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正> 现知多种动物均可作为研究产生IgE类抗体的模型,这为研究人类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了实验手段。在人类疾病中,特应性患者往往同时对多种变应原敏感,而且患者用一种变应原作脱敏治疗后,常伴随对其他变应原敏感性的减弱。为了进一步研究人类对多种变应原敏感和脱敏治疗的机理,必须建立同时对多种变应原敏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脂质体对小鼠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瘤的抑制效应和对荷瘤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改良超声-薄膜法制备IL-2脂质体;正常及免疫受抑C57BL/6N小鼠建立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瘤模型,腹腔注射游离IL-2(0.2×104~5×104ukg-1d-1×10d)或脂质体包封的IL-2(0.04×104~1.0×104ukg-1d-1×10d)。结果表明:改良超声-薄膜法制备的IL-2脂质体为直径200~2500nm的大单层脂质体,包封率48.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IL-2脂质体可使荷瘤鼠肺湿重下降0.4%~13.1%,肺转移瘤结节降低2.7%~43.5%,脾细胞3H-TdR掺入量增加1.05~1.90倍,其作用效应相当于5倍量的游离IL-2,且对免疫受抑荷瘤鼠的作用更强。提示IL-2经脂质体包封后,其抑瘤活性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提高约5倍,是一种有希望应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3.
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对45例慢性荨麻疹病人用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和传统的短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治疗2年以上进行评价。结果 长效组25例。总有效率88%。短效组20例,总有效率达85%(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血清总IgE明显下降(p〈0.05)。结论 长、短效剂治疗慢性荨麻疹同样有效。长效剂脱敏治疗更方便,容易被病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白蛋白修饰粉尘螨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白蛋白修饰粉尘螨免疫治疗29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息者,19例未修饰粉尘螨浸液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鼻腔粘膜敏感性降低,特异性IgG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两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降低,治疗组特异性IgE无明显改变,而对照组轻度升高。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无过敏反应发生。初步研究表明;白蛋白修饰粉尘螨可降低变应原性,并维持其免疫原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变应原制剂。  相似文献   

5.
应用变应原浸液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近年来逐渐增多。以往特异性脱敏治疗使用的变应原标准化差、疗效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近年来随着变态反应学科的较快发展,特异性脱敏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有新进展,现就其原理,标准化,临床疗效判定综述如下。 1特异性脱敏的机理 1.1封闭性抗体学说在脱敏治疗开始后血液中IgG浓度很快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一种含有鬼臼毒素DPPC脂质体凝胶剂,用于治疗和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材料和方法:用逆向蒸发法制备药物,光镜和电镜观察其形态。用凝胶渗透色层技术测得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鬼臼毒素DPPC脂质体光镜下可见球形脂质体.其平均粒径为187nm;电镜下DPPC脂质体的结构是多层多室脂质体。包封率为73.8%。结论:使用逆向蒸发法制备脂质体使其分布较均匀,方法简便易行,其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变应原皮试和脱敏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例变应性鼻炎、哮喘或二者兼有的病人进行变应原皮肤试验。发现上海地区74%的上述病人中对2种或2种以上抗原过敏,其中除屋尘、尘螨是最常见的变应原外,对花粉、昆虫、真菌、羽毛等过敏也占相当比例。应用相应的变应原对病人进行脱敏治疗,其中59例疗程大于6个多月,最长为2年半。结果显示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均有效。总有效率为84.7%。鼻炎更好。凡疗程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热带剥爪螨主要变应原Blot 5基因,表达纯化该蛋白,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提取热带剥爪螨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Blot 5编码基因,将其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9b,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 Star(DE3)pLysS,IPTG诱导表达后,通过Ni2+亲和层析纯化重组变应原Blot 5。用Dot blot、Western blot和ELISA等方法检测重组变应原Blot 5免疫活性。结果:Dot blot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变应原Blot 5和热带剥爪螨粗提液都能和Blot 5鼠单克隆抗体结合。重组变应原Blot 5检测69份热带剥爪螨过敏患者血清和21份户尘螨过敏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别为29.0%和33.3%。结论:表达和纯化了具有与天然蛋白相似的免疫活性的重组热带剥爪螨变应原Blot 5,可用于热带剥爪螨变应原的标准化,为标准化抗原的临床特异性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变应原检查和脱敏治疗台凡银(山东菏泽医专274030)寇风云,陈进(山东菏泽地区人民医院)本文报道对用常规方法系统治疗顽固性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患者进行了变应原检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脱敏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1材料和方法1.1病例...  相似文献   

10.
云南西部革螨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应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对云南西部11种主要革螨在25种小兽宿主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生态位宽度用Levins模型测定;生态位重叠用Colwell-Futuyma模型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了生态位重叠群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11种革螨中,纳氏厉螨及毒厉螨的生态位最宽,阿尔及利亚厉螨及金氏厉螨的生态位最窄;②模糊聚类分析将11种革螨划分为7个生态位重叠群;③革螨生态位宽度与其所寄生的宿主范围呈正相关(r=0.8501,P<0.01),生态位宽度可作为评价革螨等体外寄生虫宿主特异性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以抗泡球蚴抗体制备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对小鼠泡球蚴抑制率为79.8%,既高于单用阿苯达唑的抑制率(15.46%,P〈0.01),也高于阿苯达唑脂质体的抑制率(42.78%,P〈0.01)。组织学检查表明载药免疫脂质体对泡球蚴损伤程度最强,坏死及纤维化比例最高。这些结果提示免疫脂质体做载体可提高阿苯达唑对泡球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泡球蚴病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以抗泡球蚴抗体制备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对小鼠泡球蚴抑制率为79.8%,既高于单用阿苯达唑的抑制率(15.46%,P<0.01),也高于阿苯达唑脂质体的抑制率(42.78%,P<0.01)。组织学检查表明载药免疫脂质体对泡球蚴损伤程度最强,坏死及纤维化比例最高。这些结果提示免疫脂质体做载体可提高阿苯达唑对泡球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新鲜人羊膜的变应原性及其致敏后发生Ⅰ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性。建立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模型。分新鲜羊膜组、新鲜蛋清组(阳性对照)和PBS液组(阴性对照),每组10只豚鼠。观察豚鼠在致敏期和激发后的反应,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外周血组胺含量,血液流变分析系统检测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变率黏度、全血低切变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致敏期间各组豚鼠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激发后羊膜组豚鼠与阴性组表现一致,无异常反应;羊膜组外周血组胺含量及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阴性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与阳性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规范化无菌处理后的新鲜羊膜,一般不具有变应原性,不会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重组蛋白,鉴定其变应原性,分析其分子特征,为制备用于临床诊治的变应原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粉尘螨Total RNA,根据国际基因库(AB195580)设计并合成引物,经RT-PCR合成Derf 2全长基因,与pMD19-T载体连接后,热转化至E.coliJM109;将测序正确的Der f 2基因与pET28a(+)Vector连接,转化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镍琼脂糖凝胶FF亲和柱层析,收集各阶段洗脱峰用梯度透析法进行复性,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变应原性。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RT-PCR成功扩增获得目的基因Der f2,全长441 bp,与参考序列同源性99.3%。将构建的pET28a(+)-Der f 2质粒转化宿主菌E.coliBL21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全细胞和沉淀物中均有蛋白表达。亲和柱层析后获得约3.86 mg重组蛋白纯品,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其可与哮喘患儿血清IgE发生特异性结合。去除信号肽序列(1~17氨基酸)后,重组蛋白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4.076,二级结构由延伸主链(30.82%),无规则卷曲(49.32%),α螺旋(19.86%)组成。该变应原可能位于线粒体,属ML域家族。序列比对显示,粉尘螨和屋尘螨、微角尘螨、梅氏嗜霉螨的相似度依次为88%、96%、83%,此四种螨在上述蜱螨变应原第2组分构建的分子进化树中聚成一簇,支持率达100%。结论: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原核表达获得成功,纯化后获得具有变应原性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规模生产该变应原并用于临床诊治奠定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获得了该变应原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实验室验证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IgE及尿LTE4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AB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炎症介质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目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及胶原蛋白I(ColI)等主要细胞外基质成分,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ASMCs,接种于不同细胞外基质蛋白包被的培养板,观察各时间点细胞的贴壁数量。在培养的ASMCs中分别加入两种浓度(20和60mg/L)的不同细胞外基质蛋白溶液,即FN组,LN组和Col I组,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作用8,12和24h后各组ASMCs增殖活性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RAS蛋白在各组ASMCs中的表达。结果 与无包被组相比较,FN,ColI包被组及LN包被组ASMCs的贴壁数量明显高(P<0.01或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FN和Col I各浓度组ASMCs的增殖活性增高显著(P<0.01),且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而LN组ASMCs的活性无明显差异。同时,FN和Col I组ASMCs的RAS染色呈强阳性;对照组及LN组ASMCs的染色则为弱阳性。结论 ASMCs对FN,LN和Col I均有良好的粘附性,但只有FN的ColI 能明显提高ASMCs的增殖活性,其作用是通过RAS信号转导途径而实现的。表明细胞外基质是哮喘气道重塑的重要刺激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脱敏治疗与阻断性封闭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疾病的脱敏治疗是一种能有效缓解过敏症状的方法,但缺少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我们对3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后,检测了其血清中阻断性封闭抗体,并用10例正常人作对照进行分析。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过敏性疾病患者均为本院变态反应室专科门诊患者,共34例,男21例,女13例,病程6个月~25年,年龄为9~56岁。其中过敏性鼻炎患者25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过敏性哮喘9例,系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而确诊。以上34例的过敏原均为粉尘螨,并曾用粉尘螨浸液进行脱敏治疗,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日本柳杉花粉主要变应原CJP-6的编码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并对重组CJP-6(rCJP-6)进行免疫活性鉴定。方法:从日本柳杉花粉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CJP-6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入pET-19b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 Star(DE3)pLysS,经IPTG诱导表达,以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变应原进行纯化,采用Dot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重组变应原rCJP-6与对日本柳杉花粉、尘螨和蒿草花粉过敏患者的血清中的IgE反应活性。结果:重组变应原与日本柳杉花粉过敏患者血清中的IgE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rCJP-6与尘螨、蒿草花粉过敏患者血清中的IgE也具有很高的反应性,而且反应性与日本柳杉花粉过敏的患者血清相似。结论:制备并获得了具有IgE结合活性的重组日本柳杉花粉变应原CJP-6,日本柳杉花粉变应原是中国过敏反应性疾病患者潜在的变应原,为国内过敏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及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甘糖酯治疗前后红细胞滤过指数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前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明高于正常人(P<0.001),治疗后红细胞滤过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20天后红细胞滤过指数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甲襞微循环血管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及总积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后及平喘中药治疗后血液流变性的动态变化。方法:把豚鼠分为阴性对照、阳性激发和复方咳喘停中药治疗组。用蛔虫变应原诱发哮喘后,观察各组血液流变性的动态变化。结果:阳性激发组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高切还原粘度增高,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中药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阳性激发组(P<0.01),与阴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红细胞压积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后,血液出现高粘滞状态;咳喘停能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恢复流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