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IDEAL-IQ序列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4例、骨量减少患者14例以及健康志愿者17例,采用IDEAL-IQ序列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椎体的脂肪分数(FF)、R2?和骨密度(BMD).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FF、R2?值与BMD的相关性,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技术计算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 FF)、通过髋部脂肪含量评估,提示是否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方法收集绝经后女性78例,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定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为骨量正常组和低骨量组,利用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测算FF,比较分析两组的全髋、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BMD与FF值。结果通过DXA测量两组全髋、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的BMD值,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RI水-脂分离技术测量全髋、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的FF值,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髋部MRI水-脂分离技术与DXA测量在骨量评估方面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MRI水-脂分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DXA的辅助,对绝经后OP髋部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患有或未患腰椎骨折的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测量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比较L-DXA和mL-DXA对骨折诊断的敏感性。材料和方法:共240例绝经后妇女。根据各胸腰椎(胸4至腰4)倒位X线平片所见,并采用目视半定量法判断椎体的骨折或其程度,腰椎骨密度值分别选用L-DXA和mL-DXA所测数据。结果:骨折组的年龄高于非骨折组,而其BMD值则低于非骨折组。分析比较L-DXA和mL—DXA的结果表明其下降百分数和Z分数相似,ROC曲线下面积也无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两者年龄调整后的优势比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将正常与轻度骨折组比较,两者的ROC面积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区分正常与骨折以及正常与轻度骨折时,mL-DXA并不优于L-DXA。因轻度骨折的L-DXA和mL-DXA所测骨密度值均低于非骨折组,故应视其为骨折。  相似文献   

4.
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定量CT(QCT)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所得测定值与灰重密度的相关性以及两种方法所得体积骨密度的偏离度,探讨QCT测量BMD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取15节猪腰椎椎体,去除周围软组织及附件,分别用QCT及DXA两种方法测量骨密度,再将去附件椎体灰化,将各自测得的总骨矿含量及骨密度与灰化后得到的椎体的灰重以及灰重密度比较。计算出DXA测量的体积骨密度,QCT测得的皮质骨密度、松质骨密度以及DXA测量得到的体积骨密度分别相对灰重密度的偏离度。结果QCT与DXA测量结果与灰重、灰重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P〈0.005),其中以DXA测得总骨矿含量与灰重的相关性最显著(r=0.9995)。且相对灰重密度,QCT测得松质骨密度的偏离度(平均值0.1489)低于DXA测量得到的体积骨密度的偏离度(平均值0.2708)(P〈0.05)。结论QCT和DXA都是判断骨矿含量和诊断骨质疏松症较好的方法;QCT测量松质骨密度更接近于作为标准值的灰重密度;QCT测量松质骨密度比DXA测量骨密度能更好、更准确地反映骨质疏松的骨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5.
VQCT与DXA测量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VQCT与DXA测量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  5 2名患者 ,男 2 4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5 1岁 ,先后进行DXA和VQCT检查 ,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按照WHO的骨密度测量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 ,髋部DXA检查 (F -DXA)中有 14人 ,腰椎DXA检查 (S -DXA)中有 9人 ,腰椎VQCT检查 (S -VQCT)中有 2 3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 ,分别占患者总人数的 2 8% ,18%和 46%。用SPSS统计软件对它们的T评分分别做配对的t检验 ,结果显示S -VQCT的检查结果与F -DXA和S -DXA均有显著性差异 (Ρ <0 .0 5 ) ,S -VQCT与F -DXA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864 (Ρ <0 .0 5 ) ,而与S -DXA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QCT所测量的腰椎BMD与DXA所测量的髋部BMD有显著相关性 ,而与DXA所测量的腰椎BMD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2~L4椎体的骨密度变化趋势,并比较定量CT(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结果的差异。资料与方法从多中心合作数据库中选择11443名志愿者数据进行L2~L4椎体骨密度(BMD)分析,其中11081名志愿者选用DXA检测椎体BMD值,男性2158名,女性8923名;362名志愿者选用QCT检测椎体中间松质骨BMD值,男性170名,女性192名,比较二者测量各腰椎BMD的差异。结果 DXA测量椎体间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F=74.450,P<0.05;女性:F=605.388,P<0.05),从L2~L4呈增加趋势;QCT测量椎体间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F=1.291,P>0.05;女性:F=1.653,P>0.05)。结论 QCT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积骨密度测量技术,能更准确地测量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技术定量分析测定骨密度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新鲜羊离体腰椎体骨5付,每付4个椎体作为一组,首先分别对每组羊骨使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扫描,获得每块羊骨的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再将每组羊骨放置于CT机中,采用GSI模式进行扫描,利用能谱成像物质分离技术测量每块羊骨的钙含量;最后将每块羊骨测定体积后进行高温灰化并称重,计算出每块羊骨的骨灰密度值,采用骨灰钙含量作为金标准,将GSI、DXA方法测得结果分别与之进行对照分析,即采用均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计算GSI技术、DXA与骨灰钙含量之间的相关度。结果 GSI及DXA扫描所得的各种测量数据与骨灰Ca含量均呈线性正相关(P<0.01),GSI技术测量结果与骨灰Ca含量的相关度为(r=0.879),稍高于DXA测量值的相关度(r=0.845)。结论 CT能谱成像在离体羊骨骨密度的定量分析方面,准确性优于DXA骨密度测量方法,有望应用于人体骨骨密度的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胸椎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XA)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差异,以及胸椎QC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8月~2021年8月同时行胸部CT与腰椎及髋关节DXA检测的绝经后女性192例,获取胸7-9椎体QCT及腰1-4椎体和左髋关节DXA的BMD和T值,结合文献以胸7-9椎体QCT的平均BMD 90mg/cm3和136mg/cm3作为判定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阈值,比较胸椎QCT和双能DXA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的差异并评估BMI对腰椎DXA的BMD及T值和胸椎QCT的BMD的影响。结果:192例绝经期女性的平均年龄为64.79岁,胸椎QCT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同腰椎DXA对其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QCT和DXA完全符合者100例(52.08%),不符合者92例(47.92%),其中80例(41.67%)在DXA被低估;不同BMI对腰椎DXA的BMD及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胸椎QCT的BM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椎QCT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优于双能DXA,胸部 CT 检查联合胸椎QCT获得胸椎BMD可指导绝经后女性进行骨质疏松的筛查,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iDXA机型测量腰椎、股骨骨密度和全身及其各部位骨密度和体成分含量(肌和脂肪)的精确性.方法 选取30名志愿者.每名志愿者均在同一天内完成2次DXA测量.DXA机型为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iDXA机型;测量部位包括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用变异系数(CV)平均方根代表精确性.结果 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的平均精确性值在0.8%~2.0%之间;其中腰椎和全髋骨密度测量的精确性值最好(0.8%),Ward三角区的精确性值最差(2.0%);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平均精确性值在0.7%~2.0%之间;其中全身骨密度测量的精确性最好(0.7%);全身及各部位肌组织测量的平均精确性值范围在0.6%~2.1%之间,其中全身肌组织测量的精确性为0.6%.全身及各部位脂肪含量测量的平均精确性值范围1.0%~3.2%之间,其中全身脂肪测量的精确性为1.0%.结论 iDXA测量腰椎、股骨骨密度和全身密度的精确性可满足骨质疏松症诊断和随访的需要;全身各部位肌组织和脂肪测量的精确性结果可有助于今后临床测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DXA)仪对健康老年妇女近段股骨骨密度(BMD)和骨结构进行研究,并对2种测量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对66名65岁以上健康妇女左侧髋关节进行DXA测量,计算出股骨颈和粗隆区BMD;对其双侧近段股骨进行QCT测量,计算出股骨颈、粗隆区和整体股骨ROI的皮质骨、松质骨和总体骨的BMD和体积;并将QCT三维图像模拟DXA的平面投影计算出模拟DXA股骨颈BMD和模拟DXA股骨粗隆区BMD.对所获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并用Pearson法分析DXA和QCT相对应ROI的相关性.结果 用QCT可以对股骨近段不同ROI(股骨颈、粗隆区和整体股骨区)及不同骨成分(皮质骨、松质骨和总体骨)的BMD及体积等参数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除右侧股骨颈皮质骨BMD[(0.52±0.04)g/cm3]、股骨粗隆区皮质骨BMD[(0.49±0.03)g/cm3]、股骨粗隆区综合骨BMD[(0.22±0.04)g/cm3]大于左侧相应参数[分别为[(0.51±0.04)、(0.48±0.03)、(0.21±0.04)g/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差别均<3.3%;而模拟DXA股骨颈BMD、模拟DXA股骨粗隆区BMD、股骨颈皮质骨体积、股骨颈松质骨BMD、股骨颈松质骨体积、股骨颈综合骨BMD、股骨颈综合骨体积、股骨粗隆区皮质骨体积、股骨粗隆区松质骨BMD、股骨粗隆区松质骨体积、股骨粗隆区综合骨体积左侧参数分别为(0.52±0.10)g/cm2、(0.78±0.13)g/cm2、5.80 cm3、(0.06±0.03)g/cm3、(5.19±1.40)cm3、(0.25±0.04)g/cm3、15.66 cm3、(21.74±3.43)cm3、(0.08±0.03)g/cm3、(34.27±6.09)cm3、(76.12±11.11)cm3,右侧分别为(0.52±0.10)g/cm2、(0.78±0.13)g/cm2、6.01 cm3、(0.06±0.02)g/cm3、(5.17±1.27)cm3、(0.25±0.04)g/cm3、15.62 cm3、(22.12±3.60)cm3、(0.09±0.03)g/cm3、(34.17±5.94)cm3、(76.53±10.71)cm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左右两侧近段股骨QCT各相对应参数之间的r值范围在0.656~0.955,均具有相关性(P<0.05).QCT模拟DXA股骨颈和粗隆区BMD与真正DXA测量的相应值之间r值分别为0.685和0.855,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利用QCT技术可以对老年妇女近段股骨不同区域和不同成分的BMD和结构进行精确定量分析,QCT是骨质疏松研究中非常有用的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1.
作为测定中轴骨密度(BMD)双能X线吸收法9DXA)的补充手段,外周骨密度的测定方法越来越多。为了比较跟骨同一部位的定量超声(QUS)与BMD的相关性及它们对骨质疏松和低骨量的判别能力,作者选取了91例女性(年龄31~84岁,平均56.9±9.6岁),采用DXA(DPX-L型)测其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并分别用QUS(Cuba超声仪)和DXA(PIXI型)测定其左跟骨的宽带超声衰减  相似文献   

12.
孟伟  赵霞  李澄云  刘守标 《放射学实践》2022,37(9):1138-1142
目的:探讨双能CT定量参数联合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O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7例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OP组(92例)和非OP组(84例)。采用双源CT扫描研究对象的L1~L4腰椎,测量钙的CT值、钙浓度及脂肪分数。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对腰椎L1~L4的骨密度值(BMD)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SOST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Hcy的水平。结果:OP组与非OP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绝经年限和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的BMD显著低于非OP组(P<0.05)。OP组钙的CT值及钙浓度显著低于非OP组(P<0.05),两组间的脂肪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的血清SOST、Hcy水平显著高于非OP组(P<0.05)。钙的CT值、钙浓度与BMD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血清SOST、Hcy水平与BMD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多因素二元Log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ies,BMD)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将行腰椎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dual X-rayabsorptionmetry,DXA)的60例绝经后女性根据T值分为3组:骨质正常组(T>-1.0)20例,骨质减少组(T=-1.0~-2.5)20例,骨质疏松组(T<-2.5)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 MR spectroscopy,~1H-MRS)、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别测定L_3椎体FF和ADC值.采用组间t检验对不同骨质组间FF、ADC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3组间FF、ADC值与BMD的相关性. 结果骨质疏松组脂肪含量[(59.1±8.8)%,P=0.003]与骨质减少组脂肪含量[(54±7.6)%,P=0.039]均比骨质正常组[(49±9.1)%]高.骨质疏松组比骨质减少组椎体脂肪含量高(P=0.045).椎体骨髓ADC值与T值无相关性.所有绝经后女性患者FF值与T值呈负相关(r=-0.46,P<0.01),与ADC值间呈轻度负相关(r=-0.25,P<0.05),但骨质疏松组中FF值与ADC值间呈较明显负相关(r=-0.72,P<0.01).ADC值与T值无相关性(r=0.315,P>0.05).结论 绝经女性椎体骨髓脂肪含量随着BMD的减小而增大.MRS可作为BMD检查的辅助手段.MRS与DWI可以无创性了解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髓的生理、病理变化,单纯DWI并不能反映BMD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以骨强度降低、易骨折为特征。药物治疗可延缓骨密度(BMD)降低,其疗效监测备受关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是诊断OP的金标准,但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定量CT(QCT)可测定代谢活跃的松质骨BMD,并且能排除周围组织影响,疗效监测较敏感。MR功能成像(MRS、DWI、DCE-MRI)及PET/CT能无创性定量监测骨髓脂肪含量、水分子运动及骨髓血流灌注水平,评估OP骨髓微环境的病理生理变化。就影像新技术对OP药物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女性脊柱骨折的发生率较男性高,这归因于绝经后妇女骨丢失更明显,而骨赘形成则男性更为多见。虽然有人提出骨赘形成者常伴有整个骨骼系统骨密度增高,但有关脊柱骨赘与椎骨骨密度的关系尚未见充分探讨,骨赘是否影响骨的强度也不明确。为此,作者对203例20~80岁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包括用定量CT法(QCT)测定小梁骨和皮质骨骨密度,用双X线吸收测量法(DXA)测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股骨近端16层螺旋CT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中vQCT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进行多个容积性BMD指标的测量,比较两组妇女股骨近端小梁骨、皮质骨和整体骨容积性BMD的差异,评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归为第一组,年龄与第一组匹配的无脊椎骨折的30例骨质疏松老年妇女归为第二组。应用GE公司LightSpeed16型螺旋CT对56例病人股骨近端行容积扫描,行薄层重建图像,层厚1·25mm,在3D-VR影像中沿左股骨颈长轴方向确定数个与之相垂直的平面作为固定的解剖学标记,选取左侧股骨近端整体骨、股骨颈及粗隆间测量兴趣体积(VOI),经SunADW4·0计算机工作站直方图(histogram)功能测量左侧股骨颈3D小梁骨BMD(N-TRAB)、3D整体骨BMD(N-INTGL),左侧粗隆间3D小梁骨BMD(T-TRAB)、3D整体骨BMD(T-INTGL),左侧股骨近端3D小梁骨BMD(FEM-TRAB)、3D皮质骨BMD(FEM-CORT)和3D整体骨BMD(FEM-INTGL)值。所有病人双能X线吸收仪(GE-Lunar公司DPX型)测量指标为左侧股骨颈(NECK)及粗隆间BMD(TROCH)。比较两组老年妇女间9项BMD指标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老年妇女间股骨近端容积性BMD数值除FEM-CORT一项指标外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调节年龄和体型因素后仍然在差异,第一组老年妇女比第二组容积性BMD值下降程度为14%~18%,且vQCT技术中股骨近端容积性BMD的测量精度较高;两组间DXA指标中BMD值的差异在调节年龄和体型因素后无统计学意义:在TTRAB指标中第一组老年妇女比第二组的BMD值下降幅度达17·7%,高于N-TRAB中BMD值的下降度14·3%。结论:首次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股骨近端vQCT测量,证实此项技术比DXA更全面地反应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比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骨密度的下降状况,且不受体型大小和骨形态变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绝经后糖尿病(DM)患者身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BMD检测仪对48例绝经后2型DM患者(DM组)和62例健康体检的绝经后非DM者(非DM组)进行腰椎(L1~L4)正位、左髋和全身BMD检测和身体成分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1)两组间股骨、腰椎和全身BMD以及全身、躯干和左大腿组织成分均无显著差异.(2)在DM组,全身脂肪质量和肌肉质量、躯干脂肪质量均分别与腰椎、全身BMD明显正相关;全身肌肉质量、躯干和大腿的脂肪质量和肌肉质量均分别与股骨颈、全身BMD明显正相关.(3)在非DM组,全身脂肪和肌肉质量、躯干脂肪质量均分别与腰椎、股骨(Wards三角除外)和全身BMD呈显著正相关(P<0.01~0.05);躯干肌肉质量仅与股骨大粗隆BMD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DM患者身体成分与BMD存在一定相关性,与绝经后非DM者相比有较多不同,其差异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分析不同年龄、生理时期女性腰椎BMD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女性300例,年龄25~85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n=82)、中年组(n=132)、老年组(n=86),根据不同生理时期分为3组:绝经前组(n=169)、围绝经期组(n=33)、绝经后组(n=98);测量其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并计算腰臀比、体重指数(BMI)。数据上传至Midways pro 6.1QCT分析系统,测量L1~L2椎体BMD、脐水平腹部脂肪面积(FA)、内脏脂肪面积(VFA),计算腰椎平均骨密度(vBMD)及腹壁脂肪面积(SFA)。分析不同年龄及不同生理时期女性腰椎BMD与腹部脂肪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体重、臀围、腰围、腰臀比及BM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前后女性体重、腰围及腰臀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年组的FA、VFA显著高于青年组,老年组的FA、VFA显著高于中年组,不同年龄组的vBMD、FA、VFA比较...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概述双能量骨密度吸收(DXA)自由兴趣区分析技术的进展,定量分析其精确性,评估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12个月后对纵向股骨假体骨密度(BMD)定量分析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S骨髓脂肪含量对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风险的价值.方法 13例椎体骨折及19例无椎体骨折女性患者行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查,测定椎体骨密度(BMD)及MRS扫描计测L3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FF值对骨质疏松(OP)及OP性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和临界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判断.结果 FF与BMD存在负相关 性,r=-0.527,P=0.002.FF判断DXA诊断的骨质疏松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59.4%~93.0%),敏感性78.6%,特异性61.1%.FF判断椎体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95%CI(68.9%~94.9%),敏感性84.6%,特异性64.5%.结论 骨髓脂肪含量对预测OP性椎体骨折有潜在价值,为研究OP性骨折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