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洪奎  周桂宇  臧素贤 《中外医疗》2010,29(35):57-57,59
目的通过对白山市5年来无偿献血者梅毒分布情况全面系统分析,正确指导今后全市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临床用血者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对全市5年来计40399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对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市5年来梅毒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1%,其中男性1%,女性1.2%,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36~55岁人群阳性率占阳性总人数的64%;职业中:职员、工人、其它(无固定职业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占阳性总人数的98%。结论职员、工人、其它(无固定职业者),及36~55岁无偿献血者为我市梅毒感染高危人群,在献血前要重点加强对其梅毒抗体筛查,以确保临床用血者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1 226 507例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确定梅毒感染低危人群,为安全输血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数据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采用ELISA试验,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标本采用TPPA试验确认.结果 1 226 507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为0.45%.其中单位员工、大专院校学生、流动人员和其他献血人员(包括无偿机采成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4%、0.14%、0.69%、0.29%;年龄在20~39岁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5 126例,占梅毒抗体阳性者的93.4%: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份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无明显上升趋势.大专院校学生和单位员工为梅毒感染低危人群,可作为主要献血人群,发展献血者队伍.采供血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无偿献血筛查工作,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及分布特点,针对性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从而招募合格的献血者,提高血液质量并降低输血后梅毒感染的风险及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21581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总结梅毒在人群中感染及分布特点。结果:本地区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不合格率为0.226%,2008年~2012年随着采血人次的上升呈现先升后下降趋势;职业为工人农民的26~45岁青壮年检出率最高,学生军人最低结论:我国献血法提倡学生军人国家公务人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但是更多的企业团体、农民等多个阶层,因此可以针对性开展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社会道德及普及性卫生知识、预防性病传播途径知识,保护好珍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探讨血液筛查中梅毒检测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确认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梅毒感染情况;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A、B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筛查,用TPPA法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比较分析2012年A、B试剂梅毒抗体初筛和TPPA的阳性符合率。结果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843699例,筛查梅毒阳性标本4781例,TPPA确认阳性3156例,梅毒感染率为0.37%。不同献血来源和职业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984.5,P<0.05),其中街头流动人员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最高(0.65%),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人群最低(0.06%)。18~29岁年龄段献血员梅毒阳性率为0.17%,阳性率随年龄段升高而升高。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2012年初筛阳性标本1610例,TPPA确认阳性1099例,阳性符合率为68.26%。 A、B试剂单检筛查阳性与TPPA确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6.13%、73.36%,双试剂联检阳性符合率为94.47%。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群在职业来源、年龄、性别分布均不同,这对日后招募低危献血人群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TPPA的确证是非常必要的,为梅毒阳性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告知提供更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5.
覃军  韦付良 《右江医学》2010,38(1):39-40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柳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柳州市2006~2008年所有无偿献血样本用TRUST和ELISA试剂同时检测梅毒抗体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的不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柳州市2006~2008年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呈典型的"V"型反转,即2006年和2008年阳性率高而2007年阳性率低,各年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梅毒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检测者文化程度与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呈现典型的背离状态,即文化程度越低梅毒抗体阳性率越高;不同职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递增的顺序依次为军人、学生、职员、工人及个体愈。结论柳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有逐年增高的态势,血站应切实加强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加强健康宣传及性病防治知识,加大安全献血和输血的宣传力度,认真按照相应规程及法规做好血液筛查,通过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人力资源及引进新方法和新技术,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积极实现实验室认可来保证和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衡水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衡水地区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采用ELISA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筛查。抗-TP阳性检测结果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年份、职业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梅毒阳性感染者有370人份,女性的梅毒阳性率(0.42%)明显高于男性(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P0.05)。梅毒感染增长趋势明显,2013年最高达到0.45%,不同年份间梅毒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P0.05)。自由职业、工人、农民是梅毒感染的主要群体。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31~40岁。结论梅毒感染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扩大低危献血人群,把梅毒的金标试剂列为血站采血前初筛常规检测项目,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西安某医院1999/2002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为安全输血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TRUST及ELISA方法对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检,阳性者用TPPA法确认. 比较不同时间、年龄、职业分布上的感染率. 结果: 西安某医院1999/2002年85 474名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率为2.41‰,且有逐年上升趋势(P<0.01),以31~50岁年龄段感染率较高(P<0.01),职员与个体户梅毒感染率远高于其他职业人群. 结论: 西安某医院1999/2002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较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青海西宁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研究新的招募策略,保障血液安全供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03年—2013年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2013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300 985人次,WB确认HIV感染者59例,阳性率为0.2‰,10万分之19.60,男性感染者占91.50%。感染者以(18~40)岁为主,占83%。其中(18~30)岁中感染者26例,占44%;(31~40)岁为25例,占42.4%。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者高发年龄段扩展到(31~40)岁。59例HIV感染者中,学生6例、工人5例、农民和公务员各3例、军人1例。HIV感染者从高危人群向社会各种人群传播,呈现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的特点。结论:规范采供血行为,加强招募各环节管理,最大限度筛除高危人群献血,着力在单位团体无偿献血志愿者中建立发展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对广州地区献血者进行血清学梅毒筛查与分析,了解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为安全输血制订梅毒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梅毒血清学初筛试验采用TRUST试验,阳性样本均采用TPPA试验进行确认。结果:7年(1995-2001年)献血人数为546098,梅毒阳性感染2060人,总阳性率为0.38%,男性阳性率(1124例,55%)高于女性(936例,45%);7年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95%的梅毒感染者年龄在20-39岁;近3年(1999-2001)郊区农村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较高(分别为0.80%、0.98%、1.18%),流动人口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也偏高(分别为0.49%、0.43%、0.68%)。结论: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在20-39岁;近3年来郊区农民和流动人口无偿献血梅毒阳性率上升较快,提示卫生防预部门应加强对郊区农民尤其是性活跃期年轻人的性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联合采供血部门尽快出台安全采血措施与规范,以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输血相关传染病流行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群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症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对青岛地区19326例无偿献血者、10368例输血前病人和468例性服务者的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2.17%、0.42%、0.01%、0.30%;输血前病人4项检测指标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8.14%、2.10%、0.04%、0.99%;性服务者为8.55%、0.65%、0.44%、10.53%。性服务者与输血病人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32.887、7.544,P〈0.01);输血前病人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18.749,P〈0.01);性服务者梅毒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输血前病人和无偿献血者.同时输血前病人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10.573~16.561,P〈0.01)。结论 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前病人、性服务者存在不同程度的HBV、HCV、HIV及梅毒感染,应引起社会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为输血保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部分厦门地区献血者标本进行细小病毒B19抗体检测,并对抗体阳性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其中部分细小病毒B19-Ig M阳性标本进行细小病毒DNA检测,分析细小病毒B19-Ig M阳性与病毒血症的关系。结果在1 078名献血者中,细小病毒B19-Ig M阳性率为4.7%(51/1 078),细小病毒B19-Ig G阳性率16.7%(181/1 078),总抗体阳性率20.3%(219/1 078);总抗体阳性率随年龄段增大而升高(χ2=7.948,P0.05),本省籍献血者阳性率低于外省籍(χ2=6.994,P0.05),不同职业献血者中农民的阳性率最高占35.47%,不同性别、血型的献血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份细小病毒B19-Ig M阳性标本仅检出2份细小病毒DNA阳性,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核酸阳性率不低于0.18%(2/1 078)。结论厦门地区献血者中存在细小病毒感染,在今后的输血保障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2001年-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BV、HCV和T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清中HBV、HCV和TP的感染情况。结果 2001-2013年无偿献血者为797 764人次,HBV阳性率为0.309%-0.593%,总阳性率为0.453%;HCV阳性率为0.211%-0.537%,总阳性率为0.347%;TP阳性率为0.038%-0.296%,总阳性率为0.207%。各年间HBV、HCV和T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χ^2130.61,P〈0.01;HCV:χ^2168.80,P〈0.01;TP:χ^2105.93,P〈0.01)。不同性别之间,HBV、HCV和T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χ^20.17,P=0.68;HCV:χ^20.33,P=0.56;TP:χ^21.57,P=0.21);不同年龄段之间,HBV和HC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χ^215.95,P〈0.01;HCV:χ^214.88,P=0.001),而T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49)。混合感染中,以HBV+TP(47.5%)和TP+HCV(45.0%)的感染者居多,HBV+HCV混合感染最少(7.5%)。结论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BV、HCV和TP的感染处于一般水平,但采血机构仍要加强无偿献血者特别是青壮年人群献血前的HBV、HCV和TP筛查,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陈洪森  吕腾荣  陈光英  黄斌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2):1488-1489,1494
目的 了解掌握岑溪市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为该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岑溪市394名吸毒人员人口、行为学资料分布情况分析;并开展艾滋病、丙肝、梅毒抗体检测,分析感染情况.结果 394例吸毒人员抗HIV、HCV、T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3%、80.96%、3.55%.30~岁组的HCV感染率高于≥40岁组.TP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共针静脉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共针静脉注射吸毒者.结论 岑溪市吸毒人群HIV、HCV、TP感染率较高,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高危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兴山县艾滋病(AIDS)的流行现状,预测其流行趋势。方法收集2004-2009年高危人群监测、自愿咨询检测(VCT)及专题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高危人群22098人次,发现HIV阳性10例,阳性率为0.5%,其中既往有偿献血(单采血浆)阳性8例(含VCT咨询HIV阳性4例),阳性率为12.90%(8/62),孕妇阳性2例,阳性率为0.025%(2/7899),其它人群监测均为阴性;VCT咨询检测1311人次,性病334例,患病率为25.48%;检测专供献血员43人,未发现HIV阳性;调查20~65岁人群101865人,未发现供献血人员。结论通过加强有偿献血管理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性传播性疾病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确证阳性的结果,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和HIV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收集嘉兴地区2011~2021年无偿献血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病例,比较各人群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嘉兴地区HIV-1抗体阳性人群的特征,并进行蛋白质印迹法条带分析。结果 2011~2021年嘉兴地区共检测559 331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最终HIV-1抗体确证阳性51例,阳性率为9.12/10万,其中2021年阳性率最低,为1.54/10万。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8~30岁、自由职业和其他、初中文化程度均是感染HIV的主要特征(P<0.05)。HIV-1抗体阳性病例p17、p24、p31、p51、p55、p66、Gp41、Gp120、Gp160全带表达者占比27.45%;Gp160、Gp41、p24三条带100%表达。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口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以及认知情况,为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美沙酮门诊435例吸毒人员的静脉血进行HI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其进行HIV、HCV和TP感染的认知情况调查和分析。结果435例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率为0.46%,HCV抗体阳性率为55.89%,梅毒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6.90%;婚姻状况、学历间的HCV抗体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学历间的梅毒血清学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V/TP合并感染率为5.06%;HIV/HCV合并感染率为0.23%。治疗过程中由于再吸毒导致的HCV和TP感染,分别占再吸毒总人数的66.67%和11.11%。吸毒人群对HIV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HCV和TP的认知相对较低。结论海口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中以HCV的感染率和女性TP感染率较高,HCV/TP合并感染和复吸毒再感染现象严重,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加强HCV和TP的宣传。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result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antibody testing of blood donations in Australia. DESIGN: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 tabulated the number of HIV-1 antibody tests carried out on blood donations and the number of donations found to be positive, from 1985 to 1990. SETTING: All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 in Australia. PARTICIPANTS: All donors of blood in Australia from 1 May 1985 to 31 December 1990. OUTCOME MEASURES: The proportion of blood donations found to have HIV-1 antibody, according to State or Territory, year of donation and, when available, age, sex and donation status (repeat or first-time) of the donor. RESULTS: To the end of December 1990, 5,367,970 donations had been tested for HIV-1 antibody, and 46 were found to have the antibody, giving an overall prevalence rate of 0.86 per 100,000 donations. The highest rate was recorded in New South Wales, followed by Western Australia, and four of eight Australian States and Territories reported no donors with HIV-1 antibody. There has been no clear trend with time, but the rate is about 20% higher for 1989-1990 than for 1985-1986. Of donors found to have HIV-1 antibody, 67% were male and 33% female, and 41% reported no known or potential exposure to HIV-1 other than heterosexual contact. Among blood donors in two major Australian citie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HIV antibody was higher in those who were male, younger, and first-time donors.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lood donors with HIV-1 antibody who were women reporting heterosexual contact as their only potential exposure. CONCLUSION: The rate of HIV-1 antibody in Australian blood donations remains very low and shows no clear temporal trend, but specific donor characteristics define higher rates of antibody prevalenc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1999~2013年西安地区首次献血志愿者输血相关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的长期趋势,以评估西安市输血安全态势。方法对1999~2013年西安市西京医院血液中心所有的首次献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数据进行趋势检验分析。结果1999~2013年的415657例首次献血者中,上述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 HBV 1.02%,HCV 0.55%,HIV 0.05%,TP 0.46%。 HBV 和 HCV 感染具有下降趋势。结论 HBV 感染是西安地区血液安全性的主要威胁,而 HIV 、TP 的流行率增加可能也成为一种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湛江地区初次无偿献血者HCV感染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湛江地区初次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调查初次献血人群HCV感染的"窗口期"情况以及感染HCV的具体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2 357名在2004年1~12月初次无偿献血者感染HCV的情况.并把经RT-PCR法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在2 357名初次献血者中,ELISA法阳性率为1.64%,而RT-PCR法的阳性率为1.86%,2种方法符合率为99.5%,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者中2型基因型为84.1%,3型基因型为13.6%,2/3混合型为2.27%.结论:RT-PCR法检测血液HCV-RNA能早期发现"窗口期"HCV感染者,湛江地区初次无偿献血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以2型和3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