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及宝安西乡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其是否并发SBP分为两组各50例,对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腹水蛋白、ALB、TBIL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等相关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组较非SBP组的腹水蛋白、ALB显著降低,在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TBIL的比较上显著增高(P<0.05),且两组的消化道出血史、Child-Pugh分级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水蛋白、Child-Pugh分级、ALB、TBIL、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以及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孙龙 《海南医学》2013,24(24):3621-362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56例,以并发糖尿病者53例为观察组,其余103例为对照组,分别从年龄、肝硬化病因、临床表现、肝功能分级、并发症、电解质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在酒精性肝硬化、乙肝/酒精性肝硬化、丙肝/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 C级、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低钾血症、低氯血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Logistic逐步分析发现,酒精性肝硬化、丙肝/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 C级、肝性脑病、低钾血症与肝硬化并发糖尿病关系密切。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丙肝/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 C级、肝性脑病、低钾血症是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及时干预,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7例.根据是否合并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17例)和未真菌感染组(180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无糖尿病、有无肝性脑病、有无侵入性操作史、有无消化道出血、有无自发性腹膜炎、有无饮酒史等临床资料,分析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7例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8.63%,住院天数、肝功能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感染不易及时识别,应加强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影响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的6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资料,采用Kaplai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凝血酶原时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Child-Pugh分级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Child-Pugh分级是影响顽固性腹水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为内科常见疾病 ,在我国以肝炎后及酒精性所致多见。在此基础上常可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又可反过来加重肝硬化的病情。如何早期识别及正确处理 ,对该病的治疗及愈合有重要意义。我院自 1997年以来收治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 42例 ,占同期肝硬化住院病人的 2 1.3% ,对其致病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1 ] 。 42例中 ,男 38例 ,女 5例 ,平均 45 .9岁。肝功能分级按 Child- Purcotte分级 :A级 12人 ,B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8年7月—2020年1月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收治的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按是否并发真菌感染将其分为对比组(未并发真菌感染,共34例)和研究组(并发真菌感染,共16例)。收集2组住院资料、基本病情报告、抗菌药物使用记录等进行分析,探讨诱发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研究组住院天数≥14 d、肝功能C级、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值、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14 d者及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数均多于对比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住院天数、肝功能C级、血清白蛋白水平、自发性腹膜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真菌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住院天数、肝功能C级、血清白蛋白水平、自发性腹膜炎等,临床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进一步探讨电解质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肝硬化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时各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并对发生电解质紊乱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组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肝硬化组;其AST、TBIL肝功能指标的升高,低蛋白血症、Child-Pugh B或C级均是其发生电解质紊乱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易并发电解质紊乱,随着肝功能进一步恶化,Child-Pugh分级的升高,机体更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并发SBP80例为研究组,未发生SBP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Child-pugh)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8例,依据是否并发PVT分为对照组(无PVT)166例和病例组(有PVT)6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影像学等资料,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WBC、RBC、Hb、ALB、TBIL、PT、APTT、FI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ALT、AST、CHE、TT、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肝硬化家族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腹水、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腹水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P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LT增高、门静脉内径增宽、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腹水增多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peritonitis,SBP)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1年1月-2019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按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将其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各6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51-15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易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任何部位感染,均易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多为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G-),其中大肠杆菌多发。两组病例在年龄、既往SBP史、Child—Pugh评分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肝脏功能状况是SBP易发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SBP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既往有SBP史、Child—Pugh评分越高,则死亡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67例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感染等并发症;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9例(14.2%)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13例,占68.4%。临床治愈:52例(38.8%),有效54例(40.3%),无效28例(2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生素及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是改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旨在分析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腹膜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有效分组,其中未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7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分别对比两组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并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分析PCT与IL-17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分别与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及其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腹水中PCT、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中PCT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07,P<0.001),腹水中PCT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01);将肝硬化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作为因变量,将血清与腹水中PVT、IL-17分别作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过表达均可能是造成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主要因素(OR>1,P<0.05);将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参数水平分别作为检验变量,将肝硬化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参数水平分别预测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AUC分别为:0.973、0.950、0.916、0.949,均>0.9,预测价值均理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过表达与其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密切相关,可用于早期自发性腹膜炎的风险预测及诊断,临床可考虑通过早期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来预测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风险或诊断疾病的发生,这对早期疾病的风险预测、检出及干预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泓蛟  陈言东  王晶  富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3,(32):141-142,145
目的 探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情变化、防治及危险因素.方法 参照2010年《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莫旗人民医院就诊的23例达斡尔族及25例汉族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民族的饮酒年限、日饮酒量及肝功能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民族患者饮酒年限比较无显著差异,平均日饮酒量达斡尔族患者显著高于汉族患者(P<0.05);两民族患者肝功能检查中AST相比较无显著差异;ALT、GGT相比较达斡尔族患者高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 达斡尔族酒精性脂肪肝患病与该民族长期大量饮酒、肥胖、难戒酒状态有关,且可能存在遗传特征.随着饮酒时间及每日饮酒量的增加,病情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 对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应用抗生素的指导价值。方法将134 例乙肝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随机分为CD64 组(73 例)和对照组(61 例),CD64 组根据中性粒细胞CD64 作为开始和停用抗生素的依据;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疗程、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临床有效率及病死率。结果CD64 组抗生素疗程8 d(6~14 d)、抗生素费用781 元(458~4 297 元)、住院时间15 d(6~29 d)、住院费用7 328 元(4 951~13 916 元)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 d(7~20 d),1 084 元(728~5 822 元),20 d(10~35 d),10 239 元(5 325~19 824 元)。治疗结束后CD64 组与对照组患者Child-pugh 评分[(9.26±3.24)vs(9.72±3.12)]、MELD 评分[(16.16±8.04)vs(15.71±8.13)]、临床有效率(90.41% vs 91.80%)和病死率(4.11% vs 3.28%)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 可作为乙肝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参考指标,并能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7.
关幸求 《吉林医学》2011,(30):6307-6308
目的:了解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诊断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同时通过胃镜检查确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并记录其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结果:肝炎肝硬化91例(其中乙型肝炎77例,丙型肝炎14例),乙醇性肝硬化31例,淤血性肝硬化(包括布-加综合征、右心衰竭等)20例,隐源性肝硬化12例,药物性肝硬化8例。肝功分级:A等级24例,B等级53例,C等级85例。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CT等检查设备进行检查,其中肝脏大小正常28例,增大18例;脾脏大小正常12例。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为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25%(96/162)、50.61%(82/162);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三腔二囊管压迫及外科手术。单种方法少见,仅15.4%(25/162)。联合治疗非常常见,其中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单独使用及联合三腔二囊管、垂体后叶素联合三腔二囊管、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手术治疗最为常见。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常见病因为乙型肝炎,肝功能越差,出血几率越大。小部分患者肝脏大小正常,脾不增大。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为主要的并发症。联合治疗常见,且以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三腔二囊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