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温环境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12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只。实验组是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左室支中下1/3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对照组是开胸但不阻断冠状动脉血流。两组家兔均在自然低温环境下(10℃、5℃、0℃、-5℃)暴露30min、60min后做心肌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情况。结果:10℃和5℃自然低温环境下对照组心肌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变化。当环境温度从0℃降至-5℃ 的过程中,对照组心肌纤维从排列较整齐逐渐变为心肌纤维拉长、排列疏松,心肌间质细胞水肿。当环境温度从10℃降至-5℃的过程中,实验组心肌纤维逐渐从拉长,排列疏松至排列呈波浪状改变并有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问质水肿,小血管明显淤血。结论: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可使心肌细胞变性损伤,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肌细胞损伤更加明显。提示低温环境的变化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对已有缺血改变的心肌细胞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的家兔在急性低温低氧复合环境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正常低温低氧组,心肌缺血常温常氧组和心肌缺血缺氧组。将心肌缺血的家兔置于低温(-10±2)℃和低氧(氧含量为8.5%)冷柜中1h,然后取动脉血测定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心肌缺血的家兔在急性低温低氧环境中血清中的SOD活力比在常温常氧下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缺血的家兔在急性低温低氧环境中血清SOD活力、MDA含量与正常家兔在急性低温低氧环境中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低温复合低氧对心肌缺血的家兔有加重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3.
低温环境对家兔血清蛋白、血糖和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低温环境对家兔血清蛋白、血糖和钙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家兔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置于2、-4、-6℃的环境,对照组置于室温16℃,均放置30~60 min后,取外周血检测血糖、血清蛋白和钙,并测肛温和心电图(ECG).结果随环境温度下降,实验组血清蛋白、血糖和钙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肛温逐渐降低,ECG显示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结论低温环境可致家兔血清蛋白、血糖和钙代谢失调及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4.
魏一大  金书香 《卫生研究》1992,21(3):117-119
在人工气候室气温为20℃、5℃、-5℃和-15℃的条件下对家兔前肢血流图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家兔前肢血流图的变化与环境温度和受冷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9809)。在低温条件下家兔前肢血流图主要为流入时间(a)延长,波幅(h)降低和流入容积指数(h/a)下降,使未梢血管收缩和血管弹性减弱呈显著变化的环境温度是5℃,肢端血液循环呈显著减少的环境温度是-5℃。由此可见,环境温度5℃是影响家兔前肢血液循环生理机能变化的温度界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心肌缺血的状况下多种环境因素变化对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MDA(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72只,随机分为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低氧高温组、心肌缺血低氧组、心肌缺血饥饿组、心肌缺血低氧高温饥饿组、单纯低氧组,单纯饥饿组、单纯高温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心肌缺血模型按心肌缺血方法手术。将各组分别置于相应的环境中,时间为30min,实验后立即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的测定。[结果]心肌缺血后,多因素的环境变化作用于机体可使SOD活力下降(P﹤0.05),MDA含量升高(P﹤0.05)。[结论]多因素的环境变化可使心肌缺血家兔的自由基增多。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间在我院做动态心电图 ,有明确心肌梗塞或典型心绞痛病史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过程中有一次以上心肌缺血出现时病人无症状。无痛性心肌缺血判断标准 :病人无症状 ,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 >0 1mv持续 1min以上 ,两次间隔 1min以上。 17例病人 ,男 14例 ,女 3例 ,年龄 4 6岁至 71岁 ,平均年龄 5 7岁。其中急性前壁心梗3例 ,陈旧性前壁心梗 4例 ,急性下壁心梗 1例 ,陈旧性下壁心梗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4例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3例。1·2 临床资料 因有心悸、胸闷、胸痛…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介绍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茶色素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经心电图检查及Pit敏感性筛选,选取健康成年家兔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茶色素低剂量组(48mg/kg)和茶色素高剂量组(96mg/kg),每组8只。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诱发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监测观察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的Ⅱ导联心电图ST段位移及T波波幅,同时测定血压值,观察实验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模型对照组家兔心电图出现明显的波形异常,ST段变化显著,T波倒置明显,血压升高亦显著(P〈0.01,P〈0.05)。而茶色素大、小剂量组ST段及T波的缺血性变化可显著减轻,且动脉血压明显下降(P〈0.05),但茶色素大小剂量组之间心电图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茶色素可减轻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家兔心电图缺血性改变(ST段抬高、T波倒置),并能对抗血压的异常升高(P〈0.05),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梁峰翎 《现代养生》2014,(16):136-137
目的:通过对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变化的观察,以了解其在临床上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用12导联DCG记录系统对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进行24h连续监测,观察患者有无症状和ST段下移持续的时间,并回顾性分析数据。结果:60例患者中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198次,其中无症状性发作179次(90.04%),有症状性发作19次(9.60%);ST段下移发作在6:00~12:00比较频繁,在0:00~6:00出现相对较少;心肌缺血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持续的时间为(11.0±23)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持续的时间为(31.5±27)min/次,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CG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SMI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供氧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临床依据患者是否存在胸痛症状将该病划分为两个类别,即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既往研究资料中表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25%左右为有症状者,75%左右为无症状者;而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的占比区间为20%~60%;以此导致很多患者发病后,因不具备典型症状而大概率误诊、漏诊。现阶段临床多通过冠脉CT、冠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以及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等方式对心肌缺血进行诊断,但这些技术存在有创性、体制运动能力要求等弊端,难以普及;动态心电图因不具备上述弊端,且诊断信息更为充足成为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心肌缺血诊断方案。本文结合既往研究资料对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进行分析,旨在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阚小杰 《现代保健》2014,(32):142-144
目的:探讨对于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SMI)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临床分析。方法:采集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8例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98例,先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察,再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总结两种检查情况。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出现313阵次ST段缺血性改变。上午6~12点发作152阵次,占48.56%;下午12~18点发作64阵次,占20.45%;夜间18~24点发作54阵次,占17.25%;凌晨0~6点发作43阵次,占13.74%。98例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共发作210阵次,所占比例为67.09%。SMI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比较ST段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可以有效检查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情况,提供了临床工作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IM)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冠脉造影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中,RCA病变占84.0%,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心电图ST段压低AVL〉I中,RCA病变占86.8%,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中,RCA病变占18.2%,明显小于LCX病变(P〈0.05);心电图AVL S/R〉1/3伴ST段压低〉1 mm,RCA病变占84.0%,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时,LCX病变占77.8%,明显大于RCA病变不同部位闭塞所占比例(P〈0.05);在0.5~1.2之间时, RCA病变远端闭塞占75.0%,明显大于RCA近中段闭塞和LCX闭塞病变组(P〈0.05);〈0.5时RCA近中段闭塞共占87.5%,明显大于其他两个位置(P〈0.05)。结论:IAIM患者心电图显示与梗死相关动脉具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具有明显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罗会海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71-1672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 2003年11月—2009年11月分析利辛县人民医院收治消化道大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2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学测定结果。结果消化道大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可示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及性质,心肌酶谱均升高,病死率高达30%。结论消化道大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与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血管平滑肌收缩、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有关。并容易认为由消化系统原发病所致,从而被忽视。为此应注意动态观察其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认为,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者降低都是引发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所有心肌缺血患者都拥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还有一种患者称之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也就是说其在发病期间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极有可能因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动态心电图技术可以自身强大的功能和效应进行定位诊断,以更加原始的方式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各项医疗数据,例如心肌缺血程度、持续时间等。可有效避免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引发的漏诊或误诊问题,为患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更加权威的保障。同时,动态心电图技术费用较低,操作更为简便,对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广芝 《中国医师杂志》2003,5(8):1032-103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选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126例,追踪描记12导联心电图,予以分析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前壁心肌梗塞61例、前间壁心肌梗塞26例、前壁及下壁心肌梗塞9例、下壁心肌梗塞22例、正后壁心肌梗塞8例、伴有急性损伤阻滞者56例,其心电图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特点。结论 心电图ST段、T波、R波的改变及假性正常化等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抽取奇数的患者纳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抽取偶数的患者纳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电图,观察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例数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观察组患者37/45例(82%)优于对照组30/45例(67%),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中,观察组患者36/45例(80%)高于对照组28/45例(62%),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检查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可有效诊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急性心肌梗死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临床医学已经可以证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是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发病后患者的心肌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严重缺血的状态,最终致使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从病理角度来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为进行性的改变,医生完全可以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在短时间内判断患者的病症,以便拿出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