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将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作为A组,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B组,同期在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C组。检测3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100(Apo B100)、空腹血糖(FBG)。结果:A组TC、TG、Apo B100与B组和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TC、TG、Apo B100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TBG与B组和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好坏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体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32例),B组为体针组(32例),观察两种针法治疗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5 d,血清CRP、IL-6和TNF-a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15 d时,A组的血清CRP、IL-6和TNF-a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减少急性脑梗塞的炎症反应及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比较2组间血清hs-CRP水平,并对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患者预后与hs-CRP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s-CRP水平升高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显著高于hs-CRP水平正常者(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hs-CRP水平升高者FMA评分显著低于hs-CRP水平正常者(P<0.01)。结论 CRP参与了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过程,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名健康人血清CRP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脑梗死轻、中、重型患者血清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清CRP水平越高的脑梗死患者病情越严重,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梅毒症患者中表达及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梅毒患者资料,患者病程按临床分期分为A组(Ⅰ期)、B组(Ⅱ期)、C组(Ⅲ期),用免疫比浊定量法检测血清CRP,比较三组患者CRP含量及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CRP含量明显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RP含量高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CRP含量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结论:CRP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和疗效的敏感性指标,随着梅毒分期的增高而下降,对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变化和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合并肺部感染组(A组)和非感染组(B组),正常对照(C组),进行CRP水平检查。结果:A组血清CRP水平升高显著,与B组及C组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与C组相比,B组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CRP与脑梗死及肺部感染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为糖尿病患者联合运用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群,从中选取88例,其中4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A组,44例普通糖尿病纳入B组,另选同期就诊体检者44例作为C组,各组患者均接受空腹抽血检验,统计其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BG)水平。结果:A、B组患者的FBG、2hFBG均明显较C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FBG、2hFBG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A组HbA1c显著高于B、C组,血清C肽明显低于B、C组;B组HbA1c显著高于C组,血清C肽明显低于C组,A、B、C组患者HbA1c呈下降趋势,血清C肽呈上升趋势,各组差异有明显性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血清C肽联合检验能够为临床诊断糖尿病早期发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辅助临床判断患者糖尿病进展情况,对于临床监测糖尿病发生发展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T2DM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其中无糖尿病肾病(DN)组33例,早期DN组15例,临床DN组12例,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无DN组、早期DN组及临床DN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DN组,临床DN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无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DN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早期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检测对T2DM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15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均为恢复期腔隙性脑梗死),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2例。3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及脑梗死内科对症治疗,A组患者加用丹红注射治疗,B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C组患者加用丹红注射用和依达拉奉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糖控制效果(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脑梗死临床总疗效率及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入组前体质量、BMI指数、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梗死灶部位、梗死灶数量、梗死灶直径大小、糖尿病病程、脑梗死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C组ET、NIHSS评分均低于A、B组,NO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脑梗死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比较,C组高于A、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完成研究。结论:丹红注射液辅助西药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率,是适合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均为恢复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血清水平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IL-6和CRP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观察对象血清中IL-6和CRP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IL-6和CRP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2型糖尿病组IL-6和CRP具有相关性。结论CRP和IL-6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且在发病中二者起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的5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50例病毒感染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B组和同期5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C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WBC等。结果:A组患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CT水平、CRP水平、WBC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能够为感染性疾病提供相关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5例,C组47例。A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脂肪层穴位埋线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肌肉层穴位埋线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排卵疗效指标。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及A组(P<0.05,P<0.01),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3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及成熟卵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及成熟卵泡数明显高于B组及A组(P<0.05);B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及成熟卵泡数明显高于A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其中C组低于B组及A组(P<0.05),B组低于A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水平均升高,B组及C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高于B组及A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穴位埋线在肌肉层效果优于脂肪层,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性激素及氧化应激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在妊娠合并肾盂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妊娠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200例,其中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130例(A组),无症状菌尿患者41例(B组),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患者29例(C组)。A组患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肾盂肾炎组(A1组)65例、肾盂肾炎合并炎症反应综合征组(A2组)44例、肾盂肾炎合并严重脓毒症组(A3组)21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CT),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统计尿细菌培养阳性例数,比较不同致病菌尿培养阳性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组中,以体温变化为指标,将抗生素治疗48 h内体温明显下降者归为药物治疗敏感组(108例),下降不明显或反复波动者归为药物治疗不敏感组(22例),比较2组第1,2,3天血清PCT水平变化规律。结果 A、B、C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1、A2、A3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逐渐升高,总组间以及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1、A2、A3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1、A2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培养阳性结果 98例,前四位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性杆菌、尿/粪肠球菌。A1、A2、A3组血清PC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菌药物治疗敏感组第1,2,3天血清PCT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下降幅度>50%,而药物治疗不敏感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不明显或呈反复波动变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病情越严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越高。不同感染致病菌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也存在差异。检测入院前3 d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变化幅度有助于抗菌药物以及治疗计划调整。  相似文献   

14.
针刺督脉穴为主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为主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督脉组(A组)、传统针刺组(B组)、单纯药物组(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测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CRP含量均有减少,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治疗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督脉穴为主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化瘀通脉消痹汤对脑梗死患者病情转归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A组接受针刺治疗、B组接受化瘀通脉消痹汤治疗、C组接受针刺联合化瘀通脉消痹汤治疗。比较3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L-C)含量均低于治疗前,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均高于治疗前且C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TC、LDL-C含量均低于A组、B组,血清BDNF、IGF-1、VEGF均高于A组、B组。结论针刺联合化瘀通脉消痹汤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并调节血脂代谢、增加生长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病灶部位、大小、数目不同对早期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把12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4组:A组(皮层单病灶、小病灶组)、B组(皮层多病灶、大病灶组)、C组(基底节单病灶、小病灶组)和D组(基底节多病灶、大病灶组)。每个组都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入院次日及出院前一天每个患者分别作ADL和FMA评分,并作康复效率计算。结果:各组治疗前的ADL及FMA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前ADL及FMA评分、康复效率比较:病位于皮层的A组高于B组(均P<0.01),基底节区的C组高于D组(均P<0.01);小病灶、单病灶的C组高于A组(P<0.05或P<0.01);多病灶、大病灶的D组高于B组(均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大病灶、多病灶组比小病灶、单病灶组的疗效相对低,皮层组比基底节组疗效相对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58例GDM患者、62例非糖尿病孕妇(NGT)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CRP水平检测,分析其关联。结果 GDM组CRP明显高于NGT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1),且与空腹血糖(FBG)具有明显相关性(r=0.425,P=0.017<0.05)。结论 CRP水平是反映妊娠过程中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对妊娠妇女发展为GDM及其治疗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中心ICU的脓毒症患者158例,根据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分为A、B、C、D组。A组20例,血清胆碱酯酶≥4000U/L;B组26例,血清胆碱酯酶3000~4000U/L;C组54例,血清胆碱酯酶2000~3000U/L;D组重度58例,血清胆碱酯酶2000U/L,比较各组间病死率间的关系。结果:随访入ICU后28天和90天内的疾病转归,28天内总共死亡30例,90天内总共死亡39例,其中,A、B、C组28天病死率低于90天病死率(P0.05);D组28天病死率显著低于90天病死率(P0.01)。C组28天病死率明显升高,显著高于A、B组(P0.05);D组28天病死率明显升高,显著高于A、B组(P0.01);D组28天病死率大于C组(P0.05);C组、D组90天病死率明显升高,显著高于A、B组(P0.01);D组90天病死率大于C组(P0.01)。A组与B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碱酯酶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胆碱酯酶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其对远期病死率的影响可能更大,但胆碱酯酶轻度异常患者是否增加病死率,尚需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脂质、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检测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于舞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治疗的T2DM患者81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87例于本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纳入对照组,为所有研究对象实施血清脂质、CRP及Hcy检测,并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水平及Hcy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载脂蛋白A(APO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比较可知,低HDL–C、APOA水平及高LDL–C、APOB水平可能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T2DM与血清脂质、CRP及Hcy发生及发展关联密切,能够为临床进行T2DM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对不良事件及中医健脾滋肾法疗效的影响。方法:37例SLE心脏损害患者,按血清尿酸浓度高低分为A组(11例)、B组(12例)、C组(1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及中医健脾滋肾法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C反应蛋白(CRP)最高值水平情况。结果:3组患者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CRP最高值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后1周、1周总积分、1个月总积分优于治疗前,且A组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升高有能影响SLE的活动期加重不良事件发展和预后存在着密切相关,有必要扩大试验研究高尿酸血症可否是SLE心脏损害活动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