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太湖县疟疾流行情况,总结流行趋势及特点,探讨下一步疟疾防控工作重点。方法 利用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等收集整理太湖县1950—2020年疟疾疫情数据等资料,描述性分析太湖县疟疾流行情况。结果 1950—2020年70年间太湖县共发生疟疾162 542例,死亡54例。2011年发现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间日疟)。2012—2020年共报告6例境外输入病例,包括5例输入性恶性疟,1例输入性卵形疟。结论 现阶段太湖县疟疾的发病模式已由本地感染间日疟转变为境外输入性恶性疟为主,今后应加强对输入性疟疾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湖南省岳阳市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为巩固岳阳市消除疟疾成果和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为资料来源,收集整理2010—2020年岳阳市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2010—2020年岳阳市共报告疟疾病例69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11/10万。报告的疟疾病例以恶性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5.51%。全市10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1—12月均有报告,但在1—3月和6—8月出现两个发病高峰,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务工人员为主;省级机构报告14例,占20.29%;市级机构报告46例,占66.67%;县级机构报告7例,占10.14%。乡镇级医疗机构报告2例,占2.90%。发病-诊断的间隔时间0~33 d,中位数4 d。 结论 加强对赴境外务工人员等高风险人群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降低疟疾发病是今后岳阳市防疟工作的重点。持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疟疾诊治知识培训,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是防控输入性疟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海口市1951—2019年疟疾疫情特征,为评价控制疟疾效果和制订消除疟疾后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海口市1951—2019年疟疾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951—2019年报告疟疾病例34 408例,疫情经历了快速上升转为快速下降的过程。1951—1955年为疫情快速上升期,年发病率从273.08/10万上升至1 746.70/10万;1956年起疫情快速下降,至1965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年发病率从860.70/10万下降至7.92/10万;1966—2019年年发病率在0~14.70/10万。1991—2019年共报告病例441例。其中间日疟、恶性疟、卵型疟、未分型疟所占比例分别为70.07%、14.74%、0.45%、14.74%;疟疾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占79.59%;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21∶1,职业分布前4位分别为民工、工人、农民和学生,占比分别为36.05%、12.02%、10.43%、10.43%。 结论 海口市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病例分型以间日疟为主,6—10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以20~40岁男性青壮年为主,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和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郑州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郑州市2008-2018年疟疾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8-2018年共报告235例疟疾病例,2例为本地病例,其余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11年间发病率为0.20/10万~0.32/10万,平均发病率为0.27/10万,病例中恶性疟占74.89%,间日疟占17.02%;输入病例中183例(占77.87%)来自非洲国家感染,50例(占22.13%)来自中国以外亚洲国家。金水区、荥阳市、中原区3个县(区)分别为60例(占25.53%)、27例(占11.49%)和24例(占10.21%),占全部病例的47.23%;发病呈全年分布,5-7月份报告病例较多,占37.87%;病例中男性214例,女性21例,男女性别比为10.19∶1,年龄3~65岁, 20~40岁占57.45%;病例职业以工人为主,占47.66%(112/235),其次为农民(占22.98%,54/235)。结论 郑州市疟疾发病率均在较低水平,近年来报告病例均为输入性,防治效果稳定,,今后必须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姜从兵  唐月娥 《中国校医》2014,(10):736-737
目的分析睢宁县2004—2013年疟疾疫情特征,为睢宁县防治疟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间睢宁县疟疾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病例特征,分析疟疾的流行趋势和防治措施。结果 2004—2013年睢宁县共报告疟疾病例298例,均为散在病例,年发病率2.33/10万。间日疟292例,恶性疟6例。2011年无疟疾病例报告,且2011年之后病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间日疟有明显的时间分布高峰(χ2=18.47,P〈0.05),而恶性疟无明显的时间分布高峰。报告的病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4个月,中老年农民发病最多。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85,P〈0.01)。结论睢宁县间日疟病例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增加。应加强周围人群主动病例侦查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境外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11—2018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8年河北省输入性登革热发病情况及病例个案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河北省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54例,以轻型病例为主,无死亡病例。除2月外,全年均有病例输入,5—10月为高峰(占72.22%)。报告地区以保定和石家庄为主(59.26%);男女比为6.71∶1,20~49岁年龄组占85.18%,职业分布以农民(20例,占37.04%)最多。48例有明确输入来源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分别来源于亚洲(36例,75.00%),非洲(10例,占20.83%)、大洋洲(2例,占4.17%)。境内输入广东省和湖南省各1例,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6.7 d。临床诊断病例1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35例。结论 河北省2011—2018年登革热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呈波动上升趋势。防控重点在于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报告能力,发现病例及时处置,防止登革热的局部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杭州市消除疟疾前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疟疾后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6年杭州市报告的疟疾病例资料,比较消除疟疾前(2005—2010年)和消除疟疾后(2011—2016年)疟疾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和感染疟原虫种类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传播媒介消长情况。结果消除疟疾前报告疟疾340例,年均发病率为0.16/10万;消除疟疾后报告227例,年均发病率为0.25/10万。消除疟疾前本地病例报告39例,占11.47%;消除后无本地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消除疟疾前后比较,疟疾病例中男性比例由67.65%增至89.87%;18~60岁人群比例由75.88%增至96.04%;儿童/学生比例由17.35%降至7.49%;消除疟疾前发病时间分布为7—10月,消除疟疾后发病高峰无明显季节性;病例报告地区由郊区(县)报告为主(55.88%)变为主城区报告为主(81.06%);感染来源地由国内周边省份为主(77.94%)变为境外输入为主(99.12%);感染疟原虫种类由间日疟为主(88.24%)变为恶性疟为主(71.81%)。媒介监测捕获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消除疟疾前后中华按蚊平均密度分别为10.0和5.0只/(人·夜)。结论杭州市消除疟疾后,疟疾病例以境外输入性为主,往返境外地区的18~60岁男性是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建德市1999—2017年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建德市1999—2017年疟疾年报表、"三热"病人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分析疟疾流行季节、地区、人群分布特征及感染来源等。结果 1999—2017年建德市共报告疟疾70例,年均发病率为0.73/10万;间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分别占81.43%、15.71%和2.86%;死亡1例,为恶性疟。本地病例40例,占57.14%,均为间日疟,发病集中在5—10月,以20~59岁农民为主;其中2004年发生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居民点状暴发流行,持续5年,累计报告32例,占本地病例的80.00%。输入性病例30例,占42.86%,以外出务工感染为主,2012年前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国内高疟区和东南亚,2012年后主要来自非洲。中华按蚊是建德市唯一传疟媒介,叮人率平均为11.00只/(人·夜)。结论建德市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主要来源地从国内高疟区和东南亚转变为非洲;本地中华按蚊密度较高,仍需警惕本地疟疾病例的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6—2015年嘉兴市疟疾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嘉兴市疟疾病例数据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2006—2015年嘉兴市共报告疟疾1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3/万。其中男女性别比为2.08∶1,年龄主要集中在11~50岁,占90.99%,职业以民工和工人为主,占64.87%。本地感染病例10例,输入性病例101例,由其他省份输入病例74例,主要来自安徽和河南;境外输入27例,主要来自尼日利亚和刚果(金)。结论近年来嘉兴市以输入性疟疾病例为主,需加强对来自境外高疟区国家和国内其他流行省份的人群监测,并对发现的病例严格实施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湖南省疟疾流行规律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及措施。 方法 对湖南省历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 结果 湖南省曾发生过3次疟疾大流行,1954—1956年、1962—1965年和1971—1973年,发病率分别为87.45/万~156.04/万、39/万~ 58.98/万和44.46/万~69.51/万,通过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大多数地区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通过不断地落实各项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疟疾发病率持续稳定在1/10万以下。2010年湖南省报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后,已连续多年未报告本地感染病例。至2016年,全省122个县(市、区)和14个市(州)均通过了消除疟疾的县级考核和市级评估,2020年通过国家评估达到消除疟疾的标准。 结论 湖南省经过多年疟疾防治,保持连续11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降低本地再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5月31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OVID-19确诊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和住院相关情况。结果 惠州市确诊病例发病集中在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惠东县29例、惠城区17例、惠阳区11例、博罗县5例。轻型22例、普通型37例和重型3例,无危重型病例。男女比例为1∶1,发病年龄为1~85岁,中位数为46(36,60)岁。有明确湖北旅居史55例(88.71%),无明确接触史3例(4.84%)。未出现本地病例,主要以湖北省输入性病例(55例)为主,并且多为家族聚集性病例(45例)。经两两比较,重型病例住院天数长于轻型和普通型病例(P<0.05);不同临床分型病例的发病年龄和核酸首次转阴所需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14.52%)病例在出院6~15 d内出现复阳现象,复阳病例第2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较首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短(P<0.05)。结论 惠州市COVID-19以湖北省输入性和家庭聚集性为主,主要分布在惠东县。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住院天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波  陆群  仰凤桃 《现代预防医学》2019,(22):4037-4039
目的 分析合肥市2013 - 2018年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趋势,为制定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合肥市2013 - 2018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相关资料,对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感染的虫种,就诊情况,感染来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 - 2018年合肥市共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98/10万,其中恶性疟368例,占80.0%。6月份报告的病例数最多,占15.7%;肥东县是发病数最多的地区,占55.4%;发病人群以31~50岁年龄组(75.9%)和男性为主(99.1%);非洲国家(99.6%)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地。283例(61.5%)病例在境外有疟疾患病史;346例(75.2%)病例在初诊单位就得到了明确诊断。病例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2 d。结论 虽然境外输入性疟疾发生数呈现下降趋势,合肥市疟疾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既要保持消除本地感染疟疾的成果,同时做好输入性性疟疾防控,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和探讨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感染谱、分布特征、感染来源及传播特征。 方法 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医学观察管理,采用金山WPS Office个人版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图表绘制,使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邵阳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02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感染谱包括无症状感染、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含死亡病例);重型17例(占14.78%),危重型5例(占4.35%),粗病死率为0.87%,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死率5.88%,本地病例组的无症状感染者占比18.84%;疫情历时33 d,有27 d同时发生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输入性病例46例(占40.00%),本地感染69例(占60.00%),输入性病例主要来源于武汉(78.26%),本地感染传播主要来源于家庭内(76.81%)。结论 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呈现输入性疫情、局部聚集性疫情、少数不明感染来源病例特征,未发生明显的社区传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可能高于18.57%。家庭是疫情早期发生传播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指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特征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感染来源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1日,广州市共报告36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347例(占96.1%),无症状感染者14例。病例以外地输入为主,占73.2%,其中80.3%为湖北省输入(204/254)。63.7%的病例与聚集性疫情关联,且以家庭聚集为主(占85.1%)。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占78.1%),其次为干咳(占45.9%)。93.9%的病例表现为轻型或普通型,仅1例死亡。男性、高龄、职业为离退人员、自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发病前14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等因素与重症型病例有关(P<0.05或P<0.01)。 结论 广州市COVID-19疫情以湖北省输入为主,部分地区出现本地感染,家庭聚集性疫情多发,但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提示在以输入病例为主的地区采取加强主动排查、严格隔离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15.
吴云亮  张利宁  石敏 《中国校医》2022,36(8):596-598
目的 通过分析徐州市2016—2020年结核病流行特征,评价徐州市“十三五”期间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为徐州市制定下一步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徐州市2016—2020年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徐州市共报告结核病患者14 784例,报告发病率为33.78/10万,徐州市2016—2020年报告发病率逐年降低,从2016年的41.17/10万,降至2020年的27.52/10万(χ2趋势=311.589,P<0.001)。其中男性10 902例,女性3 882例,男女性别比为2.81:1,男性报告发病率(49.46/10万)高于女性(17.87/10万,χ2=3234.376,P<0.001);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29岁(3 141例,占21.25%)和50~79岁(7 061例,占47.76%);患者职业为农民的有11 530例(77.99%),其次为家务待业人员1 282例(8.67%)、离退休人员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