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第6位,死亡率第3位的恶性肿瘤。肝癌发病隐匿且发展迅速,多数患者发现时病情就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根治的机会。索拉非尼作为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开启了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先河,在随后的近十年内,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不断涌现,瑞戈非尼、乐伐替尼、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在Ⅲ期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就新出现的抗血管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肝癌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联合靶向免疫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7例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ACE联合靶向免疫药物治疗(联合组)16例,单纯靶向免疫治疗(单纯组)21例。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中位总生存期(mOS)。根据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mOS和mPFS分别为14.0个月(95% CI:4.59~23.41)和6.0个月(95% CI:4.04~7.96),单纯组分别为11.6个月(95% CI:4.53~18.67)和4.5个月(95% CI:3.38~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45)。联合组的ORR和DCR分别为68.75%和87.5%,较单纯组(4.76%和33.3%)均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结论 与单纯靶向免疫治疗相比,TACE联合靶向免疫药物治疗晚期HCC的疗效明显提高,且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传统放化疗对于不能手术的肝癌疗效有限,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仍然是当前主要手段。然而反复的TACE可加重病人肝脏损伤,且栓塞治疗后局部缺血、缺氧,促进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肿瘤复发,降低疗效。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尤其是多靶点索拉非尼的出现,开创了肿瘤治疗新领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独特优势,局部高浓度靶向药物导入及持续释放,不仅可提高抗肿瘤效果,还可弥补TACE术后复发等不足。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现就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放化疗对于不能手术的肝癌疗效有限,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仍然是当前主要手段.然而反复的TACE可加重病人肝脏损伤,且栓塞治疗后局部缺血、缺氧,促进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肿瘤复发,降低疗效.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尤其是多靶点索拉非尼的出现,开创了肿瘤治疗新领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独特优势,局部高浓度靶向药物导入及持续释放,不仅可提高抗肿瘤效果,还可弥补TACE术后复发等不足.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现就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于那些已经不适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单纯的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显然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面世,使得HCC的治疗有了新的治疗方案。在治疗HCC的临床试验当中,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剂、多靶点抑制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分子靶向药与TACE的联合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使用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剂、多靶点抑制剂等联合TACE治疗HCC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摘要】 中晚期肝细胞癌(HCC)因失去手术机会常采用多手段联合的综合治疗方式。随着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发现125I粒子对于中晚期HCC的肝内病灶、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病灶等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关PD-1、CTLA-4、TIM-3等ICI治疗中晚期HCC的研究也日趋完善。二者联合在调节肿瘤微环境、更大程度激活免疫效应、降低肿瘤耐药性方面发挥了较大优势,尽管目前有关二者协同应用的报道较少,但其前景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7.
8.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行TACE术的130例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疼痛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FOCUS- PDCA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TACE术后0~12 h时间段中重度疼痛发生33例(50.8%),干预组17例(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爆发痛发生率72%,因疼痛呼叫医师频率77%,术后第一晚睡眠指数(4.80±1.36)分;而干预组分别为40%、17%和(3.80±1.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CUS- PDCA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减轻TACE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与传统肿瘤治疗手段不同,免疫治疗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疗法已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确定可能受益于ICI治疗的患者仍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分子成像技术能实现无创实时检测,病灶和体内分布可视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标记ICI作为示踪剂,在肿瘤的分期、疾病的动态监测和ICI治疗受益者的筛选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述评对临床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新兴的免疫检查点[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TIM3)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相似文献
11.
12.
放疗主要是通过诱导DNA损伤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还可通过激活宿主免疫成分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从而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导致免疫抑制。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巨大的治疗潜力,其中又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最具代表性,但其在一些免疫“冷”肿瘤中并不起作用。基于放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组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发现PD-1/PD-L1抑制剂可以解除放疗导致的免疫抑制,而放疗可以使免疫“冷”肿瘤转换为免疫“热”肿瘤从而受益于免疫治疗,因此,二者的联合应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笔者将主要介绍放疗与PD-1/PD-L1抑制剂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总结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这对临床选择合适的获益人群、评估疗效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加辅助化疗是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传统的治疗方案,然而,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较低,不足15%,保肛率不能满足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近年来,将术后辅助化疗前移至术前的全程新辅助治疗(TNT)模式,进一步提高了pCR率,逐渐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模式,但其pCR率仍不足30%。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取得很大成功,但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应用较少。近年来,有多项临床试验探索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通过临床诊断证实的肝细胞肝癌患者45例,行TACE治疗后序贯给予CT引导下的病灶局部微波消融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后3、6、12、24个月的血液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情况,分析总结术后不同时间的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和患者生存率。
结果:4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血AFP下降有效率为100%(45/45)、100%(45/45)、93.3%(42/45)、91.1%(41/45);病灶局部控制率依次为:100%(45/45)、100%(45/45)、97.8%(44/45)、88.8%(40/45);生存率分别为:100%(45/45)、100%(45/45)、93.3%(42/45)、91.1%(41/45)。TACE治疗后患者出现发热、疼痛、均出现食欲下降、呕吐、肝功能异常等表现,对症处理后基本恢复。微波消融后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经对症处理后积液消失。45例患者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
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CT下定位精确,显像明显,治疗效果较佳,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放射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这种作用涉及与免疫系统间的复杂效应机制,并可能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结果。然而,放疗联合ICI协同调节免疫应答的同时也可能引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鉴于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加,需要关注放疗和ICI联合研究中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而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经皮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联合治疗组)135例采用TACE+伽玛刀治疗,B组(对照组)124例采用TACE治疗。完成治疗3个月后复查肿瘤大小,所有病例随访2年。结果 259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A、B两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3.7%、50.8%;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2%、85.9%、71.2%、54.1%和82.3%、65.3%、524%、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近期效果,优于单纯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估TACE联合瑞戈非尼二线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60例。患者均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一线靶向治疗,因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索拉非尼,口服瑞戈非尼二线序贯治疗。按m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并观察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OS),服药期间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随访至2021年6月,60例患者中,存活38例,死亡12例,失访10例,客观有效率(ORR)为3.3%,疾病控制率(DCR)为56.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3.5个月(95%CI:2.9~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1.3个月(95%CI:9.8~12.8个月),1年生存率为76%。TACE联合瑞戈非尼的不良反应有手足皮肤反应35例(58.3%),口腔黏膜炎18例(30%),疲乏16例(26.7%),腹泻22例(36.7%),高血压7例(11.7%),肝功能异常28例(46.7%),蛋白尿4例(6.7%),血小板减少27例(45%),中性粒细胞减少16例(26.7%),贫血32例(53.3%)等。结论 TACE联合瑞戈非尼二线序贯治疗中晚期HCC安全有效,对于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或无法耐受患者,联合序贯治疗可改善疾病进展时间和OS,且不良反应1~2级多见,绝大部分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