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刀治疗,比较两组实际治疗效果及针刀定位失误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d组间腰部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d、3d观察组腰部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刀定位失误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2.50%、20.00%。治疗前超声检查表现为筋膜、肌肉明显增厚,肌内回声不均匀增强,肌束回声紊乱。治疗后超声检查表现为筋膜、肌肉增厚程度减轻,肌内回声增强消失,肌肉纹理清晰。结论肌骨超声检查可显示肌肉骨骼解剖结构,在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中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封闭配合针刀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志意  王坤 《人民军医》2006,49(1):27-27
2002年10月-2005年2月,我们采用封闭配合针刀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4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侧隐窝针联合针刀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FB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其中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侧隐窝针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VAS和改良ODI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1、3、6个月VAS和改良ODI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VAS和改良OD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侧隐窝针联合针刀治疗FBS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套正常成年男性干燥腰椎骨横突长、宽、厚、横突间距及横突间夹角等进行了测量,同时对5具成年男尸的腰椎横突区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①L3横突最长,L5横突宽及厚最大,横突长、宽、厚左右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横突间距亦以L5最大。横突间夹角在不同椎序间无显著性差异;②胸腰筋膜中层的纤维聚集成束附着于腰椎横突末端,在L3横突末端附着范围最大。每一横突间隙内有一恒定神经血管束从胸腰筋膜中层穿出,腰神经后外侧支被纤维束固定于横突背面。结论:①腰椎横突长度的解剖序列为L3〉L5〉L2〉L4〉L1;②L3横突最长,胸腰筋膜在L3横突末端附着范围最大,腰神经后外侧支被纤维束固定于横突背面等是导致L3横突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中青年腰腿痛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临床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复发率高。2008年2月--2009年11月,我们采用手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45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后形成有症状淋巴囊肿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31例因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并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形成有症状淋巴囊肿的患者进行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共处理31例患者46个囊肿。近期有效率100%。并发症包括引流管周围液体渗漏3例、引流管脱落1例;未发生感染。对26例患者进行了3个月以上的随访,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 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技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后形成的有症状淋巴囊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MWA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接受CT引导下MWA治疗的60例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CT引导下MWA治疗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100个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98个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98.0%。术后1个月内无一例因MWA造成的死亡,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发生咯血,1例胸腔积液,9例气胸,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MWA治疗肺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秀民  韩文岭 《武警医学》1997,8(3):175-176
小针刀治疗顽固性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武警医学院门诊部杨秀民韩文岭(天津300162)关键词小针刀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简称腰三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痛或腰臂痛疾患,多数患者用推拿封闭等疗法效果很好,少数症状重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病例,用腰部...  相似文献   

9.
韩文岭  徐东宁 《武警医学》2002,13(12):758-759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87例,女性5例,年龄19~54岁,平均24.3岁,病程5~24 a,平均3.7 a,有明确腰扭伤 史者59例,慢性累积性损伤33例,单侧发病者88例,双侧者4例,施术1次者45例,占48.9%,2次者36例,占39.1%,3次者11例;占12%,单纯小针刀治疗7例,占7.7%,小针刀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4例采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穿刺成功率98%,手术时间22~55 min,平均28 min。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2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0±8.3)、(3.6±0.7)、(2.9±0.7)和(3.0±0.9),显著低于术前的VAS评分(7.2±1.1),P值均<0.05;3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ODI分别为(23.6±2.6)、(19.5±1.5)、(18.5±1.5)和(18.8±1.8),显著低于术前的(35.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周、6个月和1年有效率分别为94.0%,95.2%,92.9%;优良率分别为77.4%,78.6%,73.8%。结论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注射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明确责任节段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3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对可疑责任节段进行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术明确责任节段33例,其中单节段24例(72.7%),2节段9例(27.3%).26例(78.8%)患者术中疼痛症状再现,伴加重,7例(21.2%)患者术中疼痛症状再现,不伴加重.术后VAS评分,20例(60.6%)显著有效,8例(24.2%)中度有效,5例(15.2%)无效,总有效率占84.8%;JOA评分,改善率优8例(24.2%),良12例(36.4%),中5例(15.2%),差8例(24.2%),优良中率占75.8%.结论 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有利于明确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责任节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中患者疼痛症状再现伴加重有利于术后疗效的预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频电针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频电针组、针刀封闭组及传统电针组,于疗程后1周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腰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中频电针组、针刀封闭组两组疗效、疗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优于传统电针组(P〈0.05),但两组之间疗效接近,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频电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接近针刀封闭治疗疗效,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联合注射胶原酶于腰椎间盘突出物表面和突出物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和疗效。方法 对155例经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导引下分别于椎间盘突出物表面和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L3-4、L4-5采用经椎间孔进针法,L5-S1多采用经小关节内缘、穿黄韧带、达硬膜外进针法。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100%,经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146例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4.2%。随访期间34例进行CT复查,其中32例可见原腰椎间盘突出物变小或消失,疗效均为优、良。2例无变化,疗效为差。2例并发椎间盘炎,经抗炎治疗治愈。结论 CT导引联合注射胶原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缺血性按压手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康复理疗科门诊就诊的62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患者使用缺血性按压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热磁治疗,均治疗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记录,同时进行组内及组间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ODI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评分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按压手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侧前入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靶点髓核摘除术(APL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并联合水针刀行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提高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证实并与临床症状相符的30例旁侧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5例合并轻度髓核脱出,均在"C"形臂监视下行APLD,并联合水针刀行相应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术。所有病例均获3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本组30例,显效率为80.0%(24/30),有效率为13.3%(4/30),无效率为6.7%(2/30),总有效率为93.3%(28/3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APL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可行性,联合水针刀行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骨转移瘤患者54例分为两组,其中行125I粒子植入的30例患者为治疗组,植入粒子总数1 581粒,平均每例植入(52±6)粒,另24例患者行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疼痛治疗有效率(NRS评分)、功能状态改善有效率(KPS评分)、以及病灶治疗疗效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的功能状态改善率为60%,高于对照组的29.2%;治疗组的镇痛显效率为36.2%,高于对照组的4.2%;病灶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粒子植入能有效缓解骨转移瘤引起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胸部结节或肿块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CT导向下采用18~20 G切吸两用穿刺针对25例胸部占位性病变进行穿刺并活检。结果25例患者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4例,结核3例,淋巴结肿大6例;恶性肿瘤中鳞癌6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转移瘤3例。总阳性诊断率达100%,其中细胞学诊断阳性率76%,组织学诊断阳性率92%。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及针道转移。结论 CT导向穿刺对胸部结节或肿块的诊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以下简称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1998年3月~2000年2月我们收治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患者15例,作为观察组,另以同期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明显侧弯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特点,X线片特点及Cobb角治疗前后变化,并作统计学处理。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结果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X线片腰椎明显旋转侧弯,广泛骨赘形成。与对照组骨赘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Cobb角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bb角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是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一种表现,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应用脊柱定点复位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的提出给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了可借鉴的临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CT导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 的效果。方法:对9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CT导引下分别于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达注射胶原酶,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 ̄2年,其中30例行CT复查。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随访3个月 ̄2年,优良率为95.6%,29例CT随访突出物 部分缩小或消失(96.7%),本组无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面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