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稳定性膀胱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过度活动的疾病,是指膀胱充盈期自主地或诱发地产生一种患者无法自主控制的无抑制收缩。既往也称不随意性膀胱、自主性膀胱、痉挛性膀胱等。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  相似文献   

2.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在被国际尿控协会正式规范之前多被冠以尿道综合征(urethralsyn-drome,US)、逼尿肌亢进(overactivedetrusor)、不稳定膀胱、膀胱刺激征等名称,而后其定义也被明确为:尿急为必需特征,伴有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通常还伴有尿频及夜尿症状^[1]。现对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女性尿道综合征是指患有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及小腹坠胀等下尿路刺激症状,而无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且无明显菌尿的一组症候群。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已将女性尿道综合征归于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1]。  相似文献   

4.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膀胱在充盈期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起的病症,以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为特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平滑肌收缩受损程度与脂质过氧化水平相关,提示氧化应激参与了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昆城 《光明中医》2008,23(3):320-321
1概述 不稳定膀胱(unstable bladder,USB)是指膀胱在潴尿期逼尿肌出现自发的或在咳嗽等诱发动作刺激下出现的无抑制性收缩,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尿动力学表现。表现为尿急、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临床按国际排尿控制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定义,储尿期逼尿肌压力变化幅度〉15cm H2O判断为USB。  相似文献   

6.
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征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它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过去有关名词较混乱,如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不稳定膀胱等。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多继发于前列腺疾病。OAB现代医学治疗原则包括: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如托特罗定、奥昔布宁、镇静、抗焦虑药、钙通道阻断剂、消炎痛、黄酮哌酯等;骶神经电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 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调查发现北京郊区成年女性OAB发病率高达8.1%[1]。国际尿控学会对OAB诊断标准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尿急, 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 伴有尿频(白天排尿次数8次)和夜尿(夜间排尿次数1次), 无尿路感染或其他明确的病理改变[2]。OAB产生的尿频、尿急、夜尿频多、小腹坠胀症状, 使患者不能远离洗手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生育后,女性的盆底组织松弛,膀胱储尿能力日益减弱,所以,50岁以上的女性近一半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的现象。医学上把这种不影响生命,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运动等腹部压力增加时出现小便不自主流出的现象称作压力性尿失禁。本文从痰湿方面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机理及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以尿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及夜尿多等症状,偶尔发生急迫性尿失禁。其病因与脑桥以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肌肉、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我院采取M受体拮抗剂联合固定穴位针刺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婵  胡忠根 《新中医》2012,(2):95-95
膀胱过度活动症为临床常见疾病,表现为尿急,伴有或不伴有尿失禁,通常有尿频和夜尿增多,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成组出现,病情严重的患者因小便难以控制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笔者根据软组织外科学理论,采用股内收肌群起止点针刺的方法,能有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