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功能表型不同将TAMs分为M1型和M2型。M1型TAMs通过产生各种促炎因子参与炎症、清除体内病原体、参与抗肿瘤免疫而具有抗肿瘤作用,而M2型TAMs产生各种抗炎细胞因子来抑制炎症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大多数TAMs是M2样表型,其为OSCC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微环境,所以靶向TAMs在未来可成为一种新的治疗OSCC的方法。本文主要对TAMs在OSCC侵袭转移、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靶向TAMs治疗OSCC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来源的游离DNA对巨噬细胞极化作用,以及极化的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癌细胞系的干性和迁移能力调控作用。方法 取病理确诊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组织标本30例,异常增生的组织标本10例,正常口腔上皮组织标本10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2型巨噬细胞在不同口腔组织中数量及位置。收集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27细胞的条件培养基,纯化并提取游离DNA(cell free DNA, cfDNA)并进行鉴定。用cfDNA处理巨噬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qPCR检测极化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用cfDNA诱导后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CAL-27细胞,RT-q PCR检测其干性基因变化水平;并且通过划痕实验验证cf DNA诱导的巨噬细胞调控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结果 与正常口腔上皮组织相比,异常增生的口腔上皮深层结缔组织和口腔鳞癌间质中M2型巨噬细胞数量较多(P<0.05)。CAL-27细胞分泌长度在10 000~15 000 bp的cfDNA。CAL-27细胞分泌的cfDNA可诱导巨噬细胞高表达M2型巨噬细胞标记(P<0.05)。cfDNA处理的巨噬细... 相似文献
3.
口腔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众多基因异常表达的复杂过程,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对近年来几种与口腔癌关系密切的癌基因(ras、erbB、c-myc、survivin、hTRT等)和抑癌基因(p53、Rb、p16、nm23、FHIT、PTEN等)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全面从基因组水平(如基因通路,基因网络等)研究口腔癌的发病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口腔鳞癌巨噬细胞侵入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比较口腔正常、炎症及鳞癌组织内巨噬细胞和微血管数 ,鳞癌组织侵入的巨噬细胞和血管生成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巨噬细胞及微血管。结果 :巨噬细胞记数在鳞癌组织内、正常黏膜及炎症组织内均有差别 (P <0 .0 0 1) ,炎症组织内最多 ,鳞癌次之 ,正常黏膜内最少。微血管记数在鳞癌和炎症组织内较正常黏膜内均有增加 (P <0 .0 0 1) ,但在鳞癌内与炎症组织内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鳞癌中随病理分级的增加 ,巨噬细胞的侵入增加 (P <0 .0 5 ) ,微血管记数虽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巨噬细胞记数与微血管记数呈直线相关关系 ,呈正相关 (P <0 .0 1) ,巨噬细胞侵入在肿瘤坏死区域明显增多。结论 :在口腔鳞癌中侵入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 ,其在口腔鳞癌中的具体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阻止巨噬细胞侵入可以作为口腔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口腔鳞癌巨噬细胞和微血管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鳞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s)和肿瘤微血管在局部空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双染的方法观察标记巨噬细胞和微血管。结果 :在口腔鳞癌中TAMs密集的区域与微血管密集区域 ,两者的TAMs和微血管记数呈现相反的关系 (P <0 0 0 1)。结论 :在口腔鳞癌中TAMs迁徙、聚集到缺氧的区域 ,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 ,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Cal27细胞)上清液诱导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分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姜黄素抗OSC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不同浓度(1.25、2.50、5.00、10.00、20.00和40.00μmol·L-1)姜黄素组,各组细胞加入Cal27细胞上清液共同孵育48 h,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不同浓度(5、10和20μmol· L-1)姜黄素组,各组细胞加入Cal27细胞上清液共同孵育36和48 h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2(IL-1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Cal27细胞上清液孵育Raw264.7细胞48 h后,姜黄素组加入不同浓度(5、10和20μmol·L-1)姜黄素干预48 h,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12、iNOS、TNF-α、IL-10和精氨酸酶1(Arg-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 μmol·L-1姜黄素组Raw264.7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不同浓度姜黄素与Cal27细胞上清液共同孵育Raw264.7细胞36 h,与对照组比较,20 μmol·L-1姜黄素组Raw264.7细胞中IL-1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10和20μmol·L-1姜黄素组Raw264.7细胞中iNOS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20μmol·L-1组Raw264.7细胞中IL-1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不同浓度姜黄素与Cal27细胞上清液共同孵育Raw264.7细胞48 h,与对照组比较,5和20 μmol·L-1姜黄素组Raw264.7细胞中IL-1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5和20μmol·L-1姜黄素组Raw264.7细胞中iNOS、TNF-α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Cal27细胞上清液孵育Raw264.7细胞48 h后,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进行干预,与对照组比较,10和20 μmol·L-1姜黄素组Raw264.7细胞中IL-1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不同浓度姜黄素组Raw264.7细胞中iNOS、TNF-α和Arg-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20μmol·L-1姜黄素组Raw264.7细胞中IL-10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姜黄素可以在诱导TAMs的不同阶段调节TAMs分泌细胞因子IL-12、iNOS、TNF-α、IL-10和Arg-1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130的表达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临床的关系方法。方法37倒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13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表达,观察其临床相关性。结果37倒口腔肿瘤组织中,口腔癌中P130蛋白表达阳性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化程度越高表达越强(P〈0.05)。结论提示P130蛋白可能在口腔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相关宫颈癌的发生、进展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该院临床宫颈组织样本,包括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宫颈组织切片的CD204、CD163、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评估宫颈癌病变的恶性程度,宫颈组织切片的CD204、CD163、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评估不同恶性程度的宫颈癌患者发生hr-HPV感染及肿瘤转移情况。结果宫颈癌SCC(Ⅰ~Ⅱa期)的CD163、CD204、CD68等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 Ⅱ~Ⅲ期、CIN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CINⅡ~Ⅲ期的CD163、CD204、CD68等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宫颈癌CIN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SCC(Ⅰ~Ⅱa期)发生hr-HPV感染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高于CINⅡ~Ⅲ期、CIN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CINⅡ~Ⅲ期的发生hr-HPV感染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高于宫颈癌CIN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巨噬细胞中的CD163的表达水平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密切相关,巨噬细胞CD204、CD163、CD68的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癌的恶性程度而逐渐增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引发的宫颈癌可选择巨噬细胞CD204、CD163、CD68作为其进展发生的前瞻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肺癌已成为危害全球的肿瘤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已超过其他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6×1037×103),富含大量半胱氨酸的细胞内蛋白质,参与人体内许多病理反应,包括金属离子的稳态、氧化损伤的保护。MT在人体肿瘤中表达增多,研究肺癌时也发现在肺癌胞质内存在MT高表达,该文就MT在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底物,是细胞内仅次于葡萄糖的重要能量和营养来源。微生物和宿主细胞均能进行氨基酸代谢,其代谢产物广泛参与炎症、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微生物与宿主氨基酸代谢变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色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代谢途径及其产物与龋病、牙周病、舍格伦综合征,甚至口腔肿瘤等常见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理解口腔疾病致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有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微RNA(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构成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调节基因表达活性的功能。一些研究已经证实,miRNA在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miRNA在HPV相关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口腔癌的治疗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口腔癌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易使患者产生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加重患者病情。心理干预的目的不仅要消除患者的恐惧、绝望等心理问题,还要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心理干预的各种方法对口腔癌患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口腔癌的发生与心理疾病的关系以及心理干预在口腔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病(CKD)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升高趋势,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CKD患者由于肾功能受损而导致病情反复,病程长达数年,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并伴有严重的系统性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口腔微生物作为人类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人类健康状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口腔菌群失调与CKD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了解口腔微生物与CKD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慢性肾病患者口腔菌群特征,口腔菌群参与CKD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口腔菌群失调与CKD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通过口腔微生物靶点为CKD的早期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但是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需要心血管医师的关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做了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有关,但是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低,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不一。对于存在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应用他汀类药物发生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更大,但是其心血管事件上的获益大于其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