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用直流电电解损毁大鼠下丘脑一侧室旁核(Pa)后,电镜观察同侧孤束核内侧亚核(Sol M)中Pa投射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结果:Sol M 中有Pa 下行投射纤维终末存在,构成的突触以轴-权突触为主,轴-棘、轴-轴突触为少量,无轴-体突触。Pa 终末内的突触小泡以圆形清亮囊泡为主,突触的类型主要为Gray Ⅰ型。Sol M 中有少量Pa 终末参与构成突触小球。Pa 下行投射终末溃变以电子致密型为主,有少量水样溃变。  相似文献   

2.
用海人酸损毁家兔中缝大核,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顺行溃变的投射纤维终末在颈髓背角内的分布,超微结构特征及突触联系。研究表明,家兔中缝大核—脊髓背角投射纤维终末分布于背角浅层和深层。投射纤维终末多呈圆顶形,直径多在1~2μm,含有大量圆形透明小泡和少量致密核心小泡或含有多形性透明小泡及少量致密核心小泡。投射纤维终末均作为突触前成分与背角神经元形成大量的轴—树突触和少量的轴—体、轴—棘突触,此外于背角浅层内还见到有溃变终末参与构成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本文结果支持中缝大核—脊髓背角投射通路的下行抑痛效应是通过突触后抑制的作用方式实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顺行溃变法对猫后索核内皮质后索核投射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在电损毁皮质2~5天后,电镜下发现后索核内皮质后索核纤维终末存在三种溃变形式:即电子致密型、神经微丝型和电子透明型,以电子致密型最为多见。溃变的纤维终末常较粗大,主要含有大量密集的圆形突触小泡,主要与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接触形成不对称型的轴-树突触、轴-轴突触、轴-体突触、轴-树-树系列突触,并参与形成以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  相似文献   

4.
皮质后索核投射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的突触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顺行溃变法对猫后索核内皮质索核投射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和突蟹联系进行了研究。在电损毁皮质2-5天后,电镜下发现后索核内皮质后索核纤维终末存在三种溃变形式;即电子致密型、神经微线型透明型,以电子致密型最为多见。溃变的纤维终末常较粗大,主要含有大量密集的圆形突触小泡,主要与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接触形成不对称的轴--树突触,轴-轴突触、轴-体突触、轴-树-树系列突触,并参与形成以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事  相似文献   

5.
用束路追踪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HRP跨节标记三叉神经传入终末与中缝大核(RMg)顺行追踪的PHA-L标记终末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有重叠分布。在Vc浅层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RMg下行投射的分布也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初级传入终末和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而RMg下行投射终末与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轴树突触,提示RMg下行投射纤维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丘脑投射神经元对初级传入的伤害性信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观察大鼠橄榄内侧副核(MAO)内皮质溃变终未与橄榄小脑投射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方法:用顺行演变结合HRP电镜技术,观察12只大民橄榄内侧副核;。结果:1.皮质溃变终末分布于双侧MAO的中、下段,以同侧多见;2.溃变终末以电子致密型溃变为主,也见少数神经微丝型和电子透亮型溃变;3.溃变终未与HRP标记的树突或胞体形成轴-树和轴-体突触,其特点是:①轴一树突触多见,多为含圆形清亮小泡终未形成的非对称型突触,少数为含扁平小泡终末形成的对称型突触;②轴-体突触少,多形成对称型突触;③正常终末与溃变终末共同与HRP标记树突形成以树突为中心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讨论:结果表明,皮质-小脑通路在下橄榄内侧副核中存在着单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7.
大鼠大脑皮质—蓝斑—小脑通路:HRP溃变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在超微水平上证实皮质-LC-小脑通路的存在。方法 采用顺行溃变与HRP逆行示踪相结合电镜技术。结果 在LC颅则部观察到中(d〈2um)、小(d〈1um)型溃变前囊,以电子致密型为主,偶见神经微丝型溃变。电子致密型溃变前囊中的小泡以圆形清亮小泡为主,偶见大颗粒小泡和扁平小泡。同时在LC的颅侧部观察到大量HRP逆标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部分溃变前囊与HRP逆标神经元形成非对称型轴-树突触,部分溃变的前囊与非HRP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结论皮质-LC投射和LC-小脑投射在LC内存在单突触连接;皮质纤维不仅投向LC内的小脑投射神经元,也投向LC内其它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采用顺行溃变的方法,电损毁猫的皮质体感Ⅰ区,4~5天以后,在电镜下观察 VPL 内的皮质丘脑纤维终末。结果证明:存在大量的电子致密型的溃变终末。溃变的终末均很小,并且含有圆形无颗粒小泡。在 VPL 内发现有4种类型的突触:(1)轴~树突触;(2)轴~体突触;(3)轴~轴突触;(4)突触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用束路追踪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揣影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HRP跨节标记三叉神经传入终末与中缝大核顺行追踪的PHA-L标记终末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有重叠分布,在VC浅层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RMg下行投射的分布也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初级传入终末和丘脑投射神经元估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而RMg下行投射终末与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  相似文献   

10.
皮质—PMRN—小脑通路—HRP法结合溃变电镜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大鼠PMRN中皮质溃变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以证实皮质纤维与PMNR-小脑投射神经元的单突触联系。方法:采用HRP法与民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皮质纤维终末只表现为电子致密溃变,有大、小两种,小型终末多,大型终末少。多数终末信 小一致,分布均而密集的圆形清亮型小铴,少数终末含混合型小泡,即圆形清亮型小乐  相似文献   

11.
损毁大鼠三叉神经根,观察其纤维终末在中枢内的溃变。结果发现:存活第1天,溃变终末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紊乱,透明小泡聚集;第2天溃变终末电子密度增加,出现典型的神经微丝增生型溃变;第3天溃变的细小轴突终末密度显著增高;第4天细小的溃变轴突终末皱缩并被胶质细胞包绕,有的终末突触小泡融合成大小不等的空泡。另外,较大的扇贝型溃变终末常与多个树突形成轴一树突触,其中有的进一步形成轴—树—树连续性突触,轴—轴突触偶见,表明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与中枢内其它神经元联系密切而广泛,与其复杂的痛觉调控机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在超微水平上证实发质-LC-小脑通路的存在。方法采用顺行溃变与HRP逆行示踪相结合电镜技术。结果在LC颅测部观察到中(d<2μm)、小(d<1μm)型溃变前囊,以电子致密型为主,偶见神经微丝型溃变。电子致密型演变前囊中的小泡以圆形清亮小泡为主,偶见大颗粒小泡和扁平小泡。同时在LC的颅测部观察到大量HRP逆标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部分溃变前囊与HRP逆标神经元形成非对称型轴-树突触。部分溃变的前囊与非HRP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结论皮质-LC投射和LC-小脑投射在LC内存在单突触连接;皮质纤维不仅投向LC内的小脑投射神经元,也投向LC内其它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PMRN中皮质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突联系,用溃变电技术首次观察了9只损毁感觉运动皮质大PMRN中的溃变终扣。溃变的皮质纤维表现为电子致密型变化。有两种含有不同小泡的终扣,含圆形清亮小含混合型小泡终扣,两种终扣均有大、小两型。两种终扣与PMRN神经元形成非对称型和对称型轴树突触,偶见对称型轴体突触。结果证明了皮质纤维与PMRN的单突触联系,也表明皮质PMRN纤维可能有侧支和轴突两投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PAP 法,在电镜下观察中缝大核(NRM)内甲硫脑啡肽(M—ENK)样免疫反应树突和轴突终末的形态和突触关系。M—ENK 样免疫反应树突数量较多,直径粗细不等,接受一个或多个突触传入;根据标记情况,可分为浓染型和淡染型两种。M—ENK 样轴突包括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两类。M—ENK 样轴突终末含有清亮圆囊泡或相伴颗粒囊泡。所见突触型式有:(1)轴—树(M—ENK)突触,(2)轴—棘(M—ENK)突触,(3)轴—轴(M—ENK)突触,(4)轴(M—ENK)—树突触。上述结果提示NRM 内脑啡呔能缝—脊神经元接受多种信息传入,可能具有整合作用;脑啡肽能轴突终末参与核团内局部突触调节,并存在突触前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破坏大鼠匠脑束旁核(pf)用Nauta法显示轴索和终末溃变,观察pf的传出纤维联系,结果发现:在纹状体、丘脑腹前核。丘脑腹外侧核,丘脑板内核的嘴侧部。丘脑网状核有较多的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在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可观察到少量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  相似文献   

16.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的突触联系。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有树-轴突触及连续性突触。树-轴突触(DA) 树突D内只含少量扁圆形突触小泡,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连续性突触树-轴-树突触(D-A-D_1):树突D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而轴突A又与树突D_1形成轴-树突触。轴-树-树突触(A-D-D_1):轴突终末A与Ⅱ型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而树突D又与Ⅱ型树突D_1形成树-树突触。轴-轴-树突触(A-A_1-D_1):轴突终末A与轴突终末A_1形成轴-轴突触,而轴突终末A_1又与Ⅱ型树突D_1形成轴-树突触。  相似文献   

17.
孤束核向疑核投射的光、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HRP顺、逆行标记法及神经溃变技术,用光、电镜同时观察了大白鼠孤束核向疑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孤束核向疑核有明显的纤维投射,这些纤维与疑核细胞形成Gray’sⅠ型轴-体、轴-树突触。提示疑核及其所在的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区可能是某些内脏反射的重要整合中枢。  相似文献   

18.
孤束核向面神经核投射的光、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HRP顺、逆行标记法及神经溃变法,用光、电镜同时观察大白鼠孤束核及其腹侧网状结构区细胞向面神经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孤束核及其腹侧网状结构均向面神经核的中间亚核有定位的纤维投射,前者形成较细终末,后者形成较粗终末。同时观察这些纤维终末与面神经核细胞间的突触关系。井对这些投射的机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大鼠胃迷走感觉纤维的中枢投射——光镜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走传入纤维与DNV中的胃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可直接形成突触联系。同时还证实了DNV中胃运动神经元树突可伸入Sol内并与其内的胃迷走感觉纤维形成突触联系,因而认为胃迷走一迷走单突触反射弧可能存在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20.
对正常大鼠孤束核中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此区域内孤束核(NTS)的轴突终末多为含圆形清亮小泡的终末(R),其次为含多形性小泡的终末(PL)和含有大颗粒小泡的终末(LG),另外还可见少量含扁平小泡为主的终末(F)。其终末的突触形式绝大多数为轴树突触约占95.5%,轴体突触占3.5%,轴轴突触占0.7%,树树突触占0.3%,还可见到少数突触小球样结构,并对其针刺镇痛的形态学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