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许多国家蔓延,该病毒与SARS-CoV和MERS-CoV虽然有相似性,但截然不同。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新冠肺炎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措施。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十余个国家已开始积极部署未成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鉴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为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安全有序地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广东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通过回顾新冠病毒疫苗相关文献,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广东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暂缓情形专家共识(第一版)》、《特殊状态儿童预防接种(广东)专家共识》以及广东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医疗救治组专家研讨意见,形成《广东省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涵盖了儿童和青少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内容,从接种意义、接种程序、接种禁忌、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处置流程等方面进行讨论,供开展儿童和青少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等指导意见,对现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肺炎的相关信息与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了河南省新冠病毒疫情下烧伤患者管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肆虐,对人类生命、公共医疗保健系统和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全球人群中的广泛接种,证实了其对COVID-19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慢性病人群以及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新冠病毒易感和高危人群,也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犹豫的主要人群。在全球范围内特定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已有相关报道,本文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有效性及其在特定人群中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展开综述,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接种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中医寒、湿病邪的特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应归属伤寒范畴.基于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思想从《伤寒论》的六经传变规律出发,认为太阳经为抵御新冠病毒的藩篱之经,少阴阳气的盛衰为新冠肺炎预后转归的关键,太少两感证是最符合新冠肺炎伤寒传变规律的转归证型,且患者中土衰败容易导致少阴死证.结合患者征象,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1例海南高龄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8月15日海口定点医院收治的1例高龄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BA.5.1.3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 患者女性,107岁,因“发热、咳嗽1 d”入院。其2位家属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病初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咳少许白色粘痰,伴咽痛、肌肉酸痛、乏力。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为Omicron变异株BA.5.1.3感染。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给予抗病毒、中药调理、抗凝、调节电解质紊乱及对症等治疗9 d,患者临床症状缓解,2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治愈出院。1周后随访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Omicron变异株BA.5.1.3感染的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强,给予抗病毒、中药调理等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高龄患者,要注意维持各器官功能和内环境稳定,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武汉市自2019年12月以来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省份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这是一个新的传染病,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将该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我国将这种病毒引起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中西医结合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救治效果。现从温病学理论探讨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传变规律和分期诊疗。  相似文献   

8.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范围的呼吸系统疾病。作为最新发现的乙类传染病,COVID-19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除了侵犯呼吸系统外,新冠病毒还可能损害患者其他系统,这种多系统损伤引起全球各国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COVID-19患者多系统损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要求,进一步规范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技术人员、标本单采、标本混采、标本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等工作,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效率,满足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特制定本手...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一项新型的血液净化技术,模式多样,可以提供肾腱替代、容量控制、内毒. 素吸附、细胞因子及二氧化碳清除等多方面作用,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但CRRT治疗过程中存在一 定风险和相关并发症,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客观需求,谨慎开展,该文主要陈述笔者关于CRRT在新型 冠病毒肺炎中应用的不同理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阴转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的出院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3例COVID-19病例治疗后咽拭子核酸转阴性,粪便核酸检测仍呈阳性,合并尿液核酸阳性1例,1例患者病程3周后出现SARS-CoV-2抗体lgM、lgG均阳性(滴度分别为4.416和18.485)。结论 建议严格把握出院标准,推荐增加粪便、尿液核酸检测,出院后仍需集中医学观察14 d以最大限度降低消化道传播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以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疾病。截至目前,2019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流行,随着国内疫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研究不断加深,发现很多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以循环系统损害症状为首发或继发的临床症状。SARS-CoV-2可直接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损伤心肌细胞,也可以通过异常激活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从而导致急、慢性的心肌损伤。当心功能受损严重时,可能会通过RAS系统影响到肾脏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同时出现心脏和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此外,对于COVID-19患者来说,还存在着动、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本文结合近日来公布的新冠肺炎病例的资料和各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对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循环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循环系统的损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观察2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诊断、治疗以及隔离管理的过程,结合文献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管理重点。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所致的疾病,SARS-CoV-2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传播病毒。SARS-CoV-2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并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在临床发热门诊的患者管理中,准确识别并管理好疑似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收集疑似和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相关病例特点,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关临床依据。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咽拭子进行SARS-CoV-2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确诊或除外SARS-CoV-2感染,分析其一般情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方面特征。 结果 本研究疑似患者共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16)岁,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分布;大部分为输入性病例,86%患者为武汉相关人员。最终有13例确诊为SARS-CoV-2感染者,7例经2次及其以上咽拭子核酸检测方可确诊,1例合并甲型HIN1。37例为非SARS-CoV-2感染患者,其中26例细菌性肺炎,6例为单纯性甲型HIN1,5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32/50)和咳嗽(24/50),周身症状以乏力多见(12/50),消化道症状少见。94%的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降低,30%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无心肝肾功能损害表现,86%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表现,以毛磨玻璃影(60%)和斑片状影(56%)为主,胸腔积液少见。 结论 流行病学史是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重要条件之一,诊断需注意警惕同流感病毒的鉴别及混合叠加感染;疑似病例的早期发现及隔离诊治对疫情防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亟待进行肿瘤根治术的患者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后如何选择手术治疗时机。方法: 详细分析1例乙状结肠癌合并COVID-19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该患者在病毒两次转阴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炎症指标、发热等临床表现改善,肺部病灶也维持稳定。结论: 对于亟待进行肿瘤根治术且合并COVID-19的患者,在符合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阴性之后进行肿瘤根治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019 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康复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特异性IgG 抗体的影响因素及效价变化趋势,为康复 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2020 年2 月19 日至4 月6 日期间 随诊的113 例COVID-19 康复者SARS-CoV-2 特异性IgG 抗体及其效价,分析高效价组(抗体效价≥1?160)与低效价组 (抗体效价<1?160)病例的基本特征及治疗因素差异;连续监测高效价组特异性IgG 抗体效价,分析效价变化趋势。 结果: 高效价组与低效价组患者年龄、ABO血型分布、COVID-19 临床分型、发病时间、入院后首次C-反应蛋白、 淋巴细胞绝对值、CD19+CD3-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病程中是否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 效价组男性占比高于低效价组(P<0.05);高效价组SARS-CoV-2 特异性IgG 抗体效价在患者出院28 d 后全部下降至1? 160 以下。结论: 男性COVID-19 患者较女性患者可能更容易产生高效价SARS-CoV-2 特异性IgG 抗体。康复者 SARS-CoV-2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峰值维持时间较短,用于临床治疗的康复者血浆应在患者康复出院后28 d内采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武汉旅行或居住史,4例患者有发热,3例有咳嗽,2例有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2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6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异常表现,病灶均为双侧分布,下肺病灶多于上肺,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野外带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及不同程度纤维化。发病后较晚行胸部CT检查可见肺实变和明显纤维化。结论 COVID-19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SARS-CoV-2核酸检测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早期识别与诊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归纳截至2020年2月12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总结其特点与规律。结果 6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男5例,女1例。青年患者2例,年龄分别为28、29岁;中老年患者4例,年龄分别为45、62、71、75岁。6例患者起病前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其中2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分型均为普通型。6例患者经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5例正常,1例略降低;淋巴细胞计数3例减少,3例正常。未见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证据。6例患者CT检查结果均具有磨玻璃样或双侧斑片状影等典型病毒性肺炎特征。结论 COVID-19传染性很强,人群普遍易感,尽早识别感染者并隔离传染源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流行病学史仍然是COVID-19诊断的重中之重,CT联合病毒PCR核酸检测是确诊COVID-19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成功诊治的3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为诊治危重型COVID-19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成功救治的3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岁。2例为二代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平均住院天数16.67 d,发病初期均有发热,2例有咳嗽,进展期出现重症肺炎。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1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C-反应蛋白升高,恢复期淋巴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渗出影、部分实变及磨玻璃影。入院后经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营养支持、CRRT、机械通气结合中医调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危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快,病程中合并多种并发症,早期诊断并及时综合支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4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恢复期肺功能状况,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对肺的损伤程度,为COVID-19致肺损伤恢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治愈出院,隔离14 d后的47例COVID-19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检测肺功能、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恢复期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IgM阴性40例(占85.1%),IgG阳性44例(占93.6%),其中IgM、IgG均阳性7例,IgM、IgG均阴性3例。肺功能损障碍29例(占61.7%),其中轻度、中度障碍分别19例、10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通气功能障碍2例,混合通气功能障碍1例,弥散功能障碍26例,弥散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弥散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弥散并通气功能障碍2例,小气道功能障碍共5例。11例重型COVID-19患者肺功能障碍10例(占90.9%),其中轻度4例,中度6例,36例普通型患者肺功能障碍19例(占52.8%),其中轻度15例,中度4例,两组对比重型COVID-19患者中度肺功能障碍较普通型多。恢复期患者胸部CT异常35例,多表现为弥漫大片状磨玻璃样影、散在斑片影、纤维条索影;其中表现为弥漫大片磨玻璃影和纤维条索影者共8例,中度肺功能障碍患者(7例)较轻度肺功能障碍患者多(1例),重型患者(6例)较普通型患者(2例)多。结论 COVID-19患者恢复期绝大部分患者有肺功能障碍,多表现为弥散功能障碍,对指导康复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