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因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12例。结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12例患者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完全通畅、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局部并发症少,其中1例采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双入路交换导丝贯通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结论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一种创伤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11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以及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方法11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超声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径、内膜和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11例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内径1.0~4.4mm,血流速度100~420cm/s;4例锁骨下动脉闭塞,均引起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及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患侧明显低于健侧,患侧椎动脉出现反向血流,桡动脉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和反向椎动脉血流有一定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对完全性动脉盗血综合征做出诊断,部分性动脉盗血综合征可辅助于脉冲多普勒和束臂试验明确诊断。完全性和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患侧椎动脉反向血流和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取决于侧支循环建立的完善与否。  相似文献   

3.
双入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入路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双入路交换导丝贯通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7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狭窄).结果 双入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7例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完全通畅、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局部并发症少.结论 双入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于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TA和CE-MRA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3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定性诊断依据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椎动脉反流并结合临床表现,均为单侧盗血.全部病例有完整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14例完成CTA检查,其余18例完成CE-MRA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数据.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椎动脉反流中,24例为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反流,8例为患侧椎动脉全心动周期反流,超声显示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困难,所有病例均未明确盗血病因.CTA显示13例(13/14)锁骨下动脉近端中-重度狭窄,1例动脉变异.CE-MRA显示全部18例患侧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其中1例为大动脉炎所致广泛性动脉狭窄,1例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但确定病因困难,CTA或CE-MRA均可以可靠确定病因,两者联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锁骨下动脉(SubA)及桡动脉(RadioA)血流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SSS患者29例,证实盗血存在并观察RadioA血流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6.
7.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70岁。40余岁时发现双上胜血压不对称。2年前出现反复视物不清、耳鸣,偶有左侧手臂发麻、无力、冰冷。体检:左上肢血压120/90mmHg(1mmHg=0.133kPa),右上肢血压165/90mmHg,左手脉搏较右手弱.束臂试验:左( ),右(-)。  相似文献   

9.
10.
1 病例简介 女,64岁,主诉:头晕头痛、伴右上肢麻木疼痛10余年,加重1周.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20/70 mmHg,右上肢血压80/50 mmHg,右侧脉搏减弱,右上肢肌力稍弱,前臂尺侧、桡侧感觉减退,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桡骨膜反射减弱.入院颈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右侧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图1...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Coronary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is a rare phenomenon. Impaired blood flow in the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IMA) graft in the presence of 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syndrome. A coronary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should be suspected in case of recurrent ischemia after IMA bypass, if there is a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wo arms. We have experienced two patients with coronary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primary stenting. Patients: Two patients (49 and 54-year-old) had recurrent angina 3 and 6 years after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Left IMA was used as bypass graft in both of them. Angiography revealed proximal subclavian artery stenoses and these lesions were treated with appropriate sizes of balloon expandable Palmaz stents. Results: Both cases tolerated the procedure well and they had marked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or after the procedure. The patients did well 1 and 3 years after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Conclusion: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orbidity rates and shortens the hospital stay. Primary stent placement in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of the subclavian artery may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f coronary subclavian steal with lower restenosis rat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1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左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7例、闭塞6例。结果 13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成功置入内支架(均为自膨胀支架),术后患侧桡动脉、肱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原有窃血现象消失,椎动脉顺行显影良好,4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经患侧肱动脉逆行法穿刺置入支架。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药物涂层球囊(DCB)和无涂层球囊(UC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所致缺血性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以得出更为可信的结论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Springer Link、Scopus、Web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预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并依据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提取其中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作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源于6项临床试验研究(2008年至2015年),总计1 188例患者(DCB组722例,UCB组4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12、24个月内DCB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均明显低于UCB组,术后6个月时DCB组晚期管腔丢失(LLL)数、再狭窄率均低于UCB组,术后6、12、24个月内两组截肢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UCB相比,DC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所致缺血性疾病在术后TLR率、LLL数、再狭窄率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优先考虑DCB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右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技术与疗效.方法 8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9例闭塞患者,原发病14例动脉硬化、3例大动脉炎,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56±11)岁,接受介入开通治疗.经股或联合经右肱动脉途径入路行动脉闭塞段的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其中6例应用颈动脉脑保护装置.结果 1例双向均未开通闭塞段,16例获得成功治疗.手术成功的患者中,狭窄和闭塞患者各8例,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1例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血流通畅.完成治疗后6例脑保护装置均安全回收,无脑梗死事件发生.手术后随访1~ 66个月,平均(24±18)个月.术后10个月1例(置入支架者)再狭窄,球囊扩张后狭窄开通;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脑梗死;其余患者均无缺血症状再发,超声及CTA检查(9例患者)SA血流均通畅.结论 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可安全、有效解决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  相似文献   

15.
16.
支气管动脉畸形的DSA表现及栓塞治疗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及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应用PTA及内支架置入技术,治疗6例锁骨下动脉穿血综合征患者。结果 6例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条血管)和闭塞(4条血管),均有窃血表现。4例经用导丝引导顺利完成PTA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肱动脉穿刺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经肱动脉逆行穿刺行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解剖肱动脉后逆行穿刺,行支架成形术治疗15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结果 15例均有锁骨下动脉窃血表现,MRA或DSA显示锁骨下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所有病例在放置Wallstent或Palmaz支架后脉搏搏动恢复,临床症状消失,造影显示血管及支架恢复通畅,近期疗效满意.随访3~30个月均通畅,无症状复发.结论 使用解剖肱动脉后逆行穿刺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更符合局部血管解剖特点,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椎基底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DCB治疗的椎基底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21例。ISR共22处,椎动脉起始段8处、椎动脉V4段12处、基底动脉2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新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宣城市人民医院45例新生冠状动脉病变患者DCB介入治疗过程及其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显示急性管腔内径增加(1.67±0.29) mm,即刻残余狭窄为(17.78±7.94)%。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远期管腔丢失(0.12±0.21) mm。术后12~30个月临床随访显示,4例(8.9%)发生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其中2例在靶病变。未发生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目标血管心肌梗死或靶血管血栓形成。结论 DCB治疗新生冠状动脉病变可行且安全有效,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提示DCB可作为新生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