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保丹  甘君学 《光明中医》2008,23(5):693-693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为脑卒中后期的常见症状之一,轻者可自行恢复,重者日久不消,常伴随手足部肌肉萎缩、关节疼痛、挛缩、僵硬等并发症,影响了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将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的治疗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常并发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笔者采用加味五苓散对脑卒中后肢体肿胀进行了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手足十二针”,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观察患者肢体功能、移动和平衡功能、神经功能以及锻炼依从性变化;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的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锻炼依从性量表(EAQ)评分均有上升,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下降(P<0.05),观察组FMA、ADL、FGA、BBS以及E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十二...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后手足肿胀是常见症状,是影响肢端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肢端功能恢复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促进肢端功能的尽快恢复,我院中风病科护理组自1997年7月~1999年7月,治疗中风病后手足肿胀117例,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31例,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后手足肿胀是常见症状,是影响肢端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肢端功能恢复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促进肢端功能的尽快恢复,我院中风病科护理组自1997年7月~1999年7月,治疗中风病后手足肿胀117例,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31例,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从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35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肢体功能恢复程度。结果经过治疗后,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能力以及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分得出,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能力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中风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工作;观察组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价,随访1年观察脑中风有无复发。结果:功能锻炼6个月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语言等功能均有程度不等的恢复,巴氏指数量表(BI)、生存质量评定(QOL)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8.75%,1年复发率为6.85%、1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系统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心智功能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及护理不当,偏瘫侧肢体远端,尤其在腕踝关节以下部位容易出现肿胀,颜色瘀紫黯红,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活动及预后.近2年来,笔者根据中医"郁陈则除之"和"祛瘀生新"的理论,采用梅花针疗法治疗中风后手足瘀肿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推拿治疗中风后瘫侧肢体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瘫侧肢体远端肿胀是中风后的常见症状之一,常因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营养不良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手足肿胀,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笔者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梅花针加拔罐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中风后遗症的恢复 ,直接影响着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 ,大多数医者只注意患者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及语言能力的恢复 ,而忽略了偏身感觉障碍的恢复治疗 ,使患者在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基本恢复正常的情况下 ,仍遗留有偏身或局部的感觉障碍 ,病人自觉偏身或局部有紧束感、蚁行感、酸困、板滞感等 ,并且伴有出汗异常、发凉、发沉等。笔者于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应用梅花针加拔罐共收治此类患者 82人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2例患者为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 ,为脑中风恢复期的患者 ,符合 1986年中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脑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行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的效果,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6月治疗的生命体征平稳的脑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接受西药常规治疗以及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46例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比2组脑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患者治疗满意度以及治疗期间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卒中神经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效果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日常活动能力、卒中神经缺损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 0. 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 0. 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有保证。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加味外用治疗中风后肢体肿胀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玲霞  张希洲 《新中医》2006,38(8):79-79
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因肿胀日久不消,影响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自1998年6月~2004年8月,笔者运用阳和汤加味熏洗,治疗中风后肢体肿胀,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朝阳 《陕西中医》2014,(10):1402-1404
目的:观察针灸与康复训练及熏洗法治疗脑中风肢体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中风肢体瘫痪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加熏洗方(伸筋草、细辛、制乳香、制没药、苏木、木瓜、桂枝、牛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症状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4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痉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Fugl-M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中药熏洗对脑中风肢体瘫痪的肢体功能恢复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原因引起的中风,经过及时治疗脱离危险后,其中约80%的患者将遗留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针灸具有运行气血疏通经脉,调整阴阳的作用,使患侧肢体功能逐渐恢复.临床研究证明:中风急性期接受针灸治疗越早越好,自主意识恢复早,后遗症越轻,疗程短.急性期针灸以督脉、任脉取穴为主,心经、肝经取穴为辅.恢复期以手足阳明经穴与手足厥阴少阴经穴并重,交替取穴,后遗症除针灸治疗外,还应配合自我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实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桃红四物汤加减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14d后判定临床疗效,观察患者MRI脑水肿带、神志、语言、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并评估头颅CT、MRI的影像学演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MRI脑水肿带、神志、语言、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中医辨证论治临证思维的指导下,运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实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MRI脑水肿带、意识障碍、语言能力、瘫痪肢体的肌力,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严重致残率和病死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隔附子饼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多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表现为同侧手的疼痛、肿胀,手指呈伸展位,屈指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的恢复.对肩手综合征积极而有效的治疗不仅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隔附子饼灸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浸泡并结合针刺手三阳穴治疗脑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优势,为其临床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提供临床试验依据,并为进一步从循证医学角度研究中风后遗症的诊疗方案提供基础。方法:选取我院首次中风或复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控制血压、调节血糖并辅以必要的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防治并发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验方浸泡患侧肢体,并配以针刺开手三阳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得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痉挛程度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出现痉挛现象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衡能力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患者平衡功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中风后肢体偏瘫的患者施以中药验方浸泡患侧肢体并结合针刺手三阳穴的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改善疾患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伤较根治性切除术小,且保持了良好的胸壁外形和上肢功能,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2]。患侧上肢肿胀及功能障碍是术后常见的现象,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010-02—2013-10,笔者应用循经按摩联合功能锻炼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肿胀及功能障碍40例,并与单纯功能锻炼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恢复后期患者61例分为针刺组20例、康复组20例及康复加针刺组(简称针康组)21例。采用患肢运动功能功能积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Barthel指数计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61例脑中风后期患者经过21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针刺组和针康组的临床疗效更好,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中风后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疗效,对神经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治疗脑血管意外而引起的偏瘫患者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的患侧上肢常常伴有肿胀,影响其活动功能的恢复。对手这种肿胀,用一般治疗偏瘫的常规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