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期涡流状态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检查者25例(正常对照组)和AMI患者30例(AMI组),分别对健康检查者和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标准三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分析左心室收缩期涡流横径、纵径、横向、纵向位置及最大向量速度,比较涡流在正常对照组、AMI组术前、术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早期涡流纵径增大[分别为(27.08±4.37)和(21.64±5.41)min,P〈0.05],最大向量速度减小[分别为(25.23±8.42)和(32.83±12.23)cm/s,P〈0.05]。术后1个月AMI组涡流流量、强度、最大向量速度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健康成人左心室收缩期涡流遵循一定的规律,AMI患者左室收缩期涡流不规则,导致能量的损耗,PCI术后患者的涡流状态有所改善。VFM技术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PCI术前、术后心腔内血流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时间对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06年1月-2006年12月,50例急性STEMI患者入院后均即刻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直接PCI治疗后即刻随机分为两组:短时间组(STG 29例,PCI术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24~36h)和长时间组(LTG 21例,PCI术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48~72h)。记录两组基础临床资料、造影资料、出血事件、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出院前心超评估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资料、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TG组的住院期间心绞痛次数较STG组明显减少[(1.26±0.72)次/d比(1.75±0.88)次/d,P=0.040],且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STG组[(57.2±8.61%比(52.0±8.5)%;P=0.037]。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症PCI术后较长时间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并可减少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改善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3.
周娟  陈琳琳  周瑾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6):378-380+368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7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早期心脏纤维化分为发生组(n=41)和未发生组(n=76)。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病史、单导联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受试者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于患者早期心脏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未发生组患者比较,发生组患者ST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ST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心电图STR预测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78.9;左心室射血分数预测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灵敏度为70.7,特异度为84.2。结论 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T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不同时期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定量评价再灌注后心肌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分别于PCI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相关参数采集,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查及图像采集分析。测量二尖瓣E峰和A峰,并计算出E/A值;用改良的Simpson′s公式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采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狭窄冠脉供血的缺血心肌和正常冠脉供血的非缺血心肌应变指标: LS、RSpeak、TP、SRe及SRa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变,再灌注后,心肌舒张功能的恢复较收缩功能需更长时间;心脏整体功能恢复正常时,其局部心肌运动功能仍可存在异常。结论应用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治疗后左心室的整体及局部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验证应变技术对肥胖小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监测的有效性,通过与病理结合进一步说明肥胖所致心肌损伤改变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选取C57BL/6J雄性小鼠,经12周SPF级饲养建立肥胖动物模型,纳入肥胖组小鼠24只、对照组小鼠20只,采用Visualsonics Vevo 2100 Imaging System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常规指标[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及应用应变技术定量获取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参数)评价两组小鼠左心室收缩功能;通过病理大体形态、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小麦胚芽凝集素+异硫氰酸荧光素染色评价两组小鼠心肌组织改变。结果 超声生物显微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小鼠LVEF[(75.04±2.81)%比(63.63±2.03)%]及LVFS[(43.17±2.63)%比(33.71±1....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术治疗的疗效。方法AMI患者31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其中1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于PCI术后行自体MSC移植术治疗,PCI术后拒绝行细胞移植治疗的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PCI术前,术后1,3和6个月进行^99Tc^m-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改善程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行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放射性稀疏节段数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和6个月放射性缺损节段数试验组(2.37±1.09和2.21±0.93)较对照组(3.24±0.93和3.21±1.05)明显减少(t=2.32,2.79,P均〈0.05);与术前[(35.4±16.7)%和(32.8±15.9)%]相比,术后6个月试验组[(57.2±14.3)%]和对照组[(44.8±11.7)%]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t=4.27,2.18,P均〈0.05),试验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t=2.58,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自体MSC移植术后,应用^99Tc^m-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随访和评价疗效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期涡流状态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检查者25例(正常对照组)和AMI患者30例(AMI组),分别对健康检查者和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标准三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分析左心室收缩期涡流横径、纵径、横向、纵向位置及最大向量速度,比较涡流在正常对照组、AMI组术前、术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早期涡流纵径增大[分别为(27.08±4.37)和(21.64±5.41)min,P<0.05],最大向量速度减小[分别为(25.23±8.42)和(32.83±12.23)cm/s,P<0.05]。术后1个月AMI组涡流流量、强度、最大向量速度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健康成人左心室收缩期涡流遵循一定的规律,AMI患者左室收缩期涡流不规则,导致能量的损耗,PCI术后患者的涡流状态有所改善。VFM技术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PCI术前、术后心腔内血流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AM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06~2010-06期间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再通的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择期PCI治疗者53例,未行PCI者6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选用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阿斯匹林、调脂类等药物,随访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PCI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随访期间无心源性猝死及再梗发生,心绞痛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溶栓冠脉完全再通率低,此类患者择期PCI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AMI)的疗效。方法:分析2007-06~2010-06期间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再通的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择期PCI治疗者53例,未行PCI者6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选用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阿斯匹林、调脂类等药物,随访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PCI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随访期间无心源性猝死及再梗发生,心绞痛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溶栓冠脉完全再通率低,此类患者择期PCI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PCI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7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硝普钠组)和对照组39例(硝酸甘油组),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每次用0.05-0.1mg)和硝酸甘油(每次用0.1-0.2mg),术中出现低血压给予阿拉明0.5~1mg。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末次冠脉造影图像,分析其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观察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7d的射血分数;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8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内注射药物后:实验组TIMI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5%vs46.2%,P=0.004),TMP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48.7%,P=0.016);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dLVEF高于对照组(54.6%±9.2%,43.8%±5.9%);实验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vs20.5%,P=0.038);实验组在平均80d随访期间发生总的MACE事件比对照组相对有所减少(7.5%vs25.6%,P=0.030)。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可以改善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是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