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南平市接触性皮炎人群的常见致敏物质,为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皮肤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对南平市318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总阳性率84.0%(267/318),有≥2种致敏原的患者占71.9%(192/267);斑贴试验阳性率前5位的致敏原,分别为氯化钴(28.9%)、十二醇硫酸钠(28.9%)、重铬酸钾(26.7%)、对苯二胺(17.0%)和硫酸镍(16.0%);男性患者阳性率(84.8%)与女性(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结论 南平市接触性皮炎人群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4.0%。斑贴试验是了解接触性皮炎患者致敏原的简单、可靠、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患者主要变应原种类分布情况。方法对178例皮炎湿疹类患者依据疾病类型分为面部皮炎组(103例)、手部湿疹组(48例)和外阴湿疹组(27例),均进行斑贴试验,并以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三组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74.16%,面部皮炎患者阳性率为69.90%,手部湿疹患者阳性率为79.17%,外阴湿疹患者阳性率为81.48%,对照组阳性率为5.00%,四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59,P0.01),3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7,P0.05);常见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25.28%)、卡巴混合物(19.66%)、芳香混合物(19.10%)、重铬酸钾(16.85%)、对苯二胺基质(13.48%),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卡巴混合物阳性率分别为31.48%、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4,P0.01);3组病例中均有超过半数的病例存在2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结论硫酸镍、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对苯二胺基质是引起湖州地区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通过斑贴试验寻找相应变应原,可指导患者避免接触含有此类物质的物品,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出境人群的水痘Ig G抗体阳性率,分析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以及中国籍与外国籍人群抗体阳性率之间的差异,为上海口岸出境人群国际旅行前的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上海口岸健康体检或预防接种的出境人群的性别、年龄、国籍等信息,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 G抗体,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6—2020年上海口岸接受VZV Ig G抗体检测的出境人员29 478人,VZV Ig G抗体阳性率为81.6%,中国籍和外国籍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81.4%和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6,P=0.131)。中国籍人群中男性和女性VZV Ig 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0%和81.8%(χ2=0.192,P=0.661)。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1,P=0.031),2017年阳性率显著低于2020年(χ2=7.252,P=0.007)。VZV Ig G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面部皮炎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方法回顾分析皮肤科门诊面部皮炎患者的日常生活系列斑贴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127例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119例结果阳性,总阳性率为93.70%。阳性率较高的前6位变应原依次为硫柳汞(29.92%)、氯化镍(26.77%)、氯化钴(25.20%)、芳香混合物(18.90%)、硫酸镍(14.17%)及甲醛(13.86%)。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患者的职业分布主要为家庭主妇、工人、服务员、售货员和文员。结论硫柳汞、氯化镍、氯化钴、芳香混合物、硫酸镍及甲醛是面部皮炎患者常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本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银川市清湖苑社区2021年参加免费体检的1 150名≥6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 150名老年人中,高血压、超重或肥胖、心电图异常、腹部超声异常、高血糖、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分别为49.57%、61.39%、60.78%、59.13%、23.74%、24.35%、72.43%、61.65%、38.52%。不同性别老年人的超重或肥胖(χ2=5.553,P=0.018)、心电图异常(χ2=4.564,P=0.033)、腹部超声异常(χ2=27.295,P<0.001)、肾功能异常(χ2=87.433,P<0.001)和血脂异常(χ2=4.270,P=0.039)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老年人的高血压(χ2=0.101,P=0.751)、高血糖(χ2=0.629,P=0.4...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焦作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评估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焦作市6个县(区)0~79岁本地常住人口作为监测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计算抗体阳性率。结果 2019-2021年共检测996份血清标本,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83.84%、76.61%、85.64%。麻疹抗体阳性率各年龄组在50.85%~95.70%之间(χ2=69.51,P<0.001),风疹抗体阳性率各年龄组在44.07%~98.92%之间(χ2=94.64,P<0.001),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各年龄组在37.29%~96.77%之间(χ2=154.91,P<0.001)。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山阳区92.73%,最低为武陟县66.67%(χ2=58.58,P<0.001),风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武陟县82.42%,最低为马村区72.73%(χ2=6.08,P=0...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04—2022年出生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2022年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8 126名2004年后出生的人群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方法检测HBsAg和HBsAb,计算阳性率,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阳性率差异。结果 江西省2004—2022年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为1.40%,HBsAb阳性率为74.92%;男性和女性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4%、1.80%(χ2=6.18,P=0.013),HBsAb阳性率分别为75.55%、74.00%(χ2=2.51,P=0.113);0~4岁、5~9岁、10~14岁、15~18岁HBsAg阳性率依次为1.17%、1.31%、2.14%、3.12%(χ2=13.49,P=0.004),HBsAb阳性率依次为85.65%、60.26%、50.04%、46.42%(χ2=9.90,P<0.001);居住在城镇和农村的人群HB...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3—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的病原学结果,及时了解流感病毒流行趋势,发现优势病毒株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4 183例ILI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流感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24 183例标本流感病毒总阳性率18.43%,其中构成比最高者为季H3亚型(占37.34%)。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P=0.701)。不同年龄段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626,P<0.001),其中25~5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22.56%)。ILI数量与流感阳性率呈正相关(r=0.592,P<0.001)。不同年份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70.922,P<0.001),2013—2019年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30.559,P<0.001),2020年阳性率最低(0.04%),2021—2022年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304.465,...  相似文献   

9.
182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患者斑帖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病因及规律。方法 用IQ标准系列斑贴试验试剂盒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182例患者中阳性者 12 2例 ,阳性率为 6 7 0 3% ,其中接触性皮炎组斑试阳性率为 79/ 10 1(78 2 % ) ,湿疹组斑试阳性率为 4 3/ 81(5 3 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2 84 ,P <0 0 1)。结论 斑贴试验对了解接触性皮炎、湿疹的病因及指导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对临床上原因不明的过敏反应可做斑试 ,以排除过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河南省信阳市2019年—202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病原学检测结果,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对部分分离到的病毒株S片段基因进行扩增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502份样本中,新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92份,总阳性率为38.25%;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13,P=0.000);男女新布尼亚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0,P=0.012);阳性率以70岁~79岁组最高,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79,P=0.000);农民占病例总数的80.21%;发病集中在4月—10月,5月出现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环境接触性因素在面部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常见环境过敏原斑贴试验及问卷调查,对60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28例(46.7%)确诊为接触性皮炎,其中1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10例其他原因皮炎;22例不能排除环境接触因素的作用,为可疑接触性皮炎。这些患者斑贴阳性率为60%,仍不能忽视接触过敏因素的作用。结论斑贴试验阳性结果与疾病的联系是寻找病因或加重因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面部皮炎的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采用欧洲标准筛选变应原对62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列前10位的常见致敏原分别是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硫酸镍。结论:斑贴试验是面部皮炎患者寻找致敏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溧水地区常见变应原种类,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方法应用"瑞敏"牌斑贴试剂盒对180例(面部皮炎106例,手部湿疹47例,外阴湿疹27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皮肤斑贴试验,并以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过敏组斑贴试验阳性率74.44%,高于对照组(2.78%)(χ2=66.58,P0.01),3组病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常见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23.89%)、卡巴混合物(20.00%)、芳香混合物(19.44%)、重铬酸钾(17.22%)、对苯二胺基质(13.89%);3组病例中均有超过半数的病例存在2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卡巴混合物(33.33%,13.82%)、芳香混合物(12.28%,22.76%)。结论硫酸镍、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对苯二胺基质是引起溧水地区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方法对山西省大学城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有效数据用SPSS 17.0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视力下降的人数为4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8.23%,卡方检验的分析结果指出,影响视力下降的因素有医学专业(χ2=149.95,P<0.01),体育锻炼时间少(χ2=30.217,P<0.01),遗传因素(χ2=25.771,P<0.01),经常熬夜用眼(χ2=25.546,P<0.01),不正确的用眼姿势(χ2=49.779,P<0.01),一次性用眼时间过长(χ2=16.179,P<0.05)。大学生没有做眼保健操、不规范用眼和不定期检查视力的意识也与视力下降有关。结论 对山西省大学城5所高校大学生视力调查显示:大学生存在视力下降的现象,且占调查总人数的48.23%。影响视力下降的因素包括遗传、长时间用眼、缺乏用眼卫生意识和体育锻炼时间少。  相似文献   

15.
镍接触性皮炎的斑贴试验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并对13例硫酸镍(5%)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检。结果 3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对硫酸镍敏感(占35.5%),其中阳性反应皮肤组织学特征为:24h时表皮轻度海绵变性和灶状空泡变性,少许嗜酸性粒细胞外渗;48-72h时表皮和真皮炎症达高峰,主要是CD45RO^ T细胞和CD68^ 巨噬细胞分布于炎症表皮及真皮血管周围。916h-5d时表皮轻度增生,不同细胞成分参与修复过程。结论 硫酸镍是引起湿疹皮炎类疾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镍皮炎病理学改变符合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现况,为手机成瘾性行为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自填问卷方式,选取380名在校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为工具对西安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检出率为20.53%。越是低年级(χ2=8.847,P=0.012),手机话费支出越高(χ2=8.347,P=0.040);手机使用的频率越高(χ2=28.336,P=0.000),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越高。手机使用时间(OR=1.714)、学习上的自我感觉较差(OR=1.805)及同学的融入情况较差(OR=1.627)是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安某医学高校学生的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当高度关注手机对医学生不良影响,加强教育宣传管理力度,减少医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北某高校大学生校园受欺凌情况、网络使用情况及两者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1~3年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58名大学生的受欺凌情况和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校园受欺凌率为5.47%,男生(10.58%)高于女生(3.41%)。网络使用条目种类越多的学生受欺凌率越高(χ2=29.61,P<0.05)。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为城镇(OR=3.50,P=0.01)、挨打次数多(OR=2.90,P=0.03)、曾感受到孤独(OR=3.74,P=0.03)、一旦不能上网感到不舒服或不能静下心来干别的(OR=3.03,P=0.04)、向家长或老师同学隐瞒自己上网的事实(OR=4.82,P=0.04)等是大学生受欺凌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校大学生受欺凌与网络使用情况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53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变应原,以期更好地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30例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瑞敏标准变应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结果530例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7.2%。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8位的分别是硫酸镍(35-8%)、重铬酸钾(34.9%)、卡巴混合物(31.3%)、芳香混合物(31.1%)、甲醛(15.1%)、硫柳汞(14、3%)、苯唑卡因(13.8%)及对苯类(13.0%);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卡巴混合物(46.8%,26.6%)、硫酸镍(26.6%,37.2%)、黑橡胶混合物(18.5%,10.6%)、对苯类(25.8%,9.1%)、甲醛(16.9%,7.9%)、苯唑卡因(20.2%,11.8%)及硫氢基混合物(11.3%,2.0%);引起手部及面部皮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甲醛(14.1%,6.1%)、黑橡胶混合物(18.6%,7.1%)、硫柳汞(8.3%,17.3%)。结论硫酸镍、重铬酸钾、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是目前引起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卡巴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对苯类、甲醛、苯唑卡因、硫氢基混合物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变应原,硫酸镍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变应原。甲醛、黑橡胶混合物主要引起手部皮损,而硫柳汞则主要引起面部皮损。  相似文献   

19.
Fifty-two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mixed-food radio-allergosorbent test (RAST) and the skin provocation test 'Skin Application Food Test' (SAFT). The mixed-food RAST is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est with multiple allergens on one disk. The disk contains 6 common food allergens: cow's milk, egg, peanut, soy, codfish and wheat. The SAFT is a system with which foods are applied to the skin in the state in which they are consumed. This test system is routinely used in our subdivision of Paediatric Dermatology in Sophia Children's Hospital. In some children, atopic dermatitis grew worse after a positive SAFT reaction. In 50% of the 38 children with food allergy a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exacerbation/induction of atopic dermatitis and consumption or direct skin contact of foods to which the child was allergic. Due to direct skin contact of foods, atopic dermatitis can grow worse with sudden attacks of pruritus, especially on the hands and in the face. The SAFT imitates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symptoms, is child friendly and easy to perform. The mixed-food RAST can be used as a screening test to identify the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nd an atopic immune response to foods, so possibly food allergy.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arget organ (in atopic dermatitis: the skin) and the usefulness of the SAFT are then indicat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福州市某高校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为大学生开展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福州市某高校1 0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有977人(94.3%)具有不良饮食行为,760人(73.4%)存在两种以上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女生的不良饮水(87.78%)与零食行为(42.60%)高于男生(χ2=7.482,P=0.006; χ2=6.356,P=0.012),医学生的不良早餐行为(14.04%)和过度食用垃圾食品行为(38.39%)明显少于非医学生(χ2=18.303,P=0.000;χ2=7.167,P=0.007),大四及以上的学生过度食用垃圾食品行为(60.47%)和其他年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Z=-2.362,P=0.018),母亲文化程度仅与大学生的不良早餐行为有关(Z=-1.99,P=0.046),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平与不良早餐、过度食用垃圾食品、不良夜宵、不良零食行为的发生都密切相关(Z=-3.826,P=0.000;Z=-4.367,P=0.000;Z=-3.089,P=0.002;Z=-3.463,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月生活费水平为大学生综合不良饮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福州市某高校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普遍存在,加强大学生合理营养、均衡膳食知识健康教育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