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临床急腹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常见的致死原因是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是肠道菌群失调。研究~([1-3])认为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道黏膜功能,对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深远影响。不仅肠道菌群能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发育, 免疫系统本身也能改变肠道菌群。目前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较常见, 胃肠道易受累, 且其中一些特定菌属与SSc患者胃肠道受累严重程度相关。本文对S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肠道菌群与SSc消化系统运动障碍和纤维化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AP患者和健康志愿者。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对其肠道菌群16S rRNA进行DNA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差异,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肠道菌群与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AP患者60例、健康志愿者20名。AP患者中,轻症、中度重症、重症患者各20例,住院期间转入ICU 22例,未转入ICU 38例。α多样性分析显示,AP患者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AP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异于健康志愿者。在门、科、属、种水平的比较中,AP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肠道菌群分布均存在差异。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包括大肠志贺菌属、肠球菌属和肠球菌科在内的多个菌群在AP患者中呈优势分布,而布劳特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菌群在健康志愿者中呈优势分布。功能分析提示AP患者肠道菌群中多种氨基酸合成受阻,菌群致病性与迁移能力增强。ICU患者与非ICU患者的亚组分析亦可观察到类似变化,ICU患者肠球菌表达增多,拟杆菌表达降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基于表达差异菌种计算的疾病概率(probability of disease, POD)指数识别AP患者、转入ICU的AP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6、0.743。  结论  AP患者肠道致病性菌群增多、有益菌减少。肠道菌群变化与AP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有望作为AP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肺部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为肺部感染的危重症患者微生态靶向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21年3-9月入住重庆高新区人民医院ICU的肺部感染患者粪便样本78例,ICU非肺部感染患者粪便样本22例,健康人群的粪便样本40例,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粪便菌群进行检测鉴定,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并分析ICU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结果 ICU肺部感染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与健康人群相比,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ICU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普雷沃菌属和拟杆菌属为主。处于极度失调(单一菌群丰度>50%)的ICU肺部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主要富集了普雷沃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和埃希菌等细菌。LEfSe分析提示,疣微菌科是ICU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中的标志性微生物。ICU肺部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糖类和氨基酸代谢通路有所降低。另外,患者年龄结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和住院时间与部分肠道菌群存在紧密联系。结论 ICU肺部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ICU肺部感染患者中肠道菌群极度失调者,可能由于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 纳入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10例, 同期入住且未并发脓毒症的患者10例, 健康人10例, 依次分组为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健康对照组。①记录一般资料。②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3组实验对象粪便标本进行菌群检测分析。③采集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组患者静脉血并运用酶法测定血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④相关性分析得出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同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菌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脓毒症患者临床感染致病菌与肠道致病菌属变化一致性的观察分析:脓毒症患者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对应患者编号为S5、S6、S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应患者编号为S6、S7)、肠球菌属(对应患者编号为S7), 在对应患者肠道菌群中已有相应菌属OUT丰度升高。脓毒症患者(对应患者编号为S7)血培养为大肠杆菌, 该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菌属OUT丰度升高。②血D-乳酸及细菌内毒素水平与肠道菌群相关性分析: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患者血D-乳酸水平与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比例呈负相关、变...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失调症。肠道菌群改变可能会导致便秘等肠道功能性疾病,而且肠道菌群的调节用于便秘等相关肠道功能性疾病的治疗疗效已得到确认。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16S r RNA高通量焦磷酸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细菌培养法,被广泛用于肠道菌群分析。不同研究得出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不尽一致,但大部分研究指出,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下降以及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降低。另一方面,肠道菌群的调节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疗效也不尽相同。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元(synbiotics)等微生态制剂以及粪便菌群移植可用于肠道微生态调节。大多数研究指出,益生菌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排便次数,减轻患者其他的相关症状。该文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性改变以及微生态制剂对便秘的治疗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脓毒症是指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全球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高达25%,是重症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脓毒症发病机制不仅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等问题,还与肠功能障碍及菌群紊乱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在脓毒症等危重患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来提高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受到ICU医生的重视。新近,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有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同一生活环境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与其配偶(UF),及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差异,探讨生活环境对U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招募UC患者8例、同一生活坏境下患者配偶8例及普通健康人群8例,分为UC组、UC配偶组(UF组)、健康人群组(ZC组)。分别收集三组人群的粪便样本,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菌群分析,比较三组样本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性。结果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表明三组间菌群丰富度及群落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构成分析表明在属分类水平上,ZC组及UF组中考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比UC组增高(P<0.05);ZC组及UC组中锥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比UF组降低(P<0.05);UC组及UF组中奥尔森菌属、霍尔德曼菌属、克雷伯菌属的相对丰度比ZC组增高(P<0.05)。结论考拉杆菌属、奥尔森菌属及克雷伯菌属可能是预测UC肠道菌群失调及疾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生活环境会影响U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但并不是UC发病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重复共有序列(ERIC)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两种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及对两种方法的评价。方法 收集8例健康人和7例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样本,提取粪便菌群总DNA,采用ERIC-PCR和DGGE-PCR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对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分析,比较其多样性、相似性等生态学特征。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图谱条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组内相似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结构发生变化; 两种指纹图谱技术均能直观反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ERIC方法简便,反映菌群多样性良好,但是实验影响因素较多,不可切胶测序; DGGE能较好反映菌群多样性、相似性等生态学特征,而且可选择条带切胶测序。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发生改变,糖尿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有一定相关性; ERIC和DGGE是研究肠道菌群分辨效率高、重复性好的指纹图谱技术,DGGE并可进行切胶测序比对鉴定细菌,二者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之一,且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胃肠道是最易累及的器官之一,临床上表现为胃肠动力障碍,以十二指肠运动迟缓和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为其表现[1].而胃肠动力障碍容易加重肠黏膜屏障损伤,导致肠道内部的菌群和毒素移位和渗透,形成内毒素血症,进而演变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所以研究SAP患者胃肠道动力障碍机制对其病程及预后很重要,本文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改变对多种胃肠道和非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已成为时下研究热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改变现象,通过调整和恢复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正逐步开展。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旨在通过健康人粪便移植物重建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体的气道、肠道都定植有大量的微生物,近年来研究发现气道、肠道菌群的变化影响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而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又能经"肠?肺轴"参与调节慢阻肺患者肺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本文旨在对慢阻肺患者气道、肠道菌群在不同病程阶段的组成、多样性的改变,以及吸烟、治疗方式等对其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慢阻肺的治疗提供新方...  相似文献   

13.
正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的综合性疾病,而后者被认为是导致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有报道肠道菌群与肥胖存在关联~[1],同时有诸多研究报道胰岛素抵抗也是一种低级的炎性反应~[2],而胃肠道菌群兼具基因及环境双重因素。假设肠道菌群对宿主的肥胖表型、代谢及炎性状况具有预测性意义,肠道菌群的分布、基因及代谢产物等可以作为研究人体代谢性疾病的生物性标志物。1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人肠道中至少存在1 014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基因有数  相似文献   

14.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7):877-879,891
癌症患者预后差,生存率低,心理健康状况差,多数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的发生。目前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菌库,疾病的发生会引起肠道菌群的变化,进而诱发癌症的发生如肝癌和乳腺癌。“肠道菌群-肠道-脑”反应轴在调控机体复杂的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此肠道微生态与乳腺癌和肝癌患者抑郁症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在维持正常的肠上皮和肠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因化疗、全身照射(TBI)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改变机体原有肠道菌群的构成,导致共生菌减少、菌群多样性降低.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联系,通过改变肠道免疫耐受及免疫应答功能,影响患者allo-HSCT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以及益生菌、益生元的适当使用,可以减少allo-HSCT过程中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破坏,改善患者预后.笔者拟就患者接受allo-HSCT后,肠道菌群改变对其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进  王磊 《临床荟萃》2012,27(1):48-4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机体在各种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感染与非感染等因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SIRS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早期对SIRS正确的病情评估和预测并进行有效调控,阻止SIRS向MODS发展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测定SIRS患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同时评估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探讨ChE对判断SIRS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符合Sepsis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25例和同时期30例非脓毒症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利用16S rRNA(16S ribosomal RNA)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使用Uparse、Qiime、R及LEfSe软件等分析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慢性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菌群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脓毒症组患者肠道菌群中Negativicutes纲、Selenomonadales目、Veillonellaceae科、Lachnospiraceae科、Faecalibacterium属、Hafnia属、Lachnoclostridium属、Blautia属及Ruminococcus种的菌群丰度明显降低;而Bacilli纲、Coriobacteriia纲、Lactobacillales目、Coriobacteriales目、Clostridiaceae科、Coriobacteriaceae科、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属、Collinsella属及Collinsella_aerofaciens种的菌群丰度明显增加。结论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相比较,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改变;而脓毒症组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组成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通过其代谢物、分泌物或细胞成分参与调节宿主代谢和免疫,并保护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环境、营养、生活习惯改变以及抗生素滥用等原因均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结构和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多种疾病。与此同时,肠道菌群亦成为极具潜力的疾病治疗手段。本文将对胃肠道疾病(包括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与菌群的关系以及基于肠道菌群治疗该类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肠道菌群在未来疾病预防和干预中的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匀浆膳加用酸豆奶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31)给予自制匀浆膳和酸豆奶鼻饲,对照组(n=31)给予自制匀浆膳鼻饲。结果观察组各种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匀浆膳加新鲜酸豆奶鼻饲可预防和减少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调整肠道菌群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SIRS、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调查分析2001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入住北京友谊医院感染暨急救医学科并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172例患者,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将存活患者又分为重型组与轻型组,对各组患者有无SIRS、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目数、SIRS组与非SIRS组间和不同符合诊断标准项目数患者间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间有无SIRS及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目数差异均有极显著性;存活患者中轻型组与重型组间有无SIRS及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目数患者差异也有极显著性。APACHEⅡ评分在SIRS组与非SIRS组间以及不同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目数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存活组中轻型组与重型组间SIRS持续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IRS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识别及积极有效防治SIRS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