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楔形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楔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子宫良性病变需子宫切除者进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楔形切除术,分别测定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双侧子宫血流参数及子宫大小(研究组)。选同期行单纯肌瘤挖除术25例(对照组1)、全子宫切除术30例(对照组2),比较三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与对照组有无差异。结果 研究组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子宫小于正常,双侧子宫血流速度降低,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提示子宫肌瘤引起的子宫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所恢复。此术式对卵巢功能无影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楔形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可供选择的好的保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残端宫颈病变特点及切除残端宫颈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次全子宫切术后再次行残端宫颈切除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时患者平均年龄41.7岁,手术原因包括子宫肌瘤、产后出血、手术困难等;残端宫颈切除的主要病因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肌瘤、卵巢病变等。结论: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需常规仔细检查宫颈,排除子宫颈及内膜病变,术后严密随访;切除残端宫颈应注意盆底解剖结构,防止出血和副损伤。  相似文献   

3.
宫颈锥形切除术是宫颈上皮内病变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部分患者锥切术后因特殊原因如宫颈浸润癌等需进一步切除子宫。研究显示,宫颈锥切术后可导致残留宫颈组织在短时间内出现炎症病变,从而导致周围组织粘连,进而增加后续子宫切除手术的操作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然而时间间隔过长可能病变进一步发展。关于子宫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就宫颈锥形切除术后行子宫切除术的时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42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对非脱垂、良性病变的子宫实施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42例患良性子宫疾病,且为非脱垂子宫,并排除宫颈恶性疾病,要求保留宫颈的患者,实施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手术。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性生活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出血量85mL,平均住院时间是5d。3例术后发热,6例术后有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3~5d自行好转。21例术后12个月随访性生活满意。结论 非脱垂、良性病变子宫小于10孕周大小者,实施经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的方法、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6~9月我科收住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而无生殖道脱垂叉无严重粘连的需行子宫切除患者56例,均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结果 56例全部经阴道切除,成功率100%。无一例膀胱、直肠损伤。术中同时应用几种方法处理10孕周以上的大子宫36例(64%),最大子宫如22周大小,重1100g。单个肌瘤最大直径12cm。手术时间40~180min。术中同时行附件切除或卵巢囊肿剔出术5例。术中出血50~30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8~36h。术后住院3~5天。结论 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除粘连较重或需探查和淋巴结清扫者,有子宫切除指征的均可行阴式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3种手术方式的比较,探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同期施行的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100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12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6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术后阴道出血、阴道残端息肉)等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出血,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较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略多,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残端有小宫颈宴体,无息肉形成,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有9例残端息肉形成。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取传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手术创面小,手术难度降低,不破坏盆底结构,减少术后残端出血及残端肉芽的发生,并且由于切除了宫颈内膜及移行带,消除了次全子宫切除术式发生宫颈残端癌的顾虑。因此,在良性子宫疾病需切除子宫时该术式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是产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术干预措施,但术后可能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远期并发症,且有报道部分病例发生癌变、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对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尚无专项指南及专家共识,文章针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临床关注点,探讨剖宫产术中无瘤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组织梗死一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腹腔镜技术开始用于子宫切除。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的应用,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组织粉碎器的问世。可经腹壁切口将子宫分解逐块取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峡部以上的宫体;高位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峡部1cm以上的宫体。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时,先缝扎、切断子宫血管,于同一水平切除宫体后,缝合宫颈残端,宫颈残端上方无缺血、坏死组织。目前,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尚无统一规范,手术范围基本遵循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标准,但宫体切除的水平,随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而不同。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子宫峡部电凝切断子宫动脉,宫体自子宫峡部切除,与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相似,宫颈残端上方无缺血、坏死组织。二是,用手术缝线在子宫峡部套扎勒紧,闭锁子宫动脉,用组织粉碎器自套扎线上方切除宫体,为防止套扎线滑脱引起出血,在套扎线的上方需保留一段子宫体组织,因这部分组织无血液供应,术后逐渐缺血、坏死、液化吸收。在子宫峡部套扎线上方保留多少组织,一般以套扎线不致滑脱为宜,大约保留0.5~1.0cm组织,旋切宫体时使保留组织的形态呈蘑菇头样,中间高,周边低,这样残端的套扎线不易滑脱。国内外尚未见此术式术后发生宫颈残端组织缺血、梗死的报道。该文报道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组织缺血、梗死1例,经手术证实其宫颈残留组织上方有长约4cm的梗死区,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这显然是套扎线上方残留宫体组织过多所致。因目前尚无文献资料可以借鉴,诊断较为困难,该患者经2个多月才在宫颈残端切除后得以治愈。现将该患者病例资料刊登于后,供同道们讨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T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55例大子宫(子宫体积如孕12~16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日.并和同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57例进行比较.结果55例大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者,较腹式子宫全切除术组手术时间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日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子宫经阴道子宫切除虽然较经腹切除手术时间长,但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子宫体积增大超过12孕周并非TVH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1例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1例采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40例.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术后恢复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经过手术技术改良,能顺利进行大子宫的切除.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对2例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220min,平均出血量200ml;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例,平均手术时间240min。术中无一例脏器损伤、术后平均住院8d。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早期子宫恶性肿瘤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400例分析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预后及体会。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400例手术指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合并粘膜下肌瘤直径≤5cm的病人行子宫内膜切除术。400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中,72例同时切除子宫肌瘤,术中子宫穿孔3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者366例,13例因异常出血行第二次手术。结果:16例因手术失败切除子宫,其余350例月经均有所改善,手术成功率95.6%。术后146例(41.7%)无月经,119例(34.0%)月经为点滴状,85例(24.3%)经血明显减少,原有痛经者78.3%痛经消失或减轻。术后远期合并症有异常出血22例,宫腔积血5例,子宫腺肌病4例。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可减少或停止月经,减轻痛经,同时切除肌瘤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行子宫切除术的时间间隔对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3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瘤科行LEEP术后子宫切除或根治性子宫切除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EEP术与行子宫切除术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时间间隔≤4周)和延迟手术组(时间间隔4周)。分析LEEP术后再行子宫切除术间隔时间与手术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86例中,LEEP术后行I型子宫切除术者117例,其中早期手术组55例,延迟手术组62例;LEEP术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者69例,其中早期手术组43例,延迟手术组26例。行I型子宫切除术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患者中,早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失血、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P0.05)。LEEP术后接受广泛全宫切除的宫颈浸润癌患者,早期手术或延迟手术并不影响总生存率。结论:LEEP术后切除子宫的时间间隔并不影响手术结局,LEEP术后可随时行子宫切除术。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过早手术组织水肿粘连会较为明显,而4~6周后水肿粘连明显减轻,手术难度因此降低。因此,可结合患者意愿,对于过度焦虑的患者,可于LEEP术后4周内手术,而依从性好的患者,可等4周以后再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2011年住院收治VAIN病例28例临床资料。其中VAINⅡ7例,VAINⅢ21例。结果: 患者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48岁)。绝经21例(75%)。26例(93%)无临床症状。25例(89%)病变位于阴道顶端。27例进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涂片(TCT)检查异常。23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阳性。15例有子宫切除术史,其中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切除子宫10例。子宫切除术后至诊断VAIN时间:宫颈疾病平均3.1年,非宫颈疾病8.8年。不同级别VAIN在年龄、子宫切除原因、目前及既往合并宫颈疾病、TC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3例术后复发。结论: HPV病毒感染、宫颈病变、宫颈病变或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史是VAIN的危险因素;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适用于VAIN的诊断及随诊;宫颈病变切除子宫治疗后应密切随访,尤其是术后3年内应警惕VAIN。  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子宫切除2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病例的术式选择、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276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其中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126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SH)79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39例,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32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276例,中转开腹6例,手术成功率97.77%。平均手术时间112分钟(60~18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30ml(30~4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天。2例膀胱损伤发生在CISH术中,术后经治疗痊愈。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提高操作技能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78例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MCISH)或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体温升高、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LAVH组较LSH、MCISH组显著增加,LAVH、MCISH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均较LSH组延长。三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具有创伤小,腹腔内环境干扰小,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都是安全可行的,三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术式选择应根据设备的情况、患者情况及术者对手术方式的掌握程度来定。  相似文献   

17.
半腹膜外子宫韧带集束缝扎法子宫切除术术式探讨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半腹膜外子宫韧带集束缝扎法子宫切除术术式探讨青海红十字医院(810000)张健青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指征多为子宫良性病变,为了降低术中及术后病变,学者们在传统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作了多种术式的改进[1~3]。我们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18.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全子宫切除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的指征,重点探讨宫颈锥切后腹腔镜子宫切除(LH)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时间、出血量、残余宫颈病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中,80例为LH,15例为开腹子宫切除(AH)。患者年龄43.2±5.9岁,术前诊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以下18例(18.9%)、CINⅢ累腺35例(36.8%)、宫颈原位癌(CIS)23例(24.2%)、宫颈浸润性鳞癌ⅠA1期19例(20.0%);(2)15例AH和25例LH是在宫颈锥切6周后施术,55例LH是在宫颈锥切后72h内。LH组和AH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8±17.1min和88.0±19.8min(P<0.01),术中出血分别为54.3±24.4ml和103.3±48.1ml(P<0.01)。LH组和AH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4.5±1.1天和5.8±1.4天(P<0.01);(3)子宫切除标本的阴道断端边缘均未见病变,但残余宫颈中48例(50.5%)存在持续性病变(39例为CINⅡ及以下病变,4例为CINⅢ,3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4)全组无1例需术中/术后输血,无膀胱、输尿管和肠道损伤发生。LH组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但4例放置专用举宫器困难,其中1例发生子宫穿孔但未引起并发症;(5)宫颈锥切后72h内行LH的55例中,7例(12.7%)术后出现发热(超过38.5℃),宫颈锥切6周后行LH或AH的40例中,仅1例(2.5%)术后发热。LH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结论:全子宫切除是某些诊断性宫颈锥切患者锥切后再处理措施之一。对于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LH具有优势和特点,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正确放置LH专用举宫器最大限度地上举子宫、锐性分离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是减少锥切后LH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子宫切除术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子宫切除术(hysterectomy)是妇科手术中的一个基本手术。据统计,我国2003年的子宫切除手术为2817353例次。传统的子宫切除手术入路有经腹和经阴道两种。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出现了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等术式,  相似文献   

20.
子宫良性病变保留子宫内膜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治疗子宫良性病变,保持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分泌轴完整性新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子宫良性病变需子宫切除者进行保留子宫内膜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手术,分别测定手术前后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动脉卵巢支血流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组)。选同期行全子宫切除术3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动脉卵巢支保留完好,血流量降低,提示由子宫肌瘤引起的子宫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所恢复;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改变,提示此术式对卵巢功能无影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保留子宫内膜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手术是以子宫肌瘤为代表的子宫良性病变可供选择的好的保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