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氢叶酸肌注联合甲氨蝶呤局部用药、口服米非司酮终止孕周≤8周瘢痕妊娠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孕≤8周瘢痕妊娠孕妇70例,对照组予以四氢叶酸肌注联合甲氨蝶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QLQ-C30量表评定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P、β-hCG水平均降低,QLQ-C30量表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出血时间(11.9±4.0d)、住院时间(16.9±3.2d)、β-hCG转阴时间(16.5±4.5d)以及月经恢复时间(63.3±5.4d)均低于对照组,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1.4%),发热(2.9%)、白细胞降低(5.7%)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1%、22.9%)(P<0.05)。结论:四氢叶酸肌注联合甲氨蝶呤、口服米非司酮对孕周≤8周瘢痕妊娠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甲氨喋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米非司酮50 mg、bid×5 d口服,MTX:按50 mg/m2计算,单次肌肉注射,每周测β-HCG,B超监测包块大小,观察腹痛、阴道出血。结果两组治疗β-HCG在1000~2000 IU/L,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β-HCG<1000 IU/L两者均满意。结论MTX和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徐晓红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5):86-86
目的:探讨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以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60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患者以米非司酮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氨蝶呤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中患者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以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能够取得较明显的临床效果,临床治愈率较高,在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可尽快消失,产生的痛苦较小,并且无不良反应,是临床上治疗并位妊娠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 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50 mg日2次,连续5d.于口服米非司酮第1天时,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然后双侧子宫动脉各缓慢灌注甲氨蝶呤(MTX) 50 mg,之后注入710~1000 μm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1000 U/L以下后,行阴道超声监测下刮宫术治疗.若初诊时血β-hCG已在1000 U/L以下,在口服米非司酮5d后,复查阴道超声,发现子宫部分无血流或血流明显减少,血β-hCG不同程度下降,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后,注入710~1000μm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但不行MTX灌注化疗,之后行阴道超声监测下刮宫术.结果 20例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大出血,所有患者刮宫术后每周复查1次血β-hCG,1个月后全部降至正常水平.术后约30 d月经均恢复正常,复查阴道超声子宫肌层回声尚均匀,随访至2012年7月无患者再次妊娠.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药物MTX后,行阴道超声监测下刮宫术,能快速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有效防止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是保留子宫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该院妇产科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包块缩小率、血HCG下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HCG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剖宫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疗效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在北京四季青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C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肌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米非司酮,两组患者最多用药3次,随访12~15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包块吸收时间、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包块吸收时间、血清β-h 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CSP的效果显著,对新生儿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8~2003年该院应用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对 32例异位妊娠患者 (观察组) 进行杀胚保守治疗, 另外 32例异位妊娠患者单用甲氨喋呤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有无明显差异。结果: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治愈率为 90 62%, 单用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治愈率为75 00%,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1)。结论: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治愈率较高、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华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3,32(1):67-70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是罕见的异位妊娠形式之一,但随着全世界剖宫产的增加,诊断及报道越来越多.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子宫破裂及出血,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的准确率很高.妊娠早期一旦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由于存在子宫破裂的风险,所以不主张进行期待疗法,甲氨蝶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目前,对于是否会重复发生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发生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与前次剖宫产间隔的时间以及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对发生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影响等问题还在探究之中,以期寻找主要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最佳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8月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46例,无药物禁忌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3例,A组用MTX20mg肌注QdX5d。B组于彩超监视下行胎囊腔内注射(局部用药),双腔取卵针进入囊内,抽取羊水及绒毛注入MTX50mg/m2,每周测定血β-HCG及B超判断治疗效果,如血β-HCG下降不满意,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一周后追加,可追加2次,总量不超过200mg。结果 A组治疗成功率为73.91%,B组成功率为91.30%(P〈0.05);B组患者血β-HCG下降到正常时间及盆腔包块消失时间比A组短(P〈0.05);B组出现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血WBC下降例数均较A组少(P〈0.05)。结论局部注射甲氨喋呤(MTX)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治愈率高,HCG下降快,盆腔包块消失时间短及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情况,总结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有效诊断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2008—2009年期间接受治疗的2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情况进行全面性分析回顾,根据每一位患者自身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治疗方案。结果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患者的剖宫产术后时间均在1年以上,术前进行超声的明确诊断,最终21例患者采用了重要中药保守治疗、5例患者展开了子宫动脉栓配合药物治疗、而另外2例患者采用了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中药口服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组(A组)和单用甲氨蝶呤组(B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成功率89.13%,B组成功率6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β-HCG用药后平均6d即开始下降,B组用药后平均10d即开始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50%)明显高于A组(6.52%)。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本院11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史,平均(2.43±1.16)次,除一般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外,9例(81.8%)有妊娠早期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2例(18.2%)有下腹隐痛,术前分别误诊为宫内早孕及(或)先兆流产7例,稽留流产2例,宫颈妊娠1例,只有1例术前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另10例是在人工流产或刮宫术时大出血后,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1例中7例行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中药保守治疗,3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AE)配合药物治疗,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 CSP一般超声检查可见复诊,应提高临床医生对CSP的认识;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中药口服是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患者13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MTX(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第2天口服米非司酮200 mg,连服3天;对照组:单用MTX(50 mg/m2)肌内注射,两组均同时服用传统中药异位妊娠方加味。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阴道B超监测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治愈率:治疗组91.3%,对照组85.3%,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缩短,住院日减少(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副作用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甲氨蝶呤介入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MTX)介入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5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用甲氨蝶呤介入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监测血β-HCG水平、临床症状、药物副反应、B超监测包块及腹腔内出血等情况.结果 135例患者中127例达到治愈标准出院,治愈率达94.07%,8例改为手术治疗.结论 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介入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治愈率高,疗程短,副反应小.不失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联合化瘀消癥汤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化瘀消癥汤.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统计观察相关指标.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大于对照组的57.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7、14、28天的血HCG水平和包块直径,在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HCG情况、包块直径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后的7、14、28天,两组患者的血HCG情况和包块直径均逐渐降低,并且无论是在第7天、14天、28天,观察组的血HCG情况和包括直径都低于对照组.说明对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而言,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消癥汤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仅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就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瘢痕妊娠患者,采用抽签法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9例.对实验组予以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参照组予以单纯的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不同疗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子宫切除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比参照组的74.36%更高,子宫切除率对比参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瘢痕妊娠效果理想,可有效终止妊娠,对保留子宫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史,平均(2.43±1.16)次,除了一般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外,多数有早期阴道有少量不规则出血、轻微下腹痛;多需要B超诊断。12例中9例行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给药配合口服米非司酮、中药保守治疗,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AE)配合药物治疗,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预后均良好。讨论应提高临床医生和超声医生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认识,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给药,配合口服米非司酮、中药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分为两种给药途径,观察其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均口服米非司酮,然后一组用孕灶局部给药甲氨蝶呤,另一组用单次肌内注射给药甲氨蝶呤,观察效果.结果 两种给药方式,孕灶局部给药成功率为80%,单次肌内注射给药成功率70%.结论 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以孕灶局部给药的疗效最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