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特殊护理。方法: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进行心理、饮食、专科特殊护理。结果: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脑出血死亡4例,心肌梗塞1例。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32例。结论: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其生存率,是糖尿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难点及重点。  相似文献   

2.
赵卫佐 《现代保健》2010,(13):72-7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人工肾室1998~2009年21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年轻患者(〈60岁)中以慢性肾炎为主,占总数的60%,而老年患者(〉60岁)中主要以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为主,合计占发病总数的49.9%。大于慢性肾炎的发病比例。结论维持性血透的病因,年轻患者以慢性肾炎为主,老年患者以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的种类与程度,分析患者症状困扰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150例,用透析症状调查量表(dialysis symptomindex,DSI)调查患者的症状困扰,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透析情况等因素对症状困扰的影响。结果8种症状困扰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报告超过50%,包括易醒(占68、0%),皮肤干燥(占58.7%),骨骼或关节疼痛(占58.7%),肌肉痉挛(占58.7%),疲倦或无力(占57.4%),入睡困难(占59.4%),咳嗽(占55.4%),口干(占54.4%),易醒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均值最高,达2.31分。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的因素有年龄、婚姻、职业有无、透析年龄、每周透析时间、Hb、A1b等,尤其是透析年龄和每周透析时间最为明显(P〈0.01)。透析年龄越长,患者的症状困扰越明显;每周透析时间越少,患者的症状困扰亦越明显。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困扰发生较普遍,需要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症状困扰。  相似文献   

4.
张萍 《健康必读》2008,7(12):15-16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磷浓度影响。方法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每组各4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h,并对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BUN、Scr、β2-MG、血磷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β2-MG、血清磷浓度,透析效果优于低通量透析,透析膜的通量是影响清除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MG、血清磷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的HCV抗体(抗 HCV),同时对患者既往HCV病史、透析时间、输血史、血液透析频率及接受过透析的医院数等进行调查。结果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 HCV阳性22例,阳性率40.74%。其中透析时间≤2年者抗 HCV阳性率为7.69%(2/26),>2年者则达71.43%(20/28),显著高于前者(χ2=22.68,P<0.01); 透析频率3次/周的患者抗 HCV阳性率为91.67%(11/12),明显高于透析频率为1~2次/周的患者(26.19%,11/42)(χ2=16.57,P<0.01)。结论该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血液透析时间和透析频率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肾病是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以及感染性的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6.09%,其中胰岛素依赖型(IDDM)约占10%,并发肾损害者约为35%,以青少年为主,发病较快,易死于肾功能衰竭;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以中老年人多见,并发肾损害者约15%~60%,病情发展较慢,大多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于肾功能衰竭者不到10%。据统计,糖尿病引起肾功能衰竭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为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病之一。本文对T2DM肾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T2DM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不同病因导致肾性贫血的治疗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2011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0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分组,其中糖尿病肾病组患者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患者24例,在患者透析治疗后给予静脉推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两组患者的贫血相关指标。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等相关指标均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为严重,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的。肾性贫血患者,在血液透析后采用推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性贫血患者差,可能与患者的血糖水平、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炎症等因素相关。明确不同病因导致的肾性贫血,对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近年来180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原发病因及营养状况进行总结。结果感染组86例次患者共感染113例次,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6.9%)、泌尿系(21.6%)和静脉导管(11.8%);进行细菌培养50例次,阳性38例次,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占60.3%)常见;感染组中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而患者的年龄和自费比率却明显高于非感染组;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18.3%、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8.7%。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较高,原发病中尤以糖尿病及SLE患者感染多见,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2011年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并发结核感染1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1例(15.27%)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菌感染患者中,有4例肺结核,3例胸膜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脊柱结核,1例部位不明。在给予抗结核治疗后,5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合并结核感染几率大,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心电图变化。方法:选择近年因终末期肾病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76例;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LF-408Q对患者进行心电12导联同步分析监测,对于变化比较明显的患者在透析完过程中重复做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患者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只有13.2%的患者心电图正常;其中心电图异常者主要表现在Ⅱ、Ⅲ、avF,Ⅴ4~Ⅴ6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者,占32.9%;24例患者因心电图变化较明显加做一次心电图进行对比,占31.6%,其中伴有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患较多,占54.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时心电图的变化,可以反应患者电解质的紊乱或心肌收缩力的下降,为及时对症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例成人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肾脏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199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2.9%,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7.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IgAN)为主,占34.5%,膜性肾病(MN)占11.0%,微小病变(MCD)占5.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占29.7%,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占2.8%,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FPGN)占5.5%.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占(PSGN)3.4%,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占(CreGN)1.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占4.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以狼疮性肾炎(LN)为主,占59.3%,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占9.3%.过敏性紫癜肾炎占22.2%.多发性骨髓瘤占1.9%,肾淀粉样变占3.7%,糖尿病肾病占3.7%。临床表现无症状尿检异常占18.6%.肾病综合征占40.7%,急性肾衰竭占1.5%,慢性肾衰竭占4.5%,急进性肾炎占1-5%,肾炎综合征占33.2%。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成人最常见肾小球疾病,以IgAN为主,高发年龄在青壮年,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LN多见,女性多发,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威海市终末期肾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降低疾病的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威海市2007~2009年终末期肾病发病及死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7~2009年发病率分别为12.43/10万、11.81/10万、13.44/10万,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患病率为33.01/10万,报告死亡率分别为2.99/10万、3.33/10万、5.89/10万,调整死亡率分别为3.72/10万、4.27/10万、6.91/10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O.01)。患病以45~69岁所占的病例最多,占54.10%;原发疾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1.98%;其次为糖尿病肾病,约占20.54%;高血压肾病处于第3位。[结论]威海市终末期。肾病患病处于中等水平,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为主要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与肾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60岁120例老年N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病理诊断类型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7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9.9±5.1)岁。120例NS患者中合并肾炎综合征有56例(46.7%),合并的其他主要疾病有高血压(50例)、慢性肾病(34例)、2型糖尿病(23例)、冠心病(19例)、急性肾损伤(10例)。肾活检病理诊断中膜性肾病62例(51.7%);其余分别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1例、系膜增殖性肾炎9例、IgA肾病8例、微小病变7例、糖尿病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2例、淀粉样变肾病3例、紫癜性肾炎3例、肾小球轻微病变2例、ANCA相关性肾炎2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慢性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各1例。结论老年人发生NS临床表现与年轻患者显著不同,老年NS的病理改变仍以膜性肾病为主,存在多种继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莉辉 《现代保健》2014,(34):32-3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10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慢性并发症分为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胱抑素C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DN、DR以及DPN组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升高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周围神经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是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相关原因的分析,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7月~2011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腹透中心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分在透和退出两组,统计他们的性别、原发病、付费方式、退出原因,χ2检验法分析不同付费方式、不同性别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104例腹膜透析患者,在透58例,退出37例,转肾移植9例,退出率为35.58%。退出组医保患者比率低于在透组(P<0.01),女性比率高于在透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和死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心血管事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经济困难、女性等因素均容易导致退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常规测定,并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分为低值组(HbAlc〈6.79%)、中值组(HbAIc6.8%~10%)、高值组(HbAlc〉10.1%)。结果:糖尿病患者HbAlc、FBG、CHo、TG、LDL-C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HbAIc的增高,FBG、m—ALB随之增高。结论:糖尿病肾病与HbAlc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m—ALB是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可作为慢性肾病的筛查指标。同时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区别并确定最佳的构建方案。方法3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A:对照组,B:高糖高脂+STZ组,C:手术+高糖高脂延长组),观察各组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肾功及24h尿蛋白的变化。结果B、C2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肾功及24h尿蛋白均明显高于A~1t(P〈0.05),B、C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高糖高脂延长组能够构建出符合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特点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及尿微量蛋白水平,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按病程将糖尿病肾病病人分成三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脂蛋白、肾功能及尿微量蛋白水平。结果:B组及c组病人之和占总糖尿病肾病病人71.43%,且年龄较大(P〈0.05);病程较短的糖尿病肾病病人空腹血糖高于其它各组(P〈0.01),TG、LDL-C、APOB及LPA高于病程较长组,且三组都低于单纯糖尿病组,而肾功能各项及尿微量蛋白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Cys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糖及脂蛋白代谢紊乱,尿微量蛋白结合血脂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机透析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4例患者在血肌酐达到707μmol/L时开始行长期血液透析(正常组),剩余18例患者透析前患者血肌酐在224~675uomL/L间,均因不同病情提前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提前组)。结果:正常组中有13例患者死亡,剩余11例患者均已出现程度不一的血管病变情况,且均须通过血液透析机行长期透析。提前组中有2例死亡,4例须每周行2次长期透析,2例须每7~10d内行1次透析,有1例患者在出院1年后每周行1次血液透析,1例患者行肾移植,8例患者未再行透析治疗。结论:提前进行血液透析能够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并有效延长透析间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48例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4例,两组均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20~150u/kg,3次/周,皮下注射;静脉组应用蔗糖铁注射液100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3次/周;口服组应用琥珀亚酸铁口服,200mg/次,3次/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铁蛋白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静脉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升高比口服组显著(P<0.01),贫血较口服组更容易纠正。静脉组未发现1例不良反应,口服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