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狼疮肾炎治疗的演变和局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主要临床特征。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临床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诊断SLE时50%伴有肾脏损害,而在SLE整体病程中超过60%的成人和超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细胞活化和自身抗体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还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许多研究表明MSC对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抑制SLE的活动和分化为多种细胞对SLE所导致的多系统、多脏器损伤进行修复,尤其脐带MSC,因为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超过150种自身抗体,研究发现SLE病人血清有另一种重要的补体成分C1q的抗体,即抗C1q抗体.该抗体普遍存在于SLE病人血清中,并与肾脏受累有关,且抗体滴度增加提示肾炎复发.本文就抗C1q抗体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随访、早期识别狼疮活动以及复发等方面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多系统、多脏器受累、以血管炎为临床特点的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到目前为止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己成为SLE诊断的必须指标。近年来,已在病人血清中检出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ANA和抗心磷脂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ENA可分为Sm、RNP、SSA、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通过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成为新的遗传变异标志,发现了很多与SLE易感性相关的SNPs.本文就SLE易感SNPs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克隆B细胞激活 ,多种自身抗体大量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免疫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kchara[1]曾提出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diseases ,AD)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SLE是AD中的代表性疾病 ,近 5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 (Haem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 ,HSCT)治疗SLE取得良好效果 ,说明造血干细胞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HSCT治疗SLE的现状及疗效在动物实验中…  相似文献   

7.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未明,以多系统或器官病变和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引起骨坏死并不少见,最常见部位为髋关节,其他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或肘关节也有报道,并发月骨坏死病例极为少见,现予以报道2013年底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1病例资料张某某,女性,27岁,患者右手拇指末节皮肤出现皲裂1  相似文献   

8.
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较为罕见,本文通过分析1例初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最终确诊为SLE的病例资料,阐释SLE患者发生DVT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案,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在临床工作中,对无明显诱因的DVT患者,须注意排查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已发生DVT的SLE患者,要检测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及抗凝血酶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1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理类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产生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与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狼疮疾病活动指数、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探讨ANCA在狼疮活动期和伴新月体肾炎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自身抗原参与SLE发生和发展,而且还会引起肾脏受累的一种疾病.本文主要是针对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包括抗dsDNA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1)等致肾炎.抗dsDNA的抗体一般仅限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可知GBM中染色质免疫沉积物...  相似文献   

11.
活动性SLE患者伴有肾炎和/或血小板减少时,周围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百分比降低,T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百分比升高,Th与Ts之比率降低。近来发现,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引起类似SLE肾炎的T细胞亚群变化,且可以发生在正常个体身上。本文测定了未经任何治疗的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同时还检查了SLE肾炎患者血清中抗体,发现活动性SLE肾炎患者血清中存在IgM抗T细胞毒性抗体。病人及对照者:12例女性活动性SLE患者(21~43岁),其中8例伴有活动性肾炎(7例做了经皮肾穿)。所有患者血清肌酐正常,试验时无一例接受治疗。以14例健康者做对照(男性8例,女性6例,27~45岁)。  相似文献   

12.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猿疮(SLE)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遗传缺陷、环境危险因子、性激素异常等三大因素是SLE、LN的主要发病因素.肾脏病变程度与SLE的预后密切相关.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是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病人血中检出抗dsDNA抗体,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重要的标准,肾炎是此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疾病恶化前,抗DNA抗体水平常增高,并出现高亲合力的抗DNA。这些发现支持抗DNA是SLE发病机理的学说,但目前发病的精确机理尚不清楚。 SLE历来被认为是免疫复合物疾病的典型例子。抗DNA抗体与循环中的DNA形成免疫复合物,沉淀在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合并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146名SLE患儿的资料,分析合并LN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结果:(1)神经系统症状,血小板(PLT)、补体C3、补体C4下降,三酰甘油(TG)升高及抗dsDNA抗体阳性、抗核小体抗体阳性与LN有关;(2)神经系统症状、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TG是发生LN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89.5%,特异度69.6%。结论:神经系统症状、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TG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儿童SLE合并LN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对LN早期诊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是SLE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约为4.3%,是SLE患者早期死亡和残疾的严重危险因素[1,2]。大量队列研究认为,SLE患者LN的患病率因种族和民族而异,其中亚裔的LN患病率高于白人[3]。LN易复发,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和血清中出现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60%~80%的SLE患者可有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伴肾衰竭,即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LN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炎,有多种临床和病理类型,治疗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现就LN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无菌性股骨头坏死(ONF)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高SLE合并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认识.方法 对32例SLE合并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抽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SLE患者作对照,分为股骨头坏死组和非股骨头坏死组,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脏器累及、实验室检查及其治疗等特点.结果 合并有ONF的SLE患者比无ONF组在临床上以网状青斑与雷诺现象更常见,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激素的起始剂量、每日最高剂量、累积用量与ONF发病无明显相关,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与ONF的发病密切相关;此外,血脂水平、SLEDAI积分、有无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均与ONF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以血管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其脉管系统对激素敏感性增加,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容易并发ONF.  相似文献   

18.
抗核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 (ANA)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特点。方法 :总结 1991年~ 1998年 85 3例住院SLE病人 ,发现ANA阴性者有 139例 ,对ANA阴性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 ,并与ANA阳性者比较。结果 :ANA阴性者光过敏明显增加 ,肾炎、关节炎则明显减少 ,雷诺氏现象、脱发也较少 ;抗SS -A抗体较多见 ,抗ds-DNA明显少于ANA阳性者 ,抗Sm、抗核糖核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低。结论 :ANA阴性的SLE是SLE的一种亚类 ,其特点是皮肤光过敏多见 ,抗SS -A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和狼疮性肾炎常用免疫抑制剂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为一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肾损害者称为狼疮性肾炎(LN),约占SLE的60%.SLE在国内并非少见,虽然在患者已发现许多免疫学异常,其发病机制中起主导地位的直接因素仍不十分明了.由于免疫调节异常导致自身耐受缺失,继之发生自身免疫效应;而免疫调节异常,细胞毒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减少,辅助性(CD4 )T细胞增多,活化的T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并刺激和激活自身反应性B细胞,使其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多种对抗核抗原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B细胞异常激活、自身耐受丧失,直接针对自体细胞核抗原产生高水平抗体,造成自体组织的损伤,构成了SLE的发病基础。目前研究认为,白细胞介素-10(IL-10)在SLE体液免疫激活和自身抗体产生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对IL-10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介绍。一、IL-10的生物学特性IL-10于1989年由Fiorentino等犤1犦发现,他们观察到小鼠Th2细胞株D10.G4.1能产生一种抑制Th1细胞株的活化及其细胞因子合成的因子,称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synthe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