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活血化瘀法分别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TIMP-1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雄性Wistar小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健脾疏肝组、活血化瘀组、秋水仙碱组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采用40%CCL4橄榄油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空白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5 mL,给药方法及时间同上。造模后第5周,各组给予不同药物干预(10mL/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10 mL/kg体重灌胃;健脾疏肝组予健脾疏肝方;活血化瘀组予复方鳖甲软肝片;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8周后处死动物取肝组织,检测肝脏组织中的TIMP-1、血清纤维化指标。结果:活血化瘀组、健脾疏肝组、秋水仙碱组小鼠血清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健脾疏肝组优于其他两组。并且活血化瘀组、健脾疏肝组、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中TIMP-1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健脾疏肝组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疏肝健脾法能够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组织中的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扶正化瘀法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血清药理学、体外细胞实验、(在体)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等方面寸扶正化毒法抗堂纤维化的薪究进展进行综述,证实了扶正化瘀法能多环节、多靶点干预肝纤维化过程,有较好的作用整果。.爸为以后研究应进一步探明各药的作用机理与环节,总结其用药规律与配伍原则,重视活血化瘀药的副作用,明确其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慢性溃疡性直结肠炎为中青年人好发病,临床以腹痛隐隐,里急后重,大便溏稀或带白色粘液为主。病程长,疗效差,如果失治或误治,致湿热壅塞胃肠,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气滞血瘀,虚实夹杂更不易治愈。临床上直结肠癌变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有着不可置疑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30例患慢性、溃疡性直结肠炎的病人运用中医健脾祛湿、活血化瘀药物给予口服,灌肠;与西药口服、灌肠的方法进行疗效的观察。结果 采取中药组治疗的30例中痊愈16例,占53%,显效7例,占23%,好转4例,占13%,无效3例占10%。而西药组30例中痊愈6例,占20%,显效7搠,占23%,好转1例,占3%,无效9例,占30%。明显,中药治疗疗效胜于西药。结论 中医健脾祛湿、活血化瘀法对慢性、渍疡性直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药肛门灌肠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养阴抗纤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养阴抗纤复方对大鼠肝纤维化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养阴抗纤复方能保护大鼠肝功能,降低肝组织透明质酸(HA)、Ⅲ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水平,该方药物血清可以抑制纤维化肝细胞合成胶原,能显著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结论:养阴抗纤复方具有抗纤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病传脾"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和实际运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柴芍六君子方,对照组给予临床观察,疗程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在疾病总有效率、症状、肝纤四项、肝硬度方面改善明显。结论:运用"肝病传脾"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对慢性肝病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健脾高、低两个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0%CCl4溶液2 m L/kg体重造模。自造模之日起,两个实验组分别给予疏肝健脾方提取液按1 g生药/m L和3 g生药/m L的剂量灌胃共8周,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末次戊巴比妥麻醉小鼠,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上清,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以及透明质酸(HA)含量,摘取肝脏、脾脏,检测肝脏器系数、脾脏器系数、肝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匀浆中TIMP-2及MMP-2的表达,观察疏肝健脾方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电镜、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疏肝健脾方预防用药能不同程度降低小鼠肝脏器比、降低血清转氨酶ALT水平、HA含量,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增加MMP-2表达及抑制TIMP-2表达的作用,光镜及电镜下显示疏肝健脾方具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减轻四氯化碳对大鼠肝组织破坏、防止胶原纤维增生、沉积的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按3 g生药/m L给药效果最为明显。结论:疏肝健脾方对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具有防治作用。其可以通过降低小鼠肝脏器比,降低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HA含量,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增加肝组织匀浆MMP-2表达及抑制肝组织匀浆TIMP-2表达,从而达到治疗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疏肝法在郁证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郁证病人常见。郁者 ,烦闷抑郁不畅之义 ,与情志密切相关。言其情志 ,宜和悦 ,宜舒畅。《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 ,多由此生。可见情志活动失其常度 ,则气机郁滞 ,日久不愈 ,故百病生焉。现以疏肝法从舒通肝经 ,疏散郁结治之 ,以恢复肝主疏泄的正常功能 ,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引起的病证。汉代张仲景首创“四逆散” ,明代张景岳的“柴胡疏肝散” ,以及《和剂局方》的“逍遥散”在今日郁证中皆行之有效 ,今总结于下 ,以供参考。1 疏肝健脾多因脾虚气弱 ,运化失健 ,肝木乘虚 ,横…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汤合甘利欣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异常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在对照组甘利欣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健脾化瘀汤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清TBil、ALT、AST、GIb、HA、LN、PC-Ⅲ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两药合用抗肝纤维化作用明显优于单用甘利欣治疗。  相似文献   

10.
保津养阴法及其临床应用杨匀保,汪益清(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保津养阴法,津液亏损中医学认为,津液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属于阴液的范畴。中医学典籍虽未曾有过水液平衡之类名词,但在保护阴液方面,早就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specific protein 1,FSP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PA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简称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秋水仙碱组灌服秋水仙碱0.1 mg/(kg?d);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相当于生药30、60、120 g/(kg?d)]。连续给药12周后,观察各组动物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透明质酸(hyaluronan,HA)及Ⅳ型胶原(collagen Ⅳ,CⅣ)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FSP1和PAR-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1)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前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血清中ALT、AST、HA、CⅣ含量明显增高(P<0.05),肝组织中FSP1和PAR-2的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增高(P<0.05)。(2)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前者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少,肝纤维化程度轻,血清中ALT、AST、HA、CⅣ含量仅轻度升高(P<0.05),肝组织中FSP1和PAR-2的mRNA和蛋白表达亦轻度升高(P<0.05)。结论: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能保护肝脏,延缓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进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大鼠肝组织FSP1和PAR-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各种不同的慢性肝病最终可逐渐导致肝纤维化 ,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所以 ,要做好肝纤维化的防治 ,首先要明确诊断。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很多 ,如B超、CT、核磁共振等 ,但目前认为较准确的方法是肝活检和反映肝纤维化活动变化的实验室血清学诊断。由于后者无损伤且简便 ,因此肝纤维化实验室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依照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对肝病患者常规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 (PⅢP)、Ⅳ型胶原 (Ⅳ·C)、层粘连蛋白 (LN)等。我们选择以上项目作…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炎转向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本文探讨了中医活血化瘀方法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改善微循环、抑制肝脏炎症、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与增殖、调节胶原合成与降解、抗氧化等作用,可见,中药活血化瘀法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是多靶点、全方位的,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调整免疫抗病毒方面综合治疗的优势,这既符合现代医学对病毒性疾病抗病毒及免疫调整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肝病在我国人群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肝病在治疗中难度系数大、易复发,从而成为临床中治疗系数比较大的疾病之一。在对肝病进行治疗时,西医的治疗不仅花费大,并且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多,因此,中医治疗肝病成为临床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之所以造成肝病的原因是阴虚,所以,在我国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中,疏肝养阴法是应用较多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对疏肝养阴法对肝病的治疗进行探索,并结合其真实案例进行陈述,从而为临川推广该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结合历代治疗水湿病证名方的用药配伍特点,对祛湿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探析。其治疗重在调理脾肺肾功能,配伍健脾药,以培土制水;配伍宣肺药,以通调水道;配伍温肾药,助阳化气以行水,使津液输布正常则湿邪不生。在临床诊疗中应辨证论治,正虚为主者或健脾升阳或养阴祛湿,或温肾以助运化;邪实盛者当配伍利尿、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助邪外出。湿热宜清宜利,寒湿宜温宜燥。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芳化。临床应根据具体病证,注重辨证论治,随证用药,以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自己拟方补肾健脾方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2例给予采用口服自拟补肾健脾法组成的方剂,对照组为口服护肝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 ransferase,AL 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 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 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 phosphatase,AL P)、门静脉内径(Portal Vein)的变化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及Ⅳ-C)情况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2%,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及Ⅳ-C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补肾健脾方对于抗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瘀疏肝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疏肝汤,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B超检查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7.50%,对照组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疏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益气活血养阴方组成和功效主治进行文献检索及数据分析,寻求该方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方法 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知识库,检索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有关益气活血养阴方(人参、三七、川芎、石斛)及其相关组合的方剂,使用Cytoscape、Graphpad等软件作图进行数据分析与展示。结果 益气活血养阴方加减基础上的11个组合在临床应用中治疗中医心系病证、西医心血管疾病出现的频次最高;心系病证中以心悸、胸痹症状最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人参在临床治疗心系病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石斛为代表的养阴药治疗心系病证居多。结论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能较为系统地总结出益气活血养阴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及血管衰老性疾病较为常用,为该方在改善心系疾病症状,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治心血管衰老方面提供客观的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血清肝纤四项检测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伟雄 《河北医学》2007,13(3):375-377
肝纤维化是各种急慢性肝损伤的常见病理转归,这种以细胞外间质(ECM)异常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将损伤正常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20.
内科痛证常见的有胸痛(胸痹)、胃痛、胁痛、头痛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绞痛、胃炎、消化道溃疡、各种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肋间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等.痛证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外因有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内因有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病机为寒凝气滞、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肝胃失和、脾胃虚弱、肝阴不足等.笔者统计2000年门诊慢性胃炎病人253例,其中阴虚肝郁型72例,占285%,其他痛证阴虚肝郁型也在20%~30%之间.因此,笔者认为阴虚肝郁是内科痛证的常见致病因素.1阴虚肝郁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