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与同龄男性及性成熟女性的骨密度变化惜况。方法:采用超声管密度测量仪。通过对全部受检者脚跟的定位、软组织的测量,脚跟骨探测计算出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组(对照A组)、性成熟女性组(对照B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开展此项研究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预防性治疗,防止或减少骨量的丢失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绝经期骨量减少症妇女精神、心理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绝经期骨量减少症妇女的精神、心理和行为特征,探讨进行一级预防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方法1998-05/2002-05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8例被确诊为骨量减少症的中老年妇女(骨量减少组),按检查时间、年龄、绝经年限、身高和体重和同期体检未检出骨量减少的48例妇女(对照组)按1:1配对,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A型性格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和A型性格问卷调查中骨量减少组中疑病性神经症、抑郁症、偏执、精神衰弱、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0.983~3.106,P<0.05),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中,前者评分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居高(t=1.107~2.196,P<0.05)。结论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症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生理与心理干预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澶 《护理研究》2007,21(9):2363-2364
介绍了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念。从生理、心理方面阐述了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综述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心理干预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体育锻炼对绝经期妇女雌激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38例常年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组)和 /或不参加锻炼(对照组)的绝经期妇女按年龄、体重、身高和绝经年限进行 1: 1配对比较,空腹测定两组的血 Ca2+、 P、血碱性磷酸酶 (ALP)、雌二醇 (E2)、睾酮 (T)、卵泡刺激素 (FSH)、尿 Ca/Cr和前臂远端 1/3处的骨矿含量 (BMD)。结果 锻炼组的 ALP和 FS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 BMD、 E2、 T高于对照组( P均  相似文献   

5.
李澶 《护理研究》2007,21(26):2363-2364
介绍了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念,从生理、心理方面阐述了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综述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心理干预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评价跟骨定量超声测量(QUS)筛查体检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收入的450例健康体检的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和QUS检测,以DX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QUS筛查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同时观察不同年龄段(≤59岁226例、60~69岁142例、≥70岁82例)妇女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DXA诊断骨质疏松症共81例,QUS诊断骨质疏松症共69例,以DX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QUS诊断正确67例,其诊断正确率为97. 1%(67/69)。同时,QUS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 5%、82. 7%、97. 1%、96. 3%;≤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的刚度(SI)、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分别为9. 3%、15. 5%、31.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 365,P 0. 01)。结论 QUS筛查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正确率较高,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加,绝经期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7.
矮小症患儿心理行为特征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晓 《天津护理》2006,14(3):157-158
矮小症又称侏儒症,指身高处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 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其中部分 患儿是因为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缺乏所导致者称生长激素 缺乏症〔’〕。矮小症患儿除具有一般疾病所带有的恐惧、焦虑等心 理特征外,还具有一些有别于其他疾  相似文献   

8.
魏小清  王永兵  黄美训 《全科护理》2013,11(14):1319-1321
综述精神心理异常与功能性便秘(FC)的关系、FC病人心理行为干预的作用机制及FC病人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情况,认为心理行为干预对FC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干预措施及疗效判断的方法尚未统一,值得我们尝试新的方法,且心理行为干预对FC疗效改善的机制还未阐明,也值得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72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围绝经期妇女的主要临床症状减轻,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症状和情绪障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指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间.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绝经后妇女约有25%患骨质疏松症、腰酸背痛、腿抽筋、肌肉关节疼痛等.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引起的并发症几乎累及机体各个组织,其中糖尿病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  相似文献   

11.
吴越  杨国平  汤莉  顾君 《中国康复》2011,18(6):462-463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辅助治疗痴呆并发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效果。方法:60例B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口服利培酮和脑复康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辅助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包括记忆、文体活动及ADL训练、行为矫正等。于治疗前后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ADL能力量表(ADL)评定2组患者的痴呆程度、行为症状及ADL。结果:治疗6周后,2组BEHAVE-A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MMSE评分研究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ADL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辅助治疗BPSD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认知,提高残存记忆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寿命延长、人口结构及生活方式改变,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女性面临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显示绝经前4-5年骨量就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如何对骨质疏松症及其早期的骨量丢失能加以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关注方向。本文通过对281例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BMD)检测,了解受测人群骨骼健康水平,旨在重视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和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上门访视、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健康知识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对60名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实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自制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调查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6个月,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态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明显改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心理行为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妇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贵  阳志宁 《临床医学》2004,24(10):39-40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妇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全子宫切除术妇女。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并分析两组术后的性生活恢复时间、性生活频率及性生活焦虑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性生活焦虑较低,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可减少术后性生活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行红细胞单采术的焦虑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红细胞单采的PV患者13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7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干预组轻度、中度、严重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8.10%,15.19%,32.91%,对照组分别为0.0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60,P〈0.01);干预组四肢麻木、低血压、头晕的发生率分别为11.39%,1.27%,2.53%,对照组分别为28.33%,6.67%,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436,2.868,43.358,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减轻PV患者对红细胞单采术的焦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疗程12周。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ISE)和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OISE各因子分、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SSPI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