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实践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具有医学价值,还蕴含着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中医学术流派促进了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的薪火相传,各中医学术流派都有一群有较高医学造诣的学者,汇聚了中医人才;中医学术流派促使中医学术理论、临床诊疗方法和治疗用药思路不断创新,催生了名医名家,形成了新的医学流派,推动了学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不同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认为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近两千年中医学发展规律中的独特现象,可以说,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医学流派,各以其完整的学说理论,广泛的传播群体,众多的学术追随者,构成了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文献是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基础。本文梳理了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的部分文献资料,并以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文献整理为切入点,根据文献研究整理中碰到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谈中医学术流派的文献研究。第一是中医学术流派的区划研究,这是地域性医学有别于中医学史及各家学说的原因;第二是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著作整理,从中可以看到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不均衡;第三是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学术论文整理,大数据的整理可以为学会及顶层设计者提供战略规划及整体化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与传承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别从传统学术流派研究、专科性学术流派研究、少数民族医学流派研究、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现代传承发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等方面报告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1,(11):F0003-F0003
传承中医流派精华,促进中医学术创新。由中华中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全国第三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8月15—17日在黄山隆重召开,12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各中医流派的传人和专家学者汇聚于黄山脚下新安医学发源地,共商传承中医流派精华、促进中医学术创新之大计。  相似文献   

6.
传承中医流派精华,促进中医学术创新。由中华中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全国第三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8月15-17日在安徽黄山隆重召开,12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各中医流派的传人和专家学者汇聚于黄山脚下新安医学发源地,共商传承中医流派精华、促进中医学术创新之大计。  相似文献   

7.
姚氏医学流派是云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妇科造诣尤为突出。通过检索姚氏医学流派相关文献,对流派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结合姚氏医学流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以地域命名的地方性医学流派为数众多,对地域医学流派的分化在认识上不应刻板和教条,应以《黄帝内经》所言"小者小异,大者大异"为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拓展。有的流派宜从人文角度论其特征,重视其历史底蕴,促进地方中医药学术发展;有的流派受所在地区特殊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可以深化"因地制宜"治则从而丰富临床学术。随着中医走向世界的进程,需要深入研究各大洲地理气候特点,在更大范围中拓展地域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华中医药学会各分会委员、全国医史文献、各家学说学科人员、各中医学术流派、名老中医及有关专家: 为更好地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探索中医药学术创新发展规律,促进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全国第三次学术流派交流会”定于2011年8月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  相似文献   

10.
姚氏医学流派是云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妇科造诣尤为突出。通过检索姚氏医学流派相关文献,对流派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结合姚氏医学流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八桂医学是指与八桂区域密切相关的传统医学,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地方医学,由于学术继承及师承授受形成了不同的中医学术流派,包括八桂妇科流派、八桂针灸流派和八桂骨伤流派,其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是八桂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精髓,亟待后学者研究探讨并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学术流派,这些流派在坚持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和而不同,其相互借鉴、相互争鸣的发展过程亦推动了中医学的的发展。妇科流派在当代已逐渐成近10支特色不同的派系,在融入中医各家流派学术特色同时,更具有妇科学特有的特点。笔者现以调经为例,选取影响较大的派别从调经思想及用药特色两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3.
医者通文,文人研医是中医药发展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姚氏医学流派是云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之一,在其流派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重视传人们文化素养的培养及流派文化特质的凝练。通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对云南昆明姚氏医学流派各代传人从医文双馨、医高文雅等方面,进行基本概述,认为注重传人的文化修养与流派文化特质的陶冶,对于一个流派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别以中医八大学术流派为例,从客观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地域和疾病特点,及主观的学术继承、创新和医家自身的学术倾向性,阐述了中医学术流派形成所需要的主客观因素,指出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延续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研究医学流派之形成、各流派的学术特点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术流派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其传承研究对于弘扬发展中医学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历史背景,论述了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对现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当前社会大环境及中医学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发展的几点对策,为进一步促进中医学术流派的生存壮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发展中不同的学术流派的争鸣和相互渗透,使中医理论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特色。金元时期正值中医学术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这个时期有不少的流派诞生,成为推动中医学进步的力量源泉。张从正创立的攻邪学派,也成为中医药学术百草园中的一支奇葩,为金元医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发源于锡澄地区的龙砂医学,肇起宋元,隆盛于清乾嘉时期,再兴于清末民国至今。龙砂医学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学术风格独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的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龙砂医家重视经典研究与应用,重视中医教育与学术传承,临床多有创见,对五运六气学术的实践以及经方、膏滋方的运用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发源于江苏江阴龙山砂山地区的龙砂医学流派,具有历史渊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流派风格独特、学术特点突显、重视传承教育等特点。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运用,结合辨体质和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经方的应用、基于肾命理论运用膏方养生治未病为该流派的三大主要学术特色。龙砂医学流派对近代中医教育的贡献突出,目前该流派的传承推广应用工作成绩卓著,引起了学界较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术流派在历史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文章首次提出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对于如何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医学术流派等学术研究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的重大的、规律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共性的传承传播规律中寻找适合流派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空间,立足于"继承",着眼于"创新",充分挖掘流派文化的价值内涵,增强流派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注重中医学术流派之间相互沟通、融合借鉴、科学整合,在彰显中医学术流派特色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扩大影响、吸纳参与者,发展壮大流派,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中值得深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1日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三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日前在安徽黄山召开,120余位各中医流派传人和专家共商传承中医流派促进中医学术创新大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