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RI和MRS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和MRS在前列腺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和MRS所见,其中包括前列腺良性增生(BPH)16例及前列腺癌(PC)6例。MRI观察前列腺大小、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肿瘤侵犯程度,MRS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Cr)的化学位移及(Cho Cr)/Cit比值。结果16例BPH中,前列腺弥漫性增大,T2W均示前列腺中央叶明显增大,其中13例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高和/或低信号结节,部分低信号结节周围可见低信号假包膜,外围带受压变窄。6例PC中5例均表现为T2W外周带中见低信号区,1例表现为中央叶前部较大低信号结节;2例位于包膜内,4例突破包膜侵犯精囊腺和血管神经束,其中1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和骨盆骨转移。MRS上BPH患者Cit明显升高,Cho略升高,(Cho Cr)/Cit比值不高,平均0.60。PC患者,Cit明显下降,Cho明显升高,(Cho Cr)/Cit比值升高,平均2.51。分别对PC与BPH体素的2组代谢物比值进行比较,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0.353,P<0.05)。结论MRI和MRS有助于PC和BPH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1.5T场强下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能力。方法:对照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在24例患者的前列腺动态增强图像中测量130个ROI,其中癌肿组50个,良性组80个,建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标注曲线的类型,在曲线上测得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初始值、峰值,计算时间差、差值、强化速率和强化比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肿组50个ROI中,渐升型6个(12%),平台型5个(10%),速升缓降型39个(78%);良性组80个ROI中,渐升型20个(25%),平台型40个(50%),速升缓降型20个(25%)。癌肿组和良性组强化类型、开始时间、达峰时间、时间差、强化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值、差值、峰值、强化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强化速率指标优于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和时间差,其最佳工作点为72.085,特异度为0.76,敏感度为0.62,曲线下面积为0.73±0.046。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是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组织的有效手段,并以强化速率指标最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 10例及前列腺增生 30例行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和延迟增强扫描 ,观察病灶的信号变化并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前列腺癌在动态增强过程中 5例为早期强化 ,4例虽强化不显著 ,但与周围组织的信号差别增大 ,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峰值位于早期及中期 ,1例灶性癌变者增强前后均未见明确癌灶 ;而前列腺增生表现为逐渐强化 ,峰值多位于晚期。结论 动态增强MRI使前列腺癌与周围组织的信号差别增大 ,有助于观察病灶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在前列腺癌与增生的鉴别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MRI(DCE—MRI)对前列腺癌进行定量分析,评估DCE—MR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6名前列腺疾病患者,年龄43~81岁,包括前列腺癌患者35名,前列腺增生患者11名。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CE-MRI检查,在灌注参数图上测量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值,比较三者在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Ktrans、Kep、Vc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对Ktrans、Kep、Ve三者与Gleason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中,Ktrans、Ke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e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两者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6%、92.9%和85.7%、71.4%。Ve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无明显价值。Ktrans、Kep、Ve与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CE—MR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应用3D1HMRSI(3D MRSI)研究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代谢特点,并初步探讨3DMRSI对外周带PC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21例PCa的3D MRSI表现测量外周带PCa体素及BPH外周带体素的(Cho Cre)/Cit及Cho/Cre,并分别比较PCa体素及BPH体素2组代谢物比值结果BPH的外周带波谱主要表现为Cit高耸,Cho次之,Cre最低,PCa波谱主要表现为Cit峰明显下降甚至消失,Cho显著升高,两者波峰可呈现倒置;PCa体素的(Cho Cre)/Cit显著高于BPH体素,两者仅存在小部分重叠,PCa体素的Cho/Cre也显著高于BPH体素,但两者存在较大部分重叠结论外周带PCa的3D MRSI表现具有特征性,(Cho Cre)/Cit是诊断外周带PCa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中真性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图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10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的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常规MRI检查及IVIM检查。首先应用Firevoxel软件获得IVIM序列D、D*及f图,将所得伪彩图导入ITK-SNAP软件勾画感兴趣区。采用Pyradiomics软件进行高通量特征提取,最后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稀疏约束法算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模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7∶3分成训练组144例与验证组62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3个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预测效能。结果 基于D、D*及f图像组学模型预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训练组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7、0.978、0.992,验证组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5、0.975、0.985。决策曲线显示D、D*及f图影像组学模型在临床上可以获得... 相似文献
9.
10.
前列腺癌MRI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60岁以上临床怀疑前列腺癌的病人 59例 ,均行磁共振轴、矢、冠位平扫 ,运用盆腔相控线圈、采用自旋回波序列 ( SE) T1加权像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 FSE) T2 加权像 ,加或不加脂肪抑制技术。结果 :在 59例临床怀疑前列腺癌病人中 ,经 MRI检查提示前列腺癌 37例 ,经病理证实 2 9例 ,假阳性 8例 ,假阴性 4例。结论 :磁共振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及其分期的最有效影像手段 ,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定量测定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分度。方法前列腺增生组25例,MRI测量前列腺和中央腺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并计算其体积、重量,以及中央腺体积占前列腺总体积的比例。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增生程度与正常组间各径线MR测量值。结果增生前列腺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体积及重量均大于正常者,中央腺体积占腺体比例平均为46.1%,明显大于正常的20.4%。不同增生程度前列腺及中央腺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体积及重量MR测量值各项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25例前列腺增生均发生在中央腺,1例合并外周带增生,中央腺体积增大,信号不均匀,外周带受压变薄甚至消失,信号减低;增生结节T2WI可呈高、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中央腺体积占前列腺总体积的比例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增生和判断前列腺增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S M Noworolski R G Henry D B Vigneron J Kurhanewicz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2005,53(2):249-255
This study characterize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DCE) MRI of prostate tissues: cancerous peripheral zone (PZ), normal PZ, stromal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and glandular BPH. MRI, MRSI, and DCE MRI were performed on 25 patients. Tissues were identified with MRI, MRSI, and (when available) biopsy results. Motion between MRI and DCE MRI, and within DCE MRI was assessed and manually corrected. To assess tissue and patient effects, native T1's were measured in 12 of 25 patients, and DCE MRI results were normalized to muscle enhancement. Regions of cancer had a higher peak enhancement (P < 0.006), faster enhancement rate (P < 0.0008), and faster washout slope (P < 0.05) than normal PZ tissues. Stromal BPH had the fastest enhancement rate (P < 0.003) of all tissues and tended to have the greatest enhancement. Intersequence motion averaged 2.6 mm and reached 7.9 mm. Motion within DCE MRI was generally minimal (<2 pixels), but one case showed a large shift that would have confounded the results. Native T1's were similar across the prostatic tissues. Interpatient variability in DCE MRI was only partially reduced by normalization to muscle. DCE MRI of the prostate discriminated PZ cancer from normal PZ tissues and predominantly stromal and glandular BP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尿动力学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453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尿动力学检测并进行尿动力学评估,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453例皆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单纯(BOO)不伴明显膀胱功能障碍者215例(47.5%),不稳定膀胱86例(18.9%),低顺应性膀胱72例(15.9%),低顺应性伴不稳定膀胱24例(5.3%),逼尿肌收缩乏力77例(17.0%),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3(0.7%)例。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动力学检测可同时评估膀胱和尿道功能情况,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IPSS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获得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探讨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75例BPH患者行IPSS后,对患者前列腺行经直肠SWE检查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的平均弹性模量,分别测量尿道上部、中部、下部的A区(紧邻尿道)和B区(距尿道2mm处)弹性模量平均值.根据IPSS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差异,评价弹性模量与IPSS的相关性.选择17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结果 BPH患者轻度组36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7例.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前列腺周围组织弹性模量值分别为:上部A区( 16.21±2.54)、(20.71±2.92)、(26.79±3.45)、(31.74±4.13);上部B区(16.90±3.44)、(23.25±3.52)、( 28.72±3.29)、(38.31±3.81);中部A区(15.78±1.75)、(21.97±3.79)、(28.94±4.46)、(33.46±4.41);中部B区( 16.23±1.97)、(22.52±3.61)、(30.28±3.59)、(38.66±6.01);下部A 区( 17.93±7.03)、(23.23±4.99)、(27.71±3.71)、(40.37±7.89);下部B区(16.45±3.51)、(23.12±5.65)、(29.16±3.44)、(42.18±1.91).各区弹性模量与IPSS呈显著正相关(r=0.727~0.856,P<0.01).结论 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与IPSS显著相关,因此SWE可以作为无创评估膀胱出口梗阻程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MRI和MRS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的MR和MRS的表现 ,探讨MR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2 7例 (BPH 1 7例 ,PC 1 0例 )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和MRS所见。MRI分析指标为前列腺大小和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肿瘤侵犯程度。MRS观察枸橼酸盐 (Citr)和胆碱复合物(Cho)化学位移及其比值。结果 1 2例 ( 1 2 / 1 7,70 .6 %)BPHT1 WI上前列腺不规则增大 ,呈均匀的低信号 ,5例( 5 / 1 7,2 9.4 %)前列腺大小、形态正常 ;T2 WI上前列腺中央腺体显著增大 ,与外周带高信号分界清楚 ,1 4例 ( 82 .4 %)增生腺体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低信号和高信号结节灶 ,3例 ( 1 7.6 %)表现为弥漫性低信号 ;MRS上Citr波峰升高 ,Citr/Cho比值增大。 1 0例PCT2 WI上高信号外周带内见局灶性低信号区 ;4例位于前列腺包膜内 ,6例前列腺包膜受累 ,3例侵犯精囊 ,2例侵犯血管神经束 ,1例侵犯膀胱 ,1例盆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部分相互融合成块。MRS上Citr峰明显下降 ,Cho峰升高 ,Citr/Cho比值明显下降 ,与BP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RI能很好地反映BPH特点和判断PC包膜内、外受累 ;MRS能提供前列腺组织的代谢信息有助于鉴别PC和BPH。 相似文献
16.
17.
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良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MRI鉴别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脊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MRI表现及其与转移性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和20例转移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矢状位、横轴位).分析两者引起的压缩骨折MRI征象,包括椎体和椎弓根的形态及信号改变、椎间盘增厚、椎体内真空现象和椎旁软组织形态.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两者在椎体和椎弓根形态及信号、椎体内真空现象、椎旁软组织形态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形态及信号,与转移瘤之间有显著差异,大多能对二者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