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负性心理,为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3-12/2004-12对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86例Ⅲ~Ⅳ期肿瘤患者采用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8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癌症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阳性项目数(153.24±29.45,55.94±20.05)明显高于常模组(129.96±38.76,24.92±18.4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47,5.93,P<0.01)。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两个因子分(1.53±0.38,1.13±0.49)明显低于常模组(1.65±0.51,1.43±0.5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27,2.94,P<0.05)。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及抑郁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负性心理影响因素以医疗费用的性质、家庭关爱程度、综合治疗反应、卡氏评分及对病情了解与否差异最具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负性心理,提示进行心理干预有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负性心理极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自愿受试原则,收集癌症均为Ⅲ~Ⅳ期入院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200例。采用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调查评估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癌症患者SCL-90总分(151.12±24.66)明显高于常模组(131.87±28.1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98,P<0.01)。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两个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组(t=2.29,2.84,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及抑郁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86,2.87,2.38,2.74,P<0.05)。负性心理影响因素以自信心、医疗费用的性质、综合治疗反应及对病情知道否差异最具显著性意义(T=-3.09,-2.91,2.69,2.29,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着负性心理,影响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负性心理因素与晚期癌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范春香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16-3717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负性心理极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自愿受试原则,收集癌症均为Ⅲ一Ⅳ期入院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200例。采用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调查评估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癌症患者SCL-90总分(151.12&;#177;24.66)明显高于常模组(131.87&;#177;28.1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98,P&;lt;0.01)。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两个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组(t=2.29,2.84,P&;lt;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及抑郁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86,2.87,2.38,2.74,P&;lt;0.05)。负性心理影响因素以自信心、医疗费用的性质、综合治疗反应及对病情知道否差异最具显著性意义(γ=-3.09,-2.91,2.69,2.29,P&;lt;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着负性心理,影响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3例癌症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和观察,研究组在常规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疾病知识教育,个别的心理治疗,患者互助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音乐结合肌肉放松训练及内心意念引导等常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仅用常规肿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提示癌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癌症患病前有负性情绪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负性情绪。社会内向、抑郁和不灵活的个性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心理因素促使肿瘤发生机制可能是某种精神刺激影响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而使肿瘤发生的机率增加。这提示我们在预防癌症的工作中除了重视生物,理化因素外,还应重视心理因素对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另外要求我们在治疗癌症病人的过程中,除手术、放疗、化疗外还应重视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心理因素与癌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心理因素对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及致癌机理,使健康人和病人从中得到启发,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抗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7.
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产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其研究是一门新兴的且发展迅速的健康则量技术,癌症患者QOL研究更受人们重视。本文综述了QOL概念的提出、历史发展、定义及内容;癌症患者QOL评估的内容、重要性及其临床应用。最后,简介了我国癌症患者QOL的天空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及患者治疗前后行为状况和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为准确有效地对晚期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1999-01/2003-01中晚期癌症患者503例。患者材料来源于本院宁养院1999/2003年麻醉药品专帐登记本、麻醉药品处方及其他相关资料。对患者止痛所用的麻醉药品的用药品种、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用药频率(某药品年消耗量/该药品限定日剂量值),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状况,①评价患者行为状况采用行为状态量表记分标准:无改善,治疗前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变化<10分;改善Ⅰ级,治疗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增加>10分;改善Ⅱ级,治疗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增加>20分;改善Ⅲ级,治疗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增加>30分;改善Ⅳ级,治疗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增加>40分;改善Ⅴ级,治疗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增加>50分。②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采用国内1990年制订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标准,包括闲暇活动、住居状况、家庭关系、社会交往、健康、总体生活状况6个方面,每个方面满分1分,总分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主观满意度越高。结果:503例患者资料进入结果分析。①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共使用7个品种的麻醉药品,麻醉药品总消耗数量及用药频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口服吗啡制剂的用药频率最高,5年总计达73963人次,用量总计为4607.2g,占总用药量的92%。②治疗前后患者行为状态的变化:无改善59例,改善Ⅰ级347例,改善Ⅱ级68例,改善Ⅲ级24例,改善Ⅳ级4例,改善Ⅴ级1例,88.2%(444/503)的患者行为状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③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的比较:治疗后患者闲暇活动、住居状况、家庭关系、社会交往、健康、总体生活状况均高于治疗前犤治疗后:(5.02±0.68),(4.75±0.68),(5.11±0.61),(5.20±0.71),(4.72±1.01),(4.84±1.05)分,治疗前:(4.78±0.79),(4.21±1.09),(4.78±0.94),(4.61±0.99),(4.51±.084),(4.24±0.99)分,P<0.05犦。结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晚期癌症患者的麻醉药品应用已形成了以口服吗啡制剂为主的体系,应用合理,治疗后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提示这一形式的止痛治疗能使大多数患者得到较满意的服务,可作为失去根治治疗机会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据WTO的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600万新癌症病例,每天大约有400万患者受到癌痛的折磨,其中50%-80%没有得到满意的缓懈;晚期患者诉有剧痛的高达60%-90%,约25%临终前严重疼痛没有得到缓解。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癌性疼痛对患者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症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易使患者丧失生活的勇气,所以正确地评价癌痛,实施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对病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因素有关。IBD病程冗长,反复发作,长期的疾病对患者的生理、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我国孙燕教授制定的《生活质量评定表》,对随机选择的30例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分析了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38.27,属于中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依次为营养状况、生理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及精神心理状况,其中晚期癌症的症状如恶液质、疲劳、疼痛、恶心、呕吐等导致的躯体不适、情绪不稳定,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护士应把缓解症状,减轻不适,提供精神心理支持作为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2.
2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有关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心理活动既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当被确诊晚期癌症后,人们不免受到极大的心理冲击,极度恐惧、绝望,甚至出现情绪休克。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病情急剧恶化,降低生活质量,此时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根据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建立一套敏感、全面、简便的心理反应评定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Bodurka-Bevers的心理分型方法,对483例癌症患者心理反应进行心理分型为:健康型、普通型、急变型、高危型共4种类型,用Zung编制的SDS、SAS的自评量表测查及评价心理干预效果.结果 入院时普通型占63.8%,出院时健康型占70.6%,出院与人院比较SDS、SAS评分有显著下降(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可提供癌症患者群体性心理评价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姑息治疗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应用姑息治疗对提高晚期癌症患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对96例晚期癌症患进行姑息治疗,采用QOL观察指标对本组病例治疗前、后评分,将QOL分为好≥41分;中21-40分;差≤20分共3个等级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病例QOL评分,治疗前≤40分,治疗后≥41分为71例;治疗前≤20分、治疗后≥21分为12例;治疗前后无效13例。QOL提高占86%,无效为14%。结论:姑息治疗能提高晚期癌症患的QOL。  相似文献   

16.
影响癌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及患者治疗前后行为状况和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为准确有效地对晚期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1999—01/2003-01中晚期癌症患者503例。患者材料来源于本院宁养院1999/2003年麻醉药品专帐登记本、麻醉药品处方及其他相关资料。对患者止痛所用的麻醉药品的用药品种、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用药频率(某药品年消耗量/该药品限定日剂量值),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状况,①评价患者行为状况采用行为状态量表记分标准:无改善,治疗前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变化〈10分;改善Ⅰ级,治疗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增加〉10分;改善Ⅱ级,治疗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增加〉20分;改善Ⅲ级,治疗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增加〉30分;改善Ⅳ级,治疗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增加〉40分;改善Ⅴ级,治疗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增加〉50分。(2)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采用国内1990年制订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标准,包括闲暇活动、住居状况、家庭关系、社会交往、健康、总体生活状况6个方面,每个方面满分1分,总分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主观满意度越高。结果:503例患者资料进入结果分析。①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共使用7个品种的麻醉药品,麻醉药品总消耗数量及用药频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口服吗啡制剂的用药频率最高,5年总计达73963人次,用量总计为4607.2g,占总用药量的92%。(④治疗前后患者行为状态的变化:无改善59例,改善Ⅰ级347例,改善Ⅱ级68例,改善Ⅲ级24例,改善Ⅳ级4例,改善Ⅴ级1例,88.2%(444/503)的患者行为状况碍到不同程度改善。③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的比较:治疗后患者闲暇活动、住居状况、家庭关系、社会交往、健康、总体生活状况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5.02&;#177;0.68),(4.75&;#177;0.68),(5.11&;#177;0.61),(5.20&;#177;0.71),(4.72&;#177;1.01),(4.84&;#177;1.05)分,治疗前:(4.78&;#177;0.79),(4.21&;#177;1.09),(4.78&;#177;0.94).(4.61&;#177;0.99),(4.51&;#177;0.84),(4.24&;#177;0.99)分,P〈0.051。结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晚期癌症患者的麻醉药品应用已形成了以口服吗啡制剂为主的体系,应用合理,治疗后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提示这一形式的止痛治疗能使大多数患者得到较满意的服务,可作为失去根治治疗机会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癌症患者病前有负性情绪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负性情绪者。社会内向、抑郁和不灵活的个性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心理因素促使肿瘤发生机制可能是某种精神刺激影响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而使肿瘤发生的机率增加。这提示我们在预防癌症的工作中除了重视生物,理化因素外,还应重视心理因素对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另外要求我们在治疗癌症病人的过程中,除手术、放疗、化疗外还应重视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社区癌症患者的情志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印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34-4834,4988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的情志变化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实施健康教育基础上,根据患者心理采取相应的情志护理方法。在统计时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分别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观察组在登记后第6周总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登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癌症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分别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