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索和研究碱性清洗剂在硬式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8 月期间的 420 件污染的硬式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以腔镜器械种类与数量均分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 210 件。对照组采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器械,观察组采用碱性清洗剂清洗器械。观察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清洗效果 满意度和残留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实用性、经济效果和安全性各项清 洗效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碱性清洗剂应用于硬式腔镜器械清洗消毒,能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改 善残留血情况,提升清洗效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碱性清洗剂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质量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所使用过的120件污染器械作为对象,根据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件污染器械,对照组使用多酶清洗剂实施清洗,观察组使用碱性清洗剂,对2组器械清洗与清洁的质量、清洗人员的方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清洗质量评估为优的污染器械有52件,对照组清洗质量为优的污染器械有40件,观察组清洗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医务工作人员的清洗工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清洗剂对医疗器械的清洁效果要优于多酶清洗剂,可以有效清洗干涸血渍与变性蛋白质,成本较低,安全度相对较高,实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前后的效果。[方法]将流程改进前清洗、消毒的1 000件腔镜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流程改进后清洗、消毒的1 000件腔镜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清洗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感染率和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和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科学、合理,可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降低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手术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20年1月—12月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管理中,选取2020年1月—12月消毒供应中心的1528件硬式内镜器械作为观察组,将2019年1月—12月消毒中心的1613件硬式内镜器械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脉动真空灭菌柜消毒灭菌情况和硬式内镜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脉动真空灭菌柜消毒灭菌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式内镜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涉及计划制定、项目执行、流程审视、问题处理等4个流程,能帮助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者规范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流程,进而提高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基于全程监控的全自动腔镜清洗模式,观察其预防腔镜管腔器械产生生物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40件腔镜管腔器械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腔镜清洗;另选取2020年1—10月消毒供应中心40件腔镜管腔器械作为观察组,在基于全程监控的全自动腔镜清洗模式下行腔镜清洗。对比两组腔镜管腔器械消毒合格率、清洗时间、清洗效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放大镜检测、微生物培养检测、ATP生物荧光检测及杰力试纸法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清洗时间和清洗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器械相关感染,对照组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开展基于前程监控的全自动腔镜清洗模式,可有效控制腔镜管腔器械产生生物膜,提高清洗效率,对避免患者发生器械相关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提高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观察超声波清洗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我院的腔镜器械100件开展本次研究,将100件腔镜器按不同的清洗方案分为两组,即50件采用人工清洗法为对照组,50件采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器械生物膜细菌数。结果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清洗前,器械生物膜细菌数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清洗后,器械生物膜细菌数两组均下降,且观察组器械生物膜细菌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了提高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采取超声波清洗机,不仅可以提升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与清洗质量,还可以减少器械生物膜细菌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婷婷  李会 《妇幼护理》2022,2(3):507-509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在妇科腔镜器械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 我院妇科所使用的非一次性妇科腔镜器械 320 件作为研究样本。将 2021 年 7 月之前实施常规消毒模式的 160 件腔镜器械作为 对照组,将 2021 年 7 月之后应用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模式进行管理的 160 件腔镜器械作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腔镜器械感 染事件的发生率,各项合格率以及消毒管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发生腔镜器械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P<0.05)。观 察组的包装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和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器械的消毒管理质量各项评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在消毒供应中心妇科腔镜器械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降低 腔镜器械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器械合格率和消毒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碱性清洗剂结合新型清洗装置在双关节咬骨钳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600件骨科手术使用后的双关节咬骨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回收顺序将其依次予以编号,单号者纳入对照组,双号者纳入实验组,每组各300件,实验组使用碱性清洗剂结合新型清洗装置清洗,对照组使用多酶清洗剂结合超声清洗机清洗,分别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测定法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效果,并记录器械清洗时间。结果 实验组关节清洗合格率大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清洗时间为(27.46±2.08)min,对照组清洗时间为(40.55±2.10)min,实验组清洗时间少于对照组(t=21.632,P=0.001)。结论 碱性清洗剂结合新型清洗装置能显著提高双关节咬骨钳清洗质量,并有效缩短清洗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应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消毒的效果。[方法]选取使用回收的420件腔镜器械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为常规组与真空组,每组210件,常规组采用医院现行的人工冲洗+超声清洗技术,真空组采用真空超声清洗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清洗方式的效果。[结果]真空组的消毒合格率为87.14%,常规组的消毒合格率为26.19%;真空组所用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干燥时间均少于常规组;真空组ATP生物荧光法阳性数为7件,常规组ATP生物荧光法阳性数为50件;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应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消毒效果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物膜清洗剂联合超声波清洗管腔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2014年4~10月我中心采用生物膜清洗剂联合超声波清洗(试验组)及多酶清洗剂(对照组)分别对100件使用后经流水冲冼预处理的管腔器械进行清洗,然后使用目测和ATP生物荧光监测技术两种方法分别对两组清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管腔器械目测合格率、ATP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膜清洗剂联合超声波清洗能有效去除细菌生物膜,对管腔器械能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麦桃香  麦金英  麦雪贞 《全科护理》2016,(14):1483-1485
[目的]观察两种清洗剂在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 000件手术器械平均分成A组、B组,每组500件,均采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进行机械清洗,A组采用碱性清洗剂清洗,B组采用高效多酶清洗液清洗,采用目测法、残留血检测与微生物检测法对两组清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目测结果方面,A组清洗后合格率高于B组(P0.05);在残血测试结果方面,A组清洗合格率低于B组(P0.05);在微生物检测结果方面,A组清洗合格率低于B组(P0.05)。[结论]碱性清洗剂可有效减少手术器械锈斑和变色的出现,多酶清洗剂对血迹和病原菌有更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个氧气湿化瓶,根据采用清洁剂的种类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个,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并消毒,观察组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并消毒,比较两组清洗质量目测结果,并于消毒后第1,7~12,13~30 d分别抽取5个、35个、60个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三次合格率以及两组总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总合格率为72.0%,高于对照组的57.0%;虽然消毒后第1,7~12天两组合格率均为100.0%,但13~30 d观察组合格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3%,P<0.05.结论 与常规清洗相比,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可提高清洗质量与消毒效果,延长保存时间,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纯英 《全科护理》2013,(35):3327-3329
[目的]观察两种清洗流程运用于医疗器械清洗的效果.[方法]将污染的1 000件持针器、1 000件止血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观察组通过分类、多酶浸泡、除锈等预处理后再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清洗结束后依据中国医院消毒供应行业标准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清洗合格率明显提高、血污明显减少、灭菌合格情况和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清洗消毒流程上持续改进可提高医疗器械质量、保证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安全使用,达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RUHOF多酶清洗液在内窥镜清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RUHOF多酶清洗液在内窥镜(以下简称内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后的内镜80例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四槽法分别用RUHOF多酶清洗液和流动水清洗,观察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内镜表面清洁度的变化及内镜内腔、活检钳清洗消毒措施改进前后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结果RUHOF多酶清洗液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表面清洁度评分均低于流动水清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镜内腔、活检钳清洗消毒措施改进前后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UHOF多酶清洗液是一种理想的内镜清洗剂,能有效清洗和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清洗剂清洗牙科钻针的效果。方法将临床使用后的600支污染严重的牙科钻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多酶和碱性清洗剂进行清洗。通过20倍台式显微镜下观察及清洗前后三磷酸腺苷(ATP)相对发光值(RLU)的测定判断清洗效果。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多酶清洗剂清洗合格率为73.0%,碱性清洗剂清洗合格率为71.7%。清洗不合格的部位主要是钻针的颈部。RLU值的测定结果为:多酶清洗剂清洗的有效率为98.7%,碱性清洗剂清洗的有效率为99.1%。两种清洗剂清洗前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清洗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酶清洗剂和碱性清洗剂用于污染牙科钻针的清洗均有效果,但碱性清洗剂价格便宜,建议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消毒方法用于简易呼吸器的消毒效果,以便选择最佳的消毒方法。方法选择160个污染程度一致的简易呼吸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个,分别采用手工清洗消毒法和机械清洗消毒法对简易呼吸器进行清洗消毒。比较清洗消毒后气囊球体外表面、内腔面、接口内消毒的合格率。结果机械清洗消毒简易呼吸器各个部位合格率均为100.00%,手工清洗消毒合格率外表面100.00%、内腔面91.25%、接口内93.75%,两种方法清洗消毒后简易呼吸器外表面、接口内合格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腔面合格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简易呼吸器机械清洗消毒法优于手工清洗消毒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进器械装载方式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00件污染的手术复用器械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00,传统装载方式)与研究组(n=2000,基于器械的结构特点及清洗机清洗原理的改进器械装载方式)。比较两组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研究组的管腔类器械、轴节齿纹类器械、实体类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及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外观清洁度、轴节齿纹部清洁度、管腔清洁度、清洗质量及消毒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器械的结构特点及清洗机清洗原理改进器械装载方式,有利于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提高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隔夜骨科电动摆锯的清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至6月我院回收的80把电动摆锯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0把,传统预处理方法)与实验组(40把,改良预处理方法)。比较两组电动摆锯的预处理情况、清洗消耗时间及清洗效果。结果实验组明显血污、干涸血污的把数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清洗消耗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目测检查均清洗合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潜血试验显示,两组摆锯外表面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摆锯内腔缝隙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预处理方法对送回消毒供应中心的电动摆锯进行处理,可减少清洗消耗时间,提高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耳鼻咽喉内镜室清洗消毒及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在内镜诊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相关问题的环节,制定对应的防治措施,优化评价方法,减少医院内镜室感染发生的可能。方法采集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内镜室清洗消毒的基本情况,观察不同检测方法的内镜清洗合格率、内镜消毒操作合格率、内镜消毒合格率及细菌分型。将采取改进措施前后3个月的相关指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比较各项指标。结果采用蛋白残留、ATP生物荧光检测的方式所得出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10倍光源放大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10倍光源放大镜检查,阳性检出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蛋白残留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生物荧光检测仪阳性检出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镜消毒操作合格率、消毒结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4份标本共分离出细菌66株。结论 ATP荧光检测仪是较适合耳鼻咽喉内镜室快速可靠的检测内镜清洗效果的方法,并且应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完善质量评估系统,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变换体位实施清洁灌肠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实施清洁灌肠病人60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灌肠采用变换病人体位,对照组采用左侧卧位灌肠,就两组清洁灌肠溶液到达肠腔的部位和左、右结肠清洁效果3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清洁灌肠后,左侧结肠清洁率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右侧结肠清洁率比较P<0.01,呈极显著意义。结论:变换体位清洁灌肠较常规清洁灌肠清洁范围广、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