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研究IFN-γ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喉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Ad5-IFN-γ-GFP重组腺病毒将IFN-γ转粢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将IFN-γ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小鼠喉旁组织,第1、3、7、14、28天取骨髓和喉旁组织用real-time PCR检测小鼠骨髓和喉旁组织中IFN-γ的mRNA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当感染复数(MOI) =100和转染时间为72 h时,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分别达到峰值.注射空白培养液和注射空白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骨髓和喉旁组织中,IFN-γ基本不表达.注射病毒转染后的mBMSCs后,骨髓和喉旁组织中都开始大量表达IFN-γ,并且表达量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讨论 IFN-γ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肿瘤细胞表面MHC Ⅰ和Ⅱ类抗原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机体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肿瘤效应.比单纯外源性IFN-γ治疗的不良反应小,表达持久,而IFN-γ编码基因没有整合到全身染色体基因组上,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此,IFN-γ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喉部肿瘤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阿柏西普的用药时机,观察对玻璃体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52例52眼,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16例16...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面神经损伤后动物面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制作成右侧面神经钳夹伤模型,然后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HGF组,每组10只,后两组分别在面神经钳夹处植入浸满生理盐水或HGF的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块,1月后取三组动物右侧面颊肌行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的表达。结果 HGF组面颊肌TGF-β阳性表达光密度为0.372±0.054,明显低于对照组(0.577±0.065)及生理盐水组(0.527±0.066)(P<0.01),HGF组TGF-β蛋白的相对表达率为15.1%±2.9%,较生理盐水组(36.7%±3.8%)及对照组(36.4%±4.4%)明显减少(P<0.01)。结论 HGF通过减少面颊肌TGF-β的表达来抑制面颊肌纤维化,从而有利于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HGF)基因重组pCMV-G﹠NR-U6-hHGF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成肌干细胞系C2C12细胞中的hHGF表达,为治疗失神经喉肌纤维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法扩增并纯化得到hHGF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CMV-G﹠NR-U6上,再将重组慢病毒载体转化入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菌落并行BamHI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对筛选后的重组质粒阳性克隆行PCR鉴定和测序,将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hHGF慢病毒,荧光显微镜检测病毒滴度,再进一步转染C2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HGF重组慢病毒过表达组),最后行PCR和WB检测HGF的表达情况。结果 PCR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慢病毒载体正确无误,包装后的病毒滴度>1×109 IU/mL;慢病毒过表达组的HGF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明显增高,而且72h仍有稳定的表达。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pCMV-G﹠NR-U6-hHGF,并能够在离体培养的成肌干细胞系C2C12细胞中稳定高效表达HGF,为治疗失神经喉肌等骨骼肌纤维化、提高神经修复效果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络治法对链佐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消化铺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络治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络治组。除空白组不做处理外,其余各组均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按方案给药。给药24周后每组大鼠取双侧眼球做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右眼PAS染色做形态学观察,左眼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VCAM-1在血管壁中的表达。结果 PAS染色结果显示,络治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在管径粗细、局部扩张程度、扭曲聚集程度等方面较对照组及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且络治组大鼠毛细血管管壁周细胞的丢失明显减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络治组视网膜血管壁中VCAM-1呈较少的表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络治法能够抑制VCAM-1在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壁中的表达,有效减轻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改善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的结构与机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DR)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的影响,为将甘糖酯应用于临床上防治DR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甘糖酯治疗组,其中甘糖酯治疗组分为糖尿病+低甘糖酯组(50 mg/kg甘糖酯)和糖尿病+高甘糖酯组(100 mg/kg甘糖酯)。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60 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甘糖酯治疗组的给药方法为甘糖酯溶液灌胃,持续12周。给药1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分离视网膜,取房水、血清,用ELISA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房水及血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及表达位置,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视网膜VEGF mRNA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给药12周后大鼠DR模型中,甘糖酯对大鼠的血糖没有影响,ELISA检测结果表明,各组大鼠血清中的VEGF蛋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组大鼠房水及视网膜中的VEGF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甘糖酯干预后房水及视网膜中VEGF蛋白较糖尿病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检测表明,正常对照组VEGF蛋白呈低表达,糖尿病组VEGF蛋白呈高表达状态,主要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从状层及外核层高表达;而给予甘糖酯干预后VEGF蛋白呈弱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视网膜中VEGF mRNA,可见正常对照组VEGF mRNA为低表达状态,糖尿病组VEGF mRNA的表达为正常对照组的2.12倍,甘糖酯干预后视网膜VEGF mRNA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 甘糖酯对大鼠早期DR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与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视网膜激光光凝术(GLP)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35例(135眼)BRVO-ME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n=45)、单纯激光组(n=45)、联合治疗组(n=45),单纯药物组仅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单纯激光组仅应用GLP治疗,联合治疗组先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间隔1周后应用GLP治疗。 结果 三组治疗3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对比,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1、2、3个月后BCVA水平较同期单纯药物组、单纯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水平对比,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1、2、3个月后CMT水平较同期单纯药物组、单纯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GLP治疗BRVO-ME较单纯药物和单纯激光治疗,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效果更明显,复发率更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β-榄香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变化的影响,以期为β-榄香烯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40只成年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β-榄香烯治疗组(40 mg/kg)和β-榄香烯治疗组(80 mg/kg)。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内注射大鼠给予构建糖尿病模型,对β-榄香烯治疗组大鼠实施β-榄香烯溶液灌胃,持续治疗12周。在给药12周末对各组大鼠进行处死,将大鼠的视网膜组织进行分离,同时收集大鼠房水与血清,使用ELISA法测定IL-1β、ICAM-1蛋白在大鼠视网膜组织、房水与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ICAM-1蛋白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ICAM-1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ELISA 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清与视网膜中IL-1β、ICAM-1 蛋白含量升高;但β-榄香烯治疗组(40 mg/kg)和β-榄香烯治疗组(80 mg/kg)大鼠血清与视网膜中IL-1β、ICAM-1 含量低于糖尿病组,其中β-榄香烯治疗组(80 mg/kg)对血清与视网膜IL-1β、ICAM-1蛋白的降低作用较β-榄香烯治疗组(40 mg/kg)作用更强;各组房水中IL-1β、ICAM-1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视网膜IL-1β蛋白微量表达,β-榄香烯治疗组(40 mg/kg)和β-榄香烯治疗组(80 mg/kg)IL-1β均较糖尿病组表达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视网膜IL-1β、ICAM-1蛋白表达量升高;β-榄香烯治疗组(40 mg/kg)和β-榄香烯治疗组(80 mg/kg)视网膜IL-1β、ICAM-1蛋白表达量均低于糖尿病组,且β-榄香烯治疗组(80 mg/kg)视网膜IL-1β、ICAM-1蛋白表达量低于β-榄香烯治疗组(40 mg/kg)。 结论 β-榄香烯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血清及视网膜组织中的IL-1β、ICAM-1炎性因子的产生,且β-榄香烯剂量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提示β-榄香烯可能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NTCSCs)移植对听神经损伤大鼠的修复作用。方法将转染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骨髓NTCSCs移植至螺旋神经元特异性损伤模型大鼠左耳耳蜗蜗轴处(右耳作为自身对照,注射相同体积PBS溶液),同时设对照组(A组)、实验组(B~E组),所有组注射相同体积PBS溶液,HE染色观察耳蜗中轴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EGFP的NTCSCs存活、分布部位及表达情况,注射后1周、2周、1个月时检测ABR阈值和DPOAE幅值等变化情况。结果 C组内耳耳蜗切片上发现转染EGFP基因的骨髓NTCSCs分散在鼓阶的腔隙内,D组发现转染EGFP基因的骨髓NTCSCs位置靠近基底膜和柯蒂氏器部位,E组发现转染EGFP基因的骨髓NTCSCs球团和两三个在一起的细胞聚集,并且位置靠近基底膜和柯蒂氏器部位,呈现良好的分布,类似有向基底膜和柯蒂氏器迁移行为;随着骨髓NTCSCs移植时间的延长,Nestin(+)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Myosin Ⅶa(+)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骨髓NTCSCs移植时间的延长,ABR阈值得到明显改善(P<0.05),DPOAE幅值明显上升(P<0.05)。结论 骨髓NTCSCs移植大鼠耳蜗后可逐渐分化成为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GNs),进而起到改善听神经损伤大鼠听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耳蜗毛细胞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加以鉴定.分离出生1~3 d的乳鼠耳蜗Corti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共培养14 d.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分化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指标(myosinⅦa、math1及calretinin)进行鉴定.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诱导分化后的细胞myosinⅦa、math1和calretinin表达阳性,RT-PCR提示分化后的细胞可表达毛细胞的标志物myosinⅦa和math1.结论 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具有毛细胞分子标志物的毛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及下丘GAD67和GABAAα1、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鼠下丘GAD67、GABAAα1、c-fos表达的改变在水杨酸钠耳毒性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24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水杨酸钠组(肌肉注射10%水杨酸钠175 mg/kg,2次/d,连续28 d)、对照组(每天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8 d)。两组大鼠在处死前进行ABR检测并观察ABR反应阈及波Ⅲ潜伏期的变化,然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并迅速剥离下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GAD67、GABAAα1、c-fos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①药物注射28 d后,水杨酸钠组较注射前以及对照组ABR反应阈明显升高,波Ⅲ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水杨酸钠组GAD67、GABAAα1、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GAD67、GABAAα1、c-fos均不同程度参与了水杨酸钠耳毒性的发生发展过程, c-fos表达的上调则可能与水杨酸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听觉中枢神经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将66例(78眼)白内障合并DME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组(IVR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组(IVTA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眼压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术前BCVA(LogMAR)、CRT和眼压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组的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之间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BCVA(LogMAR)、CRT的综合差异(group)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BCVA(LogMAR)、CRT的比较:IVR组与对照组差异,IVT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R组与IVT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眼压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组之间眼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周、1个月IVTA组眼压升高,与对照组、IVR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眼压的综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 结论 对合并DME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曲安奈德均可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雷珠单抗不会引起眼压升高,较曲安奈德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 纳入20例患者(20眼)。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 结果 注射眼术前,术后1、4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PSV、 EDV、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对侧眼术前,术后1、4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PSV、 EDV、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不影响湿性AMD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GLP-1通过调控mTOR信号通路诱导的自噬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符合要求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胰岛素组和GLP-1组,每组6只,于造模后即刻、4周、8周、12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水平,12周后处死,取视网膜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LC3、P53的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法测定血清氧化应激产物ROS、MDA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mTOR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组和GLP-1组可以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显示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减少或缺失,而胰岛素组和GLP-1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较规整,数量无明显减少,接近正常。免疫组化显示GLP-1组LC3、P53蛋白表达较其他组升高分别为(2.34±0.13,0.46±0.03),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P-1组氧化应激产物ROS、MDA含量分别为(74.68±4.08,55.60±1.50),较其他组减少,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创伤愈合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 IGF-1R)的表达,从分子水平探讨糖尿病角膜上皮创伤愈合延迟的可能机制。 方法 链脲霉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每周同一时间点监测体质量和空腹血糖变化。制作大鼠角膜上皮创伤模型,于创伤后不同时间点,评价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实时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检测角膜上皮中IGF-1、IGF-1R的表达。 结果 糖尿病组体质量低于正常组,空腹血糖浓度高于正常组。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慢。实时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新愈合的糖尿病组大鼠角膜上皮中IGF-1、IGF-1R的mRNA、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 结论 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创伤愈合延迟,IGF-1、IGF-1R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愈合延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囊样黄斑水肿的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试验比较,对确诊为囊样黄斑水肿的患者14例14眼,经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 mg并行格栅样光凝治疗。对照组为资料齐全并随访时间>6个月的既往病例16例(16眼)。治疗后3、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与治疗前视力相比,两组在治疗后3、6个月视力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11.4,F试验组=16.3, P<0.01),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与对照组相应时间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0.122,t治疗3月=1.11,t治疗6月=0.79,P≥0.05)。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相比,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所下降(F对照组=5.77,F试验组=7.29,P<0.01),试验组治疗前CMT与对照组相应时间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0.288,P>0.05),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CMT与对照组相应时间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3月=1.702,t治疗6月=1.92,P<0.05)。试验组术后4眼(28%)眼压升高。 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能有效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但必须警惕高眼压及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观察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初发活动期mCNV并接受IVR的38例42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取IVR 1针初始治疗联合按需注射(1+PR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高眼压大鼠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关系。 方法 健康SD大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及3-MA干预组,每组30只,每组又分5个亚时间组,每亚时间组6只。假手术组仅给予前房穿刺,实验组及3-MA组采用前房持续灌注法制作急性青光眼大鼠模型,3-MA组给予3-MA 10 μL玻璃体注射。每组分别于6 h、12 h、24 h、3 d、5 d处死动物,外侧膝状体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法检测LC3-Ⅱ及Beclin-1表达量的变化,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水平,比较自噬与凋亡因子的表达量变化。 结果 实验组LC3-Ⅱ及Beclin-1阳性细胞表达在6 h出现,24 h表达达高峰,之后逐渐回归至较低水平。3-MA组得到了相似曲线,但各组表达量均低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凋亡细胞表达在6 h均呈低表达,12 h少量表达,3 d时表达量达峰值,5 d仍可见较高表达,实验组在24 h之后各时间表达量低于3-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急性高眼压可以导致外侧膝状体神经元自噬与凋亡表达的发生,自噬可能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