍保持原有角化粘膜特征,且与骨结合紧密。但腭部粘膜片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能供移植用的粘膜数量有限,需要有大的腭粘膜片。本研究就培养的粘膜和从腭部切取的断层粘膜片在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比较口腔粘膜白斑(LK)病变和正常对照的局部活检粘膜组织中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情况。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和ABC免疫组化技术,通过组织学定位、相对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计数来评估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变化程度及主要部位。结果 与对照相比,LK病变中凋亡阳性信号在棘细胞层较强,而增殖细胞核抗原则在基底细胞层及其周围呈现强阳性反应,病变组织固有层中浸润的部分炎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表达出较强的阳性凋亡信号。病变组和对照组阳性细胞计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白斑病变时上皮层棘细胞凋亡增强,而基底细胞的增殖能力活跃,该处局部组织的免疫防御能力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 先天性多发性唇系带在临床上比较罕见,我科遇1例多发性唇系带合并唇瘘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卜××,女,23岁,工人。病史:该患者为早产第4胎,生后即发现上、下唇有多条粘膜束带。为修复上颌牙间隙,要求手术矫治上唇粘膜束带,于1986年12月12日来我科就诊。家族中无类似病例。口腔颌面部所见:面部对称,鼻尖上翘,酷似“朝天鼻”。32 23牙间隙各宽0.6cm,在其牙间隙中间牙槽脊至上唇唇红粘膜各有-2.0cm长,中份宽1.0cm扇形粘膜束带,上唇系带位置正常,在其右侧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法:按病损大小抽取适量确炎舒松-A注射液、再加入1~1.5倍容量的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注射于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粘膜内层。3天后可重复注射。每天总剂量不得超过30mg。1年多来,用上述方法治疗了一些病人,疗效较好,下面介绍其中2例病人的情况: 例1:吴××,女,52岁,1982年10月7日来诊。主诉:左颊粘膜粗糙感,有疼痛,范围逐渐扩大,已半年。口腔检查:在与7相对应之颊粘膜处有一约1×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来,在每年癌症记录中至少30%是口腔癌,而大多数口腔癌开始都表现为癌前病变(PML)。主要有白斑和粘膜下纤维性变。该研究选择了85个口腔癌患者,40个癌前病变(包括白斑和粘膜下纤维性变)。对照组为2组,第一组  相似文献   

17.
进行种植术时,一些患者种植体周围常没有足够的附着龈。此时,应用粘膜移植术或皮肤移植术处理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缺损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来,有报道应用培养粘膜上皮移植术治疗口腔粘膜缺损。并证实,含活粘膜细胞的培养上皮对任何粘膜缺损均是较好的移植材料。本文作者用培养粘膜上皮处理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缺损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12例需种植治疗者。在种植手术第一期中,取下患者一小块口腔粘膜片,将其置于Dulbecco’s改良Eagle's介质(DMEM)和10%脂肪腓肠血清(FCS)中,以3T3-J2细胞作为饲养层,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5岁,右侧上颌第一磨牙隐裂行干髓术后牙冠折断。X线片示根尖有稀疏区,拟行根管治疗术后冠套修复。常规根管治疗,用氯化苏打液冲洗时溶液外溢,患者顿感口腔粘膜有轻微灼热感,接着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声嘶、面色苍白等症状。即刻反复用清水冲洗口腔粘膜,渐渐呼吸平稳,30min后声嘶消失,面色红润。教训:用氯化苏打溶液一定要做好粘膜隔离,仅用1~2滴,充满根管腔即可,随即用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避免造成口腔粘膜灼伤等不良后果氯化苏打液致喉头水肿1例@徐霞娟$江苏南京大厂医院口腔专科门诊!江苏南京210035…  相似文献   

19.
韩某某,女,26岁,工人。住院号92163。1985年11月25日入院。主诉:咽部不适,异物感三月余。局部检查:咽部粘膜无充血,双侧扁桃体1°肿大,咽后壁稍偏右侧有一蚕豆大之隆起,表面粘膜光滑,色泽正常,质地较硬。颈椎正侧位X光照片报告为枢椎体前缘齿突下方见一圆形直径约1厘米的骨质增生,边缘光滑。  相似文献   

20.
头颈癌75%发生在口腔。全面系统地检查头颈部,能于早期可治阶段发现这些癌瘤。检查时应注意每一个新异的变化,如红斑、粘膜白斑病或肿胀。颈部不对称的肿大硬块,固定的淋巴结常提示着癌。无痛性生长的溃疡,表面生长粗糙或不规则,边缘坚实而突起,擦后易于出血的肉芽组织亦应予以怀疑。面部:检查面部有无不对称、肿胀、变色或溃烂。注意唇的外形,颜色或质地。触诊坚硬常预示着癌瘤。颈部:检查时受检者面部与医生眼睛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