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CYP2E1 mRNA的调控效果.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分别灌服低、中、高剂量脂易消;易善复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灌服易复善.结果 从肝组织CYP2E1相对表达量(V值)来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CYP2E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脂易消各剂量组和易善复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各剂量组大鼠与易善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易消能明显降低NAFL大鼠肝脏中CYP2E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高脂饮食构建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模型;分析胰岛素抵抗(IR)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G)及高脂饮食组(FG)各24只。第2、4、6、8周末时,2组各随机抽取6只,称体重,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并计算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然后计算肝指数(肝湿重(g)/体重(g)×100%);制备肝组织匀浆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光镜检查肝组织切片以评价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果FG组大鼠的体重增长比NG组快;肝指数在第2、4、6、8周末均大于NG;第2周末时已出现肝细胞脂肪变,其程度随喂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第4周末开始出现IR、高TG、TC血症、肝脏转氨酶异常及肝脏脂质过氧化损害,第6周末时形成轻度脂肪肝,第8周末时发展为中度脂肪肝。结论SD大鼠用改良型高脂饲料持续喂养6周可形成伴有IR的NAFLD,IR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高脂饮食后肝脏和骨骼肌氧化应激及脂质堆积的差异。方法10只雄性Goto Kakisaki(GK)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硫辛酸治疗组(α-硫辛酸35mg/kg隔天腹腔内注射1次),健康Wistar大鼠4只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12周。测定各组大鼠肝、骨骼肌匀浆中的GSH、SOD和MDA及脂质谱水平,以及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对照组肝组织GSH、SOD和MDA及脂质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经α-硫辛酸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且GSH、SOD和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相关;骨骼肌组织中除SOD外,GSH和MDA以及脂质谱水平在3组之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对照组有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硫辛酸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而骨骼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高脂饮食可导致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和细胞内脂肪堆积,但肝脏和骨骼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α-硫辛酸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而对细胞脂质代谢异常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氧化应激探讨大黄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果糖诱导建立NAFLD大鼠模型。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酸组。测定大鼠体质量、肝湿重、血清学指标及与氧化应激和TLR4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GLU、TC、TG、MDA明显增高(P 0. 01),血清SOD、GSH-PX明显下降(P 0. 01),其肝组织TLR4 mRNA、MYD88mRNA、Cyr61 mRNA表达均上调(P 0. 05);与NAFLD模型组比较,大黄酸组大鼠血清ALT、TC、TG、GLU、MDA水平均明显下降(P 0. 01),血清AST水平下降(P 0. 05),血清SOD、GSH-PX明显上调(P 0. 01); TLR4 mRNA、Cyr61mRNA表达均下降(P 0. 05)。结论高脂高果糖饮食可诱发NAFLD,其机制可能与TLR4、MYD88、Cyr61信号通路有关;大黄酸对NAFL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TLR4、MYD88、Cyr61的高表达,从而有效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NO和iNOS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NO和iNOS的变化,研究NO和iNO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层分2组: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模型组以高脂饲料,喂养16W后处死大鼠,测体重、肝脏湿重,检测血清ALT、AST、ALP、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病理组织学观察,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肝组织NO水平和以H3-精氨酸转化实验测定肝组织iNOS活性。结果16W末,模型组肝脏出现明显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小叶炎症,肝指数、ALT、AST、ALP、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肝组织NO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iNOS活性也较正常组有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高脂喂养脂肪肝大鼠肝脏中iNOS活性增强,以及诱导生成的NO水平也增高,iNOS,NO在脂肪肝肝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贺丹  刘慧霞  李岚  谭雅琴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2):1585-1588
目的探讨库普弗细胞(KCs)异常在高脂饲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各12只,分别予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饲养12周。然后测定体重、肝重、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并观察KCs形态变化及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肝指数、血清ALT、AST、TG、TC水平、肝脏KCs产生的TNF-α及NO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小叶内KCs发生形态及功能改变,该变化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r=0.702,0.810,0.587,0.765,P均〈0.05)。结论高脂饮食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呈现形态及功能异常,该异常可能与NAFLD脂肪变性及炎症坏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并发NAFL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16只,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只。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125mg/(kg·d)灌胃治疗。于实验第16(治疗后8周)、20周(治疗后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UCP-2蛋白和UC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肝脏于第16周末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第20周末出现严重脂肪变性;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均〈0.01),UCP-2mRNA表达于第16周末[(1.789±0.301)VS(0.245±0.087),t=11.02,P〈0.011和20周末[(1.989±0.207)VS(0.262±0.058),t=17.93,P〈0.01]均高于正常组,以20周末更为明显。在16周末(治疗后8周)和20周末(治疗后12周),治疗组大鼠血清转氨酶、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1或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治疗组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在16周末和20周末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UCP.2mRNA表达在16周末[(0.665±0.088)VS(1.789±0.301),t=7.81,P〈0.01]和20周末[(0.610±0.102)VS(1.989±0.207),t=9.98,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并发NAFLD大鼠肝脏脂肪含量,调控肝脏UCP-2的适度表达,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高脂喂养Wistar大鼠肝脏脂肪变性、胰岛素敏感性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C)、高脂组(HF)和二甲双胍组(MF),每组8只,喂养8周后,以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测定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取空腹血清测定大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将大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取肝脏组织,测定肝糖原含量;提取、分离肝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提取肝组织总RNA,应用RT-PCR测定肝脏组织Mfn2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大鼠比较,HF组大鼠肝脏指数、TG、FBS、ALT、AST、INS明显升高,MF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组大鼠GIR、SOD活性及肝脏组织Mfn2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NC组和HF组大鼠分别比较,MF组大鼠GIR(8.40±0.50,7.29±0.40 vs 12.92±8.33)、肝糖原含量(1.73±0.01,1.82±0.31 vs 12.92±8.33)、SOD活性(13.71±2.67,9.08±3.12 vs 16.72±4.80)显著增加(P0.05)。NC和HF两组间,肝糖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HF组大鼠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中有脂滴空泡;MF组大鼠肝细胞显微结构无显著变化。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高脂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细胞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水甘油通道蛋白7(AQP7)在绝经后肝细胞脂肪变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绝经小鼠模型和油酸诱导的HepG2脂肪变性模型,HE染色和油红0染色法分别观察小鼠肝组织切片和HepG2细胞脂肪变性程度;q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切片中AQP7、肝细胞内成脂关键酶的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HepG2肝细胞中AQP7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去势动物模型的低雌激素状态和对照组相比,引起明显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质合成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表达上调,AQP7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补充雌激素可降低上述酶的表达,同时AQP7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均〈0.05)。建立油酸诱导的HepG2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发现:补充雌激素可减少脂质沉积,AQP7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相对值分别为(1.31±0.06)和(0.47±0.01),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而转染AQP7siRNA后该效应减弱,AQP7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相对值分别为(0.25±0.01)和(0.06±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添加雌激素后,AQP7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相对值分别为(0.40±0.02)和(0.2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7可能在雌激素调节肝细胞甘油三酯合成通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高脂喂养Wistar大鼠肝脏脂肪变性、胰岛素敏感性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
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C)、高脂组(HF) 和二甲双胍组(MF),每组8 只,喂养8 周
后,以高胰岛素 正常葡萄糖钳夹测定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取空腹血清测定大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 的水平;将大鼠肝
脏组织进行HE 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取肝脏组织,测定肝糖原含量;提取、分离肝细胞线粒体超
氧化物歧化酶,测定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提取肝组织总RNA,应用RT PCR 测定肝脏组织
Mfn2mRNA 的表达。结果 与NC 组大鼠比较,HF 组大鼠肝脏指数、TG、FBS、ALT、AST、INS明显
升高,MF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HF 组大鼠GIR、SOD 活性及肝脏组织
Mfn2mRNA 表达显著降低(犘<0.05)。与NC 组和HF 组大鼠分别比较,MF 组大鼠GIR (8.40±0.50,
7.29±0.40狏狊12.92±8.33)、肝糖原含量(1.73 ±0.01,1.82 ± 0.31狏狊12.92 ± 8.33)、SOD 活性
(13.71±2.67,9.08±3.12狏狊16.72±4.80)显著增加(犘<0.05)。NC 和HF两组间,肝糖原含量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犘>0.05)。肝组织HE 染色,结果显示,HF 组大鼠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中有脂滴空泡;
MF组大鼠肝细胞显微结构无显著变化。结论 二甲双胍可以改善高脂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增加胰岛素
敏感性,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细胞线粒体融合基因2 (Mfn2)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实现的。
关键词:二甲双胍;肝脏脂肪变性;胰岛素敏感性;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9 0681 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AFLD)患者肝功能与血脂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NAFLD患者116例,对照组94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酸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AFLD组ALT、AST、GGT及TG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LT、AST分别与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依次为0.423、0.324、-0.328、-0.282,P<0.01)。结论:NAFLD患者肝功能损害与脂代谢紊乱尤其是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决明子、枸杞果、绿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血脂代谢以及脂肪肝发展的影响情况.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法(high fat diet,HFD)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用决明子、枸杞果、绿茶浓缩液分别对甲、乙、丙三组予以灌胃治疗,同时对丁组模型对照组和戊组空白对照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经过4周喂养后,每2周在各组分别取5只小鼠进行解剖,取肝脏做石蜡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集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5),并取肝脏,制肝匀浆,测定LTG、LTC.结果 模型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相比,HDL-C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C、TG、ALT、AST、LDL-C、LTG、LT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决明子、枸杞果、绿茶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对肝脏脂肪沉积以及肝内炎症发展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分别为决明子〉枸杞果〉绿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94例CHB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A组,73例)和未合并NAFLD组(B组,121例),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1次/d)治疗5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LT指标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LN、PCⅢ、CI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NAFLD影响CHB患者肝功能恢复和肝纤维化进展,也降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分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1(forkhead box containing protein O subfamily 1,FOXO1)表达的变化,以及转录因子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葡萄糖 6 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FOXO1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与病理确诊的NAFLD患者,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肝组织FOXO1的表达以及FOXO1、PEPCK和G6PC的mRNA水平。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steatosis, SS)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NASH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高于SS组、对照组(P<0.001或P<0.05),而SS组与对照组之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的FOXO1阳性细胞数、FOXO1 mRNA、PEPCK mRNA、G6PC mRNA随病情的加重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FOXO1 mRNA水平与IR、炎症评分和脂肪变性评分、PEPCK mRNA和G6PC mRNA表达正相关。结论 不能根据ALT正常与否决定是否肝穿刺活检。NASH患者的FOXO1表达和活性增强,FOXO1转录因子调节PEPCK和G6PC的表达,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推测脂肪变性和炎性反应参与了FOXO1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在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158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铁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等各指标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根据肝脏超声结果分为NAFLD组(68例)及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及血脂、血糖、尿酸、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情况。结果NAFLD组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及甘油三酯、尿酸、转氨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显著相关(r=0.260、0.299,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NAFLD患者肝损的一个有效指标,并在NAFLD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的最佳饲料配比方案,为进一步开展脂肪肝及其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方法80只KM小鼠随机分为4组,甲、乙、丙为模型组,丁组为对照组。模型组给予不同梯度的高脂饮食,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在造模后每1周分别取模型组动物各5只处死,观察其病理模型形成情况,做血液指标检测及病理切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取肝脏,制肝匀浆,测定LTG、LTC。结果造模过程中,模型组动物乙组造模后体重增长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甲组、丙组迅速。至实验结束时,甲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7.62%,乙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16.76%,丙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11.14%,模型动物体重及肝指数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生化指标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的TC、TG、AIJT、AST、LDL—C、LTG、LTC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中乙组小鼠的变化幅度最大(P〈0.01)。在病理方面,造模组1周后乙组小鼠最早出现了轻度的肝脂肪变,造模2周乙组小鼠多呈中度脂肪变。造模4周乙组小鼠呈中重度的大泡性脂肪变。结论适当的高脂高胆固醇配比饮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脂肪肝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抵抗、瘦素的作用,探讨其防治脂肪肝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2只SD大鼠按体重大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正常组(A组、8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料喂养组(M组、34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4周末验证有脂肪肝后,M组32只大鼠按体重大小编号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1、M2、M3、M4四个亚组,每组8只,各大鼠饲养饲料不变,其中,M2、M3、M4组分别予低剂量大黄素、高剂量大黄素、二甲双胍干预,大黄素、二甲双胍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A组、M1组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8周末测定血清瘦素、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肝脂肪变和炎症程度.结果 与M1组比较,低、高剂量大黄素均能改善由HOMA-IR和ISI所评价的胰岛素抵抗(P <0.05,P<0.01).M1组血清瘦素较A组升高(P<0.01),M2、M3组血清瘦素较M1组降低(P <0.05,P<0.01);M1组血清瘦素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0.746,P<0.05),与ISI呈负相关(r=-0.731,P<0.05).与M1组比较,低、高剂量大黄素对大鼠肝脏脂肪变有不同改善(P <0.05,P<0,01),而对肝脏炎症均有改善(P<0.01).结论 大黄素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尿酸的关系。方法在本院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200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检测尿酸、血脂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NAFLD组分为非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统计分析两组的生化指标。结果NAFLD组较对照组尿酸水平有显著增加,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显著提高。2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分层后,男性组35~50岁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峰值,为49.15%;女性组50-65岁患病率达峰值,为42.11%;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不同,患病率不同。NAFLD患者非高尿酸血症组与高尿酸血症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与高尿酸血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mGluR5 mRNA在不同时段的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mGluR5 mRN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75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1、3、6、12、24 h及3 d、14 d组及其相对应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大鼠MCAO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mGluR5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对照组mGluR5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手术组mGluR5 mRNA各时间段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缺血1 h其表达即有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GluR5 mRNA表达6 h达到高峰(F=5.328,P〈0.00),3 d后表达开始下降(P〈0.01),14 d基本降至正常对照水平(P〉0.05)。结论:mGluR5在脑缺血后升高,提示mGluR5在脑梗死中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对我们的临床研究指出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维生素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当锻炼的9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罗格列酮、维生素E、罗格列酮联合维生素E三种方法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血脂水平(TG)、NAFLD超声形态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肝功能、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肝功能(ALT、AST、GGT)改善尤为明显(P〈0.01)。治疗后三组肝功能、血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改善优于维生素E组及罗格列酮组(P〈0.01),TG改善亦优于其他两组(P〈0.05)。维生素E组、罗格列酮组、联合组有效率分别为53.33%,66.67%,90.00%;联合组与罗格列酮组、维生素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4.812,P〈0.05;字2=9.932,P〈0.01)。结论:罗格列酮和维生素E联合治疗NAFLD安全有效,且联合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