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羟基喜树碱明胶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将OPT-ms进行临床研究。材料和方法:选择26例原发性肝癌采用粒径为154μm-200μm,用量150mg-400mg:如微球加MMC(20mg)进行肝动脉灌注,平均2.6次。通过观察血清中AFP的下降和肿瘤在CT上最大层面的两相互垂直的最大径的乘积的改变判定其临床效果,可进行了粗略地随访。结果:93.3%的病人(14/15)AFP下降在50%以下。治疗后肿瘤缩小大于50%者12例占46.6%;缩小在25%-50%(MR)7例占26.9%;缩小(PR)小于25%(NC)5例占20%;2例增大(PD)占7.7%。所有治疗的病人临床症状得以好转和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全身副作用仅是一过性的。结论:初步临床应用表明:OPT-ms对于PLC肝动脉栓塞化疗效果是明显的,是一种良好未梢栓塞剂。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灌注羟基喜树碱合并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以羟基喜树碱(HPT)为主的化疗药经肝动脉灌注合并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HPT、吡柔比星、卡铂或5-氟脲嘧啶与碘化油联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41例。结果:41例患者共接受102次介入治疗。部分缓解21例,稳定16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51.2%。30例患者血清AFP≥200μg.L^-1,经治疗后22例AFP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生存率6个月为87.2%,1年58.1%,2年19.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Ⅰ~Ⅲ度)和消化道反应(Ⅰ~Ⅱ度)。结论:肝动脉灌注以HPT为主的药物合并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喜树碱微球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2年10月起,对10例原发性肝癌病例,用喜树碱微球(简称CPT微球)作肝动脉化疗栓塞。现将其近期疗效初步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一、病例情况 10例中男9例,女1例,年龄41~73岁(平均56岁),均经临床检查、AFP测定、B超、CT和肝动脉造影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临床上失去手术切除指证者。其中巨块型5例、结节型1例、弥漫型4例、2例门脉内有癌栓、有1例肝功能轻度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s插管成功后插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共3-10次,部分病例同时行碘化油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疗效分别为:原发性肝癌41.67%,43.97%,肺癌57.14%,61=78%,肝转移癌66.67%,76.19%;副作用分别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9.09%,6.93%恶心,呕吐72.73%,72.66%,腹泻4.55%,0.61%,单药组尿路刺激症状13.64%,联合用药组对肾癌,膀胱癌,直肠癌,胃癌疗效明显,结论:HCPT在肿瘤介入治疗中具有价廉,效高,抗癌谱广,无交叉耐药,副作用少而轻等优点,对部组织无刺激作用,联合用药扩大了HCPT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s插管成功后行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共3-10次,部份病例同时行碘化油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 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疗效分别为:原发性肝癌41.67%、43.97%,肺癌57.14%、61.78%,肝转移癌66.67%、76.19%;副作用分别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9.09%、6.93%,恶心、呕吐72.73%、72.66%,腹泻4.55%、0.61%,单药组尿路刺激症状13.64%。联合用药组对肾癌、膀胱癌、直肠癌、胃癌疗效明显。结论 HCPT在肿瘤介入治疗中具有价廉、效高、抗癌谱广、无交叉耐药、副作用少而轻等优点,对局部组织无刺激作用,联合用药扩大了HCPT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服卡培他滨联合腹腔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晚期胃癌30例患者应用卡培他滨2500mg/m2体表面积,早晚2次分服,服药14天,停药7天为一周期,腹腔灌注羟基喜树碱20mg/次,7天一次,2次为一个疗程。结果30例中CR0例,PR11例(36.7%),SD10例(33.3%),PD9例(30%),总有效率36.7%,肿瘤控制率为(CR+PR+SD)7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8.3月,中位生存期9.5个月,1年生存率23.3%。结论卡培他滨联合腹腔灌注羟基喜树碱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喜树碱经结构改造后的半成品。化学结构与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相似,仅第10位碳原子上的氢为羟基所取代。这一微小的差异使其毒副作用明显降低,获得率仅为CPT的十分之一,但HCPT较CPT抗癌谱广而且作用明显[1]。关于HCPT的动物实验及临床静脉化疗研究已有较多文献报道[24]。但应用HCPT介入治疗肿瘤的研究报道甚少。自1998年12月以来,我科采用湖北省黄石市飞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HCPT,分别与其它抗癌药组成不同的联合化疗方案,通过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AF)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TACE疗法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用RAF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肿瘤完全坏死率。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34/40),显著高于A组的42.5%(17/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5.0%(34/40),显著高于A组的25.0%(10/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AF治疗PHC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与激光消融术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A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使用药物为吡柔比星(THP)50mg 丝裂霉素(MMC)10mg 卡铂(CBP)300mg 超化碘油。3~5次疗程后,全部病人在CT引导下行激光消融术。与B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仅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使用药物也为THP50mg MMC10mg CBP300mg 超化碘油,行3~8个疗程。治疗后复查二组患者的CT、甲胎蛋白(AFP)值及肝功能。结果A组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5.4%。32例AFP值升高的患者,28例下降,3例不变,1例上升。治疗后第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1.5%。B组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41.6%,28例AFP值升高患者中,下降12例,不变5例,上升11例。治疗后第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4%、39.4%。两组肿瘤完全坏死率、AFP值的下降情况及第1、2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其相应P值皆为0.001)。结论TACE联合激光消融术能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是1种值得推广的肝癌治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介入栓塞治疗策略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ing,AVS)的介入栓塞治疗策略及疗效。资料与方法 3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AVS患者,超选择插管造影明确AVS的类型、分流量及肿瘤血供后,按不同方式进行堵瘘及肿瘤化疗栓塞治疗。术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肿瘤变化,随访生存期3~12个月。结果 37例完成化疗栓塞,2例仅行化疗灌注。首次治疗瘘口消失或分流减少35例,CT显示碘油较好沉积或肿瘤稳定缩小34例。术后大部分顽固性腹腔积液、腹泻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控制或改善,无肺栓塞、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9%、87.2%、41.0%。结论精细的超选择插管造影及瘘口封堵有助于原发性肝癌合并AVS的大部分栓塞,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无水乙醇在巨块型肝癌经皮动脉栓塞术中的价值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无水乙醇在巨块型肝癌经皮肝动脉栓塞术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该疗法的操作技术要领与其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结合CT、MRI等影像资料,在X线机引导下,对165例巨块型肝癌以无水乙醇 等量超液态碘油实施肿瘤滋养动脉(包括肝动脉及其侧支供瘤动脉)超选择性完全性充填栓塞,直至碘油充填影像与CT、MRI等影像资料完全相符. 结果 165例肝癌肿块经一次栓塞后95%以上被固化乃至完全固化135例(81.8%),大部固化30例(18.2%);经2~3次栓塞治疗后,95%以上被固化乃至完全固化159例(96.4%),大部固化6例(3.6%).3~6个月复查肿块明显缩小151例(91.5%),部分缩小14例(8.5%).术后1周患者肝功能无明显改变131例(79.4%),肝功能轻度变差24例(14.5%),肝功能明显变差10例(6.1%).术后6个月生存165例(100%),6个月~1年生存126例(76.4%),1~2年生存91例(55.1%),2~3年生存69例(41.8%),3年以上生存49例(29.7%). 结论 无水乙醇 等量超液态碘油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插管并完全性充填栓塞,可以迅速和较为彻底地杀灭局部肿瘤组织,避免了肿瘤的扩展、浸润生长及转移的发生,同时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肝细胞的损害及对全身的毒副反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只要操作得当,是较为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BA)测定36例手术治疗的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含量,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肝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浆雄激素(睾酮T)的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相比,AR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2)高分化的肝癌组织AR含量明显高于低分化者(P<0.01);(3)肝癌患者血浆睾酮水平轻度增加(P>0.05),但白细胞AR表达明显升高(P<0.01)。提示:肝癌的发生可能与癌组织中AR含量升高有关,AR的含量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Tomoya Nishiyama Minobu Kamo Saya Horiuchi Mariko Okura Kaoru Nakano Takashi Ikeya Naoki Ishii Yoshiyuki Fujita Yasuyuki Kurihara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 JVIR》2018,29(4):564-567
This report describes 3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hepatic tumors who underwent emboliz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extravasation from extrahepatic arteries. Although development of extrahepatic collateral blood supply is well known, its importance in the presentation of rupture of liver tumors may be underrecognized. Findings that suggest bleeding from extrahepatic arteries include a discrepancy in the pattern of extravasation on computed tomography vs hepatic angiography and a lack of stabilization of vital signs after embolization of hepatic arteries. To achieve successful hemostasis in embolization, the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such extrahepatic arteries should be accurately recognized, suggestive imaging findings considered, and the occult vessels selected and embolized. 相似文献
16.
17.
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将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 (VPC) 2种方法结合 ,观察原发性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 83例中晚期患者 ,用表柔比星 (EPI) 40mg和顺铂 (CDDP) 80mg与碘化油配制成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 ,经导管向肝癌供血动脉注入 ,后用明胶海绵 (GS)颗粒栓塞该动脉。治疗组 5 9例中晚期HCC患者 ,用上述方法治疗后 ,再经皮下埋置式药盒经门静脉定期灌注化疗药。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有效率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分别为 45 .8%和 61.0 % (P <0 .0 5 ) ,2组治疗后Ⅱ期手术切除率分别为 3 .6%和 11.9% (P <0 .0 5 )。对照组 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 69.9%、60 .2 %和 2 0 .5 % ;治疗组分别为 96.6%、67.8%和 42 .4% (P <0 .0 5 )。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较好方法 ,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同参数造影对肝癌病灶检出的影响。方法对就诊的220例肝癌患者行DSA下肝总动脉不同参数造影,对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并对检出病灶在大小及数量方面进行测量统计。结果220例病例中,140例在2种参数下造影检出病灶数相同,80例出现病灶染色差异。对220例病人行常规造影(routine angiography,RA)共检出病灶562个,病灶直径最小0.8 cm;行长时间低流率造影(long tim e low rate angiography,LTLRA)共检出病灶691个,最小0.3 cm。结论经肝总动脉长时间低流率造影较常规参数造影可大大提高病灶检出率,特别是对血供不丰富及较小病灶的检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RI平扫及Gd-DTPA动态增强对射频治疗肝细胞癌疗效随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RF术前及术后的MRI表现,并与活检及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RF术前病灶在T1加权上多呈相对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相对高信号,RF术后病灶转变成T1加权较高信号、T2加权均匀一致的等低信号,残存的癌结节表现为病灶周围包膜不规整或周边小结节并在动态增强时呈单峰型“快进快出”强化表现,活检提示癌灶残存。结论:MR平扫评价RF的疗效基本可靠,动态增强能进一步提高评价信心及准确率。RF术后定期MR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MR 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174例MR I诊断为肝癌的病例的信号、假包膜、瘤外征象的特点及它们与分型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手术病理组MR I诊断准确率及误诊加以分析。结果所有肝癌在T2W I都具有稍高信号的特点,而T1W I以稍低信号或低信号为主。肝癌不均匀的T2W I信号、静脉癌栓及假包膜的出现几率在各分型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在T1W I假包膜显示率明显高于T2W I和脂肪抑制序列。MR I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达91.42%。结论肝癌的MR I信号极具特征性,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