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日间手术模式下为女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7例女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日间手术,12例行非日间手术。结果:日间手术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非日间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间手术模式下为女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行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例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联合子宫圆韧带囊肿切除手术,观察并记录手术处理方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10例患者中6例行TAPP治疗,4例行TEP治疗;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中全部确诊为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无对侧隐匿疝患者;患者疝环直径平均(2.1±0.4)cm,平均手术时间(47.4±9.5)min,平均住院时间(2.54±0.43)d;术后随访(24.3±15.2)个月无囊肿复发、疝复发、感染、疼痛。 结论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行腹腔镜下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女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5例,其中4例行疝修补术加圆韧带囊肿摘除术,1例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加圆韧带囊肿摘除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0—60min,术中出血少,出血量均不超过50mL。4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例采用局麻,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均可恢复饮食并下床活动,术后5~7d出院,5例患者最长随访3年,未见疝及囊肿复发。结论子宫圆韧带囊肿临床上较少见,临床表现与腹股沟疝相似,临床医师对本病易误诊,尤其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病例更为少见,通过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女性腹股沟疝发病率为3%~6%。受制于样本量不足,对子宫圆韧带在手术中的处理方式尚存在较大争议。结合目前临床实际及外科医师操作共识,对于开放疝手术应尽量保留子宫圆韧带;高龄病人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可选择对子宫圆韧带直接予以横断;对于年轻、育龄期病人,可选择行腹膜切开再缝合法、Keyhole法对子宫圆韧带尽量予以保留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中子宫圆韧带腹壁化的理想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为14例女性患者行TAPP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重点关注手术操作过程中子宫圆韧带的处理。其中腹股沟斜疝12例,直疝1例,1例斜疝合并直疝。结果: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51.1±18.4)min,术后患者恢复理想。子宫圆韧带的处理:剥离1例,横断2例,沿其两侧纵行劈开腹膜游离11例。后者操作简便,可保证子宫圆韧带及腹膜的完整性。术后随访,无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沿子宫圆韧带纵向劈开腹膜,自腹膜完整分离子宫圆韧带,实现腹壁化,较剥离及横断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临床实用性强、学习曲线短,临床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01至2020-12-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128例女性单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术后情况。结果 77.3%的病人年龄<45岁;8.6%包块有压痛,26.6%平卧时包块不能完全还纳;3.9%为复发疝;73.4%为右侧腹股沟疝,以Ⅱ型(68.8%)和Ⅲ型(27.3%)为主;88.3%为单发子宫圆韧带囊肿。手术方式以Lichtenstein手术(76.6%)和腹腔镜手术(15.6%)为主。子宫圆韧带囊肿在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均可进行处理,82.0%的病人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囊肿,7.0%切除部分圆韧带及囊肿,7.0%切开囊肿引流。3例(2.3%)病人由于粘连致密或无法触及远端圆韧带囊肿,腹腔镜手术中转Lichtenstein手术;2例(1.6%)行腹腔镜手术联合开放切除囊肿。20例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5.0%,108例其他手术方式病人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6.7%。115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29 d,共2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腹膜主动切开技术在保留子宫圆韧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年至2019年10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普外科施行女性TEP术41例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将其中应用腹膜主动切开技术保留子宫圆韧带及切断子宫圆韧带患者进行比较,对比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腹膜主动切开技术保留子宫圆韧带21例,切断子宫圆韧带20例,各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疼痛、血清肿形成、腹股沟区异物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主动切开技术保留子宫圆韧带在TEP术中应用安全、可靠,不增加腹股沟疝复发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可保护子宫圆韧带原有解剖关系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女性股疝病人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并对子宫圆韧带进行重建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例女性股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TAPP,并行子宫圆韧带重建。结果 8例病人术后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为3~9(5.2±1.7)d,手术时间28~51(37.9±4.8)min,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4~6 h。术后病人疼痛较轻微,子宫圆韧带重建对女性生理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股沟区血清肿等并发症。随访6~36个月,8例子宫圆韧带重建病人无性生活不适感,所有病人均无慢性疼痛及股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TAPP治疗女性股疝疗效确切,同期行子宫圆韧带重建对女性生理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repair, TEP)治疗女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2年5月105例女性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TEP(腔镜组),42例行经腹股沟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指标和随访结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组6例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疝,同期修补。双侧疝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短[(102.7±14.6)min (n=30) vs.(113.4±12.8)min(n=13),t=-2.285,P=0.028],单侧疝手术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住院时间、异物感发生率优于开放组[(2.2±0.4)分vs.(2.6±0.7)分,t=-3.481,P=0.001;(7.1±2.4)d vs.(10.7±3.5)d,t=-5.841,P=0.000;7.9%(5/63) vs. 23.8%(10/42),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round ligament varicosities,RLV)和腹股沟疝的鉴别方法及其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41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初诊科室、误诊率、临床表现、B超影像表现以及确诊后的处理和预后情况。结果 41例均为孕中后期女性,平均年龄31.5岁,其中初诊考虑为腹股沟疝可能性28例(68.3%),表现为腹股沟区包块30例(73.2%),伴有腹股沟区胀痛不适25例(61.0%),仅有腹股沟区胀痛4例(9.7%),无包块无症状由常规孕检B超发现7例(17.1%)。所有病例均采用保守观察。有37例患者随访至产后3~6个月(随访率90.2%),所有患者腹股沟区包块明显减小或消失,局部胀痛症状消失。结论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多见于孕中后期,较易误诊为腹股沟疝,腹股沟B超是其确诊的最佳方法,确诊后只需保守观察即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4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4例,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采用善释D(9*13)补片];传统组30例,行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采用善释D10补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P =0.00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P=0.000)、术后住院时间(P=0.003)、肛门排气时间(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伤口血清肿(P=0.216)、血肿(P=1.000)、镇痛药物应用(P =0.090)、术后1年内复发率(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及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均是安全有效的,两者各有所长,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较经济的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可行性,总结经济型TEP的操作经验,为TEP的推广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23例腹股沟疝进行TEP的临床资料;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免气囊扩张器建立腹膜外间隙,使用国产聚丙烯补片且不予钉合固定等系列降低手术成本的手术方法。结果23例腹股沟疝患者腹膜撕裂3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中转全麻1例(均发生于斜疝);手术时间40~180min,平均住院5d,住院费用4500.00—5000.00元;术后无疼痛、血清肿、感染、疝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免气囊分离器,国产聚丙烯补片不予钉合固定的TEP是可行的,为其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TAPP术式治疗的52例患者资料,通过术中观察、有无中转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术后疼痛)、术后留院时间等,分析复发原因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 结果52例中原位复发18例(34.62%),新发34例(65.38%),TAPP术中转开放手术3例(5.77%),并发症发生5例(9.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 结论腹腔镜下TAPP疝修补术应用于前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疝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可行性,仔细操作可以避免副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32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患者160例。腔镜组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开放组以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美观评分、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及切口长度短(P<0.05),切口美观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但在住院费用方面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复发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开放组(1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用时少,切口长度小的特点,且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更早,疼痛持续的时间少,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也较低,但住院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患者35例。A组采用TEP术式,B组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总治疗费用。 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总治疗费用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 结论TEP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总治疗费用较为昂贵。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自身耐受程度,以及患者的经济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付鸿江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1):58-60
目的分析自固定轻量补片在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4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50例,应用自固定轻量补片行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补片(普通聚丙烯补片)行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恢复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术后短期疼痛情况。结果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1、2.223,P=0.021、0.023)。二组患者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2、P=0.123),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35,P=0.246)。二组患者术后1dVAS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3,P=0.136)。观察组术后7d,1、6个月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2.513、2.869,P=0.037、0.029、0.012)。二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自固定轻量补片术,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节约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并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行TEP,对照组行TAPP。比较2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并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和发现对侧隐匿疝量分别为(52.38±9.76)min和2.13%(1/47),与对照组(67.41±10.36)min和29.79%(14/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9,χ2=13.406,P均<0.001);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4±0.72)d与对照组(3.28±0.8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7,P=0.154)。自术前至术后2 d 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点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患者4例,对照组6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1% vs 12.77%,P>0.05)。试验组复发0,对照组复发1例(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以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APP术式。
结果25例患者TAPP手术均获得成功,均为腹膜前修补,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52.74±8.26)min。术中出血量为2~7 ml,平均(5.14±0.87)ml。术后留置导管患者1例,4 d后拔除导尿管,恢复自主排尿;出现阴囊血清肿患者2例,其中未处理10 d后自行吸收1例,经穿刺抽吸1次后治愈1例;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切口疼痛;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痛、肠梗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均于术后1~2 d开始下床活动,平均(0.93±0.51)d,住院时间为3~6 d,平均(3.17±0.78)d。所有患者均随访5~36个月,平均(16.79±4.36)个月,未出现补片感染、再次复发、持续性疼痛等情况。
结论TAP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一病区腹股沟疝住院患者209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102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107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情况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试验组无中转开放手术。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46.87±4.94)min vs(38.40±4.29)min,术中出血量降低(5.40±1.64)ml vs(11.12±2.09)ml,术后住院时间减少(4.18±1.09)d vs(5.08± 1.58)d,术后使用镇痛药和疼痛评分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随访时间为6~42个月,2组患者均未复发,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疝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无明显瘢痕等特点,是临床上可靠的治疗腹股沟疝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